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80年代 第179节

记得小时候的夏天,爸爸妈妈手里稍微宽裕一点的时候,会给她买一根三分钱的汽水味冰棍,她总能开心到蹦起。

往往拿在手上舍不得麻利吃完,慢慢舔着,而贪婪的夏天,总比她舔着更快,于是心急火燎,加大舔舐的频率。

可她的嘴巴太小,流到手上的雪糕水,无论如何也比不过舔到嘴里的多。

每每急得嚎啕大哭。

那时候可真傻,明明那样了,她仍然不知道用咬的。或者说,仍舍不得。

“噗!”

回忆起这些美好,沈姑娘噗嗤一下笑出来。

说真的,李建昆见怪不怪。这姑娘就这样,时不时会神游天外,有时候你跟她聊天,聊着聊着,忽然发现旁边没动静,侧头瞅去……

发现一只呆子。

然后大喊一声,她也不会被吓到,而是一脸迷茫地望着你,问:啊,什么,什么?

两人在百货商场屋檐下的阴凉处,把雪糕吃完后,李建昆想了想道:“走吧,回学校。”

沈红衣拿着根光秃秃的雪糕棍,最后舔了一口,特地进门把它扔进垃圾桶,抹身回来时,不解道:“学长,所以我们到这来干嘛呀?”

李建昆盯着她的脸,半晌没回话。

沈红衣忽然意识到什么,忙伸手抹过嘴角,哎呀,丢死个人,一大把年纪了,还没降服雪糕这个魔物。

小脸霎时有些红艳。

“买东西啊。”李建昆扬扬手道。

沈红衣竟无法反驳,他们确实买了三样东西,逛了至少一个小时,总感觉哪里不对。

两人骑车回到燕园,刚进东门,姑娘说什么也要下来,不敢再坐在他的后座,已经有不少同学侧头望来。

李建昆也不强迫,推着车和她一起走。

“先去吃个饭吧,完了下午开始安排。”

“噢,好。”

其实本来李建昆想带她去下馆子,可思忖间,放弃了。一根奶油大雪糕,十三分,打着朋友请客的由头,沈姑娘勉强还能接受。

一顿馆子,就有点太过逾越了。

不能操之过急。

两人回到宿舍区,上楼各取饭盒,随后在学一食堂门口碰上头。

打饭时,沈姑娘要了二两米饭,一份白菜豆腐。

李建昆排在她身后,重来了一样。弄得打菜的阿姨着实看了他两眼,寻思这孩子今儿只怕胃口不好。

来得晚,没座位,两人选了个墙角,跟多数学生一样,蹲在地上吃。

“哎呦喂!这不昆哥吗,我还以为看错了呢,啥情况啊?”

迎面走来一个国字脸小伙,捧着还没上货的国民铝饭盒,眼睛瞪得滚圆,仿佛发现世界第九大奇迹。

李建昆看到这厮就想削他。

这一年半来,从他这蹭走的大前门,没有十条,也有八九条。

他们隔壁306宿舍的陈大强。

李建昆做口型道:滚!

陈大强本来是挺费解,啥时候见这位爷蹲过墙角,还一碗白菜豆腐,吃忆苦思甜饭也没到日子呀。

眼神往旁边一扫后,顿时挪不开,乖乖!

那叫一水灵。

秒懂。

遂伸出一根食指,笑眯眯对李建昆晃了晃。

李建昆气得牙痒痒,却又没辙,否则不等午后,“李建昆正在勾搭姑娘”这个新闻,37号楼能传遍。

又做口型道:滚滚滚!

潜台词就是知道了。陈大强嘿嘿一笑,做了个打滚的手势,颠了。

沈姑娘冰雪聪明,知道他俩在打暗语,虽然搞不懂,但陈大强的猥琐笑容,透露出一些信息。不禁稍稍往旁边挪了挪脚,闷头吃饭,一声不吭。

她吃饭很慢,李建昆放缓十倍速,才能保持同步。

还吃得贼干净,最后一粒米和一点菜水,也被她用铝饭勺刮到嘴里。

“好吃吗?”

“嗯。”

嗯你个头啊,难吃得一批!

