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第117节

只不过,灾害过去了,影响却远远没有消失。

大的影响且不说,就说说对老百姓生活习惯的改变。

陈建国还清晰地记得,自己刚穿到这个时代的时候,如果是家里有2个以上职工的家庭,餐桌上的饭菜都算不错,不说天天吃肉,起码也有几个小菜、米饭管饱,逢年过节的时候开点荤不成问题,

像陈家这种有4个人拿工资的,那更不得了,几乎是顿顿有肉、餐餐有酒,一年到头还能攒下好多钱。

后来的大食堂时期,即便是在农村里面,过惯了苦日子的农民也变得阔气起来,刚开始可能还会将碗里的饭吃干净,但没过几天,便能吃多少是多少,吃不完的也不管,只将还剩了饭菜的碗一丢,嘴巴一抹便走人。

现在呢?

不管是城里人,还是乡下的农民,饭桌上一定是根据人的多少决定饭菜的多寡,只会少、不会多,只会让人吃到8分饱,绝不会撑着,

即便来了客人,也只是多舀一点米,多加一两个菜,加的也不是什么好菜,青菜、豆角、茄子之类的最常见,因为蔬菜不用票,如果能端上来一盘炒鸡蛋,客人都会有受宠若惊的感觉,

平时自家人吃饭的时候,必须把碗里面的饭全部吃干净,桌上掉了一粒米也要捡起来,连吃完饭的碗也要用水涮一涮,将沾了米汤的水喝进肚子里,似乎这样就等于多吃了一口饭。

他们这样的生活习惯,会一直持续到八九十年代,才随着物资的丰富而逐渐改变。

那时候年轻人对长辈的印象,便是他们的节俭、珍惜粮食,不会轻易浪费一粒米一颗饭,

长辈对这个年代的记忆也是如此,能吃饱饭就是最大的幸福。

似乎“一五”经济的奇迹、大食堂的阔气,乃至于“跑步前进”时期的成就,

包括宝钢的前身上海五钢、武钢、包钢、邯钢、唐钢、济钢、首钢、太钢、杭钢、广钢、南钢、安钢、柳钢、酒钢、……

柳州工机、武钢焦化厂、柳州电站、兰州化肥厂、太原磷肥厂、上海照相机厂、华北制药厂、南平造纸厂、武汉重机厂、……

第一辆东风汽车、第一辆红旗汽车、第一台北京牌电视机、第一架民用飞机、第一台半导体收音机、第一台数控机床、第一台40匹马力柴油拖拉机、第一个电影胶片厂、第一艘由苏联设计我国自主制造的远洋货轮、……

兰新、宝成、黔贵、鹰厦、包兰五条铁路、人类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峰…

等等等等一系列大工厂、大项目、新产品的落成、投产和产品下线,都发生在这个时期,

但在很多人的记忆中,这些却都只是大梦一场的虚妄,

大部分人们对五十年代的记忆,只停留在最后两年的灾荒与饥饿上面。几十年后,他们对晚辈讲起的,也大多是灾荒与饥饿。

所以,

人们对生活的记忆,不在于经历了什么,而在于记住了什么。

记住欢笑,某段时间便是快乐的,记住悲哀,那段时间便是不堪回首的。

又是一年春节,

1963年1月24日,大年三十,久违的热闹再次出现在大街小巷,

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放鞭炮,过大年。

由于今年的正月初三是星期日,便可以连着春节3天假期调休,正好从除夕开始放假,等到正月初四星期一再上班,

连着4天的长假,加上今年春节加大了物资供应,几乎家家户户都买到了猪肉、豆油等年货,这个春节,自然就过得很开心了。

陈家更是热闹非凡,

搬了新家以后,跟外公外婆家连在一起,过年自然也格外热闹。

尤其是前两年物资不够,即便家里囤了好多粮食,又有陈建国的福利补贴,也不敢放开了吃,过个年也要遮遮掩掩,生怕被人看见吃了好吃的,

现在好了,外公所在的肉联厂和外婆的食品厂,又开始红火起来,外公每天都能拎点福利品回家,这些东西也不怕被人看见了眼红,于是这个年便过得格外丰盛。

奶奶、外婆和母亲在后院的厨房里忙活着年夜饭,大爷爷、爷爷、外公和父亲关起门来玩花牌,..

