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光字片开始的影视诸天 第404节

  看着王重,盛脸上露出笑容,愈发满意,点头道:“子厚所言不错,既如此,那便定泉州吧!”

  其实若是王重再等等,说不定还能有更合适的地方,只是现如今王重急着离开东京这处漩涡之地,自然不会这山望着那山高,有个合适的选择,便选了。

  王重在朝中没什么人脉,上下打点这等事,自然要靠盛这位处事圆滑,善于左右逢源的未来老泰山。

  七日之后,王重外放的事情就差不多定了下来。

  王重只是个六品小官,吏部那边完全就能做主,无须通过嘉佑帝,但这事儿怎么可能瞒过嘉佑帝的眼睛。

  于是乎王重再度被小内侍领着来到御前,面见嘉佑帝。

  “微臣拜见陛下!”王重躬身拱手作揖见礼。

  “无须多礼!”嘉佑帝抬抬手,看着王重:“爱卿在东京待的可是不如意?”

  “回陛下,东京之繁华,亘古少有,臣怎会待的不如意!”

  “那为何这般急着离开东京,谋求外放呢?”嘉佑帝问道。

  王重再度拱手躬身作揖道:“曹孟德诗云: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臣虽年轻,却也有报国之志,犹记昔日在先师膝下之时,先师曾对微臣说过,读万卷书,还需再行万里路,须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唯有实践,方是检验书中道理的唯一方式,若是一辈子只知道抱着书本苦读,不闻世事,便是读再多的书也是无用。”

  嘉佑帝闻言不住点头:“不愧是能教导出爱卿这般少年天才的奇人,只可惜”

  王重道:“陛下不必惋惜,生老病死,乃自然之道,天理循环,恩师素来豁达,想必去时脸上也是带着笑容的!”

  嘉佑帝看了王重一会儿才道:“泉州偏远贫瘠,地少人稀,爱卿放着登州不选,偏偏选了泉州,心中可是早有成算?”

  虽不过寥寥几句话,但透露的东西却不少。

  王重道:“登州虽好,却太过安逸,臣便是去了也难有建树,泉州虽偏远贫瘠,地少人稀,但只要用心治理,时刻牢记以民为本,为百姓谋福祉,发展农桑水利、促进商业贸易,想做出成绩来,应该比登州更容易些。”

  听着王重直言不讳的话,嘉佑帝忍不住笑了起来:“爱卿倒是直爽!”

  王重道:“若是旁人问,微臣可能会说些好听的漂亮话,可陛下问了,微臣不敢隐瞒,正所谓学的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微臣出身寒微,寒窗苦读十余载,为的便是将来能够一展所学,报效朝廷,以求出将入相,光宗耀祖!博一个富贵前程。”

  “哈哈哈哈!”嘉佑帝笑的愈发酣畅,不由得再度问道:“那爱卿可了解泉州?”

  王重道:“泉州属福建路,臣在扬州时见过不少自福建来的商贾,听那些商贾们说过,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境内多为山地丘陵,田地稀少,种的粮食缴完税后便不够吃了,当地的百姓就只能另谋生路,好在我朝鼓励贸易,鼓励百姓经商,是以福建路内多有商贾。

  泉州想来也不例外,而且泉州临海,百姓虽能出海捕鱼,但臣听闻海边时常会有海盗袭扰,当地官军虽屡屡围剿,可这些海盗却如野草一般,剿之不尽!”

  “不知爱卿有何良策,以治泉州?”嘉佑帝好奇的问道。

  “未知泉州,未见泉州现状,不了解当地的详细情况,臣不敢妄言!”王重道。

  “爱卿能如此谨慎,是百姓之福。”嘉佑帝道:“不过今日你我君臣只是闲谈,爱卿大可畅所欲言!”

