从1979年开始我在时代大潮里 第2节

  走进厨房王卫东开始做饭,在知青点的时候他就负责做饭,他做饭的本事是被公认的。

  初中毕业上山下乡之前有一年时间王卫东在工厂食堂里当临时工,他给掌勺的老杨师傅打下手,老杨师傅可是五十年代专门给苏联专家做饭的大师傅!

  就这一年的时间王卫东学了一手做菜的好手艺。

  洗菜切肉爆锅,不一会炖肉的锅里就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第3章 争执一

  王海富推开家门先是闻到菜香然后低头看见放在走廊里王卫东的行李。他诧异的向前走两步来到厨房门口就看见在厨房里面的王卫东。

  “你怎么把被褥都拿回来了?以后就不回去了吗?”王海富板着脸问道。

  “知青点的人现在就剩下我一个了,我是被赶回来的。”王卫东说道。

  王海富不再说话直接走进里屋。

  五分钟后李玉凤拎着一个大包风风火火的走进来,她根本没有注意到王卫东放在地上的行李,她走到厨房门口才发现王卫东回来了。

  “妈!”王卫东叫了一声。

  “你回来了,饭都做上了。”李玉凤笑着说道。

  没有停留,李玉凤拎着大包走进里屋。

  看见母亲拎着包进来,大儿子王先进一把把包抢过去打开。

  他以为里面装的是什么好东西,可是让他失望的是包里装的是一个个小盒子。

  “安全套?”王先进念着上面的字。

  李玉凤一把抢过儿子手里的小盒放进包里说道:“不要动这里的东西!这些东西跟你这种没有结婚的小孩牙子没有关系!”

  看见丈夫疑惑的目光,李玉凤得意的解释道:“上午主任找我谈话,以后我们单位发安全套的事情交给我了!”

  增加了一项工作,并不会增加一毛钱工资,但是这可是组织上对她的信任,李玉凤很看重这一点。

  “你们单位原来不是小刘发安全套吗?”王海富问道。

  听见丈夫的问话,李玉凤噗嗤的笑了。

  “小刘家的孩子才五岁,那孩子可淘气了!他把小刘拿回家里的安全套当气球吹,还分给其他孩子,七八个孩子在大街上玩安全套气球!没办法,主任就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了。”李玉凤答道。

  “我刚下班的时候,上个月刚结婚的小刚就偷偷找我,问我要安全套。我问他要多少,他吭哧半天说要二十个!当时我就严肃的批评他,年轻人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和学习上,然后我就给了他十个!”李玉凤有些得意的接着说道。

  发安全套事情虽然很小,可是单位大部分人都有求于她,特别是那些刚刚结婚才几年的年轻人。这也是一项权力啊。

  七十年代在外面是买不到安全套也就是避孕套的,这东西都是单位和医院里才有。

  “放桌子,饭好了!”王卫东在厨房里喊道。

  听见喊声,王先进急忙摆桌子,李玉凤走到厨房拿碗筷。

  饭是大米和小米掺和在一起做的二米饭,菜是猪肉炖豆角。

  王卫东扶着奶奶黄桂英走到桌边坐下,然后给奶奶盛了一碗饭倒一点菜汤放几块肉在饭上。

  其他四个人也坐在桌边开始吃饭。

  “你怎么回来了?在农村干不好吗?怎么年轻就好吃懒做!”王海富没好气的说道。

  “我不是已经说了吗,知青点的人早就跑光了,我一个人占着一座房子,大队书记劝我回家嘴皮子都磨破了,我再不走他们就赶我了。”王卫东解释道。

  “你从小就是一个混子!好吃懒做,如果你在农村拼命干活,那些人怎么会赶你走?”王先进用筷子指着王卫东的鼻子说道。

  “是啊,我懒你勤快,那你就去农村呗,拼命干活不要工钱,他们一定愿意留你!”王卫东没好气的回击。

  “我在工厂里有活干,不像你!”王先进答道。

  “你就是一个临时工,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你可以到农村去战天斗地嘛,锻炼自己的身体,净化自己的思想。”王卫东说道。

  大道理劈头盖脸的压下来,王先进无力反驳,他喃喃的说道:“我在这里也能锻炼。”

  每一个人说别人的时候都喜欢讲大道理,维护自己利益的时候也讲大道理。

  老太太黄桂英虽然眼睛看不见可是耳朵却听的很清楚,她睁着白蒙蒙的眼睛突然说道:“接班!”

