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 第586节

“一部激光武器系统,一台空间核反应堆,我们把它送上太空,让它达到第一宇宙速度,这一套体系就可以在天上持续运转几年甚至10年,在这段时间里,它将是太空中的一个拦截平台,能击落飞向苏联的导弹。科罗廖夫院士,我们现在可以把这些东西送上太空吗?”

苏联喷气科学研究所所长、科学院院士谢尔盖·科罗廖夫拼命点头。

点了一会头科罗廖夫又摇头:“但是现在不行。”

亚历山大·莫洛:“为什么现在不行?你们一直在研究大火箭。那您告诉我什么时候能行”

科罗廖夫:“这是国防委员会的秘密项目,暂时还不能告诉您。”

亚历山大·莫洛:“我们的高能激光也是国防委员会的秘密项目。”

……

苏联洲际导弹和人造卫星项目是差不多同时立项的,在研制R-7洲际导弹的时候就准备好用这种导弹的一、二级发射人造卫星。按照科罗廖夫的理论计算,R-7作为运载火箭,可以将1000~1400公斤的载荷送入近地轨道。

大概就在一星期前,1956年1月31日,国防工业委员会正式签署行政命令,要在1957或1958年把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

总之科罗廖夫现在身上担着洲际导弹和运载火箭两个担子。作为洲际导弹,R-7要能把3.4吨重的弹头投到8800公里外(苏联当时典型的150万吨当量辐射内爆氢弹重3.4吨)。作为运载火箭,R-7要在1957年做测试飞行,1958年把一枚不小于1吨的卫星送上太空。

当然,这两个项目都是秘密项目。

唐华:“莫洛同志,您能估算一下,如果把激光器发射上太空,那么激光器本身的重量至少是多少吨?”

亚历山大·莫洛翻检自己的资料和论文,过了一会儿答道:“10吨。”

科罗廖夫:“10吨,那我现在无能为力。”

唐华:“确实,让10吨的物体达到7.9公里/秒的第一宇宙速度,那得需要一种大型火箭。”

科罗廖夫:“人造卫星这种设备,我们肯定是先进行最基本的原理试验,通过之后,会尝试着往太空中发射一枚小东西试试看管不管用。如果管用,我们再逐渐给这个小东西加上一些功能。同时再设计更大的在太空运行的卫星。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这样的。我可以肯定地说,我们第一次发射的小东西绝对到不了10吨。”

……

唐华突然觉得下次应该把钱学森也叫来一起开会。科罗廖夫和钱学森在中苏两国的位置和作用是高度重合的,两人交流说不定能擦出些火花。

但这次事先并没有想到科罗廖夫也来开激光物理年会。难道科罗廖夫掐指一算发现中国激光陀螺仪已经可以实用了?

“切连科夫同志,您好。”

帕维尔·阿列克谢耶维奇·切连科夫,主要成就是切连科夫辐射。因为这项发现而获得了195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但是唐华是来不及掺和进去了,切连科夫辐射是1934年发现的。

那时候切连科夫在研究放射线穿过流体时所发生的现象,观察到了一种淡蓝色的辉光。之前若干年欧洲的物理学家就观察到了类似的现象,但认为这是水的荧光。切连科夫在实验中仔细排除了水中产生荧光的杂质,而蓝色辉光仍然存在。这说明这是一种新的辐射。

切连科夫辐射就是介质中运动的电荷速度超过介质光速时发出的短波辐射,这个研究在30年代用处不算大,但到50年代,粒子物理学界发现切连科夫辐射用来研究放射粒子十分好用,于是切连科夫就被诺贝尔委员会相中了。

唐华:“切连科夫同志,我好像听说了一些风声,说诺贝尔奖委员会十分看好切连科夫辐射,说不定,两三年之内您就会获得一次诺贝尔物理学奖。”

切连科夫:“或许有一些可能吧,但肯定不是现在。唐华院士,195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晶体管可能是最后的赢家。”

唐华:“哦?”

