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80年代 第188节

李建昆合上报纸,托着腮帮子,不太专注地欣赏起院里的雪景,隐约间,他似乎看到墙角有股旋风在打转。

有渐大之势。

第178章 喇叭裤抵制运动

马振军,海淀四中的高二学生,人如其名,生得人高马大,爱讲个哥们义气,纠集一帮同样读不进书的学生,在学校玩得很跳。

该说不说,有时候这种混子学生,最招女同学青睐。

像马振军的两个铁磁,张军和何胜利,身边就都有玩得很好的女同学,每逢假期,常相约着一起出去玩,让马振军十分艳羡。

他虽然男子汉气概满溢,但爹妈没给他生一张好脸,长得属实有点挫,这一块也是人如其名,一张马脸。

讲道理,女同学青睐很爷们的男生,但也要看脸的好不?

不过这一切,在近段时间有所改变,原因是他生抢硬薅了他姐的一条喇叭裤。

没错,他姐的,他穿着正合适。

那家伙,自从穿了这条喇叭裤在学校登场后,简直成了万人迷的角色,走到哪里都是百分之百的回头率。

每天都有不老少人向他打听,这裤子搁哪儿买的,其中不乏可爱的妹子。

马振军便顺势发出邀请,说啥时候一起出去玩,我再告诉你。

就这样他得愿所偿,交到不少女同学,上个礼拜去香山踏过雪,上上个礼拜去北海公园划过船。

与此同时,学校里的喇叭裤也渐渐多了几条,都是家境殷实的学生。

乖乖,那女学生穿起喇叭裤来,真叫一个美啊!

马振军自己的兄弟团里,现在更是人均一条,能跟他玩到一块的人,家里都是有点钱资的。

于是乎马家军所到之处,男生退避,女生尖叫,俨然成为四中最时髦,最亮眼的风景线。

“下面说个通知。”

上午课间操时,全校学生聚在大操场上,做完广播体操后,都盼着“散会”两字,没想到等来这么一句。

行吧,也算见怪不怪。

学生们皆下意识望向升旗台旁边的一根柱子,上面挂个大喇叭。

“从明日起,禁止校内出现喇叭裤,如有学生违反,一次记大过,两次予以清退……”

广播还没完,操场上已经哗然一片,马家军一帮人瞬间跳脚。

“啥玩意?!”

“行不行啦!管天管地,还管得着别人穿衣放屁啊?”

“没天理了,凭什么呀!”

“军儿,咋搞?”

喇叭裤已然成为马家军的标志,感觉换下来都会失去灵魂,比如马振军身上的这件蓝色喇叭裤,快一个月没洗过。

马振军低头望向身下,气得浑身发抖,他刚用这裤子弥补了长相上的短板,以后不能再穿了?

是啊,他也想冲大喇叭吼一句:凭啥呀?

欺人太甚!

然而大喇叭只下通知,半点解释没有,一副谁头铁可以试试的姿态。

王丰饶,朝阳第一线缆厂的职工。

别看他只是个绞线车间的小职工,在厂里绝对是个大名人,尤其是在青年工人群体中,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不少人将其视作偶像,当然了,这年代还没有这个词,但意思是这意思。

主要王丰饶除绞线工这个工种名头外,头顶的其他头衔实在太多。

比如流行金曲大王,在这个多半人还在听红歌、饶是贼有品味的人,也仅仅会哼两句《莫斯科夜晚的郊外》和《喀秋莎》的年代。邓丽君和刘正文,王丰饶张口就来。

再比如霹雳舞王。

时下真要有什么喜庆活动,老百姓还在扭大秧歌呢。会跳慢三快四的,那也是相当有内涵有品味的人。

诶!

这些王丰饶都不稀罕了,对,不稀罕,并非不会。

他玩起了另一种花活霹雳舞。

朝阳第一线缆厂的年轻职工们永远忘不了,在今年的五四青年节晚会上,王丰饶扛着一台三洋登上舞台,按下播放键后,伴随着刘正文的金曲,激情演绎了一段霹雳舞的场景。

劈得全场上千人,短暂呆滞后,无尽尖叫。

从此朝阳第一线缆厂的青年群体中,达成一个共识:没有王丰饶的晚会,那都不叫晚会。

毫无疑问,王丰饶就是整个朝阳第一线缆厂最潮的人。

甚至连他的穿着,都被青年工人们争相模仿。

而作为王丰饶本人,处在这样一个地位,受高光瞩目,自然没忘记时刻保持自己的竞争力,越发卖力地追逐流行风向。

喇叭裤,正是王丰饶带到朝阳第一线缆厂的。

今儿一早,如往常一样,王丰饶精神饱满,上身是蓝色工装,下身是一件绛红色喇叭裤,颠着自行车,来到厂里。

然而刚要穿过厂门洞时,他却被保卫科的人拦下。

“咋了?”王丰饶一头雾水。

“丰饶啊,你这个样子怕是不好进门了。”

保卫科的职工,多半也是青壮,对他并不陌生,甚至是他的迷弟,说话还算客气。

王丰饶愈发迷糊,“我哪个样子?”