  房间里突然变得鸦雀无声。

  按政策王海富五十岁就可以退休,他有两个儿子,谁来接班就是一个问题。

  王海富现在身体还很好,他可以再干几年,他也想再干几年,可是两个儿子都没有工作,将来找媳妇都不容易。

  想到这里,王海富心里一阵悲凉。

  母亲黄桂英刚才说接班,意思就是让王卫东接班,可是在他和李玉凤心里都倾向于让大儿子王先进接班。

  可是两个儿子都在这里眼巴巴的等着,让王海富直接说让大儿子王先进接班他有些说不出口,这也是他希望王卫东留在农村的原因,至少等到大儿子王先进接班后再回来。

  王海富六十年代初的时候曾经到大西南工作几年,家里留下李玉凤带着两个儿子。

  为了减轻儿媳妇的压力王卫东的爷爷奶奶就把王卫东接到自己家里。慢慢的王卫东与爷爷奶奶感情更亲密,跟自己的父母感情疏远,而大哥王先进正好相反。

  即使是几年后王海富从西南回来了,王卫东还是住在爷爷奶奶家里一直到下乡。

  由于兄弟两个分开居住,时间长了感情也变淡了。

  王卫东心里当然知道自己父母的想法,家里有什么好事一定是大哥王先进的,不可能轮到自己。

  “爸,你身体这么好完全可以再干几年,退什么休啊。”王卫东说道。

  他这么说的目的就是搅和,自己捞不到,大哥王先进也别想捞到。

  “二混子,你闭嘴!”王先进吼到。

  “口口声声叫我混子,这菜和肉都是我花钱买的,数你吃的最多!”王卫东说道。

  不只是说,王卫东还采取了行动,他把碗里剩下的几块肉都挑出来放进奶奶的碗里。

  “卫东你吃,你现在长身体!”黄桂英说道。

  虽然她看不见,可是她心里清楚,能够给自己夹菜的一定是自己的宝贝孙子王卫东。

  兄弟两个在饭桌上斗嘴王海富很不耐烦,他刚想出口训斥几句可是看见王卫东给自己的母亲夹菜急忙又把已经到嘴边的话咽回去。

  看见饭桌上的气氛不对,李玉凤急忙转移话题谈起了最近轰动一时的杀人案。

  半个月前向阳化工厂附近的红卫村一个女人有了相好,她伙同情夫把自己的丈夫杀了,然后放进烀猪食的大锅里炖后喂了家里养的猪。

  警察很快破案,两个人没有意外必死无疑。

  李玉凤最后感慨的说道:“大人作孽自作自受,可惜家里的两个孩子,听说女儿才十二岁,儿子才八岁!”

第4章 争执二

  饭快吃完的时候,王卫东突然说道:“爸,我明天就去找房子,然后我带着奶奶搬出去住。”

  房间里又是一片鸦雀无声。

  过了半天王海富才问道:“你现在连工作都没有,到外面租房子怎么生活?”

  “爸你不用管,我弟弟有能耐,出去一定过的好!”王先进反话正说。

  “我有手有脚怎么都能养活自己和奶奶。”王卫东答道。

  晚上睡觉的时候,王卫东只能把自己带回来的褥子铺在水泥地板上。

  “还有一个晚上,明天就宽松了!”王先进故意大声说道。

  王卫东躺下闭上眼睛说道:“王先进你记住了,以后你就不是我哥,看见我的时候不用打招呼!还有,爷爷的自行车是留给我的,明天我也要带走!”

  第二天早上起来,王卫东卷好行李就跑到外面找房子。

  这里住的两三万人都是向阳化工厂的,彼此之间十分熟悉,王卫东花了两个多小时就从一个老太太嘴里知道了一处合适的房子。

  “老孙家儿子考上了大学,女儿考上中专,现在家里的西屋空着,前几天还说想租出去。”那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对王卫东说道。

  看着时间快到中午下班,王卫东就站在门口等着。

  一个半小时后这个家的男主人和女主人陆续回到家里。

  要说现在向阳化工厂里最志得意满的就是这个家里的男主人孙有才和女主人谢玉兰,儿子在国家重新高考的第二年就考上了大连工学院,女儿初中毕业考入全省闻名的牡市幼儿师范。

  现在两口子走到哪里迎来的都是羡慕的目光。

  两个人都对王卫东有一点模模糊糊的印象,当王卫东提到自己爷爷和父亲的名字时两个人都做恍然大悟状。

  孙有才摸着王卫东的脑袋说道:“原来的王海富的二儿子,都长这么高了!回来就好好干!现在国家政策多好啊,年轻人有的是出路!当兵,接班,考大学,条条大路通罗马嘛。”

