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第48节

“好好好。”

大爷爷乐呵呵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红包,递给大孙子,“来,压岁钱拿着。”

“谢谢大爷爷!”

陈建国麻利地将红包收好,转身便给爷爷、奶奶磕头。

自然而然,又收获了两个大红包。

陈建国还不死心,又给父亲母亲拜年,

结果失算了,

只见马秀英笑呵呵地把儿子拉起来,“好好好,儿子真乖,来,压岁钱让妈妈给你收着,等你长大了读书用哈。”

说着就要掏口袋,

陈建国一看不好,转身就往外跑,“放鞭炮咯,放鞭炮咯。”

开玩笑,这要是交出去,那还能有得回来的?!

王伯伯那个大红包,自从老师姐姐给了母亲之后,自己就连个红包封都没看到过,

你说他们又不缺钱,怎么就老想着抠小孩儿的红包钱呢?

“这孩子!”

马秀英顿时不乐意了,可大过年的,也不能揍孩子呀,只能等明天再说。

这年头烟花爆竹的品种不多,别的地方不清楚,就小县城这里,拢共就两种,

一种是100响、200响、300响、500响四种规格的鞭炮,反正这里最高的也就只有500响,另外一种是雷鸣大炮,

这种大炮有两根手指粗,远比一般的鞭炮要大,而且都是单个卖,引线也更长,点燃一个扔出去,砰的一声,那家伙,跟放炮似的,

放这种雷鸣大炮一定要注意、注意再注意,因为这东西真的可以伤人的!

如果是近距离炸开,轻则皮开肉绽,重则……恐有不忍言之事发生!

所以放这种鞭炮的时候,马秀英都把儿子护在身后,

可陈建国就想看放鞭炮啊,只能从母亲胳膊缝里,去看父亲点鞭炮。

此时隔壁家的鞭炮早就已经放完了,人都回了屋子,便只有陈家人在外面,

陈速羽将鞭炮放在走廊上,点燃一支香,远远地凑过去,

随着刺啦一声响,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立刻响起,被炸飞的鞭炮纸到处乱窜,马秀英不觉将儿子护得更紧。

可惜,就算是500响的鞭炮,也炸不了多长时间,一分钟不到就消停下来。

陈速羽又拿出几个雷鸣大炮,也不管天上还在飘着雪花,直接走到空地上,拿了一个插在雪地里,人稍微走远一点,伸直胳膊用线香点燃引线,然后赶紧飞奔回来,

不等他人站稳,就听见嘭的一声,炸的鸡笼里的大鸡小鸡上蹿下跳,不得安宁。

一连放了六只炮,炸了六次,才算结束。

春晚也听过了,守岁也守过了,压岁钱也收了,接下来便是,

睡觉!

一夜好梦,

第二天一大早,陈建国没有赖床,

不需要母亲喊他起床,就已经被门外轰鸣的鞭炮声吵醒,

对,又放炮了!

昨天晚上的鞭炮是辞旧迎新,而大年初一的习俗也不少,第一个就是开门炮,

早在太阳升起之前,家里的大人们就都已经起床洗漱完毕,先将昨天晚上的垃圾打扫干净,但是不能丢,必须用一只大桶装着,

从初一到正月十五,所有的垃圾都只能装在这只桶里,不能倒掉,

小县城的习俗,过年倒垃圾,等于倒福气,所以这段时间是不能倒垃圾的,

然后母亲和奶奶一起操持早饭,大爷爷和爷爷穿戴一新,等着客人上门,

而陈速羽,则看看天色差不多了,便搬了把梯子爬上去,等到天边出现一丝亮光,立刻溜下来,将早已准备好的鞭炮挂上,

放开门炮,迎接财神和喜神。

这就是小县城里的开门炮,一定要赶早不赶晚,否则财、喜二神就要去别人家了。

虽说现在不提倡封建迷信,但这种民间习俗,大家都还是习惯性的保留了下来,

一声鞭炮响,不仅迎来新的一年,也顺便炸醒了酣睡的陈建国。

第79章 手疼

放完开门炮,奶奶和母亲便端着两锅热气腾腾的饺子和红糖鸡蛋进了餐厅,

开饭了!

小县城虽然地处江南,但因为临近长江,是个码头小城,南来北往的人都会在这里停留,久而久之,这里的饮食习惯,也会变得南北交融,

尽管日常吃的是大米饭,可北方的饺子、馒头、汤圆、大饼,在这里也不鲜见,尤其是这里的牛肉面和牛肉粉,也是方圆数百里的一绝,新笔趣阁

这过年吃饺子的习俗便是随的北方。

除了饺子,还有一碗本地特色的红糖鸡蛋,

每人碗里盛两颗煮鸡蛋,再舀上半碗红糖水,热气腾腾的鸡蛋加饺子,咸甜交织的同时,整个人都热乎起来。

吃完早餐,

奶奶忙着收拾东西,大爷爷和爷爷则在屋里坐着,等着客人上门来拜年。

到了他们现在这个年纪,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也就不需要四处奔波去给别人拜年,安安心心地等着别人过来就行。

大爷爷和爷爷在家里坐镇,陈速羽和马秀英便担负起出去拜年的任务,

尽管陈家的根在陈家湾,族老长辈都在那里,没什么亲戚可以拜的,但在小县城深耕十几年,也新交了不少朋友,

别的不说,就单位里的领导,还有跟爷爷一般年纪的老工人,都必须要去拜个年问个安。

至于陈建国小朋友,当然是跟着父母亲一起走,担任吉祥物的角色。

他们这一走,相比其他人家的欢声笑语,便不免显得有些冷清,

还是陈家的人太少了。

一般来说,以前的人结婚早,男的十七八岁、女的十五六岁便结了婚,再加上当时多子多福的观念,一家少说也有三四个,多的七八个子女也不稀奇。

但那是有条件的!

