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年开始我在时代大潮里 第160节

  “我们不同意卖掉工厂这是一定的,但是我担心他们是不会善罢甘休的。”王卫东说道。

  没想到第二天还没等到宋宇通知乔梁他们不同意卖掉工厂的事情,乔梁就已经主动来到新城的工业园区。

  听到门口保安的报告,王卫东急忙赶到了大门口。

  他看见乔梁一个人笑盈盈的站在那里。

  “不打算请我进去坐坐?”乔梁问道。

  王卫东同样笑着摇摇头。

  “你们这个小工厂是不会存在多长时间的!”乔梁说道。

  他抬起右手翘起小拇指给王卫东看,然后轻蔑的说道:“我用一根小手指头就能够把你们打倒!

  “我们工厂里的这些事情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王卫东问道。

  工厂刚刚成立不久,也刚刚接到订单,国外的公司居然就已经知道而且马上采取了动作,这个效率实在是太高了。

  乔梁笑而不答。

  他对王卫东说道:“小雨是什么样的人,我太清楚了!靠他一个人是什么都干不了的,欧小阳这个人我也听说过,让他循规蹈矩做点事情还行,让他自己一个人出来挑大梁他一定干不了。我已经打听明白了,这家工厂是你主导成立的,我今天来的目的,就是想单独和你说几句话。人生在世,吃穿二字。不要想的太多,在我去美国留学的时候就已经把所有的理想都扔进太平洋了。如果你同意把这家工厂卖掉,我单独再给你五百万!这样总可以了吧?”

  王卫东几乎想都没想就直接摇头。

  “既然是这样,那就不用再谈了,你们投进去的钱算是扔进水里了!”乔梁笑着说道。

  然后他转身上车离开了工厂。

  乔梁在给美国总部打回去的电话里只说了短短的一句:他们不同意。

  一百五十名选拔出来的工人学得很快,现在已经可以正式进入到生产流程中。

  电子管生产过程中,电子管芯的安装,引脚间距的调节完全都是凭借着经验和手感,需要长时间的磨练才行。

  所以电子管厂刚刚投产以后正品率很低。很多电子管经过检测不过关。

  王卫东觉得这都是暂时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人们的经验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熟练,这种现象一定会改变。

  王卫东带回来的几十只电子管,大部分都是美国生产的,而美国生产的电子管里大部分又是通用公司生产的。

  巴伦丁先生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把几十个电子管排序,在进行逐一仿造。

  也就是在乔梁离开弗山的一个多月后,石可为晚上十点多钟才回到家里。

  妻子冷晴看见他的脸色并不太好。

  “米国维森公司派人来和我们部里进行商务谈判,他们要出技术出资金和我们联合办厂生产电子管。一部分在国内使用,另外一部分还可以用于出口创汇。”石可为说道。

  “米国?他们原来不是连电子管都不肯卖给我们吗?现在为什么愿意拿出技术和资金和我们合作?”冷晴问道。

  “我们这边刚有动作,他们那边马上就有了反应。”石可为说道。

  “按理说这也是一件好事,你们部里下属的那几个电子管不就是缺少技术和资金吗?如果有了技术和资金,工厂的效益马上就会提高。如果能出口创汇那就更好了,可以改善工人福利嘛。”冷晴说道。

  “你把问题想的太简单了,没有人是傻子,别人为什么会把技术和资金平白无故的送到你手里?事情绝不会那么简单!”石可为说道。

  冷晴从年轻时开始就一直负责部里的技术资料的翻译工作,她深深的知道缺钱是小事,缺技术却是大事。

  一个国家原来连产品都不卖给你,现在却主动把技术送给你。怎么看都觉得这件事反常。

  “那其他人的意见是什么?”冷晴问道。

  “给技术给资金当然是好事了,现在电子管其实是被人嫌弃的代表落后的产物。部里面本来打算的是把这几家电子管厂彻底的转向民品生产,给工厂里的工人找一条出路。现在好了有人主动的把先进技术和大笔资金送上门来,生产出来的产品还能出口。这样以来几个电子管厂就活了。”石可为说道。

  “而且还有一件好事,那就是合资办厂需要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维森公司愿意以低廉的价格卖给我们急需的几种电子管。”石可为接着说道。

