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80年代 第330节

犯难的原因在于两点:

其一,跟着他干的人越来越多,已经有几十号。

其二,大伙虽然都在为技术扩散的事奔波、忙碌,但截至目前真正创造出收益的,只有寥寥两三个项目,涉及不到十人。

纵然其他人的津贴少发些,却也不能不发。

不发的话,好容易营造出来的氛围和局面,会被打回原形。

陈春仙深知一个道理:更多人的支持,才能扛住愈演愈烈的反对和压力。

可明天一旦把钱发出去,接下来采购原材料都成问题啊!

“钱啊钱……”

这位面壁而站,怔怔看着墙壁上亲笔写下的一幅“华夏硅谷”四个大字,这条路比他想象的还要艰难。

“老陈,我的那份先不用发。”

说话的是纪世赢,日后他会成为京城企业管理协会的扛把子,现在是一名核聚变研究员。

“我也不用。”

这位叫曹永先,从业于力学所。

“同上。”

言简意赅的叫刘春呈。

服务部最早设立在物理所的一间仓库里,后面所长老管发飙,失去“根据地”,这里还没建,他们只能四处“打游击”,项目在哪里开发,就在哪里办公。

有时拿到陈春仙办公室,有时到纪世赢的设计室,有时上曹永先的试验室,除去财务上的保险柜放在刘春呈的屋里,其余都是流动的。

院里有人戏称服务部为“科技游击队”。

这仨,包括另有几人,是实打实的支持陈春仙。

也是团队核心。

陈春仙扭过头,咧嘴道:“你们几个那三瓜俩枣的,能有啥用。”

“您好,打扰一下。”

房门处,传来声音。

四人齐齐望去,只见是一个烫着波浪卷,穿时髦裙摆的年轻姑娘,非常漂亮。

陈春仙咦了一声,他的记性很好,一眼便认出。

这不是后马路那家小酒馆里的姑娘吗?

他还从对方那里赚到五块钱,不过这笔账除去财务老刘,服务部没人知道,难以启齿。

“不打扰,请进吧。”

姑娘身后还跟着一人,一个人高马大的帅气小伙。

纪世赢诧异道:“诶~不是隔壁上课的待业青年吗?”

李建昆笑了笑,二姐帮忙解释道:“噢,他晚上在我那帮忙,正因为他,我才知道那天有件事做得不妥,今天是登门赔罪的。”

陈春仙见她提溜两兜水果往过送,坦白讲,心头还挺热乎,老百姓对于科学家的敬意发自肺腑。

但这东西不能收。

他连连推辞。

李云裳有备而来,红唇微扬道:“一点水果您都计较的话,那有个工厂项目,我可不给你们做。”

有点耍横,有点胁迫的意思。

但由姑娘的小嘴说出来,并不讨人嫌,反而有些俏皮。

唰!

陈春仙四人同时瞪眼,眼神明亮。

“工厂…项目?”

陈春仙去过小酒馆,知道那边底蕴不小,如今看来,这位正是老板娘。

有钱,有门路。甚至可以说很野的门路!

所以如此不可思议的话,他还真信了八分。

“请坐请坐。”

“你们先吃水果。”

陈春仙扭头道:“愣着干嘛,吃啊。”

这要求……纪世赢三人无奈一笑,从网兜里摸出几个橘子,不忘抛给李建昆一个。

陈春仙要亲自给李云裳倒茶,姑娘可不敢,凑过去抢暖水瓶,一身书生气的陈春仙硬是被逼退三尺。

李云裳自顾自倒上一杯水,坐回木艺沙发上。

陈春仙凑到旁边的单人位上,忙不迭搭话,心头有股激动,三两句后,迫不及待转入正题。

“李姑娘,这个工厂?”

