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年开始我在时代大潮里 第17节

  一瓶竹叶青下肚后,两位谈判代表曲小梅的父亲和张队长已经是醉眼迷离身子不住地摇晃。

  收拾完桌子,王卫东笑嘻嘻的跟曲小梅的父母和张队长告别。

  “两位大叔,你们都是长辈,有思想觉悟有政治水平!你们好好谈,我奶奶累了,我现在要带她回去了。”

  说完,王卫东端着装满鸡肉的小盆,奶奶黄桂英抓着孙子的衣服下楼往家走去。

  作为晚辈,其他人把两个人送到楼下。

  看着两个男人语无伦次的样子,曲小梅和母亲干着急。

第30章 变化是悄悄的四

  曲小梅的父亲和张队长现在正飘飘然的陶醉着,其实在农村喝酒的时候比今天喝酒要豪爽的多。倒酒的人拎着装着原来烧水用的大铁皮壶里面装着散白酒挨桌倒酒,一倒就是一大碗!

  每一次喝醉回家,老婆都会没有好气的说:“马尿又喝多了吧?那玩应儿有什么好喝的,辣嚎的!”

  女人哪里知道酒的好?

  曲小梅的父亲和张队长现在还在晕晕乎乎的回味着最后那瓶竹叶青的味道。

  宜将余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这个年代的成年人就是没有文化也把老三篇和伟人诗词背的滚瓜烂熟。

  背容易,难的是活学活用。

  李玉凤看着两个喝的五迷三道的男人打算乘胜追击!

  “两位大哥,现在我们谈谈两个孩子的婚事吧?我知道你们都是为了小梅那个孩子好,今天你们来也看到了,我们这家人都有一颗火热的心!以后怎么会对小梅不好?你们都是有思想觉悟的人,不是那些庸俗的人,张口闭口就是钱!”李玉凤笑着说道。

  “大妹子你今天说的话在理,还是工人老大哥觉悟高!”张队长拍着大腿说道。

  曲小梅的母亲急忙在一旁说道:“小梅让我们一把屎一把尿的拉扯大不容易,现在家里还有四个姑娘,其中三个还在上学,哪儿都要钱!”

  她想从这里开头谈彩礼的事情。

  “唉,今天你们也看到了,我家里有两个儿子,忙活完大儿子的婚事还要忙活二儿子!家里本来就没有多少钱,再说我也要一碗水端平啊。”李玉凤说道。

  突然房间里的人听见了哭声,先是呜咽然后就是嚎啕大哭!

  喝醉酒的曲小梅的父亲哭的瘫成一堆泥一样。

  “我上辈子不知道做了什么孽了,连生了五个丫头片子,连一个传宗接代的人都没有!”曲小梅的父亲抽泣着说道。

  两个小时后曲小梅搀扶着父亲,王先进搀扶着张队长往十几里外的村子走去。

  曲小梅和她母亲脸色都很难看。

  刚刚结束的商谈效果很不好,李玉凤大度的拿出一百块钱作为彩礼,这跟几个人来之前的打算相差很多。

  王先进怯生生的看着曲小梅说道:“在厨房里我不就跟你说过吗,那小子和RB鬼子一个样!”

  李玉凤把客人送走后回到家里,她看见本来醉眼迷离的王海富正在慢条斯理的喝茶。

  “原来你没有喝醉,刚才就我一个人和他们商量婚事,你在旁边闭着眼睛一句话都不说!”李玉凤埋怨道。

  “有你一个人就够了。”王海富喝了一口茶水说道。

  李玉凤掩饰不住脸上的喜色说道:“今天的三瓶酒没有白喝,效果真不错!”

  “你就拿了五块钱,那些肉鸡鱼和三瓶酒都是卫东买的。”王海富说道。

  “是啊,还是卫东心眼多!”李玉凤附和道。

  不过心眼多并不是什么好话。

  “其实先进心眼也不少,不过他的心眼都是针对我们的,从接班到现在结婚,他心里想的就是怎么能从他父母那里多弄出钱来。”王海富说道。

  两天后的晚上,王卫东把厂子里的几个领导在下班后都留下来开会。

  几个人都是一脸的郑重。

  王卫东拿出一封信放在桌子上。

  他指着信封底部的文字说道:“信是从无锡下属的一个公社寄出的,问题是那里我们谁都没有去过,也没有任何联系。”

