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 第654节

“祝贺包钢全体建设工作者、全体钢铁工人,你们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希望以同样的效率和质量,在1958年1月完成2号高炉的建设并投入生产。”

“包钢金属研究中心的成立是与高炉同等重要的事情,大型国有支柱型企业的职责不仅是为社会生产产品,还包括研发本行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推进本行业的技术革新。”

“一个企业如果满足于做生产线的运营工,对生产率的提高毫无兴趣、对技术进步毫无敏感性,日积月累,这样的企业就会从国家工业生产的先锋队变成国家的包袱,最后成为国家的挽救对象。”

给包钢的电报起草完毕,还有一件事。

195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赫鲁晓夫邀请主席去莫斯科参加庆典。

主席当然是要去的,1954年国庆五周年也是赫鲁晓夫带团来祝贺的。然后,苏联科学院和部长会议秘书处还顺便问,唐华来不来?

考虑了一下,唐华还是算了。11月份正是运载火箭和卫星发射前最紧张的时候,完全脱不开身。

写完“不去了”的电报,唐华转了两转笔——不行,还是去房山看看卫星的辐射测试情况吧。

……

拜科努尔。

9月27日傍晚,风力从6级降低到3~4级,这已经可以发射卫星了。但是,气象部门又预告明天阴有阵雨,稳妥起见,建议火箭在9月29日发射。

科罗廖夫走进发射场,走到R-7火箭脚下。捆绑上四个直径3米多的助推器之后,R-7的底部直径10.5米,就是一个大柴捆的样子。30米高的火箭,在脚下需要尽力仰头才能看见火箭的尖端,夕阳中金属质地的外壳闪耀光芒。

火箭的尖端就是人造卫星一号,重83.6公斤,主体结构是一个金属外壳的球形仪器舱,内装两套无线电发报机和蓄电池,不过,主要重量是电池——51公斤。卫星还有4条鞭状天线,这并不是什么在地面折叠到太空中展开记忆合金,它装在火箭头部的时候四条鞭子就是张开的……

由于是靠蓄电池供电,在蓄电池用尽之后,人造卫星一号就会永远沉寂,只有地面用大型雷达搜索才能发现它。不过这种现象也不会持续多久,由于轨道的近地点很低,大气的阻力会让它逐渐减速,在三、四个月后就会坠入大气层。

这个280吨的庞然大物,竟然只能把83公斤的物体推到第一宇宙速度——而且在飞行过程中,火箭还不能出现太大的技术故障。

科罗廖夫比任何人都清楚,开创太空时代的历史意义有多大。为了稳妥地把人造卫星一号送入太空,不管有多谨慎都是值得的。

“切尔托克同志,我决定了,火箭再次推迟发射,9月29日或9月30日升空。”科罗廖夫对着电话说。

……

9月28日,天气预报不完全准确——风停了,天没变阴,实际上有那么大半天时间,丘拉塔姆上空很晴朗——本来这是一个发射窗口的。

到下午天上的云层才密起来,晚上9点下了小雨。

9月29日,小雨还在下,果然今天也发射不成了,那就继续等吧。

……

9月30日。

29日晚8点,最后一场阵雨下完。30日凌晨,气象观测员观测到云层正在消失。

当气象预报确认明天12时之后是晴天且风力只有3~4级,科罗廖夫果断下令,火箭加注燃料。

9月30日,天放晴了。

下午6时30分,第五枚R-7运载火箭/弹道导弹携带着第一枚人造卫星,从1号发射台点火升空。

20个喷管的火焰联成一团,地面跟踪人员紧张地用高倍光学观测系统跟踪火箭的状态,但其实不是那么重要——要送的卫星只有83.6公斤,对R-7火箭来说绰绰有余,理论上,这20个喷管只要有18个在喷火,卫星就能入轨。

这就是科罗廖夫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时的“保险措施”——大火箭发射小卫星还能有额外的容错率。

这个时候的苏联也没建立全球航天监控网络,火箭飞出哈萨克斯坦、飞出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之后,就从苏联的控制范围内消失了。不过,在消失之前,雷达监测站观察到了四个助推器第一级准点分离。

苏联最后确认卫星发射成功,是在90分钟后,人造卫星一号绕了地球一圈,再次进入苏联领土时。

……

《苏联跨出了星际旅行的第一步,第一个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苏联开辟了科学新纪元!》

《美英等国无线电公司收到人造卫星的讯号》

“经过各科学研究所和设计局的大量的紧张工作,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制成。9月30日下午,我国用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运载火箭使卫星获得了接近8公里/秒的速度,足以使其摆脱地心引力,成为地球的卫星。”

“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对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一项极重大的贡献。在这样的高空中进行的科学实验,对认识宇宙空间的特性和研究地球作为太阳系的行星的性质,具有巨大的意义。”

……

虽然内心狂喜,但实际上苏联是以极为克制的心情报道这则消息。

也不用在文字上花太多的功夫,事实摆在这里:苏联率先进入了太空。

“谢尔盖!太棒了,我本来不相信你能用你的卫星超过美国人,但你真做成了!”赫鲁晓夫得知消息后,给科罗廖夫道贺。

10月2日,苏联成功发射卫星的消息也上了国内报纸的头条。在第一版有祝贺的文章,后面还附带了卫星在今后几天经过中国几个城市的时间,以及一张卫星周期曲线图。

过几个月,估计自己的卫星也会来这么一出,先让懂无线电的国人练练。

……

华盛顿。美国参议院特别会议。

“先生们,我们给弹道导弹和运载火箭的拨款已上了10亿美元,为什么现在率先发射卫星上太空的是苏联人?苏联已经做到超过美国了?”

一名干瘦的议员问艾森豪威尔。

“苏联在导弹和航天方面的投入一点也不比美国少,”艾森豪威尔说,“由于国家体制的原因,苏联政府可以不做任何解释就抽调大量资源和资金投入到航天工程中,这就是美国与苏联的差距。”

参议院席位上一阵嗡嗡的交头接耳声。

“杜勒斯先生,苏联在航天领域领先美国,难道你们中情局就没有一点警示吗?”

艾伦·杜勒斯,国务卿杜勒斯的弟弟拿出一叠厚厚的报告:“并不。实际上从今年年初开始,中情局就不断报告苏联在火箭和弹道导弹领域正在突飞猛进。但我们的警告在有关部门眼里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您是说,你早就注意到了苏联的火箭领先美国?”

“正是这样,我有报告为证,”艾伦·杜勒斯从这叠报告中抽出一张,“苏联从1957年6月起,就在测试一种重达280吨的大型火箭,它在发射卫星的时候是运载火箭,如果安装上核弹头,那就是可以攻击美国的弹道导弹。”

“6月的报告促使总统宣布加快发射卫星的速度,因为美国同样需要用火箭将核弹头投放到苏联。但是,空军、海军以及陆军正在研制的火箭/弹道导弹,没有一种能和苏联的280吨火箭相比,即使把这些弹道导弹部署到欧洲,也无法击中莫斯科。”

首节上一节654/8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