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80年代 第318节

配酒的话,有这些足够。

君不见这年头的酒蒙子,一颗小石子沾醋,都能怼上二斤。

李云裳在刷成红木色的吧台内忙活,从社队工厂定制了一批小巧的搪瓷杯,上面印有“为人民服务”字样,每一只都要洗刷干净。

水龙头接到吧台内,有个水槽,格外方便。

吧台一侧放置着三口大酒缸,即使密封好盖子,仍有浓郁的酒香飘出。

这就是王山河从牛栏山搞来的酒源,有三个品种,品质不一,价格不一。最贵的一种度数高达六十五度。

像李云裳手中这种,倒满正好半斤的搪瓷杯,一杯下去能不倒的,那都算酒菩萨。

三只酒缸搁在地上,在它们上方的吧台上,还摆放着两只大木桶,底部侧边有水龙头。

里面装的是散装啤酒。

物美价廉。

吧台内有一台万宝冰柜,这玩意搁这年头,那是绝对的俏皮货,得来不易,除去要票,还花费李建昆将近五千大洋。

配套买来许多“冰格子”,往后主要用它来制冰块。

“建昆你别弄啦,我们来摆,赶紧把这些酒咋卖的,价格多少弄出来,我跟红衣还得背背。”

“云裳姐,我帮你。”马卫都一脸猪哥相,屁颠屁颠往上凑。

李建昆找来笔纸,“姐,你跟红衣俩不成,吧台里要固定两个人,至少还得两个人专门跑腿送酒。”

李云裳道:“再招两个勤工俭学的学生?”

“嗯,我待会写个东西贴出去。”

李云裳忽想起什么,指向对面尽头,靠墙的舞台,问:“节目怎么搞?”

“放心吧,说了让你天天有‘戏’看,一准办到。”李建昆笑了笑,胸有成竹。

此事他这一阵琢磨过,1980年内地歌手不是说没有,鳞毛凤角,且基本都有编制,不是在这文工团,就是在那歌舞团,借他个胆,他也不敢去挖人。

诸如后来的周峰、程琳、崔健等人,全在这个行列。

像是迪斯科女王张蔷,这会还是个小姑娘,上没上高中都不晓得。

田震只有十四岁。

那又鸟十三岁。

窦唯十一岁。

想找歌手驻唱这件事,那是真没希望。他只能退而求次,不追求高质量节目,把此事商业化,弄成一个活动,主打气氛。

保证节目不断,拉动客流的作用,应该只强不弱。

李云裳满心期待,“那你赶紧弄。”

李建昆找来山河,让他去买毛笔、墨水和红纸。自个摸鱼,溜到小仓库。

只见仓库里,沈姑娘正搭着凳子,背对门口,踮脚往最上层的货架上放东西。

李建昆静静打量,流口水。

沈姑娘的小身段有多好,这个姿势完美展现,饶是仿军装绿裤子有些肥大,身后仍然被撑起浑圆饱满的形状。

搁后世这叫蜜桃臀。

她是那种标准的梨型身材,小腰却盈盈一握。现在白衬衫向上拉扯,露出一片紧致和白腻。

还有两个梨涡。

这是腰吗?

这是杀人的刀啊!

“咳!”

李建昆一声咳嗽,让沈姑娘放下脚跟,扭过头。

自从那日在沈家,被沈父扫地出门后,两人虽然时有照面,却没有深入交流过。

“怎么了?”沈红衣问,瞅着他眼神有些不对。

“以后别爬这么高了,要新招两个勤工俭学的学生,这活让他们来干。”

“不…不一样吗?”

“那不一样,你刚才小腰都露出来了,可不能便宜别人。”

沈红衣唰地一下红了脸,忙扯向衣角。

李建昆顺手带上房门,踱步走过去。

“红衣,咱俩得谈一下。”

他不想让沈姑娘有误解,他其实能理解沈父那种一片报国热忱的人的心态,这年头真不缺,浪荡于强哥,同样有颗炽热的报国心。

同样年代摆在这里,他也能理解人们普遍对于商贩的轻视。

但是无论如何,沈父真的给他出了道要命题。

沈父已经说得很明白,只要他接受工作分配,等女儿毕业,便同意他们处对象。

可他明显表现得不情愿。

那您猜沈姑娘心里会怎么想?

钱和她,哪个更重要?

沈姑娘虽然不说,但李建昆料想她肯定琢磨过。人之常情。

李建昆戳在她跟前,低头望着她,轻声道:“你知道的,我是学经济的,其实你上次跟我说,徐庆有说过的一些话,还真被他说对了。按趋势,未来真会是一个经济社会,而且我比他看得更透。

“我承认我走这条路,是为了钱,但不仅仅是。

“纵观国际经验,民营经济将来会是国家的经济核心,咱们国家现在并不缺一个搞经济研究的人,但要说到做生意,做大生意的人,你能说出一个吗?

