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美满生活 第104节

“书记,我听说你们这来了一些牛鬼蛇神?”

“你想干什么?”村书记立马变了脸色。

“书记,那里面有我的长辈。我是一路寻来的。”杨松看出书记警觉性很强,也就没打算隐瞒。

“哦,想要去看看?在村西牛棚那,你去吧。唉!你也不容易啊!走了这么远的路。哪里有那么多牛鬼蛇神的?”村书记没有为难杨松,还给杨松指了道。

杨松也知道自己赌对了。“书记,我想请你们以后稍微照顾一下他们。当然了我也不是让你们怎么样,上级来批评他们就批评他们,只要你们不批评他们就是了。我也不想让你为难,这样吧,你就说我是你远房的亲戚来看你了,看见村里这种场景实在看不下去了,由我出钱,以你们村的名义给你们村买上三头牛。怎么样?”杨松这么直接也是因为村书记刚才的话。

村书记也没想到杨松会这样说,“三头牛啊!那是三头牛啊!”书记知道这样不好,可是三头牛让书记放不下。“你先去看看他们吧,刚才你说的事,我再找村干部商量商量。”

杨松去了牛棚,见到了东方老师他们。

“小杨?你怎么找到这来了?”东方老师非常激动。

“老师,是部长让我替他来看看你们的。你们这一路上还好吧?”杨松看着眼前这些人都没了以往的神采,也是唏嘘不已。

“还算好吧!唉!还有一些人和我们不同路,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样了。”东方老师拉着杨松坐到了牛棚外面。

“小杨啊,你能来,我就知道我们这几个人都是被保护下了的了。这一路,我们虽然也挨批,可是比别人好多了。你是不知道啊,有的人被批的直接就……”说着说着东方老师的眼泪就流了下来。

第231章 安顿

东方老师叙述着自己的经历,边上几位老师也在黯然神伤。没经历过的人是不可能感同身受的。东方老师又讲述了来这近一个月的经历。这里民风淳朴,书记也好,村长也罢,都没有批他们。还给他们粮食和一口大锅,让他们有了安身立命之本。

经过这一个月的休息,几人都慢慢的恢复过来了。也没了才来时那种狼狈了,精神也好了不少。

“老师,我刚才和书记说了,给他们村买三头牛,让他们照顾你们一点。现在听你这样说我感觉少了点,应该给他们村买四头牛,一公一母,刚好两对。”杨松把和书记商量的事告诉了东方老师。M..

“嗯,我们是要好好的谢谢人家。不过这倒是让你破费了。”东方老师很感激杨松这么做。

“老师你这说的哪里话。对了,这是部长让我转交给你们的。”杨松从兜里掏出一个信封递给了东方老师。“还有,我在这得了三张狼皮褥子。这边冬天冷,留给你们御寒了。”说着从行李里取出三张狼皮褥子。

东方老师打开信封,里面有一百多块钱,还有一些票。

“老师,我这还带来了一些粮票。师母你收好了,以备万一。”杨松又拿出粮票给了东方师母。

这里有七个人,两对夫妻,还有三个单身的。杨松都和他们在学校里接触过。“老师,我走的急,也不知道你们有这么多人。等我回去后再寻摸一点棉花票,寄给你们。这边的冬天太冷了。”

“小杨啊,谢谢你了。你也别太为我们操心了。”

杨松这边在安慰着老师,书记那边也召集了村里的干部在商量着杨松的提议。

“书记,我们本来就不想批谁,有批的时间还不如多做点农活呢。马上我们就要插秧了,这三头牛可是帮了我们大忙了。”村长非常赞成。

“书记,我有点担心。你说的那个人是什么身份?要是地主或者资本家就不太好了,说不准我们还要被牵连。”民兵队长有点担忧。

“我看不至于,他能千里迢迢的来到这肯定是有介绍信的,估计身份上还是可靠的。”书记当时也没想到要看介绍信。

“书记,这三头牛可不是小数字。那人有这么多钱,身份上……咱们还是先看看他的介绍信和工作证吧。”民兵队长还是不放心。

“书记,只要他身份上没有问题,那就答应他。”村长也觉得民兵队长说的有理,总不能因为三头牛让村里人要起承担危险不是?