  石月霜拿起信封从里面抽出信纸读着。

  “创业无线电厂的领导你们好!我们是无锡县阳山公社阳山电子厂,我们生产的电阻二极管三极管价格低,质量好,欢迎采购。此致,敬礼。”石月霜读道。

  “农村都是没有文化的农民,也有工厂?”鲍启航说道。

  听见鲍启航这么说,王卫东心里很不舒服,这些人里面只有他下过乡,对农村最了解。

  “谁说农民没有文化?农民不仅有文化也有技术!现在哪一个生产大队没有几台大型拖拉机?加上手扶拖拉机和其他的机械化农具至少有十多台。哪一个生产大队都有几个会车工钳工电工焊工,都有小修理厂。”王卫东说道。

  刘建国看着信封上的地址说道:“给我们厂子下拨电子元件的四机部那家电子厂应该离这家公社工厂不远!”

  “我们这家工厂的情况和地址可能就是四机部的这家工厂里的某些人透露给他们的!”王卫东说道。

  “笑话,我们怎么可能从公社工厂里买电子元件?我们的生产原料都是下拨的,再说他们生产的元件质量什么样?我们敢用吗?”鲍启航说道。

  “二极管三极管和电阻这样的东西生产上没有什么难度。”刘建国说道。

  “是啊,无锡那个地方无线电厂有很多家,如果是我大不了到工厂里找几个退休的老工人和技术员就行了。”王卫东说道。

  时代开始变化了,乡镇企业迅速的登上历史舞台。

  “即使质量没有问题,我们也不能从他们那里采购啊,我们的生产计划都是事先制定好的,电子元件都是按计划下拨的。”石月霜说道。

  王卫东缓缓的点头。

  工厂的领导都参与了讨论,除了哑巴姑娘陈季红外。

  作为工厂领导的一员,她两个胳膊放在桌子上一脸庄重的看着大家讨论。

  散会后,王卫东和刘建国一路回家。

  “我打算写一封回信,让他们邮寄一百套收音机元件来,我要看看他们产品的质量。”王卫东说道。

  “一百套收音机元件也要几百块钱。”刘建国说道。

  现在只要是钱的问题就要经过石月霜。

  “我在信里告诉他们,先不能付款,不合格就退给他们,合格也要几个月后付款。”王卫东答道。

  刘建国惊讶的看着王卫东。

  “他们会同意吗?”刘建国问道。

  “不同意就算了,如果真的邮寄来了,就由你在家里私底下装好,然后在工厂供销社里出售!”王卫东答道。

  刘建国更吃惊了,他呆呆的看着王卫东说不出话来。

  如果这么干,去除电子元件的钱剩下的要超过一千块!

  “这只是第一步,将来我们要自己干,干我们自己的工厂!”王卫东说道。

第31章 挫折

  王卫东回家就按信上的地址往无锡写信,第二天就寄了出去。

  他在信上写的地址不是工厂的地址而是他自己家的地址。

  第二天晚上,王卫东又把几个领导留下来开会,桌子上放着一本无线电杂志,还有一张纸,上面是昨天晚上刘建国从杂志上描画的图纸。

  “我总到工厂供销社打听我们那款收音机的销售情况,星期天还骑着自行车到附近的两三个县的供销社打听,收音机卖的越来越不好,所以我决定再设计一款新的收音机。下面让刘建国讲一讲。”王卫东说道。

  “这是一款台式收音机,直接用交流电所以要增加一个变压器,两个五瓦的喇叭声音更洪亮。”刘建国干巴巴的两三句就说完了。

  王卫东心里对刘建国这么简短的说明很不满意,难道搞技术的都是这个德行?所以他决定亲自下场好好煽动一下。

  靠生产一台半个砖头大的收音机就养活了三十多个残疾人,而且还过的不错。人是不容易改变的,特别是日子过得好的时候,改变都是被迫的,是被逼出来的。

  王卫东咳嗽一声说道:“你们都知道我大哥王先进要结婚了,我妈说家里已经有一台收音机就不用再买了。可是我大哥和他对象心里都不高兴,因为我家的那台收音机都买了十几年了,是一台电子管的五灯机。当然了,最重要的是,那台收音机在名义上是我父母的,如果给他们买一台新的,产权就是他们小两口的。”