“门口有新告示,你都不看的嘛,先去瞅瞅。”

王丰饶心说我早上觉都睡不够,踩着点过来上班,哪有时间看什么告示。

但这一耽误,注定是迟到了,遂带着满脑子疑惑,推着自行车,来到告示栏。

确实有张新告知,内容很短,只有一个段落:

“即日起,本厂职工不得着喇叭裤入厂,今天给予一次机会回家更换,从明日起,厂区范围内,凡发现本厂职工着喇叭裤,一律扣除当月奖金,逐次累加。”

空中飘起字母。

王丰饶扫完后,亲切问候了厂办的各位领导。

搞飞机啊搞,人家穿个裤子也管,他是露腚了?

那个气啊!

可气也没用,自行车龙头一提,调转方向往家冲,回去换呗,还能咋办?发现一次扣一个月奖金,这谁遭得住?

李建昆每天看报纸的习惯已然养成,这几日一直在关注着喇叭裤事件的发酵。

果不其然的是,报纸上各种撕啊。

两方阵营十分鲜明,以老同志、老学究为首的攻方,以青年群体为主的守方。

目前来看,守方势微。

玩笔杆子这块,小青年们真不是老学究们的对手。

喇叭裤被抨击得一无是处,屁个时尚,整一个惊世骇俗的奇装异服,彻底与道德挂上钩,四九城里一场浩浩荡荡的抵制喇叭裤运动,骤然掀起。

当然了,这事目前跟李建昆没多大关系,他又不卖这玩意。

他唯一好奇的是,最后是怎么平息的,在他前世记忆里,似乎80年代初,喇叭裤就已经风靡全国,人们见怪不怪。

左右没想明白,索性他也懒得琢磨,等着看就是。

他现在正筹备着自己的南方之行,此次不仅要去羊城看看新兴市场,物色些俏皮新玩意,还要去趟鹏城,一来见证历史,二来寻找新的商机。

(今晚无更,我可能是中暑了……)

第179章 我又不是你爹

“建昆,你可别告诉我,这次又是回家探亲哈,眼瞅着离过年也没几天了。”

宿舍里,面对强哥的调查问卷,李建昆充耳不闻,也是真没听清。这会坐在窗边,手里捧着新鲜出炉的报纸,嘴中不时啧啧两声。

这回牛批了,京城日报头版。

标题为《不能眼看这些青年堕落下去》。

“堕落”二字,已经很好反映出这篇文章的观点。

这位作者段位更高,言语柔和,使的是走心流,字里行间中充满了对于祖国下一代的关切和担忧。

所谓柔情一刀。

攻击力何止翻番。

“昆子,我跟你说话呢!”

“强哥啊,你就不能别打听吗,知道的已经太多了。”

“哪又咋了?”

“我有个朋友想把你刀了。”

“啥?盗我?”

两人正日常拌嘴时,门口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徐庆有气喘吁吁闯进来。

“老贼,快快快…出事了。”

李建昆动也没动,说真的,一点不意外,喇叭裤事件发酵成这样,庆江坊不出事那才叫奇怪。

实际上这一阵就没断过。

五道口那家“光耀玻璃店”,生意老好了。

不过徐庆有这家伙是个“守才”,格外能忍气吞声,甭管有人骂街还是砸店,一副你随意的模样,他自岿然不动。

硬是没有触犯小院的管理条例,所以李建昆也没去掺和。

徐庆有见他不动,忙上前去拽,可惜没拽动。

“你快点吧,真出大事了!”

“我不信。”

李建昆表情淡定,庆江坊怎么样他不知道,暂安小院肯定没什么大碍,不然第一个冲来的肯定不是他徐庆有。

徐庆有差点没急哭,“你是我爹行不行!”

好嘛,白得一个好大儿,可惜他不想要。

首节上一节188/38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