如果在以前还可以玩麻将,但是从三年前开始,麻将就属于被痛斥的对象,什么玩物丧志之类的话都往麻将身上倒,使得许多人家主动交出家里的麻将,即便还有偷偷藏着的,也不敢拿出来玩,

搓麻将声音太大,让外面的人听见就麻烦了,所以只能玩玩花牌。

已经上小学一年级的大妹,和4岁半的弟弟,难得没有吵闹,两人偎依在火盆旁边,抱着一罐瓜子,像两只小仓鼠,大有准备一口气将瓜子都吃完的架势,

大黑和大黄则满脸无奈地趴在地上,给两位小祖宗当靠垫,同时心里期望着,待会儿吃饭的时候,能不能多啃两根骨头。

至于陈建国,则一个人躲在楼上自己的房间里,提笔给书友回信。

第200章 土豪

陈建国坐在书桌前,腰背挺得笔直,提笔在信纸上写道,

“佟阳书友:你寄给我的包裹顺利收到,这次的英语资料非常符合我的心意,在此再次对你的帮忙表示感谢,

今天是大年除夕,恰逢今日给你回信,我们这里有春节时给朋友拜年的传统,虽然你我从来没有见过面,但是通信交流也有三年多,在我心里,是把你当朋友的,所以,我要向你拜年,祝你春节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你问我关于新书的创作问题,因为创作素材需要积累,而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学生,对社会的了解还不是很深刻,所以现在暂时还没有关于长篇小说创作的想法,但是我会努力积累,争取早日再写一本长篇故事,

不过,前几天有出版社找我谈出版短篇小说集的事情,我已经同意他们出版,这本短篇小说集收录了我从58年到现在发表过的全部69篇文章,其中有一部分是发表在我们本地的报纸上,你应该还没有看过,等书出版以后,我会寄几本给你。

最后,感谢你在信件中寄来的邮票,不过我也有一点点发表文章赚得的稿费,负担邮票还是不成问题的,以后可以不用在信里放邮票了。”

写到这句话的时候,陈建国也很无奈,

这位在中国集邮公司工作的书友,真就拿邮票不当钱呗,每次寄信的时候都会在信里面夹十几张新邮票一起寄过来,结果自己给书友回信的所有邮票都被他给包了,

问题是其他不少读者也夹寄了邮票啊,难道在读者的眼中,文人都是很穷的吗?!

这人还怎么劝都不听,真是个人(t)才(ho)呐,

就这位还不是他的书友中最大方的,有一位在广州的书友蔡广振,那叫一个豪爽,经常给他寄东西过来,反而信里面写的内容不多,除了例行问候、介绍一些广州的新鲜见闻之外,就是催更,说什么《闪闪的红星》和《红雨》都看过好多遍了,别的书除了《小兵张嘎》都不好看,问他什么时候出新书,

然后就是一大包东西,像之前陈建国经常请人吃的古巴糖,就是这位寄给他的,另外还有一些少见的紧俏物资,其中有不少竟然是进口货,以至于陈建国很怀疑他的工作单位是不是在海关或者进出口公司。

1949年在天津成立了中国进口公司,1950年进口公司搬迁至北京,1951年3月,中国进口公司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公司,专营对外国的贸易业务,出口我国的粮食、矿产等物资,进口国内生产生活急需的重要设备,支援了新中国的经济建设。1952年中国进出口公司被拆分为机械、技术、五金交电及化工、杂货等专业公司,在当时,全国所有物资进出口,全部都是通过这家公司来完成。

可能除了海关之外,也就只有这家公司的员工,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各种进口物品。

陈建国轻轻摇了摇头,感叹了一句同人不同命,提笔写下最后一句话,

“此致,敬礼,你的老朋友,耳东。”

放下毛笔,轻轻将笔墨吹干,又靠近油灯烘烤片刻,烤得纸都发热了,确定字迹不会被抹乱之后,陈建国才将信纸折叠起来,装进信封里面,再撕了两张邮票,用舌头舔一下,将邮票后面的背胶化开,贴到信封上,再用浆糊封住信封口,这封信便可以寄出去了。

舔邮票的时候必须要注意,只能轻轻舔一下,不能沾太多口水,要不然背胶就有可能黏到舌头上,即便摘下来,邮票也可能废掉,尤其是苏联和东德的邮票,背胶打得特别厚,那种甚至不能用舌头舔,只能往背面滴一两滴水,便可以贴到信封上,因为苏联和东德的邮票背胶特别厚,稍微沾点水就能化开,还特别容易被粘住。

将处理好的信放到桌角的木盒子里,等着明天去邮局一起寄,陈建国便将桌子上的东西收拾整齐,准备下楼去吃饭。

他这个房间是二楼最里面的一间,室内面积差不多有三十多个平方,给他一个人住自然非常宽敞,

在靠墙的一侧,大爷爷找人给他打了一整排的大木柜,里面大部分都是他收集的各种图书,..

