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80年代 第938节

  张香玉毕竟是气功科学研究会的特约会员。

  自始至终,李贵飞都没为自己的盲目和愚昧,以及后面的嘴硬,承认过错误。

  贵飞懒汉权当没听见他的嘲讽,表情不变道:

  “这些所谓的气功大师可恶至极,等我学会魔术,用你的那套办法,挨个打过去,把他们打得原形毕露,为社会除害!”

  李建昆:“啧啧。”

  换成旁人有这个志向,他必定支持。

  可惜说这话的人是李贵飞啊。

  一超级不稳定因子。

  再者说,他的目的肯定不止这一点。

  李建昆深深看他一眼:

  “想当打假斗士、人民英雄,受人敬仰?

  “一旦带有这种功利心态,其实比他们好不了多少,早晚出事。

  “歇着吧,你安安稳稳的,少搞点破事出来,我替全家人谢谢你了。”

  贵飞懒汉勃然大怒:“你这叫什么话!”

  李建昆不再搭理他,抬屁股离开。

  贵飞懒汉戳在院里着实怒骂了一阵儿,也骂出了某句意思差不多、措辞略有差别的后世经典名录

  当初真该把射墙上!

  ……

  ……

  距离元宵节越来越近。

  李建勋一家在首都能逗留的时间,也所剩无几了。

  四合院里常能听见玉英婆娘的唤声“平安呐”、“平安哩”。

  一天数百回。

  她是真舍不得这个大孙子。

  车票日期的前一天,晚上,老母亲抱着小平安入睡后,李建昆敲开了哥嫂的房门。

  房间的桌椅上,放着大包小包。

  行李已收拾妥当。

  符巧娥苦笑说:“比我们来时带的东西还多,都不知道怎么拿。”

  李建勋看出弟弟有话要说,拾掇出两张空椅子,让他坐下,自己坐在旁边。

  李建昆望向哥嫂:

  “之前跟你们说的那事,你们有考虑吗?”

  他这么一提,彪子和符巧娥立马明白是什么事。

  符巧娥表情十分纠结。

  站在一个母亲的角度,她自然希望儿子将来能受到更好的教育,以大城市作为人生起点。

  可是站在一个女儿的角度,父母愈发年迈,她又难以做到远离他们。

  建昆倒也说过,可以把她父母也接到首都安享晚年。

  心意二老领了,却并不愿意接受。

  如果是建勋,他们或许还会考虑。这种事让小叔子来操持,算怎么一回事呢。

  再者,老话讲落叶归根,他们一辈子的关系人情都在老家。

  彪子也有他的纠结。

  他在老家县里是“个人先进”、“青年标兵”,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如无意外的话,过几年升个副厂长是顺理成章的事。

  来京城,即使能找到对调的人。

  一切也要重头开始。

  诚然,他知道弟弟很有能耐。

  但是他一个男子汉,拖家带口的,总不能让弟弟养。

  彪子叹息一声说:

  “建昆,一家人团团圆圆的想法是好,但只怕很难做到啊。我们先不提,你二姐呢,她往后能定居首都吗?”

  李建昆心头一黯。

  不能。

  林老师是个大孝子,他老娘又有眼疾,在那个生活了一辈子的环境中,尚且能拄着拐摸索出门转转,到别的地方,只能被关在屋子里。

  林海没了。

  瞎子老娘只有林老师一个儿子。

  二姐若爱林老师,只能陪他住在鹏城。

  符巧娥插话说:“爸妈待在首都,现在无非是为了小妹,建昆你整年都在外面跑,小妹差不多也成人了,等考上大学后,让爸妈回老家呗,首都住一段时间挺好,却终究不是他们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家。”

  李建昆点点头:“或许只能这样了。”

  有些话他没说。

  想在首都安家,他也是为父母考虑,年龄大了,多病痛。

  首都的医疗资源当下放在全国来说,算是最健全的。

  这一点在他这个儿子心里,格外重要。

  但他也明白,父母未必在乎。

  世间事,确实无法做到样样都称心如意。

  这个话题打住。

  彪子忽然想起什么,问:“对啦,你二姐到底咋回事啊,都在人家那边住一整年了,还不打算结婚?问她吧,总是脸一红,也说不出个准。”