“讲真的,我认为我具备做这个先驱者的条件。民营经济做得好……比如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开一家工厂,需要上万个岗位,是不是一下解决了上万人的就业?

“对社会的贡献并不一定比进入体制小。而且我个人很不喜欢处处受人掣肘、勾心斗角。在这条路上,我才能甩开膀子,做更多的事。”

沈姑娘攥着衣角,细细品味着这番话,半晌后,回道:“你这么聪明,你选的路,肯定是你斟酌过的最优解,我大概能理解。可是我爸他……”

“你爸的意见重要,也不重要,只要咱俩的心在一起。相信我,总有一天,我会改变他对我的看法,接纳我。”

沈红衣耷拉着脑壳,口鼻间缓缓吐出一口气,只是李建昆没法察觉。

她轻轻点点头。

第329章 人民喜闻乐见的花活

黄昏时分,霞光将天空染成金红色。

对于八大院的学生们而言,这是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光,学业或军训结束,夜幕还未降临,趁着这个时间,可以四处逛逛。

尤其是今秋入学的新生,校园周边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

此时,长征食堂附近的小酒馆外面,一侧墙壁下方,聚集不少学生和过路行人,大伙瞧着稀奇,议论纷纷。

墙上贴有一白一红两张纸,上面书写着毛笔字,苍劲有力。

白色的纸张较小,内容简洁,是一份招工启事。

【诚聘:服务员阿姨1名,全职,年龄35-50岁。要求无身体疾病,吃苦耐劳,能干力气活,能接受晚上适当加班(有加班费),薪资面议。】

【诚聘:勤工俭学女服务员2名,兼职,年龄18周岁以上。要求无身体疾病,吃苦耐劳,相貌周正,能合理安排时间,晚上6-8点长期在岗,薪资面议。】

一些姑娘瞅着上面信息,心头意动。

这年头工作机会并不多,类似这种专招大学生兼职的活,更少。再说勤工俭学也不丢人,多一份收入,可以寄些钱回家,改善家庭状况。

“这酒馆是个体户开的吧?”

“肯定的,正经单位谁这样招人?”

两名结伴路过的妇人搭着话。

“条件我倒是符合,但给个体户打工,我家那口子怕是不同意。”

“你家条件终归好点,我家快两个月没吃肉,有个活干哪敢挑啊?就是不知道能给多少钱,要干到晚上呢,家里那摊子全得撂下,太少不值当。”

“问问去呗。”

酒馆有两道门,外面是焊的铁栏杆门,这会敞着;里面是拼接的木板铺门,只封到一半,里头有灯光洒出。

俩妇人一起摸进去,先是被里头的场景给吓到。

这真是个体户开的?

怎么感觉比国营酒馆还气派?

眼前的许多东西她们以前从未见过:

屋顶圆不楞登的灯,现在虽然没开;舞台周边的四口大黑箱子;大得出奇的“收银台”,后面货架上摆放着让人眼花缭乱,叫不出名字的酒。

两个大大咧咧的妇人,不自觉收敛行为,显得颇为拘谨。

“应聘的?”

李建昆正趴在柜台上写酒水单,听到动静抬起头。

“啊对,她,她想要个活。”

“那啥,我想先问下,能给多少钱啊?”

李建昆瞅着那位想应聘的阿姨:骨架挺大,典型的北方女人,身材清瘦,看起来很健康,衣服虽然旧,但拾掇得蛮干净。

眼缘不错。

遂看向身侧。李云裳这会也在打量,心头大致满意。

其实按她所想,招不招这个人无所谓,无非是一些打扫卫生的活,外加进货时搬搬东西啥的,她都能干。

但是弟弟非要招,怕她累着,心疼她。她一来没辙,二来想着或许能帮助到一个家庭,也便同意了。

看到二姐点头,李建昆道:“这份工作上午一般不忙,有活干早点来,没活午饭前到就行,包两餐,旁边长征食堂打饭,工作满8小时,后面算加班时间,底薪四十,加班费每小时1块。”

嚯!

听闻这话,两位妇人同时眼前一亮。

这工资可不比吃皇粮的人少啊!

包两顿饭,还搁大名鼎鼎的长征食堂吃!

这要每天加一个小时班,月薪岂不是能达到七十块?

“我干,我干!”想要找活的妇人喜不自禁,满口应下。

这时,旁边的妇人道:“我也干!”

“诶~你?你不是说,家那口子不同意你给个体户打工吗?”

“我管他同不同意!”

首节上一节318/38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