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大国飞跃 第31节

第0053章 恐怖的差距

李镇长对周夏严提出要将销售目标放在霓虹,是非常诧异。

虽然现在只是1979年年末,大家对国外的世界并不是非常了解,但李镇长也知道,霓虹是国际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如果想将产品卖进这样的国家,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极为困难。

一时间,李镇长都感觉有些魔幻。

自己不过是想建一个社办企业,解决一下公社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结果周夏严一上来就说这个小企业要向霓虹出口。

这种感觉就如同后世写网文,说好的第一本书只是练笔,结果编辑上来就告诉说,这本必须万定起步。

这特么的本身就不科学好不好?

如果建一个社办企业都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估计华夏早就不这么穷,早就站到世界之巅了。

这碗鸡汤虽好,但是太浓,都呛嗓子了。

但李镇长自认为还是胸怀若谷的,所以哪怕觉得周夏严是胡说八道,但脸面上却也没有显露出来。

毕竟这是自己起的头,就是含着泪,也必须听完啊。

周夏严自然能从领导眼中的变化,看出他此时的心理活动。

他笑道:“镇长,您是不是觉得我说的话特别的不靠谱儿啊?”

“当然不靠谱儿了。”李镇长在心中吼了一句,不过脸上却淡淡道:“小周啊,说实话,你这个说法真的惊到我了,你的要求是不是定得太高了?”

周夏严忽然笑了,说:“您肯定觉得我刚才是在胡说八道,不过我解释完了,您就知道,其实咱们还是非常有底气的。将产品卖到霓虹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哦,那你赶快说来听听。”见到周夏严说得如此笃定,本来心里还七上八下的李镇长,顿时来了兴趣。

哪怕有一丝可能,他也希望自己建设起来的社办企业,能将产品卖到霓虹去啊。

那样的话,这个企业就是堂堂的创汇企业了。

别说解决社员们的就业问题,就是自己也能借着这次功劳,仕途青云直上。这难道不是自己下到基层来锻炼的原因吗?到时候自己拿着实打实的政绩升迁上去,肯定能够狂扇那些一直看不起自己的人的脸皮。

他李雷涛可不是一个只会靠家里背景吃饭的纨绔子弟,而是一个真正有本事的人。

周夏严笑道:“首先,霓虹这个国家的确很发达,而且还处于高速发展期。也就是说,他们现在的人力很宝贵。”

李镇长点头明白,搭腔道:“说的是。他们如果现在还是在高速发展的话,那么对人力的需求必将非常大,每一个劳动力就都非常宝贵了。”

周夏严一摊手,说道:“所以他们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必然想将那些不赚钱却需要占用大量人力的工作甩出去。”可能是怕李镇长不明白,周夏严又补充道:“说得直白一些,就是那些脏活儿、累活儿,霓虹人不想干了。”

这次李镇长明白了。

也是,换成谁有了钱以后,也会变得身娇肉贵,自然不愿意再从事原来那些脏活儿累活儿。

之所以现在华夏人还干这样的工作,那不还是因为穷吗?

此时,周夏严又指着地图说:“您看,霓虹人要想不花太多的钱,就需要在他周围找国家干这些工作。而周围的国家也就是咱们、北高丽、南高丽以及东南亚。”

说到这里,周夏严指着北高丽说:“北高丽肯定不用想了,两种意识形态不对付,而且人家现在很富裕,也看不上霓虹给的那仨瓜俩枣。”

这个时代,托两大阵营对立的福,北高丽人民的生活水平可是相当高的。

他们向联盟以及各个盟国出售自己的矿石和粮食,每年可以实现巨大的盈余。因此,北高丽国内已经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人家都是用拖拉机耕作的。

反而是南高丽,十分贫穷。很多人都想偷渡到北高丽。

至于北高丽和南高丽为什么后来颠倒了,那就是时也运也,另外一个故事了。

周夏严又指了指南高丽,说:“他们也不行。这个国家现在正在疯狂地积累实力谋发展,政府不会接收霓虹的这些低端产业。别看他们现在很穷,但他们的目标可大得很。”

然后,周夏严又指到了中南亚地区,摇摇头说:“东南亚倒是合适,但是距离霓虹本土太远,不论是管理还是运费上边都非常的不划算。毕竟霓虹人只是想省钱,而不是想多花钱,自然不会拿着钱去给东南亚国家扶贫去。”

说到这里,周夏严用在华夏位置上空画了一个圈,然后自信道:“所以,霓虹人其实并没有选择,因为只有华夏才能接受他们这样的工作。”

李镇长听到这里算是听明白了。这样一想,按照周夏严的话,如果做那些霓虹人不愿意做的工作,那么将产品卖到霓虹去,似乎也没有多困难了。

不过他很快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李镇长想了想,问道:“我现在有两个疑惑,第一个是,我们真正能拿到霓虹人的这些工作,并赚到钱吗?第二个就是,我们干这些脏活儿累活儿,真对我们以后的发展好吗?”

