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样一个没有规模,没有口碑的企业,谁会买它的账?
王援朝直接将手头最后的那点牛奶公司和置地的股份都抛了,都没等到置地的“绝招”一股送五股,全都是数字游戏。尽管置地股价也到达了高峰,此刻一举突破了300元!
王援朝对此只是嗤之以鼻,马上收购战就要落幕了,这高价的股票,怕是变不了现,因为送股需要时间的,又不是电子时代,马上到账!等到拿到赠送的股票,怕是黄花菜都凉了!
11月30日,置地宣布,成功收购80%的牛奶公司的股票!
至此,历时整整一个月的“置牛”收购大战,以置地有限公司获全胜而告终。
这次收购战,历时一个月,置地公司未动分文,“只是印制股票”便吞并了牛奶这家大公司,的确堪称杰作,创下了香江战后股史上空前绝后的纪录。它宣告英资财团对华资世家一次敌意收购取得胜利,牛奶公司从此换上英资旗帜。而周氏家族和周锡年经此一役,元气大伤,开始走下坡路了。
众人对王援朝手中稳稳捏住各公司的控股权,钦佩无比。因为置地的例子,活生生的告诉大家,谁也不知道,哪个角落,就冲出来一个野蛮人,想要谋夺你的公司。
但香江股市受此刺激,一发不可收拾的上扬起来,到年尾12月29日,恒指上升至843.40点。
王援朝之前抛出的置地、牛奶公司股票,入场8500万,出手时则变成了3.22亿,几乎赚了三倍!
这些钱又被投入到股市中,加上之前的投资,现在王援朝在股市里炒作的股票,差不多在15亿左右!
还没有包含他自己的6+3家上市公司的大量股份!
他自己公司的股票,市值也是水涨船高,总计突破了76亿!这里面,王援朝的股份,就超过了52亿!
当然,他还欠银行8个亿的贷款,都是当年囤地、以及最近买股票,从银行借的。
他是不准备还钱的,准备后面拿股票去卖给银行,就算打点折扣,也是大赚。
843点又不是顶,接下来三个月,才更加疯狂!
因为恒指还要翻倍!
香江天线公司,1972年上市,这家声称主营家庭电视信号接收器(俗称天线)的空壳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明确写了“公司尚未开始经营…对未来派息未能保证”。
但就因为当时电视刚刚普及,人们听到“香江天线”的公司名就展开无限遐想,认为公司潜力无穷。香港天线上市后股价从1元一度飙升至33.5元。
所以,这样的公司都能上市,这种诱惑,王援朝再也忍不住了啊。
于是让星光电影、国泰院线、星光院线、协和电影,统统上市!国联电影、金鹰电影等其他公司,也都叫他催促了一波,有钱大家赚嘛!
股市都如此泥沙俱下了,有钱不赚干嘛呢?
也就是马票销售代理公司没法盈利,公益性质更多,不然王援朝也要拉着它上市圈一波钱。
电影公司,这波还真能上市讲讲故事。
因为李小龙,就是香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存在。出一部电影,爆一部记录,没有例外!
而且,好莱坞的华纳、橙子电影,也跟星光电影、协和电影,合作拍摄《龙争虎斗》。
这不是利好,什么是利好?香江电影,都打入好莱坞市场了啊!
以至于73年的新年晚会,票价又创新高,大家都能白兰地漱口、鱼翅捞饭了,还在乎这点票价?
时任总督麦理浩出身老牌约翰帝国,屡次呼吁投资者不要过分投机,并指出政府正考虑干预股市,抑制过激的炒卖活动。“即日鲜”(早上买,下午卖)都能赚钱的股民,自然对这些扫兴的话毫不在意。
大家给你港督面子,陪你一起看新年晚会,你居然教大家不要赚钱?真是岂有此理!
1月6日,《龙争虎斗》在香江正式开机,各大报纸又是一片吹嘘,电影公司股价跟着水涨船高。
实在是,股市来钱比洗钱还快!
跟着王援朝干的高管、核心人才,随着这几波上市,十万富翁,百万富翁,比比皆是,千万富翁也不是没有,但都是有管理股份的合伙人级别高管,而且要是深蓝、暴雪、太平洋这类巨无霸公司。
有些小公司市值也就几千万,核心高管的那点股份,又能值多少钱嘛?
