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80年代 第268节

全场学生皆竖起耳朵。

正等着有人能替他们解惑呢。

查健英缓缓道:

“我对这首诗的理解是,它通过对我,你对云的距离比照,暗示出了某些深刻的哲学。

“天边的云很远,却比站在你面前的我显得更近。这是一种心理的错位,一种心灵的隔膜我在你跟前,你却视而不见,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此。

“人与人之间,可能因为心灵的隔阂,而变得遥不可及。

“人与自然之间,本没有共性,可能因为心情失落,而变得无比亲近。

“诗人用短短24个字,创造出了拥有无限解读的人的情感纠结,以及人对自然的情感寄托。

“这是我的初识这首作品的浅显解读,我相信每个人理解这首诗后,都会有与众不同的解读。

“这是何其独到而优秀的对于生命的发现,对于艺术的创造?

“所以是的,我私以为,这首诗的作者,已经站在了朦胧诗的顶端。”

轰!

查姑娘的一番话,仿佛醍醐灌顶,让现场许多学生茅塞顿开。

再去回味这首诗,果然感受完全不同,思维一点点深陷进去。

“啪啪啪!”

鼓掌的是中文系教授,他犹如酣喝了二两,显得极为痛快。

查健英小脸一扬,谦逊道:“老师以为我解读的可有偏差?”

教授哑然失笑,“你不都说了,一千个人有一千种解读?我只能说这首诗确实相当优秀,十分耐人寻味。”

他顿了顿,望向台上,被查姑娘捧得都有点不好意思的李建昆,朗声笑道:“后生可畏啊!”

哗哗哗哗哗!

全场续接了教授的掌声,经久不息。

无论男女,眼神望着台上那抹挺拔的身姿时,皆透着一股炽热。

这个李建昆熟。

跟后世演唱会上,粉丝看偶像的眼神,一毛一样。

“姓徐的,下去!”

也不知谁喊一嗓子。

节奏立马被带起。

“下去!下去!下去!”

徐庆有一张脸已经胀成猪肝色,羞愧难当,无地自容。蓦然,他想起当年在望海中学毕业典礼上的那一幕。

历史仿佛在这一刻交汇。

他再次败了。

败得更加彻底。

当初起码没人轰他啊……

“不!我不信!我不信这首诗是他写的!”

徐庆有癫狂怒吼,“我跟他是老同学,我太清楚他了,他没有这样的诗才!你们不知道,我和他早有约定,要在这次诗歌大赛上一较高下,这是一场阴谋,阴谋!”

这人,是疯了吗?

全场大眼瞪小眼。

陈剑功也坐不住了,蹙眉起身,表情复杂,“徐庆有,下来,承认别人优秀没那么难。”

“剑功兄,我说真的,你不知道,李建昆在社会上的人脉和资源,超乎你的想象,这首诗绝不是出自他的手,他完全有能力……”

“闭嘴!”

狗孙子,真的有点精神失常了。

李建昆不得不开口打断他,否则鬼知道他会爆出什么瓜。

不提其他,单是大学生捣腾买卖这件事,便足以见新闻。

“要我闭嘴也行,你有种再来一首跟这一样水准的!”徐庆有双眼布满血丝。

没人有他了解老贼,《远和近》经过查健英的解读后,他也意识到这是一首封神之作,只此一首,足以在诗坛占据一席之地。

这是老贼能拥有的诗才?

鬼才信!

他有十足的理由相信,这首诗是老贼花钱买的,别人办不到,但身家数十万的他,绝对有这个能力。

“胡闹!”连一直和颜悦色的中文系教授,都愠怒了。

堂堂诗歌大赛,搞成什么?

输不起,死皮赖脸不下台可还行?

全场骂声一片。

虽然他们也想再听情圣的佳作。但这姓徐的,说话简直不过脑子,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像《远和近》此等佳作,多半诗人终其一生而不得一首,以为市场买菜呢!

“我满足你。”李建昆淡淡道。

全场学生:“!!!”

中文系教授:“!!!”

徐庆有:“???”

李建昆踱步到舞台中央,面朝下方,阖上眼睛,嘴角噙起一抹笑容。

“一首抒情诗,送给大家……”

旋即,用一种欢快的语调,娓娓道来: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欢快的诗音在大饭厅中回响,在场上千人,皆有一种被幸福包裹的感受。

心旷神怡!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诗毕。

大饭厅的屋顶仿佛被揭开,有和煦的阳光洒落,温暖如春。

全场皆惊。

第276章 月下之约

徐庆有下台,没有回到五四社阵营,灰溜溜挤向大饭厅门口,消失不见。

如同丧家之犬。

无疑,李建昆以摧枯拉朽之势,取得了这场PK的胜利。

伴随着雷鸣般的掌声,以及满堂喝彩,他缓缓走下舞台,内心平静。

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拿出来可惜了。因为他将确保这首诗的原作者,这辈子不再写诗,或者说不再做一个思想工作者

这一想法诞生于不久之前,在慧州接触到所谓的特异功能后。

当时李建昆猛然想起,他有一名学弟,几年后会因此去世。同在燕园,他知道名字,可以说这位学弟他眨眼便能找到,不救吗?

救!

挽救这名学弟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改变他的生存方式。

越是去试图追寻某些终极道理的人,才越容易陷入思想的泥沼。

普通人,更关注的是柴米油盐。

没记错的话,这首诗诞生于1989年,而同年,原作者便卧轨自杀。

他向往的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上辈子没能实现。

这辈子,李建昆打算助他一臂之力。

从此世间会少一名优秀的诗人,但是,这孩子至少能活着。

活着,不比什么都重要吗?

下台时,李建昆扫视全场,这位学弟,保不齐就在现场。

大饭厅后方,某处角落,一个姓查的、79届法律系学生,眉飞色舞,惊喜地与周围同学探讨着这首诗,简直写进了他心坎里。

李建昆回到早晨社阵营时,李春等人同时起身,如同迎接凯旋的将军。

“建昆,我不得不说一句,你是被经济学耽搁的诗人啊!”

“我愿在诗人前面,添加一个前缀伟大。”

“建昆,要不转系吧?以你的才华,搞文学创作,还愁不能在文坛占据一席之地?”

“此言差矣。仅凭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刚才那首《见与不见》,文坛必须有建昆一席之地!”

“啥也不说,请接受我的膝盖。”

李建昆跟他们插科混打一阵,坐回自己的板凳,旁边沈姑娘耷拉着小脑瓜,耳根子都是红的。

李春等人窃笑。这么大的事,居然不早说。

大伙蓦然发觉,这一对还真是天造地设,郎才女貌。

李建昆轻声道:“散场后,一起走走?”

核武器已经丢出来,沈姑娘显然被炸得不轻,还得适当治疗一下,否则只怕会适得其反。

这年头姑娘脸皮薄啊,沈姑娘还是未开情窍的那种,很可能躲着自己。

沈红衣犹豫,她不敢,她现在甚至不敢跟这个男人坐在一起。她感受到自己浑身上下,每一颗毛孔上都汇聚着目光。

首节上一节268/38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