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穿越了有个空间很正常吧 第121节

第193章 平淡的早晨

虽然,周平安不知道王主任为何执着于,非让自己加入有关部门,但是,通过精神感知她的情绪,得到的回馈却是,没有恶意。

经过对王主任的试探,周平安知道,自己想要退出有关部门的想法已经破灭。

不消说了,这应该又是一个‘我是为了你好’的故事,只不过,这次,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自己而已。

无奈,周平安只能重整精神,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将自己的警惕值拉的满满,继续生活。

夏日的清晨时分,太阳尚未赶走凉爽的时候,是一天当中最好的时辰,这时是最舒坦的。

一大早,勤劳的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家里的主妇们,捅开放在自家门前的煤球炉子,放上锅,锅里煮上各色各式的稀饭,然后再把窝头,玉米饼或者红薯放进蒸屉里热上。最后再来上一盘切的细细的咸菜疙瘩,当然,如果这时的疙瘩丝里滴入了两滴香油,那就说明这户人家的小日子,绝对过的不错。

又过了一会儿,日头高升了,四合院里就变的嘈杂起来,门磕到门框子上的声音,嗓子不舒服引起的咳嗽声,孩子没睡好的哭闹声,还有就是有人憋的急了塔拉着鞋子往胡同的厕所跑的脚步声,当然了,这里也缺不了因为谁家孩子又尿炕了,而引发的惊叫、怒斥和哭闹声

周平安睁开眼,看了眼墙上的挂钟,刚过六点,转头看向对过的那张床,光着屁股的周顺利,此时还斜趴在枕头上,嘴角流着口水,酣酣沉睡着。

伸了个懒腰,周平安急忙起床,披上衣服,塔拉着鞋子,就往外跑,呵呵,这是去厕所抢位置,去晚了,可就没坑位了

等他回来的时候,院里的水龙头前,已经挤满了一溜儿人,洗脸、刷牙、擦身子的。酷夏的晚上就是睡着了,也会不停的出汗,这发酵了一夜的汗臭,早上醒来,不擦洗一下,那是真的出不了门啊。

周平安敷衍着和院里的邻居们,打了声招呼,就急忙回了家。

进了门,周平安就看见稀饭、窝头和咸菜丝已经摆上了饭桌。

周母此时正在对周顺利每日一次的叫醒服务。先声音从小到大的喊两声,没有回应,那再走到床边摇几下,还没有回应,然后就会用到巴掌,这就是周母叫醒服务的标准流程。

而尝过了铁砂掌的周顺利,则是一副委屈巴巴的样子看着周母,一副,“我醒了”,实际上脑子还没醒的状态。

呵呵,这就是生活吧,一家人,平平淡淡的,看似无聊乏味,可这才是真实的生活所有的样子。

‘金蝉脱壳’之后,随着‘业务’的收缩,周平安平日里的工作量也变少了。

除了每周一次到各个仓库补充南瓜砖之外,就是偶尔给轧钢厂的招待食堂,提供一些野猪、野鸡、野兔啥的,剩下的大部分时间,都会消停的呆在办公室里。

同时,这段时间回四合院陪父母的次数也多了起来。

周家的早餐,相对于这个时期的大多数人家来说,内容丰富了许多。

今天早上是,小米红枣粥,加了香油的香菜葱丝拌咸菜丝,咸鸭蛋。主食,是二合面的馒头和煮鸡蛋。

“哥,吃完饭,我可以带着雨水姐姐去你家吗?”吃饭的时候,周顺利眼巴巴的看着周平安,问道。

所谓的‘你家’,其实指的是轧钢厂分给周平安的那处大院。

虽然,周平安很想告诉周顺利,那不是我家,那只是一个住处。但是,想到这小屁孩也不懂什么叫做“父母在的地方才是家”得道理,只能给他一个白眼。

没好气的问道,“你这话问道,好像你去我哪儿,以前还请示过样的。”

说完,周平安好像发现了某个盲点,于是好奇的看着周顺利,问道,“唉,不对啊,你什么时候和雨水的关系这么好了?”

