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美满生活 第119节

一行人浩浩荡荡,热热闹闹的往陈家走去。

陈家也没想到杨松会用两辆吉普车来送亲。吉普车刚到陈家,要不是陈强从车里探出脑袋,等着迎亲归来的人还不知道放鞭炮呢。

陈强牵着雨水下了车,在鞭炮齐鸣声中走进了四合院。接下来雨水的嫁妆也被抬进四合院。这时引来了一片倒吸声。

“我滴乖乖!这嫁妆不菲啊!”

“怪不得陈家给了三百块钱彩礼啊!”

“谁说不是呢!”

陈家两个叔叔也是吃惊,想不到三百块钱彩礼换回来这么多嫁妆。“老三,咱们大哥这买卖做的不吃亏啊!”

“是啊,二哥,这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就差个手表……,二哥,你看强子手腕上!还有那个何雨水手腕上!他俩都戴着手表啊!强子走的时候可没戴手表啊!”

“还真是!这三百块钱就换回来三转一响啊!这样的媳妇我们俩家怎么就没娶到呢?老大的运气还真好!”

婚礼按照规矩进行着,等到大家开始坐席时,外面传来了吉普车的喇叭声。然后袁局长走了进来。

“局长?你老怎么来了?快请坐。”陈强所在的派出所所长看见袁局长立马起身相迎。

听说局长来了,陈强也上前向请。“局长请坐。”

“呵呵呵,今天我来讨杯喜酒喝。不过我今天算是女方家的客人。杨工好啊!傻柱,最近表现不错嘛。”袁局长笑呵呵的。

那天雨水带陈强回家后,杨松就去找袁局长了解陈强,所以袁局长这才知道今天陈强结婚。

“袁局长,坐吧。傻柱啊,今天要好好陪袁局长喝一杯。”杨松邀请袁局长和自己坐在一桌。

傻柱看见袁局长非常紧张,和陈强熟悉之后傻柱才好点“局长坐,局长坐。”

酒席开了,傻柱给院局长敬酒。而那边的所长还问着陈强“强子,那位是谁啊?怎么和咱们局长那样熟悉啊?”

“所长,那是我媳妇的一位大哥。是轧钢厂的总工程师。”

“哦!你小子娶的这媳妇好啊!”所长颇有深意的看着陈强。

陈父把一切看在眼里,“以后咱家强子也有后台靠山了!这儿媳妇真好!”

傻柱醉了,他也明白袁局长是看在杨松的面子上才来的,有了袁局长到来,雨水以后在陈家的地位稳如泰山,他的心彻底放下了,自然就喝的有点多,直至醉了。

酒席过后,杨松拉着醉了的傻柱,冉秋叶和家人回家了。刘海中和阎阜贵是骑自行车回家的。

到家后,杨松把傻柱提溜到床上就不管了。冉秋叶和陈雪茹拿着糖果挨家挨户的分着。

当然了,贾家是冉秋叶一个人去的。陈雪茹可没那个好脾气。贾张氏也没了往日的样子,现在家里的一切都需要她来操持。就那些繁杂的家务活就消磨贾张氏的脾气,客客气气的接下冉秋叶给的糖果。

第265章 学习

轧钢厂放假了,傻柱和冉秋叶也走了,他俩要去看看冉秋叶父母。院里人还以为傻柱是领着冉秋叶去看何大清了,所以也没在意。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张罗着年夜饭,贾张氏也不能免俗,只是一个人忙活罢了。才一个月的样子,贾张氏已经瘦了一点,也没了往日的嚣张,活的像个透明人。不过院里人也没有谁在乎贾家的现状,怪就怪以前贾张氏做事太过了。

初二雨水和陈强来了四合院,傻柱夫妻还没有回来,雨水是知道他们去干嘛的,所以雨水和陈强就去杨松家做客。

“松哥,嫂子。新年好!”.

杨松看着这对新人,内心里充满了欣慰。

日子过得非常平淡,傻柱是轧钢厂上班的前一天到家的。家里没有菜,所以在杨松家吃的饭。

“松哥,这次真的要谢谢你了。多亏你提醒,让我们多带些粮票,棉花票。唉!我们到那的时候,两位老人还穿着小棉衣,那里冷啊!唉!”傻柱走的时候杨松指点他很多。

“是啊,要不是我们去,我爸妈还不知道能不能挨过这个冬天呢!太冷了!”冉秋叶刚去的时候差点认不出父母,现在想起来也是很伤感。

“行了,两位老人平平安安就好,以后有空多去看看,别让人知道就行了。”杨松看冉秋叶很伤心就安慰着。

赵厂长年前已经警告过那些革委会副主任了,可是这些人还是没有领悟赵厂长的意思,整天的还是想着整这个整那个的。这让赵厂长非常恼火,轧钢厂已经被他们弄的都没法正常生产了。

