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年开始我在时代大潮里 第159节

  在他们看来,就是花一千万也是值得的。

  “广告招拍的时候我们三个人都去!即使翻一倍又能怎么样?坚决拿下!”欧小阳说道。

  “一千万?我估计三千万都挡不住!”王卫东说道。

  石可为派人给王卫东送来十几种电子管,有等效管也有稳压管。

  这十几种电子馆管都属于虽然现在国内不能生产,但是结构相对简单,而且在国外也可以买到的电子管。

  石可为的意思是让王卫东把这十几种电子管先送到巴伦丁他们那里进行研究,如果他们觉得可以仿照的话,电子管厂投产的时候先仿照这十几种电子管。然后循序渐进再仿造结构更复杂和在国际市场上根本没有办法闹买到。而是通过其他特殊途径搞来的电子馆。

第321章 投产

  在西方国家全力发展半导体晶体管技术的时候北方大国正在全力进行电子管的小型化和微型化的研究。他们甚至用电子管生产出了在当时来说性能很不错的计算机。

  从事后的发展上看,北方大国在当时的科学研究上走错了方向,不过这也造成了现在北方大国在电子管的生产技术方面处于领先的地位。

  对于王卫东来说有这一点就足够了。

  厂房建设到一个月的时候,王卫东就给姚启明打电话让他请巴伦丁先生回来,让巴伦丁先生对工厂的生产设备布局和无尘化提出建议。

  由于北方大国对电子管的科学研究非常重视,这也让他们异常关注其他国家在电子管方面的科学技术。在电子管方面的情报收集上北方大国做的很好。

  石可为派人送来的那十几种电子管,巴伦丁先生以前都研究过。这对王卫东他们以后仿制这十几种电子管创造了很大的便利条件。

  巴伦丁先生建议投产以后先生产结构相对简单的几种英制电子管,比如说等效果管Cv.1856。和金属管vt74,八脚的高真空旁热式全波整流管5z4gt。

  中国开放以来,小本子和港岛企业把很多音响生产转移到了粤省。音频放大器是音响生产的非常重要一项。

  音频放大器有两种。一种是晶体管的音频放大器,另外一种是电子管的音频放大器。

  而相对于晶体管的音频放大器来说,电子管的音频放大器更受到追捧。

  因为电子管音频放大器可以对声音起到润色作用,使用声音显得温暖耐听,温柔厚实,音律动人,音乐感和氛围感都非常好。

  所以在音响市场上,高档产品都是由电子管作为零部件生产的音频放大器,人们称作胆机。

  粤省有这么多音响生产企业,对电子管的需求量自然很大。这也是王卫东觉得可以生产民用电子管的勇气。

  电子管的使用寿命普遍都不太长,一般来说只有上千个小时。如果谁能生产出来长寿命的电子管,那么谁就会在市场上占据绝对优势。

  随着厂房的陆续完成紧接着是生产设备安装。王卫东让宋宇又请来了几十个有经验的老工人,这些已经五十来岁的老工人在体力上自然就没有办法跟年轻人比,不过在经验和奉献精神上那就比现在的年轻人强多了。

  设备安装然后就是进行生产调试,所有的这些事加在一起就弄了两三个月的时间。

  这些事情都完全做完以后还是不能马上进入正式生产。

  北方大国来的那些技术工人都有丰富的技术经验,但是他们毕竟有两三年没有进行实际操作,用中国话说就是“手生”。

  无论是拉丝还是玻璃管的烧制以及后面的所有工序都完全依靠的是工人的经验和技术。

  要让这些技术工人达到以前的生产状态,还需要让他们适应一段时间。

  王卫东从原来向阳电子工业公司生产电脑学习机的生产线上挑选出一百五十名心灵手巧的工人。

  虽然生产电脑学习机与生产电子管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事,不过这些工人头脑灵活,学习能力强。王卫东觉得让他们跟着那些北方大国来的老技术工人学习也能学得很快。

