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5:东北往事 第318节

“你可拉倒吧,瞅你埋汰的,掉煤堆上不呲牙都找不着……”

两个人正闹呢,大头噘着嘴进来了,气呼呼地坐小板凳上不说话。

哐!

杨历年扬手就抽在了锅上,“把这玩意儿给我拿下来!你说你咋就没脸呢?一天天逼呵呵像他妈个病人似的,刹愣滴,给我拿下来!”

大头赶快把铝锅拿了下来,连棉帽子一起都摘了下来,留长的头发都贴在了头皮上,冒着热气儿。

“哥,”他犹犹豫豫,“我、我想请几天假……”

“嘎哈呀?”

“去、去省城……”大头臊眉耷眼低着头不敢看他。

杨历年疑惑起来,“去省城嘎哈呀?”

“参加一个带功报告会……”

“滚!”杨历年窜起来就踹,吓得他连滚带爬往出跑。

他也没往出追,弯腰拿起地上的铝锅,把棉帽子扯出来,撩开棉门帘扔了出去,随后“哐哐”几脚,把锅踹扁了。

周东北看的欢乐,他气得大骂:“我他娘的都踹扁好几口了,也不知道这货从哪儿淘弄来这么多……”

周东北拉他坐下,“行了,别生气了!哦对了,猪大肠和刘二狗回来了!”

“卢晓光呢?”他问。

周东北就把三个人跑路后的故事说了一遍,今天已经说第二遍了,滚瓜烂熟。

中午,三个人拉上铲车师傅大老张,在河西回民饭店吃的烧麦,要了一瓶德惠大曲四个人喝。

下午还有活,一人少喝一口,暖和暖和身子。

听杨历年说河西湾的沙子被两个人都包了,周东北十分欣慰,这样开春以后就不用再操心了。

吃完午饭,他打了个车,先去市总工会和干姐赵秋兰聊了好一会儿,一晃一个多月没着面了。

临走的时候,他给区人事局打了个电话,告诉盛夏自己先回红升乡了,让她和姐姐一起回去,晚上来家里吃饭。

放下电话,又给二虎打了过去,告诉他自己晚上不回公司住了。

二虎没让他撂电话,说:“哥,兰花岸沙场的冯老板来了,等你有一会儿了!”

周东北说你把电话给他。

“周经理,”电话那边传来冯志的声音,“你啥时候能回来?我找你有点事儿!”

周东北说:“在电话里说不行吗?”

“不行,咱得见面说。”

“晚一些吧,估计得九十点钟。”

“行,我晚点再过来!”

放下电话,赵秋兰笑呵呵道:“你这哪儿是来看我的呀,是来打免费电话的吧?”

周东北差点没哭了,“天地良心,我真是想姐了……”

“滚蛋!”

“嗯呐!”没招儿,解释不清了。

出了市总工会,边溜达边琢磨,冯老板找自己,啥事儿呢?

难道是想把沙场转给自己?

不行,不能再弄一个了,一是没人,二是东山那边太远,路也不好,整到手也剩不了多少钱。

前面有家副食店,他走了进去。

“同志,给我拿两瓶一斤装60度的五粮液,多少钱一瓶?”他问。

“带盒88,不带盒的86!”

记得老嫖说过,秋天的时候又调了一次价,盒装的饭店进货价是73.33元,也不能再打车回去取,算了,就在这儿买两瓶吧!

“给我拿两瓶不带盒的,能不能送我一个网兜?”

“送不了,两毛三一个,要不要?”

“……”

拎着酒站在路边等了好半天,也没有大发过来,只好往前面公交站走。

不一会儿,公交车来了。

在终点加工厂北门下车后,他拎着酒拐进胡同。

快到爷爷家了,他蹲在了地上,打开网兜,把两瓶五粮液全部起开,刚要往雪地上倒,想了想没舍得,拿起一瓶。

咕咚咕咚

喝了得有二两。

放下,盖好瓶盖,又拿起另外一瓶,这次喝了接近三两,再扣好盖子。

打了个酒嗝,拎着网兜刚要推爷爷家大门。

东侧邻居家院门开了,张婶拎着一个黑色胶皮泔水桶走了出来,看见是他,脸上瞬间堆满了笑:“东北来了?一晃儿有段时间没见着你了!”

“张婶,”周东北笑了笑,“来几次也没碰上。”

他伸手推了一下,大门没插,刚要往里走,张婶放下泔水桶走了出来,笑吟吟问他:“对了,上次婶子和你说的事儿,你咋想的?”

周东北手还放在门上,怔了一下,上次?说啥了?

难道是厂浴池卖票的李桂枝?

不会吧?

