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第75节

只要有了思路,一个初中毕业的人给他点时间,也许都能研制出来。

但是这个要在1972年,湖南省农业厅为了解决快速收割稻谷并抢谷入仓的问题,成立了一支农业革新小组,这项革新任务最后交给了岳阳县新开公社附近的一家工厂,

工厂的攻关小组深入到乡村走访,又在田间地头做试验,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拿出成品,一经推出便受到生产队的认可和欢迎。

之后才迅速推广到全国。

自从有了踏板打谷机之后,生产队的脱粒效率立刻有了很大的提升,一些因为来不及脱粒而损毁稻谷的现象立刻大为减少,为保卫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研制打谷机的攻关小组也多次被通报表彰。

“有没有一点点后悔?”

陈建国端着一盆热水放到王婉茹面前,坐在小板凳上没好气地看着她,“你要是听我的,自己去向马校长报告,这份功劳别说当个民兵,就是当劳模都没问题,说不定能送你去北京!”

“可那就是你的功劳,怎么能戴在我的头上呢?”

王婉茹脱掉鞋袜,将双脚放进热水里,瞬间连脸都变了形,“哇,好疼。”

两只脚就要提起来。

“哼,现在知道疼了?”

陈建国眼疾手快,一把抓住她的双脚按进去,“还有两天,你要不想脚废掉,就乖乖地泡着。”

“嘶,”

王婉茹疼得张牙舞爪面目全非,不过双脚终究还是没有挣扎,仍由陈建国给她按在水里。

过了好一会儿,她才缓缓呼出一口长气,“好了,没事了。”

脸上的面目全非已经变成了痛并快乐着。

这时陈建国才放开,拿毛巾擦了擦手,坐在她对面等着。

王婉茹坐在床上,双手撑着床板,歪着头看看他,笑着说道,“还是我弟弟最厉害,连这种机器都能想出来,怎么就能这么聪明呢!”

陈建国翻了翻白眼,“不想跟你说话。”

“呵呵,”

王婉茹又咧着嘴傻笑,随即眼珠一转,弯下腰说道,“小国,你每次考试都考双5分,有没有想过跳级?”

陈建国耸耸肩,说道,“想过啊,去年在张先生家里学篆刻的时候还跟他提过,然后被打击了。”

王婉茹立刻瞪大眼睛,“被打击了?他怎么打击你了?”

陈建国叹了口气,然后直起腰开始表演,“我说,张先生,初小的课程我已经自己学完了,能不能今年就参加升学考试上高小呢?”

对,这时候小学也是有升学考试的,而且还是小学升小学,初小升高小,

在这个时候,能够从初小读到高小的人,可能也就是一两成的比例,比扩招前的高考还低,

因为首先就有一半以上的人放弃了考试,拿着初小毕业证回家了,

剩下的想搏一把的人,就要跟其他人竞争,最后能够通过考试升入高小的,大概也就是三四成的比例,..

这么一算下来,初小的学生能够升入高小的,也就不到百分之二十的样子。

陈建国还在说着,

“张先生听到我的要求,二话不说,拿出一本幼学琼林,让我通背并解释一遍,我又没学过那东西,怎么背嘛,

他就说我根基不稳,连蒙学的书都不会,还想着跳级念高小,是痴人说梦。

然后我就花了好长的时间去背幼学琼林,今年又去找张先生,

张先生就给我出了一道数学题。”

听到这里,王婉茹立刻说道,“数学是你的强项啊,这回应该没问题了吧?!”

其实陈建国的数学很差,要不然上辈子也不会选择读文科,只是小学的数学嘛,全部都是基础,他才能把握住,所以就给人一种数学成绩很好的错觉。

陈建国叹了一口气,说道,“但是他出的是一道古代数学题!”

王婉茹眨眨眼,不解地问道,“古代数学题?什么意思?”

陈建国两手一摊,看着她说道,“张先生问我,“今有垣厚十尺,两鼠对穿。大鼠日一尺,小鼠亦一尺。大鼠日自倍,小鼠日自半。问:何日相逢?各穿几何?””

王婉茹奇怪地看着他,“这是九章算术里面的题目,挺简单的呀,你不会吗?”

陈建国耸耸肩,“翻译成白话文就会,文言文就不会!”

王婉茹瞪大眼睛看着他,过了两三秒,突然放声大笑,还笑得躺在床上直不起腰来。

陈建国倒是很洒脱,撇撇嘴说道,“我算是看出来了,张先生就是不许我跳级,他老人家呢就认为,学生一定要把基础打好,尤其是要养成踏实的学习作风,这才是做学问的根本,

像什么神童呀、跳级呀,那都是邪门歪道,应该丢到十万八千里之外,赶得远远的,

所以啊,我也就绝了跳级的念头,还是踏踏实实的按部就班来吧。”

张先生是学校的教导主任,全校的教学工作都归他管,跳级留级都要经过他的点头才行,他若是不同意,连马校长说话都不管用,

陈建国也就只能老老实实的循序渐进了。

对于这种事情,王婉茹也没有办法,只能略带幸灾乐祸地表示同情,“那你就把基础打好,以后升到高年级了也方便取得更好的成绩。”

陈建国无奈地笑了笑,继续盯着盆里的小脚。

过了好一会儿,眼看王婉茹的双脚泡得通红,他才将一条毛巾垫在腿上,拿起另外一条毛巾,握住她的一只脚提起来擦干净,慢慢放在腿上垫着的毛巾上,

原本***的小脚,此时脚底却已起了好大几个水泡和血泡,

陈建国又拿起一根针,用棉球沾了点从家里倒出来的高度酒,将针身擦拭干净,

这才一手握着脚,一手拿着针,小心翼翼地将一个个水泡血泡扎破,随后又用另一块干净的棉布擦干净,

“扎破了把血水挤出来,过一夜就能结痂,不影响明天走路干活,不过明天你就别这么拼了,否则又是一脚的泡,疼死你。”

