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官场:从基层公务员干起 第70节

“目前农户种植品类主要分为一号和二号两种,一号的药效更高,但是产量略低。二号产量高,但是药效略低。当前两种品类的种植比例各位百分之五十。”

听过之后,李东沐问向孙勇:“孙局长,企业需要的是哪个品种?”

“华盛生物制药对药效要求较高,希望全部都种植冬凌草一号。”孙勇回复道。

“如果全部种植冬凌草一号,全年产量会降低多少?”李东沐继续问道。

周庆丰略微思考了一下回答道:“应该会降低150吨左右。”

李东沐将这些数据都记在本子上,然后开始询问土地种植的情况。

“周书记,秦山镇目前是集中种植?还是局部种植?”

“秦山镇共有农田5万亩,2500亩的冬凌草种植都在产区内,但是并非集中连片的种植,而是由农户分别种植。”周庆丰回答道。

“收成之后,农户是如何进行销售的呢?”李东沐问道。

“秦山镇的冬凌草比较有名,以前每到收获的季节,就会有外地药商前来订购,后来村里有人在外地做药材生意,逐渐就被他们消化吸收了。”

李东沐点点头问道:“产区的土地归属于一个村?还是多个村?”

“2500亩土地归属于三个村,每个村所占的比例几乎均等。”

听到这里,李东沐终于弄清楚企业为什么会提出第三条问题了。

产区如果是集中连片种植,即便不是一个村子的也好协调。但是若归属于三个村子,那就不太好协调了。对企业来说,除了招聘工人外,他们最不喜欢直接和当地村民打交道。

在周庆丰的带领下,一行人将产区和三个村子逛了一遍后,然后便返回了镇政府。

经过实地查看,李东沐对冬凌草产区的整体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脑海中也也有了初步的解决思路。

第121章 种植合作社

秦山镇政府会议室。

“李主任,孙局长,冬凌草产区的情况已经作了详细了解,企业落地的事情还要麻烦两位领导费心了。”周庆丰笑道。

面对周庆丰的恭维,孙勇的底气依然不足,即便看过产区情况后,他依然没有想到解决第三个问题的办法。

“李主任,您见识广、思路清,谈谈您的高见呗。”

孙勇笑着将问题甩到了李东沐身上。

李东沐淡然自若,面对两位领导的殷切期望,他开始谈自己的思路。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的顾虑是正常的,提出的问题也是必须要解决的。看过之后,我有一个解决思路,大家一起参谋分析下可行性。”

听到李东沐说有了解决思路,两位领导顿时来了精神。

“周书记,您是秦山镇的一把手,对镇域的事物有绝对的掌控权,我建议按照企业的要求统一种植冬凌草一号,同时对产区的土地进行统一管理。”

周庆丰听后依然有些疑惑:“李主任,只要协调好农户的利益,种植统一化没有问题,不过土地应该如何管理呢?”

“由镇政府牵头出面,成立冬凌草种植合作社。”

“成立种植合作社?”周庆丰和孙勇异口同声道。

此时,农业现代化进程较低,虽然上级有土地整理项目,可以提升土地的地力和产量,可对种植合作社这个词汇还是非常陌生。

面对两人的疑惑,李东沐开始详细讲述。

“要想实现统一种植和管理,就必须由镇政府出面协调三个村的村委会,对涉及本村的土地统一进行流转,然后由联合成立的种植合作社和村委签订合同,将流转的土地统一交付种植合作社管理,然后,再由种植合作社和企业签订合同,统一进行药材的交付,这样就能达到企业的要求。”

看着两人依旧不解的表情,李东沐将核心进行了表述。

“种植合作社就是企业和农户间合作的桥梁,合作社的成立不仅避免了企业最担心的情况发生,也解决了土地不集中的难题。同时,统一流转之后,也更利于和企业谈判,争取利益最大化。”

“不过,最大的难度就是做通村委会和农户的思想工作。”

周庆丰点了点头,他扎根乡镇数十年,基本上明白了李东沐的意思。

“李主任,您也知道基层工作的难度,只有保障了农户的利益,他们才会愿意进行土地流转,我想知道,种植合作社如何分配其中的利益呢?”

听到周庆丰说到利益分配,李东沐知道对方听明白了。

“可以按照年租金+药材交付的办法进行。”

“假如一个村民有3亩地,土地每年的租金为500元,即便他不种植任何东西,每年也能收到1500元的土地租金。如果农户选择自己种植,那我们可以按照要求的品质进行统一收购,只要达到交付条件后,种植合作社会选择高于市场价的价格统一进行收购,这样就能保证农户的利益。”

“至于多出来的租金,我们完全可以和企业进行谈判。2500亩土地,每年的租金为一百二十五万,每年的产量可以达到二百五十万斤。据我了解,以我们产区冬凌草的品质,每斤至少可以比普通药效的冬凌草高出一元左右。这样不仅可以平衡掉年租金之外,还能剩余一百余万元的利润。”

“要知道,这只是我们初步核算出来的利润,如果和企业谈判时争取地力补贴以及上级政策资金扶持,至少又能多出几十万的资金。利润可以按照土地的比例分给村集体。”

“最终可以实现农户得收益,村集体得效益,镇政府得税收,企业得利益的共赢局面。”

听到李东沐的深入讲解后,周庆丰和孙勇终于理解种植合作社运营的过程和结果了。

“李主任,您这招真高啊,只要多方的利益得到满足,这项工作就能推动下去,企业自然也愿意来秦山镇建厂落户。而且投入运营后,还能吸引镇里的劳动力就业,有效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听到周庆丰的感慨后,李东沐笑道:“周书记,这是为秦山镇做贡献的时候,希望您和秦山镇党委政府能够扎实推动,尽快打开局面。近几天,陶书记就要到企业总部进行拜访对接,希望在出发前,能取得实际成效。”

