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四合院:年代弄潮儿 第89节

  然后马局长就帮他安排了一个小火堆和木柴,众人远远避开,免得打扰了这位文艺六级的创作。

  要是在海拉尔有思路了,也是对海拉尔的宣传不是?

  王援朝就这么大摇大摆的,将壳子都烧了,就是剥的有点手疼。

  不止如此,他一边烧火,一边将一些占空间的膨化食品,各类零食,都进行了物袋分离,保留了包装袋,因为上面有配料之类的信息,这个没烧,以后可能有用。

  他就这么整理了小半天,空间又节约出了四分之一。

  大队人马回到了齐哈尔,就转向了下一个局段,王援朝则一路从尔滨、吉春,回到了奉天。

  在尔滨,那边的同志帮搜罗了不少鹿茸、人参、虎骨,价值约1000余,最厉害的一根人参,是六品叶,60年以上,是这堆物资里,最值钱的一个,占了三分之一的价格。

  鹿茸和虎骨,甚至已经没资格进王援朝的空间了,被王援朝直接打包装箱,由铁路上的同事帮忙送到首都,然后通知娄晓娥帮忙运回宿舍。

  这玩意,特别是这骨头,日后可是精贵的东西啊,有钱都买不到的好东西,谁能想到森林之王都成了被刑法保护的品种呢?

  先收了,回去了再慢慢打理。

  当然,除了这些玩意,人家同志还问,有两件高价值物品,一件貂皮袄,一张大王皮,要不要?

  只要6根小黄鱼,或者1500块。

  大王皮就当添头,送了。

  友友们,再来14张月票,肉肉又能加更一章啊,求票票求票票

第104章 只是想在郑娟面前装一下,居然

  大王皮这么没格调么?

  主要是这年头山大王们不少,政府甚至号召大家驱赶虎豹,保卫民生。

  而且大王一张皮多大?貂皮袄得很多貂皮才拼的起来,更珍贵。

  不要大王皮的话,貂皮袄4根小黄鱼,也能拿走。

  王援朝有钱,当然都要了!大王皮以后不当传家宝么才可惜呢!

  这年头的物价真的迷幻。

  最没出息的貂皮袄,最贵!

  【因为还没有养殖】

  不过貂皮袄回去送娥子,她肯定开心。

  介绍的同志也很开心,这玩意,这年头,有购买力的人,太少了。至少他已经算高薪了,一样买不起,至少舍不得买。

  后面还满满的答应继续帮忙收集,王援朝给感谢费,那头也给感谢费,谁不愿意做好人好事呢?

  吉春重复故事,鹿茸、虎骨,一小包,托运回首都。

  人参进空间。

  这边可能是人参更出名,居然搞了一棵80年的老参,两棵50年的老参,五品叶以下的人参,都没资格来交易。

  王援朝屯了2000块的人参,好东西啊。

  然后就到了奉天。

  出了站,直接就拐到了铁路招待所。

  王斌看到他格外亲切。

  王援朝北上两个多月,在他这边得住一个月了!

  那不代表这里就是创作福地?

  不过更主要的是,郑娟就在这边做临时工,主要负责打扫卫生,王援朝介绍的。

  当然,年龄拔了两岁,改成了16岁。

  现在还读了夜校补习班。

  这姑娘是个文盲。

  郑娟到底是接受了王援朝逆天改命的安排。

  短短一个月,气质焕然一新。

  王援朝说了,她表现的好,可以介绍她弟弟郑光明,去学习一门手艺,盲人推拿。

  以后不仅能自食其力,就是娶妻生子,也不是不行,当然,得看他自个表现。

  至于全家一条裤子,出门的人穿,这样的悲惨事,王援朝的钞能力,轻松就化解了。

  王斌这么热心帮忙,有什么好处?

  嗨,王援朝的师公可是奉天中医大宗师马二琴啊!

  这等人物,有备无患,他王斌求不上马二琴,但能求王援朝啊,是吧?

  这不,当晚的接风宴,王斌就带人来了。

  来人是王斌的战友,招待所所在辖区的区公安局长,其儿子患臌胀,病情危重,医院跑了好几趟,著名医生也跑了好几个,但都治疗无效。

  大宗师马二琴早已退休,虽然坐馆,但一周一两次,时间上没有规律,地点也没有规律,各处医馆他都可能去,随意性很大,每次只诊断十数人,名额不是他一个小小的区局长,能抢得到的。

  而这种事,他又不敢贸然上门拜访,恶了大宗师,一句束手无策,你能奈何?