王婉茹抿嘴微笑看着他,“知道啦,小男人。”

第126章 精雕细琢

一连三天,棉纺厂职工子弟小学的师生都在梅林公社梅林生产大队义务劳动,

大队上除了管一顿午饭,其他任何东西都不需要提供。

而经过棉纺厂机修队和县城初、高中物理老师的联合攻关,第一代踏板打谷机也成功诞生,

尽管样子有点丑,但是不影响使用,

在确定这种机器能极大提升打谷脱粒的生产效率,就连妇女也能轻松使用之后,县里立刻决定成立县城农机公司,从各大工厂的机修队调人,分配一批今年落榜的高、初中毕业生,又从基层公社中选拔了好些个老木匠和篾匠,完成农机公司的组建,全力生产这种打谷机,供应给全县的生产大队,

除了试验机,正式生产的第一批十台踏板打谷机,连带一封报喜信,被县政府敲锣打鼓地用供销社的卡车送去了地委,

地委验证过之后,留了一台做样机,将剩下的九台机器用卡车挂上大红布大红花,连带两封报喜信,敲锣打鼓地送去了省城,

省里验证过之后,留了一台做样机,将剩下的八台机器装上火车,挂上大红布大红花,连带三封报喜信,敲锣打鼓地送去了北京。

别怪大家小题大做,

就在今年,领袖再一次郑重提出要重视农业,表示我国是一个六亿人口的大国,吃饭是头等大事,任何关于粮食安全的问题都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大意,

在这种情况下,一台可以大幅提升劳动效率,而且不费电不费油,仅仅只需要费几碗饭、几个馒头,扛着就能走、到了就能用的踏板打谷机的作用和意义,自然是可想而知!

等到这台机器推广到全国,验证对农业生产的帮助,从县城到省里,一连串的表彰肯定少不了,作为创意人的陈建国肯定也不会被落下。

当然,现在陈建国的收获还没有到来,反正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一封通报表扬信是少不了的,

若说物质奖励,

只希望不要是学习资料、练习题就好!

至于王婉茹,除了满手满脚的血泡,别的什么都没捞到,

如果不是每天晚上陈建国给她用热水泡脚,用针帮她挑破血泡,只怕这三天都熬不下来,

就算她离开了王家,物质上却从来没有缺少过,最多也就是自己做做饭洗洗衣服,什么时候受过这种苦,

但是这姑娘脾气犟,陈建国也没辙,就只能帮她扎扎血泡这样子。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别的办法。

坐在自己的房间里面,陈建国在桌面上摊开一叠旧报纸,打算开始写作自己的第一篇***作。

题材已经想好了,就叫“在希望的田野上”!

眼下正是双抢时节,小半个中国都在忙着抢收抢种,发表这种文章正好应景。

拟定主题,便开始构思大纲,

首先是视角,不用说,第一视角肯定是小学生,这年头全国的小学生都在帮助农民义务劳动,这种视角的文章自然也不罕见,写出来也就不会让人觉得突兀,

其次是主线,双抢来临,学校的全体师生帮助农民抓生产,实打实的主旋律,一看就很激励人心的那种,

那么多,什么时候能轮到一个小学生的文章发表?

这时候,陈建国提建议的那个脚踏打谷机便可以派上用场了。.

先描绘丰收的景象,然后是农民抢收粮食的辛苦,全体师生支援生产的艰难,

重点来了,

女主人公登场,王婉茹看见农民辛勤地劳动,可还是有一些粮食因为没能及时脱粒而损失,心中甚为惋惜,

恰好在她身边的陈建国正好听见她的哀叹,便主动提出,“我们一起造一个既能帮农民减轻负担,又能提高生产效率的机器吧,”

于是一个想一个画,陈建国天马行空的创意,加上王婉茹的绘画功底,最初的脚踏打谷机设计图便新鲜出炉!

最后自然就是看着工人们造出来的机器被农民们使用,一担担的粮食入仓,大家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脸,

远方,广阔的田野上孕育着青翠的禾苗,那是祖国的希望!

收,

完美!

OK,大纲、主线和细节内容都搞定,剩下的就是开写。

等到正式落笔的时候,陈建国又不免有些紧张,

为什么呢?

因为遣词造句的格式必须得有讲究啊!

很简单的一个例子,我们现代人去看文言文,大部分人都会觉得头疼,那写的都是什么什么跟什么呀?

再往近一点,看鲁迅先生他们写的文章,哦,差不多能通读了,可为什么里面有些语句不通顺呢?

这时候大多数人都会怀疑,应该是我们的文学修养不够,

大文豪肯定是没问题的,读起来不通顺,那就一定是读者的问题了!

其实不然,

那个时代大文豪的文笔自然是毋庸置疑,之所以有时候会让人觉得不通顺,是因为他们不可避免地借鉴了一些文言文中的遣词造句方式,比如倒装、通假,

再加上当时为了强行推动白话文写作,不少文学家又在文章里面加入了一些口语化的语句,甚至是方言,

这样后来人读起来,自然就会觉得有点别扭。

等到建国后,文学创作开始以劳动人民为中心转移,为了让更多的老百姓能看懂,这时候的写作方式就更加直白化,

首节上一节75/2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