整个香江,从上到下,似乎都赌红了眼。
不但是流连街市的家庭主妇,甚至是和尚师姑也要买卖股票…家庭佣工亦只会到那些可以代她买卖股票的人家工作…股票经纪炙手可热,连茶楼待应也会对那些经纪另眼相看,招待得格外殷勤……
王援朝如果不是有个自己的香江商业银行的证券部,怕是想买卖股票,都不够方便!
但因为他有这个便利,所以他家的服务人员,工作格外卖力。
股市的火热,让王援朝都开始害怕起来,如果是之前,恒指还有点锯齿的形状,到了1月份,恒指每天都涨几十点!
可以清晰的看到,恒指成了一条笔直的竖线,往上飞奔,就如同“香江天线”那样,不带弯折的!
没有这个速度,恒指也不可能短短47个交易日,登顶1780点!
王援朝开始抛售手头囤积的股票,以及自己公司的股票,争取先变个现,落袋为安,他已经不敢等到新年后再下手了!如今有他这只巨大的蝴蝶,谁知道会产生什么不可预知的变化?
见好就收,再好不过。
除此之外,他还做了两个动作,一件事。
一个动作是安排各家公司,去和相关银行洽谈化债为股。能不还钱,是最好的。这样就等于是把自己手头的公司股票,套现给了银行,不给市场增加变现压力。甚至可以给与95折的优惠!
这个事情,怎么说呢,有的银行很乐意,还愿意多买一些,也不知道他们是银行买,还是拿去转卖,毕竟王援朝给银行的股价有优惠不说,外面的股市,也是每天见涨,晚交易一天,股票又更值钱了!
有的银行就不乐意了,比如汇丰,他也愿意要,但折扣要的比较大,要8折!因为王援朝欠汇丰的钱最多嘛。
王援朝本来是想拒绝的,但总经理沈弼,约他喝茶了。
你不送上门也就罢了,都送上门了,这个业绩,沈弼怎么能不要呢?而且沈弼不要电影公司这类小公司的股票,要深蓝、暴雪、太平洋之类的大公司的股票。
实话说,汇丰对这几家公司,觊觎已久。不是说想谋夺,而是想投资,占股,拿分红。银行也要投资资产的。
沈弼出面,王援朝怎么能拒绝呢?这个是未来十几年的财神爷啊!
不过也是因为沈弼约谈,敲定碰面时间,只耽搁了两三天,恒指又涨了一百多点。在市价基础上打8折,跟之前的价格打95折相比,居然差不多!
恒指涨幅恐怖如斯!
就连沈弼都不敢再耽搁时间了,双方第一时间草拟了协议,锁定了价格。
但沈弼也有点鸡贼,他一直没有签署正式的协议。
股市涨成这样,他得看看吧?或者说,这几个亿的股份,汇丰也想转一些出去,看看能不能找到下家,挣点差价。他们内心的判断是,每家公司有个三五千万的股份,就差不多了,每家公司上亿的股份,还是有点风险的。
银行这边的债务搞定,每天营业部又能帮他套现五千万左右的资金,如此巨额的资金,他又不会全部存入银行,他安排的另外一个动作,就是买入大量的黄金,几乎横扫香江的黄金市场。
也就是香江没有期货市场,不然他就去交易期货了!
第440章 行走的播种机
两个动作,是化债为股、囤积黄金;一件事,则是香江著名的丁屋政策。
麦理浩政府打算发展新界,为了能获得新界原住民的支持,计划实施“小型屋宇政策”。
规定年满18岁,父系源自1890年代新界认可乡村居民的男性香江原居民,每人可一生申请一次于认可范围内建造一座共3层高(27/8.23米高),每层面积不超过700平方的丁屋,无需向政府缴付地价。
政府同时定立“限制买卖转让条款”,规定拥有丁屋的原居民如果想把丁屋出售及转让予非原居民,需向政府申请作补地价,并取得地政专员书面同意,才可进行。兴建丁屋的土地,通常是位于新界或离岛的村落或农地。
这本来是一项约翰当局的过渡性政策,但遗憾的是,直到21世纪,这项政策仍在实施,也就有了电影《窃听风云3》中“丁屋”的由来。
王援朝作为香江的一份子,自然要跟当局反应,给这个过渡政策加一个明确的截止时间线。
要知道,他本人在新界囤积了海量土地,这些土地,在当下是不值钱,但到了21世纪,那就是一座城!上千亿的存在!
