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80年代 第380节

图纸上画的东西,与老林所想完全不同。

首先,多半看起来真的不是菜刀。

其次,不止一把刀,足足有七把之多,外加一根锉刀棒。

还给这八只刀具,设计了一具斜插式的刀架,收纳进去后,仅剩刀柄部分,跟古代的剑匣似的。

林敬民猛抬头望向李建昆,眨巴眨巴眼,那模样似乎在说:弄啥嘞?

这怕不是什么兵器吧?

面对大伙的不解,李建昆不紧不慢道:“这是一套西式刀具,分为切菜刀、切肉刀、砍骨刀、剔骨刀、面包刀、水果刀,以及削皮刀,七把。加上一根锉刀棒。”

众人略有恍然。

“歪果人用的刀?”

“忒复杂!听说做菜不咋的,刀倒用的不少。”

“麻不麻烦啊,咱们中国人,就算是厨子,一把刀走天下。”

“我说你们都没讲到正点子上,咱们生产这些刀干嘛呀?”

确实,生产主任马英豪说到正点子上,但李建昆并不想多解释,或者说具体计划暂时不好公开。

您猜厂里有没有孙光银的探子?

他用屁股想都知道,孙光银那帮家伙,勤等着看他和老林的笑话,而他的想法是:先让他们笑个够,再反手一个大逼兜。

扇不懵他?

李建昆望向林敬民,后者硬着头皮发号施令。按南方称呼,老板的意思,咱们一家私人挂靠厂,你们墨迹个粑粑,有你们质疑的份吗?

一个字,“干”就完了!

390.第389章 极品好刀

阳光普照,春意渐浓。

昨儿,李云裳和王山河在老家待舒坦后,结伴返京,大半夜到的,这会两人都在娘娘庙的四合院里,呼呼大睡。

李建昆本打算去趟龙牌刀具厂,想想后,索性等俩货起床,照个面再说。

昨晚人困马乏,也没怎么唠。

他搬张马扎,坐在小院里朝阳洒下的地方,捧着邮递员刚扔进来的一卷子热乎报纸,摊开,浏览着感兴趣的内容。

“投机倒把,三产,停薪留职……”

李建昆长叹口气,如今报纸上的大标题,几乎脱不开这三个内容。

经济形势十分严峻。

私营买卖不好做。工厂养不活太多职工,三产运动治标不治本,回避了厂子效益不行的核心问题,去从外部寻求解决办法,又能安置多少职工呢?

停薪留职正是这一问题的延伸,实在迫于无奈,只好鼓励有路子的职工下海,以此解决工厂职工冗余,缓解经济压力。

当前局面,真到了一个举国上下都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艰难时期。

报纸上的大标题,全是这类老生常谈,李建昆没去细瞧,闲来无事,随意翻看起其他内容。

在京城日报副刊上,一则新闻引起他的注意。

近日海淀一带,发生几起连环流氓事件。

耍流氓的家伙来头可大了,据大檐帽叔叔们侦查线索显示,此人极有可能是京城的传奇人物双桥老流氓。

“狗日的居然窜到这边……”

李建昆不得不留个心思。双桥老流氓以往主要在二环里活动。

要知道,他媳妇儿和姐姐现在可全在海淀,还都是一等一的美女。

“哒哒……”

耳边传来脚步声,李建昆扭头望去,二姐伸着懒腰跨过门槛。

“姐,你来一下,正好跟你说个事。”

“什么呀?”

李建昆起身,把报纸递过去,李云裳看罢后,柳眉微蹙,“啧!我回头跟红衣她们几个姑娘说一声,晚上回去确实要多注意。”

李建昆正色道:“你也一样!”

李云裳会心一笑,“我好点,我从小酒馆回来才几步路?”

李建昆还准备说点什么的时候,院外有人喊门,小黄嗖嗖跑过去,嗅一鼻子没反应,显然是熟人。

林敬民拎着一只棕色皮质公文包,带着股兴奋,大步流星冲进院里。

见他这表情和气势,李建昆笑呵呵问:“弄出来了?”

“嗯!”

解友明前日已经“出关”,第一件事就是实验铸刀,更改了许多工艺流程,繁琐是繁琐些,但他拍着胸口保证,质量会提升不止一个档次。

这与李建昆的期许不谋而合。

再繁琐不还是人工?

