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80年代 第114节

“啥?!”

周慧芳老花镜后的双眼,瞪得好似铜铃,那模样似乎在说,你疯了吧!

市场是私人能搞的?

“周主任,您先别激动。”

李建昆解释道:“您老可能没太关注经济方面的事,三中全会前夕,从十月底到十二月初,上面持续两个月召开了知识青年工作会议。

“会议明确提出,要在城市积极开辟新领域、新行业,为返城知青创造就业条件。

“您看哈,今年年底,不用想,又是大批知青返城……”

这件事,算是说进了周慧芳心坎里。

不光上面急,他们基层也急啊!

她做过初步统计,今年过年,他们街道办管辖的这一块,预计会有上百号知青回来。

没地方住还不说,一群青壮劳动力,没事干可咋整?

见天无所事事,就算是好孩子,也得变坏呀!

“也就是说,知青就业问题,很快就会有政策下来。”

李建昆继续说道:“难道主任您愿意这么多人,又四处占街摆摊吗?那对于你们的管理工作也不利啊。

“我提供个地方,能用就用,不能用,我大不了放着,也不妨碍谁对吧。”

周慧芳仔细咂摸着这番话,半晌后,眯起眼睛道:“你提供地方,让没事干的年轻人进去搞营生,你想当包租公啊你!”

“诶!主任,可不能血口喷人哈!”

李建昆正色道:“我啥时候跟您讲过,我要收钱了?”

“哈?”

周慧芳傻眼,不敢置信道:“你愿意提供地方,不,不收租金吗?”

“对啊,不行吗?”

“……”

第96章 盖房

收租的事,李建昆打一开始就没考虑过。

哪怕是民房出租,这年头在京城什么行情?

人均每月租金,撑死不超过两块。

不稀罕。

再个,人返城知青还没挣到钱,你就敢割他们韭菜?

同志,你很不对劲啊!

瞧瞧姑奶奶刚才的眼神。

已经说明一切。

那宁可能会问,既然如此,你劳心费力搞这个小市场图啥?

图的可多了。

在这件事上,他的终极目标,是要将南货北卖这件事的进程,提前几年。

这年头,啥啥都不好干,作为累积原始资金的买卖,没什么比倒货更来菜。

但正常情况下,它是不被允许的,那叫倒买倒卖!

得等到第一次南巡,84以后,价格双轨制出来,几个关键点叠加在一起,倒爷这个职业,才能真正走上台面。

当时有句话叫“十亿人民九亿倒,还有一亿在寻找”。

那如何提前呢?

如果只是等待明年的政策,利用知青或城市待业青年的身份,租个门面,仍然不好搞。

个体户形成之初,上面是明令禁止倒卖工业品、禁止长途运输啥的,鼓励大家从事手工业。

但是吧,这年头凡事都有例外,比如汉正街。

过几年它会被誉为小商品市场第一街,79年就有上百号小商贩,在那里把小商品倒得如火如荼。

为啥?

说白点,人多。

一个人,这年头无论做点啥生意,都会显得特另类,特叛经离道,有的是人盯着你。

但如果好多人聚在一起搞,那就是另一码事。

这跟鬼市、鸽子市,其实是一个道理。

同时,如果有个自己的地盘,好铺子是不是随你挑?市场内的规矩是不是你来定?

好处多多。

“那你要这样说,立个字据,我立马给你打条子!”

周慧芳蹭一下站起,激动到不行。

好人哪!

这是什么行为?

搞慈善!

谁能说个“不”字?

上面都放开私建房了,报纸上也说,建房购房跟社会主义私有制不矛盾,那她批点慈善盖房的建筑材料,有啥错?

通了!

周慧芳的思想彻底通透。

李建昆也搞激动了,眼泪水差点没流出来。

不容易啊!

总算成了。

接下来一阵,李建昆累成狗,满京城跑,拿着批条四处订货。

1979年,悄默默到来。

都说新年新气象吧,燕园内,去年年底的风波,却愈演愈烈。

307宿舍,正儿八经被盯牢了。

“关门关门,赶快关门!”

饶是强哥这么狠的人,都遭不住,出门溜达一圈,险些回不来。

一个不小心,就会被一帮人围攻,七嘴八舌,刨根问底。

小吴眼明手快,立马闩上门,生怕被驱散数次的宿舍爆棚事件,再次形成。

老高瞅着今儿难得猫在宿舍的某人,别有意味道:“建昆,还不承认吗?”

“啊?”

“啊你妹,除了你没有别人!”强哥补刀。

小吴悻悻道:“昆哥,又不是坏事,承认了嘛,你越不承认,他们越想刨出来。”

正因为不是坏事啊,你和老高,我都放心。

关键是这个大眼贼!

就一贱嘴。

他会想着反正是好事,我说一嘴怎么了?

李建昆眼神落在胡自强身上,道:“强哥,你别含血喷人,我还怀疑是你写的呢。”

“我?”

强哥瞪大眼睛,道:“要是我写的,我还搁这儿,早特么去外面接受顶礼膜拜了!”

“你怎么证明不是你写的?”

“……”

卧槽,胡自强震惊了。

这么大的荣耀,非得往他身上塞,有毛病吧你!

但甭管李建昆如何否认,三剑客心里门清,就是他!

实际早有蛛丝马迹,比如前一阵抱着《资本论》狂啃,只是苦于没有确凿证据。

307宿舍备受瞩目,原本只是在经济系有点名声的四头熊猫,短时间内,扬名全校,让某人十分不爽。

要知道,他苦心经营一年,都没达到这种效果。

是谁自不用提。

徐庆有这一阵,也常往307跑,虽然四人全都矢口否认,但他总觉得李建昆不对劲!

这不,今儿瞅着李建昆出门,忍不住又干起尾随勾当。

“突突突!”

“来来,师傅,慢点,往右倒,沙子堆最边上。”

“诶!那个师傅,您水泥等会卸,别乱搞,贵着呢!”

“搬砖的师傅,麻溜点哈,码码好,别搞碎了。”

暂安处162号,空场子上一片喧嚣。

早前房子先拆掉的好处,显而易见,材料进场,不怕没地方搁。

陈亚军和金彪忙着指挥,今儿是约定好的集体送货日。

李建昆蹲在路旁,嗦着烟,捂紧荷包。

花钱如流水啊!

别看现在只是想建个“而”字形,不要上半部分,这样一个格局的平层小市场。

好歹占地有1700多平方,四长排房子,外加一横排,再加大门、地面,用料也不少。

老师傅初步合计过,说是要15万块砖。

首节上一节114/38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