  “这也是好事啊。”冷晴点头说道。

  “是好事啊。可是除了这次我们向王卫东那个电子管工厂采购几万只电子管,部里面决定以后就不再采购他们的电子管了。”石可为接着说道。

  “你们可以继续少量采购一点嘛,给他们一个缓冲的时间。而不是自由落体让他们直接摔在地上!”冷晴说道。

  对于冷晴这个建议,石可为没有回答,他只是苦笑着摇了摇头。

  “既然不能继续采购,提前通知他们,让他们做好精神准备,这一点总可以吧?”冷晴说道。

  这一次石可为缓缓地点了点头。

  石可为没有把电话直接打给王卫东,而是打给了自己的女儿石月霜,让她转告给王卫东这个消息。

  王卫东接到石月霜的电话后,除了嗯了几声之外一点反应都没有。

  放下电话后,王卫东把这件事转告给欧小阳和宋宇。

  由于现在王卫东坐镇在弗山,所以两个人都在外面跑业务。

  听到王卫东的电话后,宋宇说的:“卫东,山姆大叔一下子变成了圣诞老人是不是跟我们工厂有点关系?”

  王卫东说道:“我觉得有。”

  “可是我们得到了什么?砸进去的几百万很可能就血本无归了!我们可是功臣啊!”宋宇在电话里说道。

  宋宇刚刚撂下电话不久就接到了乔梁打来的电话。

  “小宇,收购工厂的事你们要不要再重新考虑一下?不过这一次我们的报价不会给的太高,只有一千五百万!”乔梁说道。

第323章 不拼一次怎么知道

  在电话里,王卫东嘱咐宋宇和欧小阳两个人不要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然后他赶回电子工业公司。

  这段时间他在电子管厂,欧小军在向阳电子工业公司各管一摊儿。

  王卫东并没有对欧小军隐瞒,他直接把这件事告诉了欧小军。

  “商业竞争从来都是无情的。我在港岛就亲眼看见过有人在高楼上一跃而下摔成一堆烂泥。”欧小军说道。

  “这件事可不是简单的商业竞争,我怀疑如果我们电子管厂马上关闭,我把这些北方大国专家和技术工人送回国内,米国公司很可能会马上翻脸,到那时候技术和资金都没有了。”王卫东说道。

  “是啊,这件事还关系到咱们国家的军工生产,美国是没有那么容易把技术拿出来的。”欧小军点头说道。

  “如果以后工厂没有了订单,你打算怎么办?”欧小军问道。

  “没有了订单,我们还可以生产民品嘛,民品电子管在技术上没有军品电子管那么复杂,更容易生产。我今天来找你就是要谈这件事的。港岛企业在粤省成立了好几家音响公司,他们的电子管大部分都是向小本子采购的。你认识的港商多,能不能帮我引荐一下,用北方大国的技术生产出来的电子管绝对没有问题!你还可以告诉他们,军工企业采购我们的电子管,这说明我们电子版的质量是有保障的。”王卫东说道。

  “没问题,我可以做这件事。当然了,我不能保证一定会有效果。”欧小军点头答应道。

  “也还可以这么告诉他们,音响里电子管的寿命普遍在1000小时左右。到了那个时候,电子管就会老化,失去功效。我们生产的电子管如果在出售一年之内出现老化,我们电子管厂负责免费更换!”王卫东说道。

  欧小军看着王卫东半天说不出话来。

  如果胆机也就是音频放大器是个人使用,那么每天的使用时间普遍偏短。但是即使是这样,一年有365天,胆机也就是音频放大器的使用时间大部分也应该会超过一千小时。而在各种营业场所之里,比如说酒吧夜总会这样的场所,每天经营的时间很可能要超过十个小时,音频放大器的使用时间一年算下来就要几千个小时。除非王卫东他们电子管厂生产的电子管质量卓越,否则会赔的一塌糊涂!

  “你确定要这么做吗?”欧小军问道。

  “大不了赔到电子管厂彻底关闭嘛。”王卫东说道。

  “既然你敢做这样的保证,那么生产出来的电子管就不愁卖不出去。”欧小军说道。

  宋宇终于打通了王卫东的电话把乔梁要用一千五百万收购电子管厂的事告诉王卫东。

  “他说这是给我们一个安全下桩的机会,否则电子管厂就会变成一个无底洞。”宋宇说道。

  “如果你和小阳现在想退出还来得及。你们的股份全部转移给我,我把以后卖给废钢铁的钱抵押给你们。”王卫东说道。

  电话那头的宋宇沉默了一会儿说到:“不就是几百万吗?赔就赔了,老子陪得起!”