  一日跟战友王斌吐槽难就医,王斌说或许可能帮一把。

  人家都说了,王援朝当即饭也不吃了,表示先过去看看。不知道则已,知道人家孩子在受罪,他哪里还能安心吃喝?

  他看不出来,请师公出手,理所当然。

  结果,王援朝很快开了方子,大黄2两,浮萍6钱,少年服后大泻大汗,身体轻爽,只是一帖药剂而已。

  马宗师的弟子,这么神奇?

  其实王援朝也发现了,医圣张仲景有言: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他只要通过望闻问切,很容易就能辨别出“已知”的“证”,知道病人“犯何逆”这是他大哥王胜到现在都没翻越的大山,对他来说却如履平地。

  后面的随证治之,就自然而然的从脑海冒出来了,该配何种药剂,什么剂量之类的。这点他大哥倒是会的,很多“勤勉的假中医”也会,背答案嘛。

  王援朝突然觉得,貌似帮人看病也不难,毕竟,哪有那么多疑难杂症?

  这样帮人看病,治病救人,感觉很爽,有一种成就感。

  翌日,公安局长卢卫东特意来招待所感谢。

  他儿子经过一夜恢复,已然活蹦乱跳了。

  他带了大包小包的礼物,并付酬金10元。

  王援朝退回了酬金和礼物,道:

  “我又不是医生,学医纯粹是兴趣。

  卢局长您是王所介绍来的朋友,朋友之间互相帮忙而已。”

  王斌大感长脸,道:

  “老卢,你要实在过意不去,今天摆顿酒,昨天我王老弟的接风宴都没吃完啊!”

  王斌试图和王援朝关系更亲近一点,王老弟都说上了,要细细看王援朝的反应。

  王援朝也不反感,朋友多了路好走么,奉天他可要多来呢,有个系统内的地头蛇照顾,有啥不好的呢?

  奉天路局领导级别虽然高了不少,但实权大,交心难(他对人家价值不大);而王斌这种股级小领导,有时候就比较合适。要是对方会来事,王援朝也不介意帮忙推一把。

  于是笑道:

  “我王老哥说的有道理!

  不过我今天要去师公那边看看,我时间合适了,让王老哥跟您再约?”

  卢局没办法,只得道:

  “一定要约!一定!王老弟您要不让我表达感谢,我怕我会憋死啊!”

  卢局也是顺杆爬的,叫老弟多亲近啊。

  王援朝道:

  “一定,一定,以后说不定要有麻烦老哥的地方,还要多多帮衬小弟!”

  卢局拍着胸脯道:

  “只要老弟发话,老哥哥我快马加鞭,义不容辞!”

  ……

  王斌和卢卫东告辞之后,王援朝叫来了郑娟。

  经过一个多月的工作,没有了饥饿、寒冷的威胁,又有了对未来的满满的信心,郑娟出落的越发水灵。

  “感觉怎么样?”

  郑娟扑闪着大眼睛,眼雾弥漫,满满的都是对王援朝的崇拜,道:

  “我都听您的。”

  王援朝直接问:

  “家里煤球买够了么?”

  郑娟点头,声音还是跟小虫子一样:

  “所长让买了600个。”

  铁路系统就是这点好,不缺物资,啥物资都要铁路运输,皇帝不差饿兵,是吧?

  “粮呢?”

  郑娟眼睛一亮,声音大了点:

  “够呢,所长带我和弟弟补上了户口,街道那边也拿到了粮本。”

  本来只有郑奶奶一个人是城里户口,有定量,因为郑娟和郑光明都是她收养的孤儿,一直没能落户。

  王援朝心里了然,王斌这个老大哥还真是没白认。

  他回来奉天,虽然有要早点跟师公学习的想法,也担心郑娟的着落。

  本来想着,王斌能提供一份临时工的工作,已经够给面子,够帮忙的了,现在看看,人家帮的更多。

  他得记在心里啊。

  “认了多少字了?”

  郑娟如花般灿烂的脸,瞬间垂了下去,声音已经低不可闻了:

  “……”

  “多少?”

  “43个。”

首节上一节89/6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