周夏严知道李镇长已经动心了,显然他听进了自己刚才的话。

于是他笑着解释道:“我先回答您第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能不能赚钱?这个您完全不用担心,按照霓虹他们自己的统计,一个工人的平均年薪大概有250万霓虹元,也就是说10万美金左右。”

突然,李镇长拦住了他,狐疑地问:“小周啊,你是从哪里得到的数据?”

周夏严忽然发现自己好像说漏了。

这些数据在后世可谓随便查一下便能知道,被系统加强了记忆的他自然随口就来。

但问题是,现在可是1979年年末,找一份日文的资料都相当难,普通人根本就拿不到如此准确的数据。这有些太出乎普通人的三观了。

周夏严忙咳嗽了两声,对李镇长说:“镇长,您知道我老家是海城那边的,对外联系比较多,所以有时候与那边通信,他们会跟我说一些外面的消息。好了,这都不重要,咱们继续后面的话题吧。”

李镇长虽然没有被周夏严说服,不过他也觉得周夏严说的很有道理,毕竟海城是沿海的大城市,与国外的交流肯定比晋州方便。也许这个周夏严就是通过通信才知道这些数据的。

但很快,他又被霓虹人的高工资所震惊了。

要知道这可是10万美金,哪怕按官方汇率计算,也是年薪15万元华夏币!而华夏此时普通工人的年收入大约在360元左右,这中间的差距,真的有些让人绝望。

在这一瞬间,李镇长突然产生了深深的自我怀疑,华夏前三十年的努力,真的值得吗?

他那颗原本坚定的心忽然动摇了。

看到李镇长眼中的震惊和彷徨,周夏严叹了一口气。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其实当他看到这组数据的时候,也是极其震惊的。那时候可是后世,华夏已经成了世界上第二强大的国家,自己也是如此反应。而现在才是1979年,这样的差距更让人恐怖。

在今年,华夏的人均GDP为183美金,但霓虹已经达到了9103美金,足足是咱们的50倍。

真是让人绝望的程度。

更可怕的是,霓虹的经济还在高速发展,两年后,也就是1981年,他们将成功跨过人均GDP一万美金的门槛。

如果不是有后世几十年的见识,周夏严此时的心态估计也会瞬间崩塌吧。

但周夏严可不敢让李镇长这样下去,否则难免又是一个投降派,那就有违他的初衷了。

于是周夏严猛地咳嗽了两声,将李镇长从震惊中吸引了回来。

他笑着说:“镇长,我知道这些数据很让人绝望。但我想告诉您,咱们的差距远没有您想象的那么大。实际上,以美元计算的国际计价体系,本身就有迈瑞肯人的阴谋在里面。因为他们的钱,并不像他们宣称的那么值钱。”

说到这里,他比画了一个小哈密瓜大小的圆圈,说:“在霓虹,如果吃这样的一碗拉面,需要五百霓虹元左右。而咱们晋州这里呢?这样一碗面条不过才一毛钱!就算是多放一些肉,两毛钱已经算是顶天了。所以您看,如果按实际购买力算的话,两国的数据差距就没有那么恐怖了。”

李镇长听到这里,又感慨道:“原来霓虹的东西那么贵呀,这样的面条儿咱们可吃不起。咱们一个月的工资也就吃这么一碗面条,太可怕,太可怕了。”

周夏严见气氛缓解了下来,立刻笑道:“您看是吧。所以,咱们不要被西方弄出的数据吓倒。他们虽然每个月挣的钱很多,可花销也大呀。”

说到这里,周夏严便道:“所以这也是咱们的机会。毕竟按照他们的体系计算,咱们的人工要比他们便宜不知道多少倍。所以只要我们找准市场切入进去,哪怕价格只是他们产品的几分之一,利润也是很丰厚的。而且,如果咱们卖的东西只是他们自己生产价格几分之一的话,您觉得他们会不会将这份工作交给咱们?”

听到这里,李镇长点头笑道:“照你这样说,的确,他们肯定会将这些工作给咱们,毕竟谁也不会跟钱过不去啊。”

显然,刚才因为两国对比出现的压抑气氛,现在已经消失了大半。

现在,李镇长对周夏严后面准备说的话更感兴趣了。

他要听一听,这个小知青会给马市口镇准备一个什么样的项目,来完成他说的谋万世,谋全局。

第0054章 第一个社办企业

见李镇长打消了能不能挣到钱的担心,周夏严开始回答他第二个问题。

他说道:“既然我刚才说了,咱们做这个社办企业要谋万事,那么就不能光顾着眼前,所以不是什么样的脏活儿累活儿咱们都要接。咱们必须接那些对咱们发展切身有帮助的。”

李镇长点头,很赞同周夏严的这个说法。不过他又问道:“那么小周啊,你说什么样的工作是对咱们自己发展有帮助的呢?能不能给我举个例子?”