香江后来房屋为什么那么密集?真的没有地方么?
不,即便是21世纪,香江也只开发了25%的土地,就容纳了那么多人口。
还有大量的土地为什么不开发?
一来,大开发商不愿意,开发多了,供给大了,房价会降低。
二来,有房者的阻挠,人家辛辛苦苦上了车,肯定不希望房价下降。为了自己的财产不贬值,也明确反对开发。
三来,环保组织的存在,其实就是开发商的白手套。
四来,就是这个丁屋政策。香江发展局局长陈茂波曾经透露了一条讯息:政府土地储备的56%要用作“乡村式发展”,也即是“丁屋”。
所以,有大量土地,政府却不能开发,也是痛苦。
王援朝这么大公无私么?
也不全是,其实丁屋政策对他个人和王氏家族来说,确实有益无害,但对于香江来说,弊大于利。
他想他的家族深耕香江,不想这个城市被土地挟裹。
这个城市有价值,他的家族才安全,不是么?
所以他还是为他的家族后代考虑的。
他是把香江当成自家的了……
王援朝给的理由很简单,如果一家生个七八个男孩,只要几代人,新界将没有土地供开发了。
其实新界是租界,是有99年租约的。
所以当局的心思有点“不是我的我才不要珍惜”的意思!但这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内地政府都没来要,你自己还能主动说到期我就不要了?
王援朝也装傻,港岛、九龙、新界,都是香江的一部分,当局不能区别对待。
为此,他还积极响应总督麦理浩对股市的预警,让老丈人柳和清、商台总经理周聪,在报纸和电台上,也开始给市民敲警钟。
有没有用不说,积极听话的态度先表现给当局看。
与此同时,王援朝还游走于各大老牌家族,这些家族都不是靠地产起家的,很容易就被王援朝的理由说通,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的道理,华人都懂。
而新界的宗族势力,乡绅,也不简单,最终多方合计互相妥协之下,丁屋政策比历史上多了两条限制:
一个是,家里没地的,政府不给补充(这条很致命,历史上新界的男丁长大后,即便家里没地,当局都要给他补这块地,所以当局需要预留大量土地,应对日益增长的新界男丁),换言之,家里有田有地,才能使用这个政策;家里连地都没有,就老老实实来城里打工!
另一个是,父母的房子,需由其中一个儿子继承,这个儿子也就不需要再修建丁屋。当然,如果谁转让了自己的丁屋,自己的子孙后代,就不能再执行这个政策!
时间方面,只是加了句:本法案先试行5年。
因为要开发新界,瞄准的是人家的土地,没有土地的混子之类,压根就没有分量,新界的居民和乡绅,也觉得这个补充是合理的。毕竟谁也不知道以后这个政策的缝隙里会有那么大的红利,不是么?
也是因为王援朝的奔走,原本应该72年12月发布的政策,到73年1月才发布出来。
手头事情繁多,而73年的春节,又特别的近,2月2日是除夕,3日是春节,所以王援朝就没有在年前回内地。
但他还是抽空去了羊城一趟,装模作样的给文工团打了电话,免得家里担心。
“喂,我是王胜,您哪位!”电话那头传来了王副主任威严的声音。
王援朝若无其事道:
“喂,我是王胜,跟团里报备一下,春节前我可能回不去,手头事情有点多。”
王胜刚刚要发怒,谁这么无聊,调戏他么?
再一听后面的话,麻蛋,不是他三弟王援朝,又是谁?
虽然知道对面可能有人在三弟旁边竖着耳朵,他还是没忍住浮现了笑容,声音都亲切起来道:
“家里一切安好,不用记挂。那年后回来么?”
王援朝道:
“我这边任务完成了,第一时间回团里报道!”
王胜明白,三弟这是给不出具体时间,也不知道他在那边遇到了什么麻烦事,都脱身不得了。
于是体贴道:
“明白。自己要多保重。
如果4月份还不能回来,我可以亲自带队去羊城参加今年的春交会了,到时候我们见面聊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