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80年代 第148节

这店名是谁取的自不用提,实在遭不住女徒弟的撒泼打滚加撒娇,许桃为此头疼好几天,她是做手工着色的,但店里还卖爷爷的木雕,怎样取个二者兼顾的名字呢?

照片手工着色和木雕铺?

倒是通俗易懂,却全无代表性,瞅瞅人家烧麦铺,前头还带个“阿华”呢。

最后求到师傅,随口给取一个,许桃一听,心头美了,满满的温馨感。师傅还说,铺名的主要作用,是让人记住,至于经营什么项目,可以在门外另挂牌匾。

许桃深以为然。

这一天,小院客流较昨天,有所上涨,许桃收到两个订单,她自认技艺有限,师傅当初是一块一寸的收费标准,她收八毛。

许大爷的木雕惨点,没有开张。

4月12日,同时有两家商铺开业,一家是半边天刺绣铺,一家是您吉祥玩品店。

这两间铺子,名字都取得极好,显然没少花心思,李老师甘拜下风。

半边天刺绣铺,便是那个害羞腼腆的女知青,林秀秀家的,她把她的三个姨全部请过来,她妈有空也在,既是店铺,也是手工作坊。

五个女人搁那儿一坐,在刺绣架前穿针引线,忙得不亦乐乎,可不就是妇女能顶半边天么?

符合时代特色,讨喜女性,能引发她们的共鸣。

您吉祥玩品店,兜售鸟笼食罐,鸽哨蛐蛐罐什么的,客户群体清晰,那些有钱的大爷们,你招呼一嗓子“您吉祥”,以老BJ的局气,保不齐也就问你买了。

这日,客流陆续提升,李建昆特意统计过,入院客流,38人。

随后两天,那就是成批开业,每天五六家。

铺子多了,周遭老百姓来逛的兴致也高了,14日这天,入院客流首次破百。

除半边天刺绣铺,尚未开张外,其他都有进账。

4月15日,又是一批铺子开业,其中包括22号商铺,庆江坊。

“啪啪啪啪啪!”

早上八点,已经有些街坊入院吃早点,这一带距离五道口商业片区,还有约一公里,以前真是一片买卖荒漠,啥铺子没有。

刘小江拎挂鞭炮,在门外一放,成功吸引满院子人的注意。

“各位大爷大妈,叔叔婶子们,吃完早点可以过来瞧瞧嘞,都是市面上不常见的稀罕物件,物美价廉,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徐庆有戳在旁边,一脸和善,深感欣慰。

他这表弟最大的优点就是,什么东西一教便会。

当然他也没做过买卖,但他文字功底极佳,擅长翻书,这些个门道民国那会的老书里,比比皆是,摘出来,用大白话稍加修改就能用。

凑热闹嘛,国人天性。

闲来无事的老街坊,这几天可劲往过跑,还真就惦记着又有什么新铺子开张。

这一吆喝,多半人麻利往嘴里扒拉几口,袖子一抹,便围拢过来。

“嘿!这些个什么东西?”

街坊们涌进店里,瞅着柜台货架上摆放的物件,眼神亮了。

真不常见,有些他们甚至不知道干嘛使的。

“小同志,那木锤子拿我瞅瞅。”

“大爷,这叫敲腿锤,像们老爷子老婶子,平时不是有个腰酸腿疼吗,弯腰还不方便,有这玩意儿老省力了,就这样,砰砰!搁腿上敲敲,诶,舒坦。”

“这位小同志,柜子里那个小手是啥?”

“大爷,这个呢,叫背挠,您想想,老人家关节肘不便利,有时候后背痒痒,挠又挠不着,特难受,有这个,您瞅瞅,像这样……轻松挠到,您就说方便不方便。”

“哟,还真是个好玩意。”

老街坊们围着柜台,徐庆有和刘小江用早整理好的话术,可劲推销。

你猜怎么着?

