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80年代 第959节

  这第一个大项目,堪称互联网革命。

  第二大项目是生物医药技术。

  由于和自己无关,再一个听不太懂,李建昆没怎么上心。

  “3、新材料技术。

  “包括的主题项目有: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配套材料……”

  李建昆睁大眼睛。

  拢共才七个大项目。

  居然两个和他有关。

  老陈咬着他耳根子说:“我还好点,你跑都跑不掉。”

  李建昆白他一眼道:“国家要发展这些,大好事,我跑啥?”

  项目宣布完后。

  台上,另一个领导接过话茬:

  “接下来,我们的目标就是:按技术领域,或者主题,立项,专人专管,汇聚全国资源,攻克技术难关,早日取得科研成果。

  “在资源的调配上,一切以高技术发展计划为先,任何机关单位、科研工作者,都务必服从调配,积极参与,齐心协力……”

  李建昆眼神明亮。

  这番话的意义非同小可。

  谁如果能主导某个项目,举国资源皆可用!

  当过往的科研成果、不外售的设备仪器、各种制造厂、人才……这些资源全倾斜过来时,科研进度必定大幅提升。

  对李建昆和芯片事业来说,尤其是人才。

  馋得他掉口水。

  别看特区华电公司一直在招兵买马,但在人才这一块,仍然十分匮乏。

  这个年代,许多人都具有崇高情怀,同时思想上又比较一根筋,高薪厚禄有些作用,但不大。

  李建昆心想,倘若全国的人才能任我调配,汇聚到一起。

  后世在芯片领域,还哪轮得到西方列强及其附庸,在国际上指手画脚?

  他有信心干出世界第一的芯片企业!

  必须争取!由他来负责涉及芯片的项目,甭管多难。

  一来,他深知,没有比他更适合的人。

  二来,如果他不领头,前世的历史已说明,尽管863计划明确提出发展芯片,但是后面我们做的并不好。

  他的争取,也是一种改变。

  不能再重蹈覆辙。

  ps:晚上还有。

  (本章完)

第938章 绊子

  霞光透过蓝色窗帘布的缝隙溢进来,又在日光灯下渲染开,仿佛给坐在窗边的李建昆,披上了一件金裳。

  会议持续了整整一天。

  终究还是谈及了那个似乎谁也不愿提的问题。

  说话的是台上一位领导,一天下来数他开口最少,基本没怎么发言,大多时间都在埋头做笔记。

  “你们需要多少钱?”

  他说这话时,眼睛望向的是领导席上的其他人,以及台下第一排的与会者。

  四位联名写建议书的科学巨擎,相邻而坐,在第一排的居中位置。

  被他目光扫过的人,你看我我看你。

  此前的诸多会议中,大家似乎都在有意识地回避这个问题。

  但是大家心里又明白,迟早还是要严肃认真地讨论。

  在整个计划中,经费,无疑是最关键又最敏感的问题。

  高科技研发,就意味着高投资。

  没有钱,什么都办不了。

  然而,当前国家的经济条件,并不那么好。

  现场安静少许后,还是老前辈站出来打破了沉默,四位牵头者之一的王淦畅举手发言:

  “这个问题呢,私下小圈子里,我们倒也讨论过。

  “大家的意思是能省则省,一年能给两亿就行。”

  他们是这样想的:

  当下全国的鸡蛋均价大约是两毛钱一只。

  我们有十万万人。

  每年从每个人嘴里省下一只鸡蛋。

  正好是两亿元。

  沙沙沙……

  问话的领导倒也不发表意见,只在本子上记录下来。

  李建昆猜到他的来头,今天谈到的重要问题,会后应该会立马直达天听。

  此时,台下窃窃私语一片。

  “七个大项目,十五个主题项目,都是高科技研发,一年两亿……”

  “如果是这样,获得科研成果的时间,只怕会大大拉长。”

  “难呐。”

  陈春仙望向李建昆:“这……咋弄?”

  “老前辈们狠不下心要,知道国家不富裕罢了,一年要两亿,就真给两亿啊?”

  李建昆带着抹唏嘘说:“上面肯定会核算的,既然决定要搞,必然做好了专项投入的准备。”

  关于这件事,李建昆倒是知道。

  因为那个数目放在这个年代来说,十分震撼。

  也展现出上面的极大魄力。

  最后批给863计划的专项资金,是一百亿元。

  相当于当下全国财政总支出的二十分之一!

  可谓掏空家底来支撑。

  无与伦比的果决,同时也背负了巨大的压力。

  不过,李建昆却明白,即使是一百亿。

  即使十亿人一起勒紧裤腰带。

  对于863计划这样的世纪工程,并且是系列工程而言,仍然捉襟见肘。

  在某一瞬间,李建昆生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我来把资金给兜了!】

  但转念,他又苦笑起来。

  这已不是“大胆”二字可以形容的。

  过份高调,未必是好事。

  他又想到,不好一揽子全兜,那兜下涉及芯片的项目,怎么样呢?

  也不以个人名义。

  李建昆眼前一亮,这或许会成为,他争取芯片项目的负责权的一个重要筹码。

  “好啦,都安静一下。”

  这时,礼堂音箱里传出声音:

  “时间不早了,今天会议的最后,我们要发起一个倡议。

  “在座的诸位,大部分都是科学界的资深学者、权威,有些还是计划中提到的七个大项目、十五个主题项目的对口领域里的专家。

  “首先,我们希望你们私下里多聚聚,继续展开讨论,有任何对计划实施有帮助的建议,我们都乐意听取,并会认真展开研讨。

  “另外,刚才也提到,计划中的高科技发展方向,按照技术领域,或是主题项目,都要成立专项研发团队,甚至是组织机构,这就需要有人来负责。

  “同志们,能从全国各地把你们请过来,即说明在你们各自对应的领域里,你们或取得过成绩,或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

  “所以我们希望,有能力有胆识的同志,能主动请缨,申请成为某项目的负责人。最终相关项目的负责人,我们会优先考虑主动申请的同志。

  “这肯定不是一件容易事,要做好长期吃苦、奋斗,打持久战的准备,大家的积极性和个人意愿很重要嘛。

  “有意向的同志,可以把申请书上交到科委或科工委……”

  台下,李建昆暗自握紧拳头。

  尽管他知道,以他的身份,想要成为项目负责人,很难。

  但这个申请书,他也必须要写。

  ……

  ……

  863计划正式立名。

  名字即一九八六年三月的意思。

  在科委大院里,有一间刚挂牌的办公室

  【863计划统筹部】。

  夜已深,房间里仍然灯火通明。

  烟雾缭绕。

  几个人围坐在靠墙的红漆木艺沙发上,一封一封申请书看过去,并展开讨论。

  甄选项目负责人十分重要,容不得半点马虎。

首节上一节959/105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