现在正式暑假期间,自从到周平安的院子里,享受过泳池里边吃西瓜的欢乐之后,这小屁孩就每天过去报道。

以前都是一个人背着其他小伙伴们偷摸的过去,因为他也知道自家哥哥不喜欢被外人打扰,况且别人去了还会分享属于他的那份美食。

但是这次一反常态的竟然想带着别人去了,而且这人还是何雨水,这就不得不让周平安感到好奇了。

其实,周父、周母也好奇,正竖着耳朵听着呢。

小屁孩对家人的八卦之心浑然不觉,呼噜呼噜的吸溜着稀饭,浑不在意的说道,“我们关系一直就很好啊,她帮我写作业,我有好吃的都分她一份”

“帮你写作业?”

在三双眼睛的瞪视之下,周顺利这才恍然发现,自己好像暴露了什么,于是脸色变的慌张起来,连忙解释道,“不是,你们说错了,是帮我学习,嗯,对,是教我学习,真的,不信,我把她叫来,你们问问”

“铛铛”“周叔、周婶、平安哥,额”

周顺利的话还没有讲完,随着敲门声,一个俏生生的小女孩推门走了进来。

“哈哈,雨水啊,快,快进来吧”周母现在狠狠的瞪了一眼周顺利,然后紧接着放下手里的碗,站起身来,走到门口,将有些局促的何雨水拉倒了饭桌前。

“雨水,你吃过了没有啊”

“吃过了也没有关系,来,喝碗稀饭,尝尝你周婶的手艺怎么样?呵呵”

一直想要的女儿的周母,见到何雨水之后,就变身‘慈母’,浑然忘了自己还有两个好儿子。

“妈,你也赶紧吃吧,一会儿,我把你和雨水、顺利都送我那院里去,到哪你们母女再好好聊,行吗?”周平安无奈的看了一眼浑身上下洋溢着母爱的周母说道。

“哦,对对,雨水,那你赶紧把这碗粥喝了,一会儿,咱们到你平安哥的那进大院子里去。那儿比咱这院凉快”周母听到自己好大儿的催促之后,也醒悟过来。

此时,周顺利变的极为乖巧,似大家闺秀一般,慢慢啜饮着碗里的稀饭,不知道的人还以为碗里装的是琼浆玉液一般,那仪态拿捏的,看到周父和周平安一阵牙酸。

这年,周顺利12岁,何雨水15岁,

第194章 ‘列席’后勤会议

吃完饭,周平安把周母、周顺利和何雨水送到了自己的大院当中。

然后又接上宋倩、刘蓉,一起从西门进了轧钢厂。

轧钢厂经过扩招之后,现在已经有接近一万五千多人的干部职工了。

早上上班的人群,蜂拥着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到了大门口的时候,红旗招展,人山人海,那场面是相当的壮观啊。