记得有一次来爷爷家,她对自己可是爱答不理的,爷爷说,她听说自己停薪留职了,就没再提这个事儿。

今天这是咋了?

他只好笑了笑:“张婶,时间太长了,我都忘了……哦对了,我快定亲了,定好日子就通知您,过去喝喜酒!”

张婶的脸上的笑就僵住了,没等她再说话,周东北已经推门进去了。

她跺了一下脚,扭头往回走,抬脚又踢在了泔水桶上,哗洒了一地。

周东北拉开屋门,就听到了象棋的啪啪声,还有爷爷的大嗓门:“老林头,你要是敢再悔棋,我现在就把棋盘[zhōu]了,你信不信?”

“你个老东西,你,你给我看看?偷着藏我棋子儿的时候忘了?瞅你个急头白脸的样儿,我悔步棋怎么了?怎么了?”

周东北听出来了,这是爷爷的老工友,两个老头好了半辈子,也呛呛了半辈子。

“爷”他拎着网兜进了屋。

“大孙咂!”周国柱眉开眼笑,“快,快上炕!”

周东北又赶快喊:“林爷好!”

林老爷子有些胖,头发基本上没几根儿了,笑眯眯道:“东北来了。”

“爷,给你拿两瓶酒!”他把网兜放在了箱柜上。

周国柱瞅了一眼,埋怨起来,“竟扯淡,这玩意儿八九十一瓶,买他干啥?一会儿走的时候拿着,麻溜给我退了去!”

周东北脱了大衣,“退啥退呀,不是买的!”

“不是买的?”周国柱疑惑起来,抓起烟袋和烟笸箩,往烟袋锅里装着烟叶,“不是买的哪儿来的?”

“都是饭店客人剩的,我就让满囤给我留着,这不就给你拿过来了嘛!”

第416章 蔬菜大棚

听他这么说,两个老头才恍然大悟,开始数落起这些败家玩意儿。

林老爷子说:“东北呀,我看电视广告了,人家说你那个饭店都是公家人吃?是吗?”

“嗯,”周东北爬上了炕,“公家有钱,也常有招待,自然去的多!普通人除非走后门请客,不然可舍不得……”

“你看看,你看看,”林老爷子斜着眼看周国柱,“我就说吧,这就叫败家!败得是谁的家?你说说你说说……”

周国柱吧嗒了两口烟,没好气道:“我说个屁?我孙子开店还怕大肚汉不成?谁愿意去谁就去,花的是谁的钱,和我孙子有啥关系?不在他这儿花,还能饿着他们?”

“你这就叫不讲理!”

“我和你个老叽霸灯有啥讲理的?你和我讲过理吗?”

“……”

周东北点着根烟,看着两个老小孩嬉笑怒骂,越看越有意思。

在爷爷家热乎乎坐了一个多小时,才恋恋不舍地走,俩老头一直送他出了院门。

溜达到加工厂北门,刚好有辆大发车停在那里,他上了车。

司机一听红升乡,说少8块钱不走,实际上这段路不比到河西远,可人家说得空车回来,少了这个钱不能去。

没招儿,走吧!

到了红升乡,他没先回家,而是直接去了大棚。

两个塑料大棚,用地都是吴洪批的,一分钱没花,地脚有些背,就在乡西侧,距离小兰河很近。

这片地很大,因为以前一涨水就被淹,所以这块地早就被弃了,成了无主荒地。

当时吴洪提到这块地的时候,冯嘎子就暗笑,这块地他很熟悉,因为河水改道的原因,这边早就不再涨水了。

只不过因为荒废了多年,杂草和石块太多,所以才一直荒着。

让冯嘎子开心的是,这块地因为以前常年被淹,土地肥沃的很,这等于捡到宝了!

周东北了解以后也上了心,并且和吴洪商量好了,如果大棚还算顺利,他就把这片地都承包下来。

吴洪心情复杂,怕他把过去那些事情翻出来,自然有求必应。

也正是因为他这么配合自己,周东北才没对他下狠手,暂时留着他了。

付了8块钱,车走了。

手搭阳棚远眺,两座大棚十分壮观,弧顶高度2.2米,跨度约15米,长度50米,好多烟囱都冒着烟,塑料布上有雾,看不清里面。

棚顶卷着好多草帘子,大棚旁堆放着小山高的木柴和煤。

“冯哥?”

他不知道冯嘎子在哪个棚里,大声喊了起来。

左手侧的大棚门开了,冯嘎子笑呵呵走了出来,又赶快回身关上门,“疯子,回来了?!”

“咋样?!”

“还行,进来看看!”

两个人进了大棚,马上就闻到了泥土混杂着青菜的味道,温度也瞬间升高好多,周东北把棉帽子摘了下来。

“疯子?”

“东北!”

首节上一节318/56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