  “今年,年底。”李建昆说。

  前不久在特区,他和林老师见过一面,也谈过这事。

  林老师说家里在建的小洋楼,到年底一切都能弄好。

  他不愿委屈二姐。

  也有点作为男人的底线,不愿在李建昆提供的房子里结婚。

  符巧娥笑道:“今年年底又有安排喽,话说天天在报纸新闻上看特区的报道,也确实想去见识一下。”

  ……

  ……

  转眼间,已是阳春三月。

  不过首都的季节,似乎仍停留在冬天的末梢。

  大哥一家三口离开后,特地在首都逗留一个月、陪伴老母亲的二姐,昨天也南下了。

  李建昆的事情其实很多,但他寻思着,不能走得这么密。

  老母亲今天又没吃几口饭。

  正当李建昆撂下一切事,宅在四合院里陪着老母亲时,陈春仙火急火燎找上门来。

  李建昆把他喊到正北房堂屋里,拎来暖水瓶,拿来搪瓷缸、茶叶,让他自己动手。

  值得一提的是,梁家人春节前搬出了四合院。

  当年在羊城高第街捣腾磁带,现在在特区中英街做珠宝买卖的小龙,身家至少有二十个万元户。

  去年在海淀小镇上买了个院儿。

  有意把父母接过去养老。

  不等他提起这事,李建昆先开口让梁家父母走了。

  春节期间的伙食,基本是大嫂和二姐弄的,现在是老母亲。

  李建昆正让人四处物色靠谱的保姆,要求不低,家务事要一手能拿下,重点还要性格讨喜,不让老母亲、李贵飞和小妹反感。

  当然,待遇从优。

  陈春仙端着茶叶筒左瞧右瞅:“这是正宗的碧螺春?”

  李建昆没搭理他,喝个茶还要喝假的吗。

  陈春仙美滋滋给自己泡了一缸子,这会儿倒是不急了,吹着还未沉下去的茶叶,慢悠悠品着。

  “到底啥事啊?”李建昆问。

  “哦!”

  陈春仙忽然想起来,放下搪瓷缸,一本正经道:“科学界怕是有大事要发生。”

  “哦?”

  “事儿挺复杂的,你听我慢慢说哈。”

  李建昆双手环胸,靠向官帽椅的椅背。

  陈春仙咕噜一口茶,清了清嗓子:

  “有些事你肯定知道,八三年,美国宣布‘星球大战计划’,印度出台‘新技术政策声明’;八四年,日苯制定‘振兴科技的基本政策’;八五年,法国及西欧十二国确立‘尤里卡计划’,前苏联和东欧制定‘科技进步综合纲要’。

  “全世界都突然打了鸡血似的,要发展高科技。”

  李建昆眼神明亮,他已猜到陈春仙所说的科学界大事是什么。

  不过,对于此事他只有大概了解,细节方面基本不清楚。

  所以并未作声,继续聆听。

  “我国作为一个刚起步的发展中国家,跟上面提到的多数国家相比,差距还挺大的,现实问题十分突出:

  “人口多、工业底子薄、经济基础差,生产力很不发达。

  “面对如今的国际形势,科学界一边在关注着这场世界科技潮的发展动向,一边在思考我们该怎么迎接这场挑战。

  “今年元旦后,国防科工委召集各界专家学者,开了一场国防科技计划会议,就此展开讨论。

  “很多学者都提出咱们必须跟上搞高科技,因为在科技飞跃发展的情况下,必须紧紧跟上高新科技的发展,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较快地达成国家富强。

  “但也有另一部分人持相反观点,认为以我国的国情,还不具备全面展开高科技研究的经济实力,如果盲目地将大量资源倾斜向高新技术发展上,会对国家整体造成很大的负担。”

  李建昆心想,总有庸人误国。

首节上一节938/137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