作为后勤部门专属的西门,此时,自然也就成了厂里一些中低层干部们,不想排长队而进厂的近路。

早上,周平安的那辆威利斯,一般进了西门就会停下来,然后步行到办公室,无他,主要是认识他的人太多了,老四九城的礼儿多,你就是再牛也不能做车上跟人寒暄打招呼啊。

虽然,都知道周平安的实际职务就是个小采购,但是,谁不知道,大家现在能吃饱饭,都是靠着人家东腾西挪,千辛万苦的搞来的物资啊。

所以,甭管官大官小,还是普通职工,遇到了都会主动和他打声招呼,含蓄一点儿的就是,“周采购,早啊”,“吃了么,周采购”,稍微有头有脸的呢,基本上都会和他聊上两句。

遇到这种事情,周平安也不会觉得不耐烦。毕竟,有人能知道,能记住,自己对轧钢厂的好,那就是件好事。

轧钢厂以前施行的是白+夜,两班倒的制度,但是自从食品部门把额度物资的数量削减了一半之后,就改为长白班了。

因此,食堂现在不再做早饭了,只有中午这顿比较重要。至于晚上,因为只有住单身宿舍的青年职工和一少部分值班职工需要吃食堂,所以晚上这顿饭也变的简单起来。

回到办公室,周平安刚坐下,厂委办公室就打来电话,通知他,九点之前,去办公楼的会议室参加会议。

还是,关于定量供应的问题,作为厂里实际意义上的“物资保障”大拿,他被要求,到时务必到场‘列席’参加。

按照常理来说,这种级别的厂委会,周平安其实是没有列席资格的。

但是没办法,这个会议少了他不行,但是因为组织程序,周平安的职位、级别又不符合要求,所以,只能用‘列席’来规避厂里的会议制度。

和宋倩、刘蓉打了声招呼之后,周平安溜达着就去了厂部的小会议室。

虽说,按照开会的潜规则谁重要谁就到的晚,但是最为一个小小的七级采购员,该有的姿态还是要有的,尽量早点儿过去。也而没必要为了这种面子上的事儿,让那些领导们想心里觉得不快。

果然,他是第一个到场的,只有正在小会议室里做准备的清洁人员比他早。

扫了一眼会议室,周平安来到一处角落里坐下。

过了没一会儿,杨厂长就和几个分管领导一起走了进来。看到周平安已经到来了之后,只是微笑着点点头,然后,会议就开始了。

聂副厂长首先发言,自从李副厂长失踪之后,厂里的后勤事务就交给原来主管宣传的聂副厂长,所以,今天由他来传达一下上级部门的有关指示。

随着聂副厂长对上级会议精神的讲解,参会的领导们的脸色都变的有些凝重。

“各位,聂副厂长刚才传达给我们的会议精神,大家能听明白吧?事情很严重啊,筒子们。这可不是一件儿小事儿啊,这可是事关咱们轧钢厂里的每一名干部职工!”

“马上就要十年大庆了。不要说你们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时间紧迫啊,同事们。”

“另外,咱们厂里的后勤保障这块儿,现在也出现了好多问题,这个必须抓紧时间进行调整!”

作为轧钢厂里的终极大佬,杨厂长主持了本次会议。他提到的后勤保障,其实大家都知道,指的就是轧钢厂后勤食堂这一块的事情。

而杨厂长点名的‘问题’,其实就是出现在‘定量供应’后,以及‘定量供应’被削减之后的问题。

以前没有定量供应的时候,食堂的工作很简单:食堂主任根据物资消耗情况提交预算申请,总务科科长审核之后,报分管副厂长审批,然后厂长签字通过。最后,转到财务处做资金拨款。大抵那时期的国营厂子里的程序都是这样的。

而那时候,轧钢厂的干部职工们要想在食堂吃饭,就会先到财务处买饭票、菜票,没有什么限制,你想买多少都行,当然了,你也不能太出格了,然后干部职工们在食堂凭票吃饭。

但是,随着‘定量供应’政策的执行,原来的那套流程就变得不合时宜起来了。

不说别的,就说说,干部职工们的吃饭问题吧。

这时候,干部职工再到财务科买饭票、菜票的时候,就不能像原来那样想买多少就买多少了,因为,根据政策,饭票也要和粮票挂钩!

就是说呢,现在你想买轧钢厂食堂的饭票,不光要掏钱,掏money,你还得掏粮票!

那问题来了,粮食分粗粮,细粮,饭票是不是也要区分对应?

菜票呢?炒菜当中可不仅仅包含蔬菜啊。要不要做出限制?怎么规定限制?

还有,招待呢?对外招待怎么算?厂子内部招待怎么算?部门招待怎么算?