杨松从牛棚又来到了大队部。

“书记,你们商量的怎么样了?”

“小伙子,刚才是我疏忽了。我能不能看看你的介绍信和工作证吗?”书记开门见山的说。

“哦,书记,这是我的不是了。给。”说着杨松把两张介绍信和工作证掏了出来,递给了书记。

两张介绍信,一张是轧钢厂开的出差的介绍信,一张是兵工厂开的探亲的介绍信。

书记看着介绍信和工作证都不敢想信自己的眼睛了,工程师!兵工厂!我的乖乖!这人到底是干什么的?

书记把介绍信和工作证传下去,让其他干部也看看。看完了都是吃惊不已。

“小伙子,你这……”书记把介绍信和工作证还给杨松说。

“书记,想必你也知道牛棚那几位的身份了。他们都是大学里的老师。而我就是他们的学生。”杨松把介绍信和工作证放好。

等几位村干部消化完了,杨松继续说“刚才我的老师们对我说了,这一个月多谢你们对他们的照顾。我呢也没有其他可以感谢你们的,所以我想给你们村买四头牛,一公一母,刚好两对。”

“不是说三头牛的吗?”民兵队长忍不住问了出来。

“呵呵呵,这是对你们的感谢。你们给了我老师们粮食还有锅,让他们安顿下来了。我不是那种知恩不报的人。”杨松笑了笑说。

“好!我托大叫你声小杨可以吧?”书记已经同意了。

“可以,你是长辈嘛。”杨松的意思就是以书记家远房子侄出现的。

“行,小杨啊,真的谢谢你了。”书记也是感激“我们这马上就要插秧了,有了这四头牛,我们村可以多开垦些土地,多种些水稻了。”

“嗯?书记,你们这种的是水稻?”杨松忽然想到自己没有把插秧机设计出来。

“是啊,怎么了?”书记有些疑惑,虽然也有东方种玉米的,可是他们村一直都种水稻啊,这有什么的?

“没什么,对了书记……”

“你别书记书记的叫了,我姓冯,你叫我冯叔吧。”书记打断了杨松的话,既然想要以子侄出现,怎么能一口一个书记的叫着?

“冯叔,这牛在什么地方买啊?”杨松从善如流的叫着冯叔了。

“咱们乡里没有,要到县城里买呢。”村长这时接过话。

“到县城啊!好好好。到时候自己再送一份大礼给他们。”杨松心里想着。

冯书记说“小杨啊,今天天晚了。咱们明早出发去县城?”

“行,一切听冯叔的。”

接下来冯书记把杨松安排在自己家里住下,当然了村里干部都来了书记家。因为书记设宴招待杨松,他们作陪。

当然了,此时村里人也都知道,村里即将要多四头牛了。也知道是因为牛棚里的那几位。

村民们对于牛棚里的几位先是同情,现在是羡慕。“唉!大学老师就是不一样啊!教出来的学生就是好。都被下放到这了,还有学生来照顾他们。”

“是啊!不过咱们以后可要再对人家好一点。四头牛啊!咱们村以后也会赶上隔壁村的。”

“那是!隔壁村才五头牛,就已经开垦了多少地!咱们以后可就有六头牛了,开垦的土地会少?收的粮食会少?”

“嘿嘿嘿!到时候我们村里的小伙子也有人要了!恐怕以后咱们村要被那些媒婆踏破了门了!”

村民们议论着,都是充满了希望。

第232章 买牛

第二天,书记,村长,民兵队长加上杨松,一行人赶着一辆牛车,浩浩荡荡的去往县城。

路上还遇到了想去村里对东方老师他们进行批评的乡革委会主任。..

“老冯!你们这是?”

“哦,是吴主任啊!昨天我的一个远房子侄来我们村里看我来了。这不就是这位。”冯书记拍了拍杨松“他看我们村实在太不容易,就想着给我们村买四头牛。这不他们几个都跟着去县城准备买牛呢!”书记又指了指村长和民兵队长。“吴主任,你这是……?”

“嗨!我们准备去你们村批评批评那些牛鬼蛇神呢。不过你们要去县城,那我就随你们走吧。你们几个先回去吧。”吴主任让手下先回去。

吴主任看着杨松“你是哪的人啊?干什么工作的?有介绍信吗?”