……

切连科夫的猜测没错,195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威廉·肖克利、约翰·巴丁、沃尔特·布拉顿,也就是发现晶体管效应并在实验室里做出晶体管的三人。

只是,这三人……现在都有一点麻烦。其中威廉·肖克利的麻烦最大。

1951年,美军从朝鲜战场上缴获了美军都从未用过的晶体管,CIA把嫌疑指向了威廉·肖克利。

肖克利的心胸狭隘和好大喜功这时候给自己埋了老大一个坑。

肖克利在40年代实验室里制成的晶体管是锗基管,唐华已经改进为硅基,肖克利只要老实承认“中国的晶体管设计技术已经超过了我,我设计不出这样的小型晶体管”,其实就没事了。

然而,肖克利说的是:“没错,这种晶体管的原理也是我研究的,只是我不知道是谁把这个技术泄露给了中国。”

CIA听话当然只听半句,所以,真相就变成了“肖克利说这种晶体管的原理也是他研究的……”

至于是肖克利主动把技术泄露给中国的,还是肖克利身边的工作人员,那CIA就得好好调查调查了,所有人都是嫌疑人,调查和审查每个人都有份。

格蕾丝·霍珀在被麦卡锡调查之后就老老实实地说“中国的计算机已经超过了我所能设计和设想的上限,硬件技术超过了雷明顿·兰德公司的计算机,软件技术远远超过了我”,所以她接受审查比肖克利晚,但现在已经脱身,继续在美国空军的实验室给仿T51计算机写程序了。

而肖克利现在还只能在大学里面教一年级学生大学物理。

……

“晶体管是肖克利、巴丁、布拉顿三人在40年代末研究出来并制成样品的,”唐华说,“我虽然改进了晶体管,可能还把晶体管计算机卖得到处都是,但不是第一个发现的人,这次诺贝尔奖应该没我的份。”

朗道:“1954年你公布了改进晶体管的结构和量子力学原理,苏联科学院已经把论文和成果发给诺贝尔委员会了。”

在朝鲜战场确认有晶体管被缴获、1954年T51计算机失窃之后,晶体管的结构和量子力学原理已经不值得保密了,大规模制造晶体管的工艺才是秘密。所以1954年6月,唐华提议、苏联科学院带头,就把这部分内容公开了。

唐华:“那就要看诺贝尔委员怎么想了。原创和改进……还是有差距的。”

第116章,秘密报告

黑海,塞瓦斯托波尔。

苏联海军红旗黑海舰队的主基地及司令部所在地。

现在是1月15日,唐华和罗顺初一行抵达塞瓦斯托波尔时,还能看见港区偏北部肚皮朝天的“新罗西斯克”号战列舰,旁边有大大小小的工程船在忙碌,可能是在打捞遗体,也可能是在拆除弹药放空燃油,之后才能想办法扶正它。

“新罗西斯克”号是左右舷进水不平衡而翻沉的,龙骨和中部的主舰体并没有被摧毁。理论上把它重新翻个个,修修还能继续用。但赫鲁晓夫很讨厌大型水面舰,觉得这些都是漂浮的活靶子,“新罗西斯克”号爆炸沉没又给了赫鲁晓夫整海军的理由。所以,这条舰苏联海军是不会再修复了。

“苏联的56型已经服役了,我们的56型还在组装建造,看来护卫舰到驱逐舰,这一步迈得也不容易,”唐华说,“54年12月开始组装,原计划是今年6月下水的,但看江南厂和沪东中华现在的架势,怕是要9~10月才能下水,完工交付得到1957年。”

罗顺初:“速度已经很快了,海军对船舶工业系统也表示理解。而且我们这边也是一场乱仗,不要说56型了,上海整修改造的那6艘美制驱逐舰,每交付两艘我们就鸡飞狗跳一阵子,海军现在最缺合格的指挥员和水兵啊。”

黑海舰队作战参谋叶尔腾科中校在前头带路,唐华、罗顺初走向黑海舰队正式服役的第一艘56型驱逐舰“经验”号。

现在,苏联海军已接收了3艘56型/科特林级驱逐舰,两艘由列宁格勒造船厂建造,这艘“经验”号由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建造。此外,还有7艘56型驱逐舰在黑海、波罗的海、日本海试航。

1955到1959年,苏联建造了27艘56型驱逐舰,这一波饺子下得很猛。

在码头,唐华示意叶尔腾科参谋先不急着登舰,他先来回走一趟,看看56型驱逐舰的外观。

56型驱逐舰的中途设计修改是中苏两国一起搞的,“经验”号的模样就是以后中国的同型驱逐舰的模样。

首节上一节586/8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