  “微臣领命!”王重再度拱手躬身施礼,随即长身而立,朗声说道:“臣窃以为,地方官员应该考虑的,无外乎‘民生’也!何谓民生?既百姓生计耳!然天南海北,不同地方,百姓们多能以来的生计也不相同,正是南北,北地多种小麦,南方多为稻米,辅以小麦。

  粮草乃百姓生存之本,臣虽未到过泉州,但之前也特意打听过一番,泉州境内,多丘陵地带,臣以为,于合适的地区,可号召百姓修建梯田,兴修水利,其余不适合开垦田地的地区,则鼓励百姓经商,进城做工,以谋生计”

  王重一番侃侃而谈,说的也都是些理论上的东西,并未深入,但嘉佑帝听了却不住点头,因为王重所说,无一不和民生有关。

  “看来爱卿是下过一番功夫的!”嘉佑帝显然颇为满意。

  王重恭敬的道:“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具体如何施为,还得等到了泉州,了解泉州各地的详细情况之后,再因地制宜,重新拟定详细的章程。”

  “只是,微臣还有一个不情之请,想请陛下开恩!”

  嘉佑帝心情不错,笑着道:“说说吧!”

  “臣曾听先师提及,有晒盐之法,可从海水之中,经诸般工序,提取食盐,只是盐务涉及国本,臣不敢妄试。”

  “自海水之中提炼食盐?此法可行?”饶是嘉佑帝也不住眉梢微挑,随即皱着眉头,看着王重,颇为严肃的问道。

  “臣只是曾听先师提及,从未尝试过,也不知能不能行,若不能行则罢,可若是此法能行的通,臣想请陛下恩准,许臣在泉州兴建盐场,募百姓为工,如此既能增加泉州财赋,又能解决一批百姓生计,岂非两全其美之策!”

  “若是此法当真有用,日后传遍天下,我朝沿海之地,均可开设盐场,届时盐价势必下跌,黔首百姓,再也不用担心吃不起盐。”

  嘉佑帝神色颇为郑重,点头道:“既如此,朕便再下一道圣旨,爱卿尽管放手施为便是。”

  “陛下圣明!臣肝脑涂地,无以为报!”王重语句铿锵,真情流露。

  嘉佑帝确实算得上是一位难得的贤明之君,和王重所熟知的那位正史中的北宋仁宗,有极多相似之处。

  盛家,寿安堂。

  王重与盛一道坐在堂下,盛老太太坐在上首。

  “眼下既已定了泉州,不知子厚打算何时离京赴任?”盛老太太问道。

  王重道:“泉州偏远,吏部给了三个月的时间赴任,眼下嫂嫂在家中替我在收拾行囊,定了五日后动身,先去扬州,祭拜祖宗,再去宥阳,拜见盛伯父,最后再转道泉州。”

  盛老太太眸光微闪,说道:“子厚要去宥阳?”

  王重道:“早年间盛伯父对晚辈多有照料,此番既有机会南下,自当亲去宥阳拜会!”

  盛老太太叹了口气,颇为感慨的道:“说来我也有好些年没回宥阳了!上回听维儿说,他母亲的头发都白了大半!”

  盛是个惯会察言观色的,听盛老太太这么感慨,如何还猜不出老太太的意图,当即便道:“正好子厚要去宥阳,母亲若是想念大伯母了,不妨随子厚一道南下,回宥阳见见大伯母!”

  “会不会太麻烦子厚了?”盛老太太看着王重道。

  “怎会麻烦!”王重立时笑着表态:“我正为孤身一人上路,无人相伴发愁呢!若是能得您老人家陪同,沿途还能听听您的教导,我还求之不得呢!”