于是,这一系列管理流程制度都要细化调整。

本来这个事情,在‘定量供应’一开始施行的时候,厂里就已经做过调整工作了,那时候李副主任还没失踪,财务处、后勤处、供销处、工会、文艺宣传处等等各个相关部门都结合自己部门的管辖范围,明确了各自的工作任务。

本来呢,这个细化调整后的管理流程制度,没有外力影响的话,绝对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世上是事儿啊,就没有‘绝对’这一说。

因为,细化调整的工作还未完全确定的时候,轧钢厂的‘额定物资’直接被上级食品部门削减了一半!

额定物资被削减一半,这可不是一道简单的2-1=1这样的数学题,其中牵扯的东西太多了,打个比方吧,油被削减一半,就不是炒菜少放油的问题了,而是会变成水煮菜的问题。

但是吧,这事儿,他胳膊扭不过大腿啊,于是,轧钢厂只能“打了牙往肚里咽”。一边,剜门子盗洞,使劲浑身解数,到处采购额外物资来弥补,一边,继续细化调整自己的工作流程,挖掘内部潜力。

到了此时,轧钢厂所谓的‘挖掘内部潜力’说白了,就是继续降低职工们的食物供应量,让大家勒紧腰带,维持在一个吃不饱饿不着的状态,嗯,只要能工作就行。

当然了,如果,我说的是如果,如果这个时期的轧钢厂不出现问题的话,那后勤保障的细化调整工作,也能正常进行下去。

呵呵,但是没有如果,因为后面的事情,大家也知道了。

办公室副主任,后勤处处长,同时还主管食堂工作的李副主任,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失踪了。

没人知道他为什么会失踪。除了周平安。

随着李副主任的失踪,他所负责的后勤处,这个事关物资保障的重要部门,其部门工作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重大失误,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于是,轧钢厂整体的调整工作都被连带着出现了问题。

说白了,也而正是李副主任的失踪,才导致了轧钢厂本应去年就完成的,这一系列管理流程制度的细化调整工作,至今没有完成。

细化调整工作完成不了,那就意味着,轧钢厂的实际物资消耗数量,是远远超过上级食品部门下拨的‘额定物资’数量的。况且,额定物资数量还被一再削减。

按照常理来说,实际物资消耗量,远远大于额定物资量的这段时间,轧钢厂肯定是要出问题的。

但是,谁让轧钢厂‘侥天之幸’拥有周平安这位‘不按常理’的小小采购员呢?

正是周平安,这个大家眼中小小的七级采购员,在这一过程中,凭借超人的‘工作能力’,为轧钢厂采购到了常人难以采购到的额外物资,才使得轧钢厂至今还在正常运转!

虽然,有些领导一直对周平安的某些行为看不上,比如,性格懒散、男女关系混乱等,但是,碍于他超人的‘额外物资’供应能力,却又不得不捏着鼻子承认他的超然身份。

这也是周平安能以行政25级、七级办事员的身份,破天荒的独领一个科室的原因。

也是他为什么会被要求务必‘列席’厂委会议的原因。

在所有部门领导都发完言之后,杨厂长直接点名,“范主任,你也说说吧。除了刚才这些同志们的发言之外,你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呵呵,各位领导说的都很好,但是我这里最大的问题,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食堂主任老范,一脸苦涩的说道。满脸的褶子里,此刻写满了‘愁’字。

“如果,只是真要按照政策施行的话,也好说,毕竟每个人都有定量,有多少粮食就做多少饭。”范主任满脸无奈的扫视了一圈在场的领导们,继续说道,“可是,这定量,大家也知道,根本就不现实。真要这么做了,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会是什么后果。”

听到范主任说到的后果,大家不约而同的看向杨厂长,呵呵,杨书记不在,此时只有他差点被工人师傅们饱以老拳。

“咳嗯,范主任,继续~”,被大家看的有些羞臊,杨厂长脸色微红,心中暗自埋怨老范,哪壶不开提哪壶。于是,假意咳嗽了一声,暗暗瞪了浑然不知的老范一眼。

首节上一节121/1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