身为一个作家,家里面藏有很多书籍是很自然的事情,任何人看了都会觉得合情合理,甚至会产生一种“原来看了这么多书,难怪可以成为大作家”的念头,

不过这些书柜里面,数量最多的还是李先生的著作,先不管看没看,李先生的书都必须要有,而且必须要比其他人的多,那是镇宅之宝,丝毫都马虎不得。

整理完东西,陈建国便两手揣兜小跑着下楼,

先去厨房瞄一眼,奶奶、外婆和母亲正在忙活晚饭,见到陈建国进来,外婆抓起一块藕夹便塞到他嘴里,“好吃不?”

陈建国瞪大眼睛连连点头,

他很想说,好吃是好吃,就是有点烫嘴。

然后奶奶不甘示弱,夹了一颗肉丸子塞过来,“尝尝这个,咸了还是淡了?”

陈建国嘴巴塞得像只仓鼠,便不敢在厨房多待,果断转身便撤。

跑到前屋,大爷爷他们还在玩牌,

大过年的,不玩牌能干嘛?

以前大爷爷还给街坊邻居写写春联,但是现在搬得远了,人家也不会特意跑过来求对联,大爷爷便乐得清闲,除了自家门前的两幅,只会多写三五幅备用,万一有锲而不舍的人跑过来,拿出去便能应付一下,

没了别的事,也就只能玩玩花牌了。

陈建国绕着桌子转了一圈,再次承认自己看不懂,

两辈子了,他都搞不懂这个花牌是怎么玩的,不,别说玩法,到现在他连字花都不认识,只能说这东西看天赋,而他却没有这个天赋。

轻轻摇了摇头,便准备跑过去玩弟弟妹妹,

实在不行,玩一玩大黄和大黑也可以,这大过年的,总得找点节目吧。

就在这时,紧闭的大门突然被敲响。

第201章 电视机

听到敲门声,陈建国并没有去开门,而是先回头看了一眼,

好嘛,刚才还在玩牌的大爷爷几人,此时竟然已经不知把牌收到了哪里,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板凳上,桌子中间摆着一台收音机,几人抽烟的抽烟,喝茶的喝茶,聊天的聊天,父亲还在嗑瓜子,似乎刚才发生的一切都只是幻觉。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陈建国心里默默吐着槽,一边想着今天会是谁过来,一边跑过去开门。

大门打开,外面竟然是邮递员,

他今天并没有骑那辆标志性的大28自行车,而是拉着一辆板车,板车上面装着一个用木片装钉成的大木箱子,下面还垫着一块旧棉絮,又用绳索紧紧固定住,似乎生怕出了什么问题。

陈建国瞟了一眼板车上的木箱,对着邮递员笑道,“您怎么今天也过来送包裹,没有放假吗?”

邮递员罕见地没有笑,只是左右看了看,然后便转身去解绳索,等将绳索解开,又对着陈建国喊道,“过来搭把手,小心点。”

陈建国有点莫名其妙,不过还是听话地跑过去,跟邮递员一起小心翼翼将木箱抬到屋里,.c

刚将箱子放到地上,邮递员却立马转身,啪啪两声将大门关上。

这神秘兮兮的劲头,不禁让所有人都看呆了。

直到这时,邮递员才似乎松了口气,垮着一张脸对着陈建国说道,“你可真是心大啊,这东西竟然也能让人给寄过来,就不怕摔坏咯?”

“啊?”

陈建国看看他,再看看那木箱,抬起头问道,“什么东西?”

邮递员顿时一愣,呆呆地看着他,“你不知道?”

陈建国眨眨眼,我应该知道吗?

这时大爷爷走过来,轻轻拍了拍木箱子,

可还不等他说话,邮递员便吓得似乎连腿都软了,“哎哟您老轻点儿,可别拍坏了!”

这下连大爷爷也来了兴趣,好奇地看着他,“什么东西,拍一下就能坏?”

爷爷、外公和父亲三人则围着大木箱子打转,两个小家伙也跑了过来,凑到木箱的缝隙边往里看。

邮递员看了看他们,再看看依然满脸茫然的陈建国,顿时瞪大眼睛,又问了一句,“你们真不知道啊?”

从陈建国到大爷爷,再到旁边站着的爷爷、外公和父亲,全部都一起摇头,

“不知道啊!”

邮递员不禁倒抽一口凉气,满脸不可置信地看着他们,“你们都不知道,那人家给你们寄来一台电视机???”

“啊?”

陈建国当即瞪大眼睛,“电视机?”

“啥玩意儿?”

首节上一节117/2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