  盛老太太微微颔首,仍旧神色平静的道:“正好卫氏独自一人在扬州养病,跟明儿和栋哥儿也分别这么久了,咱们先去扬州,还能让明儿和栋哥儿见见卫氏。”

  王重道:“估摸着卫小娘的身体,应当恢复的差不多了。”

  自长栋出生到现在,已近两年,当初王重剖腹取子的伤势,在盛老太太的人和郎中的仔细照料之下,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但盛老太太怕有什么反复,这才让卫氏在扬州多留一阵,而且如今卫氏的一双儿女都被盛老太太带在身边亲自教养,卫氏也完全可以放心他们的安危和教养。

  “若是当真如此,正好让卫氏随咱们一道去宥阳,祭拜盛家的列祖列宗!将其姓名载入盛家族谱之中。”

  “卫氏历经生死,于盛家有大功,该当如此。”盛也一脸严肃的道。

  “只是儿子近日公务繁忙,怕是不能陪母亲一块南下了!要不让柏儿陪母亲一道?”盛提议道:“正好让柏儿跟松哥儿、梧哥儿几个兄弟亲近亲近。”

  盛维育有两子两女,长女淑兰,次子长松,三子长梧,幼女品兰!

  盛老太太犹豫片刻,点了点头,说道:“也好!”

  秋闱将近,若是长柏当年在扬州没有中举,自然不好离开,可如今长柏已是举人,而且长柏自觉学业尚有欠缺,没有十足的把握,并不准备参加来年的春闱,准备再苦读三年,等三年之后,更有把握,再参加下一次的春闱。

  上次华兰出嫁,盛维两口子倒是把几个儿女都带过来了,只是平日里盛多带着家人在外为官,而今又在东京,久未回宥阳,盛维又忙着生意,而且古代可不比现代,交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隔得稍微远一些,一封书信在路上便要耽搁上十天半个月,这还是少的,有时走上一两个月也不是没有可能。

  长柏是二房的嫡长子,将来是要执掌盛家二房门户的,盛老太太将盛维也视作子侄,盛维的儿女,自然也是她的孙儿,而且一个家族的传承,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得一大家子兄弟姐妹齐心协力,所以盛老太太才会同意盛的建议。

  盛老太太也是个雷厉风行的性子,既决定了要和王重一同南下,当即便命人开始收拾行囊,准备东西。

  原本盛还想劝劝盛老太太,把长栋留下来,毕竟这次回宥阳路程遥远,归期也没定下,长途奔波,带着长栋一个不到两岁的小娃娃,多少有些不方便。

  盛老太太却说,正是因为这次去归期未定,这才要带上长栋,卫氏是长栋的生母,母子二人分别已有两年,卫氏身体还未彻底恢复,若是能看到明兰和长栋,说不定还能好的快些。

  八月十七日一早,王重等人自汴河码头登船,一路乘船南下,因是顺流,且今年雨水充沛,虽已至秋日,但河水还算充沛,河道也畅通无阻,只一日功夫,便出了京畿。

  三日后傍晚时分,大船进入淮阴地界,洪泽湖畔,船舱里点起来灯火,厨房里升起了炊烟,王重和长柏、明兰坐在船头,手持鱼竿,正在垂钓,旁边是正在行拳站桩的小桃。

  “呼吸要绵绵,不可太急。”王重看头没看,只听声音,便发出指点。

  小桃立马依法行事,王重的声音却再度响起:“还要再慢些!”

  小桃也不说话,继续调整自己的呼吸。

  王重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忽然手中鱼竿一颤,王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然一拉,手中鱼竿立马被拉成满弓。

  “中鱼了?”明兰立马凑到王重跟前,一脸好奇。

  便是长柏,也忍不住侧目。

  三人坐在船头垂钓已有一阵子了,可却仍旧没有收获,王重这一杆,是三人的第一条鱼。

  鱼线被拉的呜呜作响,杆头的位置不断变化,便是长柏也不住感慨:“这鱼好大的力气!”

  好在鱼竿的材质还不错,韧性十足,感受着鱼竿上传来的力道,王重就是有些担心鱼线。

  “取鱼叉来!”王重冷静的吩咐着,余初二立马将早已备好的鱼叉递到王重手里。

  王重左手持杆,纹丝不动,右手将鱼叉高举,叉头对准河面,十几个呼吸之后,河面忽然泛起一朵大浪花来,王重的目光也随之一凝,右手鱼叉已然第一时间投掷而出。

  刚刚还在翻涌的浪花,瞬间就消失了,只见余初二速度飞快的收着绑在鱼叉尾部的细绳,须臾过后,一直还在扑腾着水花的白鲢就被余初二拉出水面,鱼叉自其背脊处横穿而过,但鱼的生命力顽强,纵使被利器穿身而过也被死透,但那如小拇指般粗细的麻绳,韧性可不是那细小的鱼线能比的。

  “好大的鱼!”明兰看着浮出水面的大鱼,不住惊叹道。

  余初二笑着解释道:“这是白鲢,似这般大小的,肉质最是鲜美!”