杨松把介绍信和工作证拿给吴主任看“吴主任,当年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我们家走散了。这次我到老家来公干,我爸就想让我回来找一找家人。想不到就找到冯叔了。”

“我的乖乖!工程师啊!怪不得这么有钱!啊!兵工厂!这人也太厉害了吧!”吴主任心里吃惊。

“吴主任,我想请教一下,就我叔的村里能不能多养些鸡啊?当然了我说的是集体养鸡。你别看我是工程师,可是一些政策我还真不清楚。”杨松想要多为村里做些事。

“这个可以,不过私人养殖一个人不能超过三只。”吴主任严肃的说着。

“冯叔,咱们村南边的河滩是咱们村的吗?”杨松继续问着。

“是啊!怎么了?”

“哦,我看那里的泥土适合烧砖。咱们能在那里起座小窑炉烧砖吗?”

“烧砖?你会建窑炉?”村长激动的问着,他知道那边的泥土适合烧砖,可是没人会建窑炉。乡里的砖厂也不会来给他们建窑炉的。

“是啊,我会建。不过只能建小窑炉。像砖厂的那种大的咱们村不适合。”

“能建就行!这样咱们村里人也能住上青砖大瓦房了!”

“老冯啊,这下你们村可真的发达了!”吴主任感慨道。

一路聊,没一会儿就到了乡里,杨松就让停车了“邮局在哪?我有事情和我们领导通个电话。”

由吴主任带着杨松去了邮局。

杨松先给部长去了电话。

“部长,我已经找到了。不过我看见村里人要插秧了,我想制造出一种可以插秧的机器,可是我现在没有工具想请你想想办法。”

“行,你去县城里的农机厂。我让他们配合你。”

部长听说找到了心里也放下了不少。听说杨松又想制造农机,心里也很开心。挂断电话后就开始联系东北的工业局。

然后一级一级的往下,最后电话打到了县城的农机厂。让他们招待好一位叫杨松的工程师,全力配合他。

杨松又给赵厂长去了电话,说自己还要在东北待上一段时间。让赵厂长转告王鹏,让王鹏下班的时候,告诉陈雪茹一声,自己可能还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回去。

吴主任在边上听的十分不解,什么部长?什么农机厂?这都不挨着啊?

杨松又去供销社买了几条烟,原先的留给了东方老师他们。

杨松拆开一条,车上的四人,一人两包。

几人随着牛车的摇晃,一路摇到了县城。

当然先去买牛了,杨松不懂这些,自然不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冯书记,村长都是老庄稼把式了,对于选牛非常在行。

很快就挑好了,杨松付了钱。他们原指望这就要回村了。

“冯叔,你们先回去吧。我到农机厂里还有事。”

冯书记知道杨松是工程师,还以为真的有事“行,忙完了就家去。”

吴主任对杨松非常好奇“杨工啊,你人生地不熟的,我领你去吧。”

于是吴主任领着杨松去了农机厂。

农机厂的领导都在门口等着杨松的到来,上级都说了,一定要全力配合,一切听从杨松的安排。

杨松和吴主任到了农机厂门口,看着这个架势,王主任头皮发麻。

杨松出示了工作证,就被厂领导客客气气的请了进去。

“杨工啊,我们厂里已经准备好了一些饭菜,要不咱们先吃饭?”

“不了,我先画好图纸,咱们再吃饭吧。”

杨松在厂长办公室里开始画图纸。画好两份,一份交给了厂长让工人把它制造出来。一份杨松要带回去交给部长的。

吴主任沾了杨松的光,这农机厂里吃了一顿好的。

杨松设计的是手推式插秧机,也不复杂,很快机器就造好了。还造了两台。

这个时间段已经有村子开始插秧了,厂领导,杨松带着机器去了就近的一个插秧的村子。对机器进行实验。当然了吴主任一直跟着。

看着插秧机整整齐齐的把秧苗插好,后面的农民还拔了试试,看看是不是真的插好了。确认插好之后还不放心继续跟着,时不时拔上一颗。

首节上一节104/1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