  于保龄也是这一百五十名工人之一。

  电子管生产中很重要的是阴极制造和电子管真空度,无论哪一个环节都需要最熟练的工人进行操作。

  拉丝过程中要把钨丝拉成只有头发丝的七八分之一,甚至1/10,这需要非常高的技术。

  玻璃管烧制过程中需要工人在操作的时候掌握准确的火候才能吹制成形。

  十几天后,北方大国来的技术工人慢慢进入状态,开始正常生产。

  王卫东从电子工业工厂选拔来的工人负责做一些辅助工作和跟在北方大国技术工人后面学习。

  而到这个时候就更需要翻译人员,否则北方大国的技术人员和电子工厂来的工人根本没有办法沟通。

  欧小阳在黑省有很多关系,他已经紧急赶回黑省多请几个擅长俄语的人来弗山,而王卫东和姚启明只能赶鸭子上架担任起翻译工作。

  由于根本就不懂技术上的专业术语,王卫东担任翻译也非常吃力。

  于保龄负责学习拉丝,几天下来还是不能掌握技术要领。她自己也很着急。

  王卫东尽管自己心里也很着急,可还要装出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

  “不要紧,慢慢来嘛。你看看这个老太太,她已经五十多了,他的技术是在十几二十年中学来的。你这么几天就学到这个程度已经是相当不错了!”王卫东安慰道。

  听见王卫东这么说,年轻的姑娘精神上放松了不少。

  为了转移于保龄的注意力,王卫东问道:“你的同乡小芸现在找到了没有?”

  两个月前,小芸的母亲因为小芸在最近几个月往家里寄的钱减少了很多所以就赶到工厂里查看情况。

  她在工厂门口揪住自己女儿的头发把小芸痛打了一顿,当天夜里小芸就跑了。

  “早就找到了!听说她现在已经当上阔太太了,整天待在家里什么都不用做。”于保龄答道。

  “小芸这么快就结婚了?听你这么说,她找的一点定是有钱的老公。”王卫东问道。

  “嫁人人倒是没有,港岛一个货车司机把她包下来了,一个月给小芸几千块钱家用,小芸从这些钱里面拿出一千块钱寄回家里,现在不仅她可以舒舒服服的当阔太太,家里人的生活也改善了不少。”于保龄解释道。

  王卫东仔细观察于保龄的表情,他觉得于保龄的语气里带着一点儿羡慕。

  几十万上百万的女孩子到粤省打工,每天在工厂里面工作十几个小时,每个月拿在手上的不过一点点钱。

  眼界越开放越觉得钱不够花。在这里与她们生活的农村不一样,看见的是几十万上百万的轿车,几百上千块钱的衣服和鞋。

  完全靠辛勤的劳动她们根本不可能过上那样的生活。

  一些女孩子慢慢的向往起那种不用勤苦劳动就可以锦衣玉食的生活,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

第322章 洋买办来了

  先期生产出来的十几种几百只电子管被王卫东送到京城。交给石可为。

  石可为让部里的下属企业进行使用测试。在阴极测试和真空度测试上,这些电子管的质量并不比那些从国外购买的差。甚至在一些指标上还比那些电子管更好。

  石可为也很高兴。

  “卫东啊,不错嘛,才几个月时间就做出这么大成绩!一定要再接再厉!”石可为说道。

  “多谢领导的帮助和关怀,没有这些因素我们也不可能干得这么好。”王卫东很懂事的说道。

  “这一次回去你把几十种米国生产的电子管也带回去,不过要小心,这些电子管都是我们从特殊渠道搞到的,数量很少。”石可为嘱咐道。

  不要问,这些电子管是石可为让王卫东他们接下来要仿制的。

  “这件事还要靠苏联专家和那些技术工人,不过时间可能会长一点。也行几个月,也行许要一两年。”王卫东答案道。

  “慢慢来嘛,不要忘了,我大部分工作时间也都是在生产一线工作,知道技术研发是怎么回事。有些事情急不得。”石可为说道。

  为了保证安全,王卫东带着四个特殊手提箱返回弗山,手提箱里装的是几十只经过仔细包装道的电子管。

  仿制出来的电子管种类越来越多,那么采购量就越大,生产任务也会越来越大。

  根据王卫东带到京城的几百只电子管,部里面已经决定向他们的电子工厂采购上万只特殊电子管。

  这件事在来之前王卫东他们已经提前做好了打算。

  王卫东宋宇欧小阳他们都觉得在电子管的报价上已经很高了。但是实际上,他们给出的报价与国家在国外采购的同类电子管相比,只不过是国外电子管价格的三分之一。

  由此可见,那些国外企业把电子管卖到中国的时候利润有多高!