  余初二将约莫七八斤重的白鲢拉上船,取了鱼钩鱼叉,白鲢立马跳动起来。

  “今日有口福了!”看着这么大的鱼,长柏脸上也满是笑容。

  并非兄妹二人没吃过大鱼,而是平日里吃的那些,和亲眼看见从河中钓上来的感觉截然不同。

  “这鱼得赶紧处理了,不然时间久了滋味就没那么鲜了!”

  “我去收拾鱼,初二,你留下来陪着则诚和六妹妹!”王重道。

  “三爷放心!”余初二笑着道。

  “子厚哥哥,我也要钓一条大鱼上来!”明兰捏了捏小拳头道。

  “那我等着给六妹妹做鱼吃!”王重笑着道,明兰这丫头典型的人菜瘾大,尤其是看到王重钓上一条这么大的鱼之后,愈发觉得钓鱼好玩,兴致勃勃的要吊一条大鱼上来。

  长柏没说什么,扭头专心继续钓鱼。

  王重提着白鲢到旁边被的桌案上,屈指在鱼头上一弹,将鱼敲晕,随即开始下刀,刮取鳞片,开膛破肚,取出内脏,反复清洗过后,开始分离鱼肉和鱼骨。

  这么大的鱼,完全可以做两道菜,一道用豆腐清炖,一道做成酸菜鱼。

  待王重的鱼做好,厨房那边晚饭也准备的差不多了。

  天空也逐渐被夜幕笼罩,一无所获的明兰和长柏也回到了船舱里。

  “这鱼也太难钓了!明明都咬勾了,可就是拉不上来!”明兰愤愤的道。

  长柏虽然没说话,但心情也和明兰差不多。

  “钓鱼最忌心急!”王重笑着给明兰盛了碗鱼汤:“来,夜里江上风寒,先喝碗鱼汤暖暖身子!”

  “谢谢子厚哥哥!”明兰接过鱼汤,回了王重一个甜甜的笑容。

  盛老太太正端着汤碗品尝着:“这鱼汤很是鲜美,柏儿你也尝尝!”

  “确实鲜美!”

  

  翌日一早,大船顺着运河继续南行,船上闲来无事,王重便在甲板上,教明兰和小桃武艺,盛老太太在一旁带着长栋瞧热闹,倒是颇为热闹。

  长柏也不是一天到晚都窝在船舱里读书,闲暇时分,也会到船舱上走走,和王重还有明兰一起钓钓鱼,练练拳脚剑术。

  长柏所习的剑术和明兰不同,除了一套养生的太极剑外,王重还专门教了长柏一套双手剑,长柏每天练得虽然不多,但也坚持日日练习不缀,数年下来,已然有了些许成果。

  明兰还是在练那套颇为花哨的剑舞,船上这几日,在王重的督促之下,进步可谓斐然,而根底扎实的小桃,则跟着王重开始学习擒拿法,因着时间不多,王重也只能开始填鸭式的教育,在小桃将擒拿技法初步掌握之后,就准备开始教小桃兵器了。

  而此时大船也到了扬州。

第370章 至扬州,抵宥阳

  “小娘!;老太太带着六姑娘和七哥儿还有咱们未来姑爷回来了!”

  盛家大宅里,卫恕意正在屋里刺绣,忽然小蝶就火急火燎的跑了进来,一脸兴奋的冲卫氏道。

  卫恕意手中的动作一滞,指间捻着的绣花针不知何时悄然落地,神情也跟着呆滞起来,脑中瞬间一片空白。

首节上一节404/7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