不到两分钟,第一笔买卖干成。

这些个偏老年保健的物件,目前京城市面上真不多见,表兄弟俩特地走关系,寻到丰台一家工厂,人家的货主要销往盛海。

人到终老,辛苦一辈子,攒了俩钱,最大心愿无非就是多活几年,多享个乐子。

暂安小院周边是大片民宅,老人很多,这叫急其所需,对症下药。

徐庆有思量过的。

“来来,这个背挠我要一个,多少钱哪?”

“大爷,不贵,两毛而已。”

“那个敲腿锤呢?”

“也不贵,两毛五。”

造成疯抢!

铺子外头的通道里,瞅着这火热的销售场景,王山河气得牙痒痒,狠狠瞪了李建昆一眼。

李建昆摸摸鼻尖,我这招谁惹谁了。

金彪长叹口气,“搞来搞去,他家生意最好。”

陈亚军给他一巴掌道:“瞎说!咱还没开始呢,这些破物件,算个毛啊。”

金彪一脸悻悻,说是顶好顶好的衣裳,他毕竟还没见过不是?

四人这会都挺闲,货没到,想开业也没辙。

这一天,庆江坊那叫一个门庭若市,大爷大妈们把保健物件捎回去,左邻右里一瞅。

诶!

俏皮货啊!

一问价格也不贵,纷沓而至。

小王贼不爽,李建昆不敢当他面表现出来,其实心里挺乐呵,今儿一天,入院人流何止翻了一倍?

要知道,他们的货后天就到。

夜。

庆江坊关门歇业。

里屋中,刘小江人搁床上打滚,人都颠了。

床单中间,堆着一捧钱,小山似的。

“行啦,赶紧数数。”

徐庆有也是乐得合不拢嘴。

“遵命!”

刘小江端坐起来,麻利开数,感觉贼爽。

好一阵后,终于点清。又找来记账本,将每种货品卖出多少,除去成本价后,忽一怔,然后猛抬头。

“庆有哥,你知道咱们今儿一天,赚了多少吗?”

“赶紧说吧!”

“54块!”

“嘶!”

徐庆有倒吸一口凉气,同时心中的某根弦,猛地被挑动一下。

这钱来得太快了!

一天收入,快抵得上工人俩月工资。

亲身经历之后,他才终于明白,老贼为啥这么热衷于做买卖。

真吉尔爽啊!

“庆有哥,这还是第一天,明天保管人更多,这一个月干下来,一年干下来……嘶!咱们要发惨了呀!”

徐庆有被他说得也是一脸激动,眸中闪闪,心态发生巨大变化。

没错,就要这么干!

老贼最大的依仗,不就是有点钱么,行吧,现在国家提倡个体经营,咱也没道理瞧不起他。

那就,打败他!

看他还骄傲个屁。

“哈哈,哈哈哈……”

“哈!”

刘小江也跟着笑着起来,“哈哈哈哈……”

第132章 定价和画饼

千盼万盼,可算到了提货的日子。

一大早,金彪从海淀小镇坐辆拖拉机,突突突地来到暂安小院,捎上陈亚军。

二人兴高采烈,进城取货!

上午十点多才回来。

小院大门敞开,里面人头攒动,当真一天一个样,一天比一天热闹。

拖拉机不好开进去,结完师傅的十块钱车费,两人开始搭手搬货。

“哟,金哥陈哥,货终于到了?”

有几家铺子还没开业,正忙着装修或做准备,几名商户和家属见此,忙过来搭手。

三大包货,一帮人一次性搞定。

完事后,陈亚军掏出大前门,散了一圈。

“陈哥,你们这铺子准备卖啥呀?”

“要不说还得是您二位,一下进这么多货,八成都是俏皮玩意儿吧?”

大伙既眼馋他们的货源渠道,也好奇麻布袋里装的啥。

陈亚军笑呵呵道:“赶明你们就知道了。”

十一点钟,按照约定,王山河和李建昆前后脚来到2号店。

李建昆自然是从燕园过来。

王山河是去鸽子市捡漏了,虽说还没师傅领上道,但淘到几本老书,反反复复在研究,颇有点心得,先上手试试。

建昆说过,这年头基本没啥假物件,无非是年份和价值的差异。

铺子里,门窗关起。

首节上一节148/38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