周庆丰拍了拍胸脯坚定的说道:“李主任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问题得到化解,周庆丰是最高兴的人,因此在他的强烈挽留下,晚上深入“烟酒烟酒”。

乡镇的干部在招待上都是“三高”人才,酒量高、热情高、口才高,就连大酒量的李东沐也有些招架不住,幸好商务局局长孙勇也是究竟考验,否则两人早早的就得败下阵来。

秦山镇共派出了五员大将,除了书记和镇长外,还有副书记和两个分管副镇长。

按照规矩,第一杯酒平喝。

首杯酒清空之后,书记带头,喝三敬二。

书记结束,镇长上,同样的套路。

两位主要领导敬酒结束,又是三两酒下肚。

作为陪酒的乡镇副职,自然不能与正职用同个招数。

“李主任,我是秦山镇党委副书记,今天有幸和您学习涨见识,我先干为敬。”

说完,分酒器中的二两半酒,一饮而尽。

“李主任,接下来,喝三敬三。

面对副职们的敬酒,李东沐不能选择拒绝,否则就显得摆官威,看不起人了。

三位副职的连番敬酒,李东沐又是小半斤下肚。

酒过三巡,一条鱼又端上了桌。

“李主任,孙局长,您二位领导都是上级领导,这杯鱼头酒无论如何都要喝呀。”

看着意兴阑珊的周庆丰,李东沐不得不暗自佩服,这家伙酒桌上的水平不是一般的高,节奏拿捏的是恰到好处,让你不得不喝。

当李东沐离开秦山镇的时候,已经快要不省人事。

第122章 大学舍友来挂职

翌日,清晨。

李东沐喝了一杯暖胃的小米粥后,才终于舒服了些。

来到书记办公室,李东沐向陶阳汇报了成立种植合作社的思路。

听过之后,陶阳表示了极高的称赞。

“东沐,你既懂经济又懂农业,既懂谋划又懂落实,还有什么是你不会的呢?”陶阳打趣道。

“跟了好领导,所以啥都会了。”李东沐笑道。

寒暄几句后,两人聊起了引进华盛医药需要建设配套设施的事情。

“陶书记,资金应该没有问题吧?”李东沐问道。

“我和海洋县长已经沟通过了,不管资金多困难,都会想尽一切办法落实。”

得到肯定答复,李东沐承担的梳理问题解决思路的使命正式完成。不过以他的秉性,做事做到底,在种植合作社事情完毕前,他会持续关注。

时间飞快,转眼又到了周五。

自从到县委办工作以后,李东沐已经没有了周末的概念,除了必要的下乡调研之外,基本上都在县委办处理公务。

中午十点钟,李东沐看了眼手表,按照刘鹏出发前告知的时间,应该快要到临川县了。

李东沐向陶阳汇报之后,便步行前往政府大院。

临川县委和政府的距离大约只有500米远,而工信局属于政府组成部门,再加上只有二十余人,相较于教育、卫健等单位,从规模和权力上来看,属于小局,尤其是对工业薄弱的临川来说,存在感比较低。

不过,战略布局新兴产业后,工信局的作用会越发重要,而这一点儿,正是李东沐争取刘鹏下基层挂职的原因。

五分钟后,李东沐看到了政府大门。

重生以来,这是李东沐第一次到政府大院。

“同志,进门请登记。”

门卫看到李东沐是生面孔,所以便直接将他拦了下来。

面对这种情况,李东沐并没有解释,也没有抗拒。毕竟对方也是职责所在。

就在李东沐正在登记的时候,政府办副主任杨磊从外面走进来。

“李主任,您这是?”杨磊惊讶的问道。

李东沐晃了晃手中的笔:“登记,开会。”

话音刚落,杨磊便急忙拉住了李东沐的手,然后朝着门卫训斥。

“这是县委办副主任李东沐,怎么还让领导登记呢。”

说完,杨磊便示意李东沐进院。

“不好意思,李主任,门卫可能不认识您。”

李东沐笑着摇了摇头:“你也是参加工信局挂职干部会议的吧,一起吧!”

看着杨磊和李东沐说话的语气和态度,门卫愣愣的站在那里。

“我还以为是个大学生呢?怎么长的这么年轻。”

杨磊今年43岁,和李东沐一样,同样分管会务工作。不过他还兼任了金融局局长的职务。

政府大院的布局和县委大院相似,共有3栋4层高的楼,而副县长的办公地点在一处独立的小院中。

政府大院的办公单位比较多,很多和工信局一样的小单位都在这里办公。

说话间,李东沐和杨磊便来到了第二栋楼前,工信局局长赵红梅已经在楼前等候。看到两人到来,急忙上前打了个招呼。

赵红梅已经45岁,但是衣着打扮的很贵气,而且保养的看起来就像是40岁左右的女人,据说老公在县区任副县长。

她在工信局已经工作6年了,平时除了参加重要的会议外,基本上很少见到她,日常工作都是副局长主持。

李东沐,杨磊和赵红梅,三个科级干部。若论起来李东沐的职务职级是最低的,他们两人都是正科级。不过尽管如此,他们都知道李东沐在临川县的影响力,也知道他在县委书记心中的分量,更知道他年少有为,绝对会有大好前程。

“李主任,平时向您汇报工作比较少,有事您多指导。”赵红梅主动示好。

李东沐笑了笑;“赵局长工作阅历丰富,互相学习。”

说话间,一辆帕萨特缓缓驶来。

首节上一节70/1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