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5:东北往事 第213节

毕竟是过来人,盛建设当然明白姑娘的心思,包括隔壁周老二啥心思他也清楚,可为了避免擦枪走火,还是要约束一些。

姑娘过了年才20,周老二也才21,如果真大了肚子,可就丢死人了……

轻咳两声:“姑娘,出去玩一天了,晚上在家咱们看看电视聊聊天儿,再说了,东北他爷才来,一家人要说的也多,咱就不去打扰了吧!”

牛素芬也说:“昨晚就没睡好,今晚都早点睡,明天还得去你姥家呢!”

盛夏听一直偏向自己的父亲也这么说,一甩袖子,迈步就往出走。

牛素芬见这么劝都不好用,嗓子尖了起来:“你个死丫头……”

“我回自己屋不行啊?”

“真的?”

盛夏气鼓鼓地看着她,也不说话。

大过年的,牛素芬也不想吵,于是就侧了侧身子,让出路来。

不过她可一直紧盯着呢,如果发现这死丫头往出跑,就得出手抓她!

盛夏夺门而出,回了自己的小房间。

她的房间在厨房后面,以前是间杂物间。

六七年以前,冬天的时候,一家四口人都在东屋炕上睡,这样烧一铺炕就行了。

到了小学五年级,盛夏成人,家里就把厨房北侧杂物间改成了房间。

本来盛建设想让姑娘住西屋,儿子住新房间,可拗不过媳妇,盛夏也主动让弟弟住在向阳的西屋,她搬了进去。

进了房间,气呼呼躺在炕上。

外面时不时响起鞭炮声,更让她心烦意乱。

火炕烧的虽然热乎,可北墙太凉了,因为返霜,新糊的报纸湿了好大一片。

她抬头看了眼被垛,这才想起那件藏起来的东西,赶快爬过去掏了出来,攥在手里,蹑手蹑脚地跑了出去,打水赶快洗……

第264章 秦老三抬钱

周东北趴在东屋的炕上,一家人聊着天,时不时他还往窗外瞅瞅。

这年头也没个手机,不然还能发短信问问:妹子,咋还不过来?哥都想你了……贼想……

熬到九点多,他知道这臭丫头不可能过来了,估计肯定是她妈不让,不由挠了挠头,啥也不说了,还得是娶到家才能自由自在,哎!

第二天上午,郝忠海大包小包的到了。

周东南今天打扮的特别漂亮,两个人的眼神偶尔就会碰倒一起,相视一笑。

盛夏、二虎和老嫖他们今天没过来,都跟父母去了姥姥家,兴安市的传统是初二回娘家。

赵玉芳的娘家在双城堡农村,屯子现在叫鸡房,后来又改成了红光。

他和姐姐还是小时候回去过两次,那边有姥姥姥爷,四个姨和一个舅舅,赵玉芳排老三。

周国柱很喜欢郝忠海,喝酒时频频举杯。

周旺更是高兴,早已微醺。

女儿去了市商业局工作,户口也转到了城里,从大集体成了正式工人,又找了个做刑警的对象,工作好样貌也好,真好!真好!

儿子去年因为抢夺沙场住进了精神病院,自己也差点没了命,虽说太能折腾,可不只自己醒悟过来,家里也因此有了太多太多的改变。

沙场、北山工地送门窗套、还倒上了木材,儿子去年怎么着也得赚个十万八万的……

十万哪!那得是多少钱,做梦都能吓醒。

喝完酒后,大伙坐在炕上聊天,周东北问:“海哥,捅死胡老三的那个于峰啥时候毙?”

“走流程呢,估计也快!”

“陆大建呢?”

“十五年!”

周东北愣了一下,“咋这么多年?”

“鹤城那边有人说了话,不然多说也就十二年!”

周东北狐疑起来,鹤城?看来这是得罪人了呀!

“关哪儿了?”

周东南轻声说:“少抽点烟……”

郝忠海接过她手里的冻梨,笑了笑说:“老莱劳改支队!”

老莱?

周东北又想起了刘老六,也不知道他怎么样了……

郝忠海走时已经下午三点多了,一家人都出来送,就连周国柱都披着羊皮袄出来了。

“周爷,回去吧,太冷了!”郝忠海劝他。

“嗯,慢点骑!”周国柱扬了扬手,“有时间和大丫儿去看爷,我给你们布勒疙瘩汤喝!”

“嗯呐!”郝忠海连忙答应。

周东北轻咳两声,“姐,你替我送送海哥。”

两个人出了院子往西走去。

周国柱扬起手搭在额头,落日余晖,映得雪地金黄。

“大丫儿过年二十三了吧?”

周旺点点头,“嗯,二十三了,真快!”

周国柱继续说:“小郝大她两岁,小伙子不错,趁着我还硬实,差不多就办了吧!”

周东北笑了起来,“爷,这事儿咱可不能提,哪有女方着急的,再说了,海哥才二十五,早了点……”

“放屁!”周国柱立了眉毛,“我二十五的时候,你爸都能打酱油了!”