  说到考大学这三个字的时候孙有才特意加重了语气,震的玻璃嗡嗡响。

  “西屋里有一铺炕,你和你奶奶住正好,屋子里的柜子桌子都留给你们用。接西屋土炕的锅留给你们做饭,自来水是工厂的不用花钱,电费我出,你一个月给四块钱就行了。”孙有才接着说道。

  现在用电就是照明,顶多加一台收音机。

  “行,大叔,我以后按月给您钱,先给您两个月的。”王卫东点头说道。

  房子谈妥了,王卫东马上回去收拾东西。

  他用自行车一趟一趟的把原来爷爷家的锅碗瓢盆和被褥都搬到这里,最后一次他没有用自行车而是背起奶奶黄桂英跟楼院里的老太太们告别转身而去。

  “唉,这老太太一把屎一把尿的把孙子拉扯大,总算是没有白疼啊。”一个老太太看着王卫东和黄桂英的背影感慨的说道。

  所有人的家里几乎没有一个儿媳妇和婆婆处的像是亲母女一样,没有舌头不碰牙的,能够有一个孝顺的孙子已经很不错了。

  快到吃晚饭的时候,王卫东拿着两个大碗跑到国营饭店买了四个馒头一盘尖椒干豆腐。

  和奶奶一边吃饭王卫东一边说道:“明天我借一个小推车到煤场买半吨煤回来,再到山上打几捆柴火,以后就由我做饭,你看不见要离炉子远一点!”

  夜里,祖孙两个人躺在炕上,黄桂英伸出枯瘦的手摸着孙子宽宽的后背感觉心里很踏实。

  “你爷爷那个老不死的晚死两年多好!他是车间副主任,由他出面你的工作问题就解决了。不过你不用担心,明天我就去厂子里找你爷爷的那些徒弟,他们不少都当科长处长了,豁出我这张老脸也要把你的工作解决了,先干大集体也行啊。”黄桂英说道。

  “不用你操心,我的事情我自己解决!”王卫东说道。

  “厂子里的石厂长每一次看见我都从自行车上下来和我聊几句,可热情了。他家的闺女和你年纪差不多就是小儿麻痹”黄桂英自顾自的说道。

  王卫东实在忍不住翻身坐起来说道:“奶奶,你不要再说了,也不要背着我搞事情!我再说一遍,我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

  “你跟你爷爷那个死鬼一样不听人劝!”黄桂英喃喃的说道。

  黄桂英以前也是一个很强势的女人,当初王卫东的父亲王海富经人介绍与王卫东的母亲李玉凤认识,两个人彼此都很满意,可是黄桂英却说什么都不同意,最后王卫东的爷爷点头同意了婚事,王海富和李玉凤才最终结婚。

  现在黄桂英年纪大了,丈夫死了,眼睛也看不见了,只能和儿子住在一起,也就是落在儿媳妇李玉凤手里。

  多亏这时候王卫东这个宝贝孙子回来了。

  过了好一会王卫东说道:“我要出去多多赚钱先把你的眼睛治好!”

  在工厂医院里看病不用花钱,可是那里的医生根本做不了摘除白内障这样复杂的手术,要做这样的手术就要去哈市的大医院,可能要花很多钱。

  “我都快七十了,还能活几年?花那个冤枉钱干什么?有钱也要攒着,等将来给你娶媳妇!”黄桂英说道。

  第二天开始王卫东就忙活着买煤打柴和办理户口粮本的事情,一直忙了四五天才算办完。

  两年多的知青生活他一共才攒了一百多块钱,现在只剩下不到一百块了。

  清晨起来王卫东做好饭和奶奶吃完他就骑着自行车带着鱼竿赶到河边钓鱼。整理好鱼漂穿上蚯蚓把鱼钩扔进水里,王卫东抽着葡萄牌香烟等着鱼上钩。

  一阵自行车铃响,一辆自行车飞快的骑到河边木桥旁边,看见有人在河边钓鱼,骑自行车的人从车上下来走到王卫东身边说道:“以前河里的鱼老鼻子了!现在六六六和滴滴涕用多了,河里的鱼也少了。”

首节上一节2/3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