  宋宇不想让王卫东看扁了。

  据说用各个国家的电子管生产出来的音频方法放大器在播放音乐时各有特点。真正的音乐玩家用耳朵就能听出这些音响里的电子馆是哪个国家生产的。

  当然这些知识都是王卫东道听途说来的。

  据那些音乐玩家说,使用北方大国生产的电子管生产出来的胆机在中低频方面表现力上很强,很适合听人声,也就是歌唱。

  王卫东在乎的不是这些,他只在乎电子管的使用寿命。

  欧小军在半个月后为王卫东联系到一家生产音响的港岛小工厂。在得到王卫东在产品售出后一年之内,电子管老化免费换管的保证后,那个港岛小老板以市面上同型号九成的价格向王卫东采购了音频放大器里前期推动电路中和末级电路几种型号的电子管一共二万只的数量。

  和军用电子管相比,这些电子管的数量并不算太少,但是从价格上却相差很多。

  “卫东,你可能会彻底赔进去的!”欧小军警告道。

  “不赌一把怎么会知道?”王卫东答道。

  他到弗山市里买了一套音响设备,其中就有一台花几千块钱买来的胆机。

  晶体管音频放大器只是一个盒子,而电子馆音频放大器上面竖插着几个电子管,接通电源后电子管里放射出幽幽的光,很有艺术感。

  从那一天开始,王卫东的办公室里就经常想起交响乐的声音。

  王卫东经常站在生产车间的看外面观看工人们给电子管抽气。经过机械泵抽气,然后再由扩散泵抽气,经过几百度的高温烘烤后,在反复抽气。直到真空管里面的大气压下降到五千万个大气压分之一以下才算合格。

  王卫东看着那些北方大国运来的机械设备心想,这些生产设备本来用于生产北方大国雷达和通信设备上使用的电子管的,现在用于生产民用等级的电子管,一定没有问题!

  他这是给自己打球,也是给自己增加信心。

  王卫东走进专门为北方大国专家和技术工人开办的小食堂。

  黄师傅正用烤箱烤着大列巴。

  将近七十岁的黄师傅专门让人在食堂厨房里搭了一个烤炉用于烤红肠。

  其实现在加热的方法很多,可是黄师傅固执的还是用传统的那种方法,用木火烤肠。

  看着老头儿一丝不苟的动作,王卫东说的:“为了买烤红肠的果木我就花了不少钱!”

  黄师傅说道:“做事就要一丝不苟,马虎一点都不行!我如果用烤箱烤红肠那些北方大国专家和技术工人马上就能吃出来!”

团结对单打独斗

  (再一次谢罪!昨天忙中出错)

  黄文荣在欧小军的陪同下又来见王卫东。

  就是黄文荣的音响工厂从王卫东这里采购了两万个电子管。

  黄文荣的工厂是没有自己音响品牌的,而是给其他影响品牌音响代工生产。

  本来黄文荣跟王卫东说好如果这两万个电子管质量良好,那么他们还会有下一批数量更大的订单。

  不过这一次黄文荣来见王卫东要说的是即使这一次采购的电子管质量良好,也不会有下一批订单了。

  “不好意思啦,王老板,除了电子管我们工厂生产音响设备还要从小本子那里采购其他很多种电子元件。那些电子元件工厂暗示我,如果再采购你们的电子管,他们就不提供我其他的电子元件,如果是这样,我就没有办法了。”黄文荣说道。

  “黄老板,以前你们采购台商的电子管,当时小本子也没有什么反应啊,照样提供你们其他零部件,为什么这一次就不行了?不会是你自己编的理由吧?”欧小军说道。

  “不是啦,不是啦!王老板,这里的电子管价格还低,质量还好,为了赚钱,我怎么会不采购他们的电子管?除非我脑袋进水了!真是他们暗示我不让我采购你们的电子馆!”黄文荣说道。

  黄文荣这个港商和相当一部分港商一样,在他们心里其实跟欧美日感觉更亲近一些,投资到内地来完全是本着赚钱的目的。

  但是黄文荣也知道王卫东的这家电子管厂还是有背景的,最好还是不要得罪人,所以才屁颠儿屁颠儿的跑来跟王卫东解释这件事。

  “我也买了一个音响,已打开后看见里面的那些零部件并不复杂,国内的很多工厂也能够生产。你为什么不向国内的厂商采购其他零部件,这样就不用看小本子的脸色了。”王卫东问道。

  黄文荣急忙摇头答道:“这是不行的啦!我代工的音响厂家里面就有小本子的品牌,如果我敢这么干,小本子的音响厂家就会不给我下单,这样一来我给谁代工?”

  王卫东现在算是彻底听明白了,他现在断定追根溯源这件事还是与米国维森公司有关。

  换句话说,米国和小本子是团结合作的,小本子国内各个电子厂家之间也是团结的,为了本国的其他企业的利益,他们可以互相配合,甚至舍弃一部分自己企业的利益。

首节上一节160/3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