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 第687节

1954年以后,物理系都知道激光三组踩了一个大坑,进去就别想出来,毕业的本科生都躲着激光三组实验室,无论如何都不肯报三组的研究生。所以到现在为止,激光三组一共就6个人:4个51届的初代成员,1个52届的、1个53届的。

在苏州的硬盘厂,激光三组从硬盘的磁头那里得到了灵感。但是在硬盘厂调研时他们惊骇地发现:光盘存储的音乐以二进制数字形式储存,简单一算,如果光存储系统成功,一张直径30厘米的塑料片,存储的数据量会比苏州硬盘厂的一个汽油桶硬盘还大!

这个发现既让激光三组惊骇又让他们兴奋。没多久新的打击来了:唐华认为直径30厘米的塑料片太大,得改到20厘米,还是要储存一张音乐专辑。

继续在黑暗中爬行。

激光三组虽然还是6个人,但在这几年,与之协作的单位将近10个,建立了合作和供货合同的工厂二十多家,而且,虽然啥都没做出来,但激光三组的经费一直能保证。

1957年,激光三组优先拿到了少量6微米工艺的数据处理芯片,整个系统开始整合,漫长的研究工作终于看到了曙光。

……

“怎么一副苦海逃生的样子,”唐华笑着说,“我在那次会上说的是:你们研究小组是硕博连读。现在是1958年6月,硕士三年博士……四年,也不算太夸张。”

孙良方:“其他小组进展都很快,一组半年就把东西按照要求做出来了,他们是硕士,可二组您也说是硕博连读,可周光召一年就实现了激光数字通信,三年连光纤都开始铺了。我们心里就特别焦虑。”

唐华:“不过我看你们的项目进展,还是有条不紊的,焦虑是有,但是没有慌乱,这点特质就特别值得表扬。另外,我其实没有明确指示,但你们在研究过程中,实际上把整个产业链串起来了,那么多工厂建立了协作关系,分散零件的设计都撒出去交给了电子信息工业局的各个单位,这是相当好的工程研究思路。”

姚言奇:“其实是我们人手少,而且没有试验高手,自己制作超精细零件总是做不成。”

唐华:“那就是歪打正着,也不错。由于串起了整个产业链,这个产品再进行简单的工业设计美化,就可以量产了。不久的将来,它就可以和密纹唱片机一较高低,而且最终会取代唱片机。今年毕业以后,你们激光三组就作为一个独立的实验室,隶属于清华大学之下或者电子信息工业局之下都可以。然后,会有新的任务。”

孙良方:“什么新任务?”

唐华:“直径20厘米的盘片还是太大了,把它弄到12厘米。存储能力不变。”

……

激光快到了逐渐向世界公布秘密的时候了。

1951年的论文只公开了激光原理,原理实验是用氖光灯照射稀土晶体,能产生天然激光(始终会聚在一起但光强不大)。真正的激光器没有公布。但原来的历史线,1960年休斯实验室的梅曼制成了第一台符合现代定义的红宝石激光器,之后激光的研究就逐渐扩散开来。

当然,公布激光的秘密不是为了嘚瑟,而是把发明者给确定成铁案,再把专利抢下来——就算目前在西方国家提起诉讼拿不到钱,也要占住专利制高点,方便以后拉清单。

在激光不是秘密之后,许多产品也逐渐可以用于出口。而且是高利润型出口单子。

这都是一两年后才该做的事了。现在唐华心情还是不错的,以后有CD可听了。

如果再努力努力,在这个时代的科技元素还能继续增多。

新街口。

上班时间,街上的人不多,三三两两推手推车的、赶马车运垃圾的行人,除此之外就是偶尔过去一辆汽车。

“这个塔离电线杆子有点近啊,工作的时候不会有问题吧?”

唐华问李强。

“这个电线杆子虽高,但不是高压输电线,只是为了规避高大房屋才加高的,”李强说,“非高压输电线的电磁干扰不算强。”

唐华:“德胜门的城门楼子其实很适合加个铁塔,可惜文物部门不让。”

李强:“目前来说,全北京市四个基站也够了,毕竟是测试,才100个号。……哎,已经十点二十分钟了,基站系统应该已经通电了。”

……

唐华李强一行人向南走了500多米,尽量离开基站远一点。站定之后,唐华拿出装在包里的东西。一块砖头。

……一部酷似砖头的手机。

严格来说,它比1973年的摩托罗拉DynaTAC 8000x还要小一些,拾音器不凸起,键盘少一行特殊功能键,但半尺长的天线还是依旧保留。

“这部移动电话啊,全身上下都是新技术,集成得太多了。”李强说。

“反正就算用旧技术,也不是人人都用得起的。我们就是做个移动通信测试,”唐华说,“而且,电子工业的基本定律,所有元器件的价格都会随时间推移而降低,十年之后它的成本就会下去很多,而且功能比现在强得多。”

开机,电池只够通话一小时,但现在电量是满的。

电话打给谁呢?

主席作息时间,上午6点睡中午12点起。睡得很浅。这个时候打电话过去一定是找shi……

“总理,我是唐华。”

“噢,唐华啊。”

“总理,北京建成了全国第一套也是世界第一套移动通信系统,”唐华说,“我现在就正在使用移动电话,拨通了您办公室的电话。以后您有事可以打我这个手机啦。我的声音在话筒里清楚吗?”

“很清楚,和不移动的电话差不多。”

“我现在在平安里,您听这附近车喇叭的声音,啊,还有个卖菜的店,我进去说两句……”

总理:“行了行了,不用跟人家店员唠叨了。我看过移动电话系统开工建设的报告。”

唐华:“总理,您在上次人大会议上说,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我们的目标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您下次可以再补充补充,电灯电话这个电话,既包括固定电话,也包括移动电话。”

第184章,天气这个事听计算机的

移动电话搞个试点,把“世界第一台手机”“世界第一个蜂窝手机-基站系统”的记录抢到手就行了,现在还到不了普及手机的时候。

甚至现在固定电话也没法普及。即使是在北京。

到1958年6月,北京电话号码是5位数,其中有两个数字打头的电话号是特殊号,总共8万个号码上限,现在用了近7万个。确实是打算升号了,升到六位。

7万个座机,其中绝大部分是机关工厂学校等公办单位电话,住宅电话不到两万台。现在电话初装费1000元人民币,这还是程控交换机普及之后降过一次价的结果。初装之后每月还要交号码使用费15元。

“朱部长,移动电话今后有两种方案,一种是试开三个月之后系统关机;一种是小规模持续开下去。邮电部打算怎么选?”

唐华问朱学范。

“这几天我也在用移动电话,上班下班都带着,”邮电部长朱学范说,“是个好东西,虽然很贵,但是是平均到每部电话的。算总量的话,基站系统每个月运营费大约花一万一千多,就算这套系统一直免费运营,邮电部甚至北京邮电局都能出得起这个钱。”

唐华:“现在参加试验的100个移动通信用户,公安、消防部门的中层以上领导有个二三十人,还有一些供销部门,他们对移动电话有很明确的需求。你们如果继续运行,他们必定继续使用,可以每个月让他们交100元。”

朱学范:“如果能收点费倒也还行,我们每个月能少亏三四千块钱。”

……

首节上一节687/8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