李建昆感觉嗓子眼能淡出个鸟来,油没有就算了,盐敢多放点吗。

不过便宜也是真便宜,菜三分,加上饭,一顿五分钱搞定。

这是他在燕园一半年,吃的最省的一顿。

哎,落魄了落魄了。

吃罢饭,洗好饭盒,李建昆领着沈姑娘,来到不远的大饭厅旁。

“沈学……太拗口了,我叫你红衣吧。”

李建昆说着,也不管她同不同意,指着大饭厅道:“红衣,这地方你们文学社得弄下来一天。”

大饭厅如今可是香饽饽场地,因为足够大,挤挤的话,塞下两千人不成问题。学校各社团但凡有什么大型活动,这里是首选。

“什么时候?”

“那得看你们什么时候想摆平这件事。”

“当然是尽快!”

沈红衣表示自己会马上反映,社里做协调,应该很快就会拿下一天使用权。

燕园第二大文学社,果然够霸气。

“走吧,去你们那个办公室,估计今天人不少。”

沈红衣小脸发苦,暗道只怕都急得团团转吧。

来到32号楼,101室,果不其然,小小的办公室里,乌泱泱一片。

这么多人挤在一块,也不嫌热,想必他们检查过墙角的那几只麻布袋后,一个个心都凉了。

“诶!就是这哥们,就是这哥们!”看见来人,李春从人堆里跳出来。

闻言,一个面相老成,老三届无疑的学生,踱步上前,不留痕迹打量着李建昆,道:“建昆兄对吧,小春说的是真的?你真有办法解决这件事?”

此人李建昆认识,中文系的风云人物,叫陈剑功。

《第一代》果然他也有份,他是五四文学社的副社长。徐孙子见到他,得屁颠屁颠上前喊领导。

李建昆微微颔首。

陈剑功道:“兹事体大,还望仁兄慎重。”

他想听听李建昆的解决办法,后者却不多言,示意众人让让后,把买来的白纸,铺在一张办公桌上,蘸墨挥毫,写下四个大字

《告读者书》。

(回来了,恢复三更。)

第168章 危机公关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

“早晨社全体社员,鞠躬顿首。

“由于大家都能猜到,也都能理解的原因,印刷单位突然停印,《这一代》只能以这样残缺不全的模样,与大家见面……”

李建昆刚开始写时,一帮围观的家伙中,有人直呼好字。

写到这里后,耳边聒噪一片。

“不是吧,公开讲出来?”

“怕是不妥吧,这样或许会获得一些原谅,但还是没办法弥补大家的遗憾啊。”

“难道要靠这个博同情吗,把已经不值五角钱的书,硬卖到五角钱?”

“兴许有人会买,可这样咱们哪来的脸要啊?”

早晨社的一帮骨干议论纷纷,不少人望向李春,那模样似乎在说:这就是你找来的救星?

更多人摇头叹息,觉得这完全算不上好法子。

他们脑子里不是没捋到过,但没作考虑就放弃了。

李建昆没去搭理,人往往就是这样,许多事看到一角时,便迫不及待下定义。

他继续往下写:

“我们毫无保留地告知读者朋友们,这本刊物原定有108页,现在只剩下64页,缺失近一半,但印刊的费用并没有随之减少一半。

“这样一本残品,我们本无颜再向读者朋友们发售,有人提出免费赠送……”

众人面面相觑,心说你咋知道的?

他们讨论一上午,确实有人这样提议过。

对于期盼已久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可一旦这样做,将意味着早晨社这边血本无归。

一个被现实打败的抉择。

“可是有太多人,甚至是读者朋友们,为此付出良多,心血且不论,他们掏了真金白银,垫付了印刊款,如果不能回款,早晨社会背负上巨额债务,许多人会因此吃不上饭……”

这一句,写进了在场多半人心坎里。

但也有人提出质疑,嚷嚷道:“这不还是卖惨博同情吗?”

李建昆瞥了他一眼,刚刚就是这厮叫得最凶,笔一撂道:“要不你来。”

对方又不动。

“知道我下面要写什么?你知道我还有什么安排?这叫卖惨吗,哪一个字不是实情?”

李建昆一个三连问,怼得对方哑口无言。

陈剑功看向左右道:“都别嚷嚷了,让建昆兄写。”

李建昆瞄了眼沈姑娘,这才重新提起笔。

他没法子跟这帮人解释,他在做的事,搁后世叫危机公关。虽然他有不少手段解决,但这本书的消费群体,打一开始就是定向的

燕园的学子们。

首节上一节179/38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