李主任当权一年多,厂里的两次工级考核都没能举行。你闹就闹吧,只要不耽误厂里的生产就行,可是现在厂里的正常生产都给耽误了。赵厂长忍不了了。

赵厂长是政委出身,最擅长的就是螺蛳壳里做道场。上班后没多久赵厂长就召开了全厂职工大会。

“同志们!工友们!为了响应上级号召,咱们厂也要做出一些调整。上午我们厂领导要进行语录的学习,当然了,革委会全体成员还有保卫科全体人员都要参加。当然了,保卫科每天留几个人在厂门口。各个车间主任在安排好车间里的工作后也要参加。各位产业工人按部就班的工作。咱们不光要学习,还要每天写一份感言。下午三点到下班,厂里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学习。学习使人进步嘛!咱们这些厂领导也要起到积极带头作用。”

你们不是要我搞运动嘛?那我就搞!还大张旗鼓的搞!搞运动当然不能嘴上说说,肯定要落实到行动上。有什么能比得上学习语录来的正确?你们不是闹吗?我天天学习,还要你们每天写感言,看你们怎么闹!

开完会后,赵厂长就开始执行了。

几天下来,那些副主任,还有一些刺头纷纷叫苦不迭。一天在厂里就三个小时休息的时间,其余的时间都在学习。你要有一次不去,逃避学习,逃避运动的帽子就被赵厂长扣下。

许大茂的日子难过啊!每天写感言,哪有那么多的词啊!每天都是挑灯夜战,真的快坚持不住住了。

那些副主任现在也真正了解赵厂长的厉害了,不费一兵一卒,就是让你学习。就这一招就让自己彻底歇菜。

而赵厂长这样的做法还得到了上级的表扬,还得了一个先进个人的表彰。这可把那些人气的不轻。

“这活没法干了!”

“就是!天天学习!还特么的天天写感言!”

“老聂,老严。你俩就别叫屈了,赶快写吧。唉!”

“不行!我要找我叔叔说说去!”

“就是!我也找我舅舅去!”

“我说你俩能不能安静点?我早就找我叔叔说了,我叔说人家做的对,做的好。就连上级都赞扬人家了。我们能怎么办?你不写试试看?逃避学习,逃避运动的帽子就是给你准备的!”

“他娘的!这还让不让人活了?”

“不行!我要调走!”

“得了吧!谁敢在这个时候把你调走?”

“就是!你以为这样简单啊?人家现在站在制高点,你怎么做都是错的。只有老老实实的学习,写感言!”

“他娘的!怎么这样歹毒?以前怎么没看出来?”

这些人纷纷吐槽着,可是也只是嘴上吐槽着,最终还是老老实实的写着感言。因为赵厂长还挺有耐心,每份感言他都要看。你写的不好他就会在会上直接批评。当然了赵厂长也是每天写感言的,这对他来说太简单了。

杨松也是烦,他也要天天学习,天天写感言。不过赵厂长心里也有数,那些人的感言他天天看,其余的人只要你写了就行,至于写的怎样他是不管的。

杨松知道,许大茂可不知道有这猫腻,看着每次赵厂长都在会上批评一些人,他还以为赵厂长每个人的感言他都看呢。所以天天都要掏空心思。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心里的词越来越不够用了。一位副主任想了个主意,直接照抄以前的感言。不过直接被赵厂长发现了。

“我说聂副主任,这就是你写的感言?我这里还有你以前写的一份,我怎么看着都一样啊?这就是你学习的态度?嗯?”

聂副主任没想到赵厂长还把以前写的感言留着,这下被赵厂长抓了个现行,尴尬不已。

“聂副主任!鉴于你的学习态度不好,扣三天工资,下午在全厂学习大会上做检讨。要深刻!”赵厂长的处罚不算太重,这也是他的计策。温水煮青蛙嘛,聂副主任可是被批评了好多次了,每次就扣三天工资,一个月下来工资就被扣完了。

没有工资,还天天的被学习,被写感言,这让聂副主任彻底忍不住了。找到自己叔叔让他把自己调走。

已经几个月过去了,李主任的事情也已经平息了,所以想要调走也没了太大的困难。有了聂副主任的例子,其他有关系的副主任也纷纷调走了。可是那些刺头没有关系,只能在轧钢厂里苦熬。

第266章 插队下乡

知青是特殊年代特殊的产物。其实很早之前就已经宣传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大有作为。只是到了今年在城市里的知识青年太多了,而且工作还不好找。于是到了学生毕业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强制性的要乡下插队了。

棒梗初中毕业没能考上高中,也面临着要下乡插队。贾张氏慌了,他是农村出来的自然知道农村是个什么样,棒梗也不愿意下乡。

现在的这些知识青年只有三个选择,一是当兵。二是进厂上班,参加工作。三就只能下乡插队当知青了。

棒梗当兵没戏,毕竟当兵是要政审的,就贾东旭的事棒梗政审是通不过的。工作?贾东旭的工作让秦淮茹接班了,棒梗上哪去接班?贾张氏想起了阎家和刘家都是给孩子买的工作,于是也想给棒梗买个工作。况且贾张氏不缺钱!