  其他几个人脸上都露出笑容。

  “我的意思是现在结婚的时候都要给新人买一台收音机,如果不买女方也不答应!没有谁像我妈那样抠的。既然买收音机就买大的,有面子的,不会买咱们现在生产的才半块砖大的收音机!”王卫东说道。

  王卫东拍着图纸说道:“这台收音机比我们现在生产的收音机电路上差不多,就是增加了一个喇叭和变压器,磁棒更长一点,其他的部分没有变化。重要的是外壳,看着就漂亮,就庄重!没有人买收音机的时候拿着说明书研究电路图的。”

  王卫东的话很有说服力,大家都觉得他说的有道理。

  可还是没有人说话。

  向阳化工厂是刚刚建国后在老大哥的帮助下成立的拥有上万工人的大厂,干部技术人员上千,技术能力很强。

  可是即使是这样也没有哪一个厂长动过自主研发一款武器装备的念头,这样的事不是他这个层级领导应该想的。

  现在国家跟先进国家比还很落后,在武器方面还属于跟随阶段,根据自己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模仿国外的先进武器。

  由国家最高层下达命令,部里组织技术力量研制然后向下面的工厂下达生产任务。

  将近三十年下来大家都形成了等上面命令然后完成任务的思想惯性,甚至影响到所有人的思维。

  现在工厂情况很好何必要再折腾?

  “如果按你说的干,我们要给厂里领导写报告然后工厂再报到部里,即使厂里部里都同意了,还要由部里和四机部沟通从下一年开始更改下拨电子元件的数量和种类,太麻烦了。”鲍启航说道。

  显然他不同意王卫东这么干,不过他说的也有道理,这一整套手续走完即使顺利可能也要一年,其中哪一个领导说一句先把报告放一放研究研究那就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

  一年多前无线电厂之所以开办的很顺利其实主要是王卫东让刘建国冒充他母亲全国劳模富贵荣给部里领导写信,这件事惊动了张部长,由此导致向阳化工厂的领导和部里都动起来,所以事情办的既快又顺利。

  写信之前王卫东曾经到方副厂长家里,方副厂长虽然是王卫东爷爷的徒弟但也只是表面敷衍王卫东,连把这件事在工厂办公会上提出的事都没有做。

  不要惹是生非是对的,不过在不同位置上的人惹是生非的含义很不相同。

  方副厂长不愿意惹是生非,而王卫东现在就是在惹是生非。

  “厂子是大家的,不能由我一个人做决定,关于这件事大家举一下手。”王卫东说道。

  “同意生产这款收音机的举手!”王卫东说道同时举起了自己的手。

  刘建国也举起了手,哑巴姑娘陈季红看见王卫东举手她急忙也举起了手,可是石月霜和鲍启航都没有举手。

  “三比二,通过。我马上写报告交到方副厂长那里。”王卫东说道。

  “卫东,你就是报告交上去工厂领导也不会批。”鲍启航说道。

  石月霜没有说话摇着轮椅出了工厂。

  石月霜最大的理想就是上大学,既然因为身体原因不能上大学她也只能认命,她觉得现在这样就已经很不错了,没有必要变化。

  危机感,七八十年代的人没有危机感。如果你跟他说如果将来工厂经营不善发不出来工资怎么办?他会像是看着外星人一样看着你。

  今天就是明天,明天就是后天,好日子会一直过到永远。

  不过石月霜心里很不舒服,因为这是她第一次反对王卫东的意见。

  走进家门石月霜看见父亲石厂长已经回来了。

  石月霜默默的吃饭突然抬头看着父亲问道:“爸,王卫东今天说无线电厂要生产一款新的收音机,开会表决的时候我没有同意,其实我觉得他说的也对,如果生产那款收音机一定比现在的收音机好卖。”

  “如果你们生产的东西靠咱们工厂就能完全消化,生产元件向阳化工厂能够完全供应,我可能会考虑一下。可是收音机的销售要靠省供销总社,电子元件靠部里与其他部委沟通,太麻烦了。这就像是孩子做一件事麻烦父母是没问题,可是要麻烦邻居家的人就不一样了,还是不要干的好。”石厂长说道。

  “厂里同意成立这家无线电厂就是为了解决厂里残疾青年的就业问题,本来厂里还准备在你们身上赔一点钱的,现在你们能够自食其力就已经很好了,不要再生事!”石厂长接着说道。

首节上一节17/3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