“挂靠工厂,我朋友跟东升街道办搞的,你们应该见过。”

李云裳抬起葱白般的小手,指向一处方位,“那边不远,还在盖房子,再有个把月能进水电,我寻思总要找人,您是科学家,不如把电这一块交给你们更靠谱。”

听她这么一说,陈春仙四人恍然,那边可不是有一家工厂在建吗?

规模还不小呢,厂房盖几座。

竟然是挂靠工厂,个体户搞的?

乖乖,这年头已经有个体户这么有钱吗?

陈春仙望着眼前姑娘,愈发觉得她深不可测。说是朋友弄的,听口气却完全是她一言而定。

“李姑娘,这么大一家工厂……”

陈春仙踌躇说道:“我们的产品由于质量和技术问题,造价较高,要比市场上的贵,怕是…会增加不少预算。”

李建昆暗叹口气,两眼朝天看。

大佬你是真不会做生意啊。

实际上,陈春仙后来确实屡战屡败,由于辞职下海,失去生活保障,晚年过得很不好。

但是无论如何,都不可否认中关村的科技产业,因他而兴。

他是一只领头羊,一个敢为人先的时代勇者。

“咳咳!”

李云裳一口茶差点没喷出来,连她都觉得这位忒实诚,用余光瞥了眼弟弟,见他一副无所吊谓的模样,笑道:

“不打紧,便宜的我还不要咧。”

嚯嚯!

这虎狼之词,硬是听得陈春仙四人虎躯一震。

陈春仙激动不已,脸色涨红,一时都不知道说点什么好。

“太感谢李姑娘的支持和信任了,您可帮了我们大忙!”

拿下这样一家工厂的全套电。

不是一笔小单子。

兴许未来半年,他都不必再为钱发愁。

这样会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开展项目。或许,一切都会变好。

雪中送炭啊!

第341章 谋一把

“建昆同学,你来把这个电路串联一下。”

“老师,我不会。”

全班哄堂大笑,戴黑框眼镜的物理所女研究员,也呆愣在“讲台”上。

你为什么如此理直气壮?

瞅着挺机灵的模样,谁承想狗屁不通,教了一个礼拜,纯属对牛弹琴。

“你这样的话,我看…明天就不用来了。”

得,逐客令。

李建昆只能讪讪一笑,以作回应。

所幸这一个礼拜的打入内部,让他基本在这里混熟,也搞明白很多必要信息。

服务部的运行模式,简单来说,即周边科研机构的研究员们,利用业余时间自发开展项目,把高端的科研成果简化,融入到基础民生中,形成产品,再进行推广销售。

所得利润主要给研究员们发了津贴,大概每人每月能拿到十来块。

有多少盈余,不得而知。八成不太乐观。

重点是,科研机构的管理层们,多半并不支持,议论、责难、诽谤、告状……这类事屡见不鲜。

服务部在艰难发展的同时,还要面对解决这些负面影响,可谓举步维艰。

难哪!

不仅服务部难,他也难。

某种程度上讲,他的想法跟陈春仙不谋而合,让知识和金钱产生裂变。只可惜技术不缺,钱也有,大环境却不支持。

如今被轰出课堂,他寻思,索性去找陈春仙谋一把吧!

“小琴,看到没,皮囊好,不代表脑子就好使。”

同桌一个哥们冷嘲热讽。

叫小琴的姑娘坐在李建昆旁边,这几天对他颇为关照,生怕他留不下来,变着花样想给他补课。

他当然没答应。

他虽然是个物理学渣,但这辈子脑子学活泛了,初中物理,扫两眼便会。

姑娘这会小脸发白,有点万念俱灰的意思,终究没有留下啊。

李建昆看着这位“班花”,暗叹一声,造孽呀!

班上的学生基本都是返城后,可谓一无所有的知识青年,他自然不会去跟那哥们计较,也没打算给这位班花来一场什么造化。

于人家不切实际的幻想,等同伤害。

这边上课并非全天,上下午各两个钟。

下课后,李建昆哧溜闪人,班花追出来时,他已经不见踪影。

首节上一节330/38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