贾张氏的想法是好的,只是现实更加残酷。贾张氏只知道轧钢厂,可是轧钢厂里今年没人要退休,更没人要卖工作。贾张氏又出去打听其他厂,可惜认识她的人谁也不想帮她,而有些想卖工作的人听说贾家的事后也不卖她了。

以前有易中海给她出主意,有秦淮茹帮她,现在贾张氏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

“解矿啊,你这工作买的值吧!你看看现在的贾张氏,整天的求爷爷告奶奶的要给棒梗买工作,还买不到。当初你要是在犹豫着,到了现在你也要下乡插队去!”阎阜贵现在心里欣慰啊,去年花的钱太值了。要不然自己家两个孩子都要下乡当知青去。

“爸!值!太值了!昨天我听说我的一个同学,去年因为嫌贵就没买工作,现在也要下乡插队去了。”阎解矿现在心里也非常侥幸,幸亏去年自己买了工作。

“唉!咱们院里还有两家也是的。当初还和我打听买工作的事呢。只是他们嫌贵罢了,说是买个工作把家底掏空了!现在想买也更加买不起了。我听说现在一个工作名额要到八百块钱了,还有价无市!”阎阜贵说到院里的事也唏嘘不已。

杨松家的孩子们都还小,杨松不着急,可是徐慧珍急了。

徐静理今年是考上高中了,可是两年后毕业也要面临这一问题。

“全无,等静理毕业后让她到小酒馆接你的班工作吧,你还是干回老本行吧。”

“行,只是静平呢?还有静天呢?静天还小这还好说,静平可是就小静理两岁啊!”

“唉!要不咱们找杨松问问去?他家北辰和静平一样大。再说了这仨闺女可都是他的干闺女,他不帮忙谁帮忙?他忍心看着三干闺女下乡插队?”

“嗯,这倒也是。咱们抽空去问问。”

小酒馆里最近都在谈论这事,黄援朝现在也是难做,一面是上级的号召,一面是街坊四邻的说情。还有许多人放言要看看黄援朝让自己的孩子怎样。

其实黄援朝一点不担心自己的孩子,要知道王家和黄家都是烈士家属,孩子们想当兵那自然是很轻松的事。况且王父王母还有两个工作名额呢!

贾张氏被逼急了,直接到轧钢厂里闹了起来。说是要要回贾家的工作名额。可是连厂门都没能进去。当初贾东旭的名额让秦淮茹顶替了,还哪里来的工作名额?

“棒梗啊!我苦命的孙子啊!你怎么这么命苦啊!你爸死的早啊!你妈又是个不检点的啊!现在你让我怎么办啊!苍天啊!你真是瞎了眼啊!怎么就这样对待我们贾家啊!”贾张氏内心苦啊。

棒梗的名字被报给了知青办,知青办也下达了知青插队的时间。其实四合院里不光有棒梗要插队,还有两家孩子也要插队。

这两家还来找过杨松,想让杨松出面说说情。可是杨松不愿意,他也听阎阜贵说过,去年两家因为嫌贵没有买工作。现在后悔干什么?

这两家里在心里也恨上了杨松“哼!你家有仨孩子呢!我看你怎样办!”其实他们也知道杨松真想要安排自己孩子进厂还是挺简单的,只是都在心里忽略了而已。

有人不愿意下乡,可是有人还自愿下乡。既然事已经成了定局,有人要下乡的家庭都在为他们准备这一切。贾张氏怕棒梗在乡下受苦让棒梗多带点钱票。可等贾张氏把自己藏在各处的钱找出来时才发现自己藏在炕角的钱少了很多,怎么数都是少了一百多块钱。贾张氏直接嚷了起来“出贼啦!我们家被偷啦!”

不过贾张氏的叫嚷声并没有引起院里人的关注。

贾张氏叫了两声之后就愣住了,因为谁家小偷不把钱都偷走?还给你留下那么多钱?等着下次来偷?

“棒梗!你过来!这些钱是不是你拿的?”贾张氏想起了棒梗。

“是啊?反正这些钱最后都是我的!”棒梗说的一点都没错,这些钱最后都是他的。

贾张氏噎着了,现在也顾不上和棒梗继续扯皮了,贾张氏算了一下手里的钱,然后拿出一半给了棒梗。

“棒梗,明天你就要走了。这些钱你收好,还有这些粮票,你都要收好。到了农村还不知道几年能回来,省着点花!”

“知道了!”棒梗语气有些不耐烦,可是眼睛却放在贾张氏刚才藏钱的地方。

贾张氏没注意到棒梗的眼神,还在那继续唠叨着。

这一夜贾张氏怎么也睡不着,毕竟自己疼爱有加的孙子要离开自己了,还特么的是去插队。棒梗也睡不着,这点钱够什么?那些钱都是我的!..

快天亮了,贾张氏起身为棒梗做最后一顿早饭。棒梗见机会来了,一溜烟的就进了里屋。两个妹妹倒是睡的安稳,棒梗快速的把钱拿好,然后装作若无其事的出去吃早饭。

南锣鼓巷,锣鼓喧天。这些下乡知青披红挂彩的被卡车送到了火车站。

火车轰鸣声中,棒梗离开了四合院,离开了北平城。

首节上一节119/119返回目录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