周旺笑了,自己那年才五岁,能打什么酱油……

周东北举手投降,“行,您老说的对,不知道我爸那时候半路往不往回跑?”

周国柱没明白他什么意思,赵玉芳忍不住笑了起来。

周旺大笑,“你别说,还真有忘的时候,回家问你奶忘了买啥,你奶伸手就给了我一巴掌……”

周国柱也大笑起来,一家人眯着眼看向远方。

晚上。

一家人在炕上看电视,周东北正盘着腿抠脚丫子,乡里的秦老三来了,手里还拎着两只活鸡。

“老三,你这是干啥?”

周旺没明白他什么意思,两个人关系还行,可毕竟那是建立在赌桌上的关系,从来没有过这么大的礼……

秦老三呵呵一笑,“知道老爷子过来了,也没啥准备,去仓房抓了两只鸡,啥时想吃自己宰……”

赵玉芳连忙说:“这可不行,你家桂花伺候这些鸡可精细了,这么吃了多可惜!”

“嫂子,我来都来了,还能拿回去呀?快找地方放起来!”秦老三说。

周东北知道他肯定有事,不然不可能送这么大的礼,两只活鸡起码能卖十五六块钱,于是笑道:“妈,收着吧,也是我三叔一番心意!”

赵玉芳只好接了过来,两只老母鸡奋力挣扎起来,鸡毛乱飞。

周旺介绍:“爸,这是乡里老秦家老三,他爸秦满堂,记得不?”

周国柱恍然大悟,“我说看着眼熟,记得记得,那还是76年,我来看你和你弟,那次还和满堂老弟在小兰河钓过鱼呢!”

说完叹了口气,看向了秦老三,“一晃就这么多年了,你爸身体咋样?”

“没了,”秦老三说:“大前年上山拉柴火,一个跟头没起来,说是脑溢血!”

周国柱神色黯然,“你爸那人好啊,身体也壮实,怎么说走就走了呢?”

周旺说:“咱这嘎达天太冷,得这个病的多,天暖和了您去供销社那趟街看看,挎筐拄拐的就二十多个,每年冬天都有熬不住走的……”

周旺招呼:“起站票来的?快坐,上炕暖和暖和!”

又连忙给他拿烟,帮他点上。

“呦,大中华!”秦老三一脸羡慕。

周旺呵呵一笑,“借儿子光,也就过年这两天抽抽,平时我可舍不得……”

闲聊了好一会儿,周东北看出了他的犹犹豫豫,笑道:“三叔,咱可不是外人,郑老屁和王老骚他们折腾我的时候,您跑前跑后的帮我,有啥话就说!”

秦老三脸都红了,吭吭哧哧的还是没说出来。

周东北明白了,八九不离十是和钱有关,于是下地穿鞋,“走,咱爷俩去我房间聊会儿!”

秦老三松了口气,有些话当着这么多人,真是不太好说出口。

两个人走进西厢房小屋,周东北让他坐炕上,捅了几下炉子,又压了两小锹湿煤,这才坐在了小板凳上。

“家里用钱?”他开门见山,直接问了出来。

秦老三愣了一下,马上说:“不算是家用,我家你婶子不消停,想……想弄个小型养鸡场……我说不行,可她总不死心……就想找你抬点钱……”

在兴安市,借高利贷又叫抬钱。

周东北眼睛就是一亮,“三叔儿,这是好事儿啊,有什么不好说的呢?”

秦老三两只手互相搓着,搓的指关节都发白了,吞吞吐吐,“得、得不少花钱,你说吧,我们……我们也没啥抵押的……不好意思……”

周东北笑了起来,“三叔啊三叔,我也不是放印子钱的,要什么抵押?你说吧,想怎么干?用多少钱?”

第265章 肥水不留外人田

“我俩想在后园子盖两座砖房,做好保温,里面还得做鸡舍,买鸡雏,估计……估计得抬一万多……”

周东北一拍大腿,伸出了两根手指:“别说什么抬不抬的,我有两个条件!”

秦老三兴奋起来,连忙说:“你说,你说!”

“一,你得戒赌!”

“不玩了,不玩了!”秦老三连连摆手,“去年入冬我就一直没玩,不信你问问牛素钢和张大军他们……”

“好,咱丑话说到前面,我借钱一分利息都不收,更不要你们什么股份,但如果发现你再赌,钱就得还我,行不?”

“没毛病!”秦老三答应的斩钉截铁,随后又感觉到不妥,“利息得给,起码也得按照银行利息给!”

周东北笑着摆了摆手,也不再纠结此事,“第二,雇人必须雇咱们红升乡的……”

“那是肯定的,离家近也方便……”

“我还没说完,”周东北继续说:“你们必须无偿帮助乡亲们一起来养鸡!”

秦老三一头雾水,没太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小来小去的帮一帮无所谓,可现在搞这么大规模,自家顾自家可能还顾不过来呢,哪儿有那个精力呀!

再说了,哪能把赚钱的手艺传给别人呢?

“三叔,希望你能理解我的心情,我在咱红升乡出生、长大,这是我的家乡,我希望家乡的所有人都能富裕起来!”

首节上一节213/56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