周夏严立刻答应了下来。

他刚才做了那么多的铺垫,就是防止马市口镇在社办企业上走歪了。

当经济大潮席卷而来的时候,很多人为了赚钱完全丧失了自己的底线。他们有的疯狂进口发达国家的洋垃圾,将那些病死人的脏衣服卖给普通百姓以牟取暴利。还有的人将国家宝贵的资源贱卖给外国,赚取断子绝孙的黑心钱。

更有人置环保和员工生命安全于不顾,总之,黑暗的令人发指。

周夏严作为穿越人士,不准备赚这样的黑心钱。压榨老百姓的血汗,满足自己的腰包,那是要被吊在路灯杆上的。他是真想为乡亲们做一些实事。

想到这里他开口道:“首先我们肯定不能够直接卖资源,而是要卖加工品到霓虹去,这样才能锻炼我们的管理能力并培养工人的专业水平。以霓虹那边的小气性格,必然会对咱们出口的商品大加挑剔。这样的话,如果经过他们的质检,那不就说明我们的产品质量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吗?”

李镇长听到这里点头说:“的确听说霓虹人的质量标准非常高,如果我们能卖到他们本土去的话,倒是可以变相提升我们对产品质量的把控。真要是达到那个水平,我们的产品质量就是卖到其他地方,也绝对是最好的一批。”

周夏严点头说:“对,而且要提高产品质量,可不是简简单单说两句话就可以实现的。我们必须提升我们的生产设备,加强对员工的专业化培训,更要实施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没有这些工作,我们的产品质量必然达不到霓虹人的要求,也就赚不了他们的钱了。”

此刻,李镇长终于明白了周夏严的计划。

他不由得感叹,周夏严说需要将眼界放高,现在看还真是如此。

如果自己的社办企业能够实现周夏严所说的全部,那么肯定会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必将在国内一众企业中脱颖而出。

那样的话,哪怕碰到再大的风险,只要有这些基础在,企业也不会被击倒。

以后就算是自己走了,只要留下了这样一个好企业,也算是自己送给马市口镇人民的一份厚礼了。

想到这里,李镇长又从烟盒里抽了两根烟出来,一根递给了周夏严,一根叼在嘴上。

等周夏严给两人点好香烟以后,他笑着问:“你刚才说的很好,不过能不能给我一个具体的意见,看看以什么产品起步为好?毕竟只有真正赚了钱,咱们才能够推进后续的工作不是?”

周夏严吸了一口烟,笑着说:“这肯定的。要是不能够让乡亲们赚到钱,哪怕咱们的大饼画得再大,乡亲们也不可能相信咱们。所以我觉得,这第一个产品必须投资小,见效快,而且还能在以后扩充规模,方便咱们扩大生产以招收更多的社员。”

听到这里李镇长顿时兴奋了起来,他的烟也不抽了,马上急切地问:“小周,你赶快跟我说说,这到底是什么样的项目?”

话说他现在已经对周夏严彻底信服了。

不说周夏严做出的收音机、摩托车和小汽车,就是他刚才的那些理论,也显然不是一个普通的人才能够达到的水平。这是一个真正的天才,格局之大,眼界之高,甚至他这个干部子弟都望尘莫及。

所以既然周夏严说有这样的项目,他下意识里就相信了。

周夏严抽了一口烟,这才说:“我在桃花沟的时候其实就有过思考。咱们玉山县这边属于山区外围,山里最多的就是木材和竹子,以及蘑菇等山货。木头嘛,乱砍滥伐的话对环境影响太不利,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但竹子这种东西每年都长那么多,正是咱们最好的生产材料。”

“竹制品?县里不是有竹加工厂吗?”李镇长立刻提出了异议:“如果咱们这样干,那就是在跟县里抢订单了。这样挖县里墙脚的事情,咱们镇上可不能干。”

说着,李镇长的脑袋摇得像拨浪鼓。

周夏严马上笑着解释:“镇长,您别着急呀。的确,县里有竹加工厂,还是出口创汇企业。但他们主要生产工艺品,再多的就是编些手提篮什么的。说实话,我对这样的竹加工厂根本就不感兴趣。他们这样的工作,完全无法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别看他们脑袋上顶了个工厂的名号,但其实也就是个作坊而已。”

李镇长这才长出了一口气。

他吸了一口烟平复心情,然后问:“那你这个竹加工厂是想生产什么?”

说实话,他真的有些好奇了。

玉山历史上就是有名的竹器编织之乡。依托于玉山里面的竹子,县里面的人多多少少都会一些竹编手艺。这也是县里能建起竹加工厂,并将这些产品卖到国际上的原因。

所以,虽然李镇长是从外面调过来的,但自认为对竹加工这块还是非常了解的,他怎么也想不出,除了那些手提篮和工艺品,还有什么工业化的竹制产品可以生产。

看着李镇长疑惑的表情,周夏严说了一个陌生的概念:“一次性竹筷,咱们生产这个东西。这个需求量大,适合标准化大规模生产;机器用得不多,投资小;另外涉及到食品安全,霓虹人肯定对质检非常的严格,正适合逼着我们进步。而且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别的小企业也很难进来抢食,也会给我们留够市场和成长的时间。”

“一次性竹筷?”李镇长听到这里,半天没有反应过来。

虽然他理解字面儿上的意思,但却不理解这个东西到底是做什么的。

于是他问道:“筷子不就是筷子吗?一次性筷子难道是只用一次便扔掉了?那多浪费啊。”

首节上一节31/33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