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80年代 第73节

嗯,只比他差一丢丢。

“哎呦喂!”

周遭有毛的没毛的,各种脑壳,一下全凑上来。

“小伙技术可以啊!”

“嘿,真不比照相馆的师傅差!”

“我看比那些水货师傅还高一筹!”

“啧,您还别说,这色一上,真不同,跟个真人似的。”

“就一地道!”

娄继宗蹲下来,脸盘差点没pia在桌面上,小师傅说要先晾晾,他不敢碰。

忽红了眼。

‘我的宝贝大孙子哟!’

两年哪!

两年没见过面,平日只能拿出照片,以寄相思,今儿仿佛一下见到真人。

你让老爷子如何能淡定?

他在哭,李老湿在笑。

要的就是这效果。

这年头,多半人还没见过彩色照片,看惯了黑白照片,乍见到这玩意,可不像见到真人么?

“老爷子,喏,照片您拿好,沿边拿,颜料还得晾晾。

“您要觉着小子我技术还凑合,那……”

李老湿嘿嘿笑着,小手搓搓。

娄继宗抹了把眼,“不给!”

卧槽大爷你……不带这样的呀!

所幸人老爷子话还没说完。

“把这张也画了,完事一起给!”

嘿!

我看成。

这张可是大生意,7寸照。

李建昆心头乐呵,袖子一撸。

盖纵!

这时,周围已炸开锅。

“小师傅技术扎实呀,我也得画一张!”

“收费比照相馆便宜。”

“还不用排队。”

“嘿你个老陈,丫不是有冠心病吗,跑这快赶投胎呢?”

轰!

忽就散了。

比赛样往家冲。

谁都看得出来,这活计,费时费力,照片先拿来,自然先画。

到后面一准还得排队。

李建昆忽觉得来鸽子市摆摊,无比英明。

跟开店一个理儿,地段选对,起码成功一半。大白天搁这闲逛的老爷子们,啧啧,个个实力雄厚啊!

不然几块钱一张照片,寻常的年轻打工人,掏出来得费老劲。

当然了,大白天的,别地他也不敢摆。

锣鼓巷。

黄叶叶正在大杂院的水井旁,洗衣裳,小手在水泥池子里搓啊搓,心不在焉。

也不知想到啥,忽还红了脸。

耳畔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搭眼望去,只见三大爷抢脚往屋里钻。

“三大爷,嘛呢您这是,您慢点啊,当心台阶!”

让黄叶叶诧异的是,人都没理她。

三大爷平时可稀罕她,没事就给她整两段评书,逗闷子。

不消一会,老爷子又从屋里窜出,手上拿个纸封,也不知装的啥。

黄叶叶欲言又止,见他像真有急事,不好打扰。

哪知三大爷哧溜到门口,忽想起什么,顿脚,扭头招呼:

“叶叶啊,你做照片不?

“菜门营那边来了个会手工着色的小师傅,内技术,杠杠的,我亲眼瞅他画一张。

“这不,都抢着往过送照片咧,他收费还地道。

“不说了哈,我先颠了。”

唰唰!

眨眼没见人。

“做照片?”

黄叶叶眼神明亮,哪个姑娘不想做照片,去照相馆都排不上个。

说起来,她真的急需做张照片。

前几天有媒人上门,要给她说个对象,前门楼子那块的,家境殷实,据说长得也俊,就是年龄大点,外地插队刚返城。

父母还在考虑。

她倒觉得年龄不是问题。

尤其听说,对方在近期的《人民文学》上发表过诗。

她找来看过。

心也醉了。

这几天,满脑子都是那首诗的意境:

“月下竹林,银辉漫漫,秋送柔波,荡起她的裙角,头一侧,轻轻拥入他怀中……”

呀!

羞死个人!

姑娘俏脸愈发红艳,忙甩几下手,衣裳也不洗了,冲回屋,找出自己最满意的那张照片。

揣上自个所有钱。

狂奔菜门营。

第62章 野望

鸽子市内熙熙攘攘。

摊位前,看官越发的多。

不少摊主也颠过来。

这年头,多半人对手工着色的了解,还只停留在道听途说。

哪怕家里有一两张彩色照片的,也是去照相馆排号,照片搁那里,到日子去取。

几人见过师傅现场操作?

可劲瞧稀罕!

李建昆不管不顾,闷头作画,深知这活吃的是手艺饭,手艺不行,营销再好也是白搭。

尺寸越大的照片,自然越耗时,他的速度大概是十分钟一寸。

已经不算慢。

但如果是忒小的照片,李老湿也是不接的,比如一寸照。

那是祭献双眼。

日头越升越高,也不是谁都有这个闲工夫,或等得及。

摊位前人来人往,李老湿倒也始终没脱离包围圈。

临近中午,不少摊主吆喝着最后一波,准备收摊。

似乎有种约定俗成,鸽子市只能到这个点,大檐帽也不来查。

“好啦!”

棉签一扔,李建昆摇头晃脑。

这活不费手,费脖子。

娄继宗一直搁边上瞅着,听到这声,喜笑颜开。

虽说已看得一清二楚,但小师傅挪过手后,仍忍不住贴上去仔细端详。

脸上笑容越发灿烂,隐有激动。

‘我的宝贝大孙子嘞,就跟在眼前似的。’

这手艺,没得说!

娄继宗立马掏兜,一把零碎都不稀得给,怕小师傅觉得埋汰,一张大团结抽出来。

李建昆乐呵呵接过,幸亏兜里还摸得出两块。

正准备找钱时,耳畔传来声音。

“甭找了。”

这货怔住了,抬头,眨巴眨巴眼。

大爷,这可是两块啊。

首节上一节73/38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