没条件的家庭,尤其是在农村,二十好几能娶上媳妇儿就算好的,三十多岁的大龄剩男也不鲜见。

当年陈家只有两亩薄田,一年到头也只能混个温饱,哪来的余钱请媒说亲?

好不容易攒了点钱,家里想给已经二十七八的大爷爷说门亲事,却正好碰上30年大部队打过来,大爷爷便拎着家里仅有的一把菜刀去参了军,此后辗转全国,一直到46年底因伤退役回了老家,

别看他老人家四肢齐全精神抖擞,只有脸上一道伤痕,但身体里的骨头不知断了多少,身上的伤疤也是参差交错,为了不耽误别人,便谢绝了县里给他拉媒的好意,全身心地投入到建设中去。

其实不止他一个,跟他差不多时间退下来的老兵,就没有一个身体没毛病的,打光棍的也不少,若是能在晚年跟一个寡妇搭伙,那都算是好的。

当年大爷爷走了之后,家里便用那钱,给爷爷娶了媳妇儿,但没过几年就爆发了抗战,那时候人心惶惶,不知多少人遇难,哪还敢再要孩子。等到后来赶走了鬼子,可年纪也大了,那时候医疗条件又差,便没有再要,家里也就只有陈速羽一根独苗,

等到陈速羽长大结了婚,一家人又被回到地方的大爷爷拉过去建设棉纺厂,这一耽误又是三四年,之后才有了陈建国,偏偏这小子还死活赖在父母房间里不肯挪窝,

弄到现在,整得陈家跟两代单传似的。

不过现在马秀英又怀上了,若是以后还能多生两个,也能慢慢人丁兴旺起来。

一手牵着父亲,一手牵着母亲,陈建国走街串巷地跟着拜年,

不过,说是跟着拜年,其实也就是进门后道个喜,剩下的跟他这个小孩儿也没多大关系,

于是大部分的时间,他都是在棉纺厂宿舍区的空地上瞎逛。

“哇,这里有一个。”

“我也找到一个,你有几个了?”

“我数数,我有十七个,你呢?”

“我有二十一个,那我们去玩吧!”

然后,陈建国就看见赵跃民将捡来的鞭炮,***墙角的淤泥里面,手里拿着一支线香,小心翼翼地凑过去,

等引线被点燃,发出一声刺啦,他便转身就跑,

接着只听见“啪”的一声,鞭炮炸出无数泥点,乐得那几个小屁孩儿哈哈直笑,也不管那些泥点有多少溅到自己身上、脸上。

这年头的鞭炮质量还不是特别好,一挂鞭炮放完之后,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没有炸掉的哑炮,

哑炮不是鞭炮不能炸,只是引线没有彻底引燃而已,若是重新点燃还能继续炸开,

于是这些哑炮就成了小孩子的宝藏,尤其是男孩子,一个个蹲在地上埋头寻找,比在稻田里拾稻穗还用心,

每当捡到一个完整的鞭炮,都会引起一声欢呼,

等把战场打扫完毕,他们就会点燃一支线香,去放这些捡来的鞭炮。

只不过,这些鞭炮的引线大多都不完整,最短的甚至只伸出来一两毫米,几乎是点着就炸,非常危险,

但是,小男孩儿可不知道危险是什么,就这么一个小鞭炮,都能玩出花儿来。

已经十一岁的吴宣文见小破孩儿赵跃民引起欢呼,当即不服气地说道,“你那个算什么?看我的!”

说着拿出一只鞭炮,就直接拿在手里,凑到香头上点燃,然后猛地甩了出去,

鞭炮落地就炸,顿时引来无数仰慕的目光。

另一个叫李建设的十岁男孩子就不服气了,昂着头说道,“你那个算什么?看我的!”

说着找出一个引线只剩下两三毫米的鞭炮,点燃后迅速扔出去,还没扔出一米远,鞭炮就在空中炸开,

然后,无数仰慕的目光就从吴宣文的身上转移到李建设的身上,

好厉害啊!

吴宣文又不服气了,“哼,你那个算什么?看我的!”

说着找出一只鞭炮,但引线却比刚才李建设那个长一些,

旁边十几个小孩儿眼巴巴地望着他,等着看他怎么表演。

只见吴宣文直接用两根手指捏着鞭炮的屁股,点燃后迅速将手伸直,却没有将鞭炮扔出去,

短暂的两三秒后,鞭炮便“啪”地一声,在他手指上炸开。

所有小孩儿顿时满脸惊叹,立刻鼓掌致意。

然后,一个小孩儿也学着他的样子,用手指夹起一个鞭炮,点燃后将手伸直,

随着“啪”的一声响,

一道哭声同时响起,“嗷呜,妈妈,我手好疼啊……!”

首节上一节48/2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