  即使是这样,国家相关的生产部门还是很高兴的,因为毕竟还可以买到,没有进行完全的技术封锁。

  就在王卫东回到弗山的一个月以后,宋宇陪着一个四十左右岁的中年人来到弗山。

  宋宇是为了处理废钢铁和电脑学习机的事情一个月前回到京城的。

  可是一个月后,他又临时返回了这里。

  宋宇回来后马上赶到工厂与王卫东见面。

  “卫东,这一次我带一个朋友过来,他想见你。”宋宇说道。

  “现在实在是太忙了,我天天在工厂里当翻译口干舌燥的。有什么事吗?”王卫东问道。

  “这个人叫乔梁,原来和我们家住在同一个大院。我们两个很早就认识,不过他比我大十多岁,现在他是美国维森公司驻中国的商务代表。”宋宇说道。

  不过他马上又补充道:“维森公司是一家美国大型电子企业,他们生产中的很重要一项就是生产电子管。”

  听到宋宇提到电子管,王卫东开始重视这件事。

  “把小阳也叫出来,晚上咱们三个人一起和他谈吧。”王卫东说道。

  乔梁四十左右岁,八十年代初的时候就出国了,在国外混了一个博士,然后被美国维森公司招揽后马上成为公司驻中国的商务代表。

  能够跟宋宇住在一个大院里,看来这个乔梁的家事背景也不一般。

  根据中国人的饭局文化,会面自然是在饭桌上。

  双方经过简单的介绍寒暄后就开始闲聊。

  主要是乔梁跟宋宇在聊,两个人不时说起当年大院里的谁谁谁现在在什么地方,有的人经商,有的人出国,有的人进了政府机关。

  看样子那个大院出来的人普遍发展的不错。

  乔梁说话的时候十个中文单词里总要夹杂着一两个英语单词,仿佛是中文不足以满足他表达意思的需要。

  看到外表好像平易近人但是实则高傲的乔梁,王伟东心里很不舒服。

  “小宇,你们这个电子管工厂到现在为止一共投入了多少钱?”乔梁好像漫不经心的问道。

  宋宇没有回答而是转头看了一眼王卫东。

  “一千五百万。”王卫东答案道。

  乔梁点点头说道:“跟我想的差不多,建设厂房,从北方大国那边购买设备,然后又把人也从北方大国那边请到中国来,这些事情都要花钱。”

  王卫东宋宇和欧小阳听见乔梁的话都有些吃惊。

  这小子耳朵够长的,什么事情都知道,居然还知道设备和技术人员都是从北方大国来的。

  乔梁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对三个人说道:“我这一次来就是给你们送钱来的!这家你们刚刚成立的电子管公司我们维森集团十分感兴趣。从京城来之前,我曾经请示过公司总部,总部的意思是让我到这里来出钱收购你们这家公司!既然你们投入了一千五百万,我再加五百万万给你们,一共是两千万!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你们就能赚五百万已经很不错了。”

  连让王卫东他们思考考的时间都没给,乔梁接着说道:“除了这两千万,我再给你们一百万,不过这一百万万不是给你们的,而是给那些从北方大国来的专家和技术工人的。但是有一个条件,他们拿到钱的时候要签署一份保证书,从此以后不要因为电子管技术上的事情再来中国!”

  王卫东看向宋宇,宋宇轻轻的摇了摇头,宋宇的意思是,虽然他带乔梁来这里,但是他事先并不知道乔梁要收购电子管工厂的事。

  “这件事我们要回去好好商量一下,所以暂时不能给你答复。”王卫东说道。

  吃完饭以后,三个人返回工厂。

  欧小阳一边开车一边气愤地说道:“你看这小子牛皮闪闪的样子!当上洋买办了,就牛成这个样子!他不过就是洋人的一条哈巴狗吗?”

  “收购我们的公司,他们并不是为了生产电子馆,而是为了不让我们生产电子管!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把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继续赚暴利!”王卫东说道。

  “这小子现在怎么成汉奸了?可惜当年他父母对他的培养了!”宋宇说道。

我们可是功臣啊

  宋宇也觉得很不好意思,他没想到他带来的朋友有这样的阴险目的。

  “等一会儿我就打电话告诉他,我们不同意,让他赶紧滚蛋!”宋宇说道。

首节上一节159/3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