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兰瑛望向他,郑重点头。
老话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倘若没有设备,事实上连EDA和半导体材料的研发,都无法进行。
好在,华电目前基本拥有全套的主要设备。
但是,许多设备仅有一台。
林兰瑛初到华电产业园,也很惊喜于,华电居然有这么多宝贝疙瘩,问过李建昆是怎么弄来的。
李建昆没有详细解释,只说在决定搞芯片产业园时,便在想法设想引进设备。
好容易才配齐。
但那是以前。
现在,国外对我们的技术封锁异常严苛,再想搞到一台相关设备,都难。
同时如果想要拥有自己的芯片产业,咱们也不能依赖国外的设备。
那么问题来了:
芯片制造涉及到的设备,单是像光刻机这样的主要设备,便多达数十种。
倘若算上用来制造材料的半导体设备。
数都数不过来……
林兰瑛叹息一声:“863计划,竟然没有考虑到大规模集成电路设备这个项目。”
这件事,李建昆不是没向统筹管理部反映过。
然而,没有下文。
“现在有两种声音,您肯定也知道,不管怎么说,那种‘造不如买’的声音,还是造成了一定影响。”
李建昆苦笑说:
“尤其近年来,家电行业高速发展,各大工厂拎着外汇去国外采购,总不会空手而归,虽然都是些人家淘汰下来的东西。
“奉行‘造不如买’这种观点的人,便总拿这种情况说事,对高端设备的战略意义,完全缺乏理解,连工作都做不通……”
很无奈。
林兰瑛嘴角同样泛起苦涩:
“现在看来,设备,恐怕成了最大的疑难。
“毕竟在设计和材料这两方面,你是研发负责人,手上拥有很大权利,可以调配庞大资源。
“而设备的研发、生产,其繁杂和困难程度,丝毫不弱于材料啊。
“以这种情况,只靠华电,不可能成事。
“你打算怎么办?”
不能弄出全套的设备。
芯片事业就不能说干成。
单凭华电的这套设备,无从谈起“发展”二字。
好比想做衣服,手艺和布料都不缺,却没有缝纫机……
这件事李建昆当然考虑过:
“只有寻求合作。”
“向有能力的研发机构、制造厂?”
林兰瑛并不看好:“先不提研发机构,这些设备现在在我国,根本没有市场。
“而我国的经济水平……只是说刚解决大部分人的温饱。
“这些现状会迫使人们更注重眼前的利益。
“能够生产拖拉机,工厂是不愿、也耗不起去生产光刻机的。”
林先生对这些社会现状的分析,李建昆深表赞同。
“您知道联营吗?”他问。
“公私联营?”
“大差不差。”
李建昆缓缓说道:“设备的问题我也一直在思考,思来想去,唯一可行的办法,在于一个‘借’字。
“华电出钱,寻觅一些科研机构、制造厂,进行合作。
“借他们的技术、人力。
“务必让制造厂相信,着手研发的设备,将来能带来财源滚滚。
“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半导体设备的发展。”
林兰瑛睁大眼睛,咂舌道:“这意味着,或许要新建上百家工厂!
“得、投入多少钱啊?
“小李,你……”
华电主导研发863计划中、大规模集成电路两个项目,没有财政拨款的事,林兰瑛是知道的。
不仅没要。
在调派的研究员们身上,华电还贴进去许多钱。
以及接下来以年为单位的研发投入……
李建昆轻拍着她枯槁的手,含笑道:“林先生放心,我还……挺有钱的。”
林兰瑛:“……”
她真的有些心痛这孩子。
他有多少钱,林兰瑛不知道,只是这样去想啊:
建华电产业园用这么多。
往后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和材料两个项目,投入是海量的。
现在又要建上百家工厂。
还要找科研单位合作,没有国家任务,不得付费呀?
再有钱,也经不起这样造……
多好的孩子啊。
她忍不住抬起手,摸了摸李建昆脑瓜,眼眶有些红润。
可惜人家大概率看不上她孙女……
第953章 有点东西
才上午九点,阳光已成白炽。
办公室里,窗机空调不堪重负,咯吱作响。
咚咚咚!
随着李建昆的一声“进”,房门被推开,冉姿踩着一双水晶高跟鞋哒哒哒走进来,丁伦跟在后面。
两人都是昨天从港城过来的。
“老板,车到了。”冉姿说。
李建昆合上手中的一份文件,从老板椅上起身,准备亲自去迎接。
毕竟在旁人眼里,他只是特区华电公司的一名职业经理人。
再者,他自己也愿意去,礼贤下士嘛。
走到丁伦身旁时,李建昆拍拍他肩膀:“看你的了。”
丁伦咧嘴:“您放心,妥妥的。”
……
……
一辆考斯特中巴车,刚驶入华电产业园。
车上坐着几名中年人,其他的都是青年男女。
后者们,是今夏清华半导体专业、EDA班级,也就是集体电路设计班的全体学员,应届毕业生。
拢共才十八人。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都有去国外深造的机会。
有些人已经收到通知书。
有些人至少收到对他们感兴趣的信息。
要知道,前两年有机构做过统计,全世界能使用电脑进行芯片设计的人,不超过一百个。
他们尽管不能说,已能自主完成芯片设计。
但基础都很扎实,这是得到过到访清华的国外专家肯定的,欠缺的只是经验。
“规模还挺大,环境也不错。”
“有啥用?咱们现在可没资格贪图享受。”
“权当旅游吧,时常在报纸上看特区的消息,这还是第一次过来。”
“我下月要去美国,再回来就是几年后了,临走前能来特区看看,也挺好。”
…
学生们相互交流着。
虽然知道此行是受特区华电公司邀请,对方约莫想招他们进公司。
但没人对此有想法。
只是系领导一定要带他们来。
正如他们的导师所言:“我已经没什么好教你们的,我的知识储备只到这里。”
如果连他们的恩师,都不能再传授他们知识。
全国也找不出其他人了。
而他们又有自知之明,清楚对于EDA这个难度超高的领域来说,他们掌握的东西还很浅薄。
几年的艰苦学习,不可能放弃。
国外大学又有橄榄枝伸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