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80年代 第196节

小王没好气道:“那你倒是具体说说呀,搞得我们一头雾水!”

“这不我也不确定么,先过去找找看,之前在报纸上看过一篇新闻。”

李建昆只能这样解释,总不能跟小王说去找TCL吧,这会还没成立呢,包括他虽然梦到李冬生,但李冬生现在八成还在读书,此行注定是见不到的。

他只是通过李冬生,想到了TCL的前身,TTK家电公司。

而这家公司当下有没有诞生,李建昆也不确定,只知道它最开始搞的正是磁带生意,后面李冬生加入没两年,改成搞电话,并更名为TCL,再后来转战彩电行业,搞出大名鼎鼎的“TCL王牌”,一炮而红。

TTK家电这家公司,性质上有些不同,它并非国营的,是一家港商合资企业。

这就有搞头。

港商可不会在乎把货卖给谁,谁的钱不是钱?

但还是那句话,得先过去找找看,如果找不到,那么显然就是时间太早,连TTK家电都没成立。

李建昆只能再想其他办法。

“建昆,真准备做磁带啊?”

提及此事,小王现在心里都是震撼的。没错,磁带那小玩意,三两块一盘,乍一瞧,他确实没瞧上眼。但细细一捋吧,又发现技术含量真不低。

比如说人的声音,怎么留在磁带上的,还随听随有。你说这事让他抓破脑门,他也想不明白呀。

小王的一个“做”字,使得李建昆心头一惊,这是啥都知道了呀。

他不是跟小王住一间房么,犹记得昨晚喝大了,跟小王胡扯了一通,但具体都扯了些啥,属实不太有印象。

“对啦,我昨晚都跟你说啥了?”李建昆不动声色问。

“说你要做磁带啊,还说解决三个问题,做磁带就不在话下,其中卡式空白磁带是老大难。”

“就这些?”

“嗯,几句话你罗里吧嗦的,我都会背了。”

李建昆暗松口气,寻思酒这玩意,以后还是得保守点,顶多二两,再不多碰。否则万一暴露重生的秘密,那事情就搞大条了,没准要被人抓去切片。

“这趟去慧州,就是打听空白磁带的消息。”

小王这才恍然。

汽车到站时,鲁娜悠悠转醒,眼睛一瞅不对劲,忙抬起脑壳,刷一下红了脸,“你,你咋不叫醒我?”

小王一脸无辜,无奈摊手道:“不好意思啊,看你睡得这么香。”

鲁娜心头小鹿乱撞,她居然倚在一个男生肩膀上,睡了整整一路,别人怕还以为他们是对象吧。

想到这里,脸蛋越发红艳。

下车时,她跟在小王身后,偷瞄了几眼,蓦然发现小王的侧脸竟格外英俊。

主要之前有点太熟了,她在80百货上班,小王还在里屋住过好一阵。

王山河放在这个年代,那绝对是妥妥的帅哥,细皮嫩肉,眉清目秀,梳着利落的三七分,一身书卷气。比李建昆可更像个读书人。

至于李建昆,人高马大,身形结实,剑眉星目,古铜色皮肤,发尖到眉心处,来南方后他用了点发胶,斜飞着梳向脑后,看起来成熟不少,搁后世叫型男。

这年头也不知道叫啥。

社会上根本没这群体。

如果在学校时,他的头发是自然散落的,并不打理,瞅着又有点阳光大男孩的味道。

“这是市区吗?可真够破的。”

一行五人刚出客运站,小王左右瞅瞅,不禁发出感慨。

主要他们刚从羊城过来,二者差距太大。

李建昆也在打量,不能说破吧,挺荒凉是真的。客运站周遭一眼扫过去,超过三层的楼房都没几栋,房屋周围大片大片的荒地,杂草丛生。

慧州大抵是没有出租车的,客运站外倒是有黄包车候客。

李建昆示意四人在原地等,自己先走过去,有些话不好让他们听见。

操着还算流利的白话,也就是粤语,李建昆向围上来揽客的车夫打听起来。

“剃什么?”

“不系剃啦,系几母T,TTK。”

连问三名车夫,全都一脸懵逼。

李建昆心已经凉了半截,但还不死心,再说来都来了。

遂唤来小王四人,乘上三辆黄包车,前往慧阳区。

时间尚早,慧州距离羊城不算太远,百多公里,如果人少李建昆就打出租车过来了,六个人塞一辆车里属实太挤,搞两辆出租车阵仗又太大,于是选择坐中巴,颠到现在还不到午饭点。

来到惠阳区时,吃个午饭倒刚刚好。

李建昆在路旁选中一家国营饭馆,让小王他们进去点菜,自己则摸出特意带的华子,开始寻人打听。

带华子是因为他抽习惯的大前门,搁广东这边没什么辨识度。

一连询问十几人,有路过的行人,有附近国营店的售货员,有蹬三轮子送蜂窝煤的大哥……一包烟散去大半,一无所获。

全都没听说过。

李建昆心头拔凉。

这样打听还不存在,那就是真的不存在。至于这些人日后发现他们市里真的有个TTK家电,想起今天这一幕,会不会怀疑有人未卜先知,那就不关李建昆事了。

反正不熟,闹不出大动静,还不兴别人会算命啊?