以这年头的工业基础,国内任何刀具厂都无法实现流水线作业。

恰好当下人工最不值钱。

只要能造出最好的刀,生产效率比和平刀具厂那边降低一半,李建昆都能接受。

多招些人呗,还能解决就业。

两人来到正北房堂屋里,李云裳也跟过来凑热闹。

只见林敬民小心翼翼从棕色公文包里,取出一个报纸卷。

好家伙!

李建昆瞪眼望着,这是包了多少层啊?

“小心!”

他刚伸手去抓,老林忽然大喝一声,但还是慢半拍。

犹如抓到一只烫手的山芋,李建昆瞬间缩回手,只觉得右手食指钻心的痛,抬起一看……

嚯!

皮开肉绽。

李云裳大惊失色,忙抓过弟弟的手打量,心惊不已道:“这什么刀啊,这么锋利?!”

要是没包几层报纸,直接抓上去,手指头不是没了?

李建昆却是不忧反喜,眸子里精光四溢。

夏老爷子诚不欺他徒弟!

解师傅诚不欺我!

好刀!

他摆摆手,示意二人自己没事,把割伤的手指塞进嘴里,“老林你打开我瞅瞅。”

林敬民慢慢拆开报纸,只见里头静静躺着一把西式切菜刀,与众不同的是,通体青光照人。

李云裳诧异,“怎么这个颜色?”

林敬民解释道:“解师傅说刀带青光,才算成功,铸出这把时,顶大个人激动哭了,跪在地上朝他师傅的墓地方向三跪九叩。”

李建昆感慨,“这是真正的古法技艺。”

他偶在一些文献中留意到过这类“青光”的描述,不过描述的对象都为刀剑。

一把菜刀能达到“寒光凛凛”的程度,用菜刀界的劳斯莱斯来形容都不为过。

李建昆曲指弹向刀身。

“锵~”

顿起龙吟之声,飘忽一会才散尽。

近乎宝刀啊!

他激动道:“更改了哪些工艺流程?”

谈及这个,林敬民又有些犯愁。

“几乎全改了,先是锻造,和平刀具厂那边是人工配合机械,烧红的铁块从熔炉里取出,先用重压机床压成铁片,然后师傅再捶打锻造、定形。

“解师傅不让用机床,纯手工捶打,说是打出的火花那不是火花,是杂质和空气,千锤百炼才能得到最好的刀胚,还说任何机械都取代不了。”

这个观点李建昆是赞同的。

他用过后世工业化生产的菜刀,不吹不黑地讲,那些动辄上千元的所谓高档刀具,都不敢跟和平刀具厂那种三四十的菜刀硬碰,保管一碰一个缺。

老林继续说道:“捶打期间师傅要不停回火,回火完进行淬火,解师傅拎来一桶也不知道什么玩意,乌黑乌黑的,说是他自己调配的淬火剂。

“最麻烦的是最后的抛光,你猜他非要用什么抛?”

李建昆搭话道:“不是磨刀石?砂轮?砂纸?”

“不!钢块。”

“啥?用钢块抛光,怎么抛?”李建昆诧异。

林敬民耸耸肩道:“慢慢磨呗,他把这道流程的名字都改了,不叫抛光,叫钢磨。硬生生地磨啊,厂里最好的老师傅,站马步磨,全身力量压上去,硬生生磨半个小时,喏!”

他说着,指向八仙桌上的切菜刀,“才磨出这种青光。”

李建昆:“……”

李云裳不懂其他,戳在旁边挠挠头问:“那这样造一把刀要多久啊?”

“就是说嘛!”林敬民大腿一拍,看向李建昆道,“太磨人了,工人都闹出情绪。”

李建昆沉吟少许后,招招手,“走,去厂里看看。”

两人各颠一辆二八大杠,一溜烟来到龙牌刀具厂。

“铛!铛!铛!”

“呲呲!呲呲!”

1号车间里,金属碰撞声,摩擦声,不绝于耳。

解友明正在教导职工适应新的生产流程。

铸造组和抛光组的工人,叫苦不迭。

“总工,我真没劲了,以前没这么打过呀。”铸造组的一个小伙子,侧过头,苦着脸说,满头大汗。

解友明走上前,劈头盖脸一顿骂,说他们安逸惯了,连这点苦都吃不起。

首节上一节380/38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