李建昆皱着眉头,杵在马路牙子旁连抽两根烟,仍不甘心白跑一趟。寻思打听不到TTK家电,好歹要摸个底,搞清楚它大概率什么时候能成立,倘若快了,等一阵也无妨。

遂又拦下一位慢悠悠蹬着二八大杠、衣着得体的大哥。

这大哥只会说本地话,也就是客家方言,李建昆听不懂,所幸讲得来普通话。

“搞磁带的厂,我们这边好像没有吧。”

“那大哥你觉得,咱们市哪个单位有能力搞磁带呢?”李建昆追问道,他也不是啥都清楚,虽然曾看过TCL的发展史,但毕竟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啊。

关于这一段,能回想起来的就是,慧阳当地某国营单位进行改革,分离出某个部门,随后与港商牵手,成立合资公司。

嗯,过程好像还颇为曲折。

这个问题大哥倒没想,张口就来,“那肯定是机械局嘛。”

“机械局?”李建昆诧异。

“小同志,你可别小瞧咱们市的这个机械局,规模大着呢,一堆科室,打底上千号职工,里头有个搞高科技的电子科,磁带也算电子吧?”

“呃…对对。”

李建昆心头默念,慧阳机械局电子科,还挺上口,八成真是。

第189章 你别来呀

慧州跟羊城虽然距离不远,但环境天差地别,很少有外地客商过来,也没什么有搞头的好生意呀。

以至于某些方面和内陆差不离,还不活泛。

李建昆五人在街上晃荡了快一个小时,找到五六家宾馆和旅社,无一例外,没有介绍信不给住。

“建昆,再找不到赶紧打道回府吧,一会中巴都没了,咱们晚上得露宿街头。”

“瞎操个什么淡心,实在不行咱们找个民房,有钱还怕没地方住?”

李建昆打头,继续往前踅摸,羊城都给个体户发营业执照了,慧州距离这么近,就没有个体户饬个小旅社?

没有外地客商来,本市下面的各县,也总有些个体户到市里上货,或者贩卖东西的吧?

弄个小旅社,客源肯定是不缺的。

您猜怎么着?

又过了一刻钟,还真叫他们寻到一家,没有门头牌,跟BJ路那家小旅社一样,在墙壁上钉了个侧木板,上面用毛笔写着“住宿”二字。

国营旅社不至于这么磕碜。

沿街的两层红砖小楼,底下是一间粮油店,在旁边开了扇小侧门,李建昆一行钻进去,拾阶而上,来到二楼。

很小的一家旅社,拢共大概就六七间房,店主是个精神小伙,十分热情,说幸好他们来得早,这会还是半下午,再晚点,一两张床位兴许有,三间房指定腾不出。

跟羊城那家小旅社一样,这里也是按床位收费,更实惠,一张床一天才五毛钱。

五人这便住下,条件一言难尽,不能讲究啊。

安置好小王四人后,李建昆独自离开小旅社,只是打探消息的话,他一个人更方便。

半个下午,外加隔日一天,李建昆四处奔走,也杀到过慧州机械局,获悉不少情报,并确认了最重要的信息

未来会创立TTK家电公司的,百分之百就是这个慧阳区机械局旗下的电子科。

电子科在慧阳机械局内部的地位,十分尴尬。

搁后世电子和机械配对,那很正常,大学有个专业叫机电一体化,就业前景广泛。但在这年头,不是国家大力扶持的高新科技,把电子和机械弄到一块,属实有点生拉硬套的嫌疑。

这里面有一段冗长的历史渊源。

李建昆通过多位市民的说辞,仍然拼凑不出一个完整说法。索性这不重要,他也懒得去刨根问底。

他更关注的是当下局势。

历史是不会出错的,除非他这只蝴蝶去扇动,慧阳区机械局确实成为了改革试点单位,而他们要改革的方向,就是把不能融入局里、但又具备科技价值的电子科,分离出去。

这是官方说法。

还有个民间说法。

说是电子科这么多年,并没有为机械局做出多大贡献,相反局里每年还要拿出很多钱,养活电子科的职工,投入实验研发。

机械局烦了,不堪重负了,想一脚把电子科踹出去。

这个慧阳机械局电子科,可不是一个小部门,足有职工三百号。再算上职工亲属的话,那叫一个好家伙,上千人规模。

头先说过,电子科被归纳到机械局旗下,有一段冗长的历史渊源。

李建昆打听到,电子科职工及其家属,在慧阳地区南边,距离机械局大约三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大本营,就叫电子大院。

据说现在电子科跟机械局闹得很僵,但到底有多僵,啥时候能分道扬镳,李建昆总不好直接冲去机械局问:诶,你们局里跟电子科的人打起来没有?啥时候把他们踹了呀?

所以今天,他打算去逛一逛这个电子大院。

机械局不好光明正大进去打探消息,一个职工大院,应该没什么门禁。

上午,日头正好,十二月底的南方沿海,气温却很宜人,一件夹克衫出门,不冷不热。

黄包车在电子大院门口停下,李建昆付了四毛五的车费,他没有闷头冲进去,杵在马路牙子旁打量起来。

一个有些年头的大院,还保持着四十五年代的建筑风格,越过两米来高的院墙,能看见几片苏式造型的屋顶。

跟他所想如出一辙,大门口是敞的,没有岗哨门卫,一条煤渣路通向里面,门口老婶子大媳妇儿们进进出出,多半手里都有个竹编的小篮子,要不然刚买菜回来,要不然正准备出去。

李建昆抬脚走向门内,引来几个大姑娘偷瞄打量,只觉得这人穿得实在光鲜,俊逸非凡。

“将军!”

首节上一节196/38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