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海挣扎时,又有一艘登陆舰失踪。剩下的就是一直保持编队航行的“太宜”号驱逐舰、“中建”号登陆舰。两舰航行到南威岛正值半夜,“中建”号登陆舰黑灯瞎火就在岛附近搁浅了。“太宜”号因为没有带够淡水补给,此时也走不了了,就也在南威岛抛锚,官兵上岸谋生。
没过多久,南海下一次台风来袭,将“太宜”号的锚链吹断,拍到岸边搁浅,从此他们就被迫定居南威岛。
“初到南威岛的前一个月,我们还用电台发报和收听频道,但第二次台风来袭之后,所有电台都损坏了。”
“两年来,我两舰的幸存官兵在岛上垦荒种土豆和蔬菜,”张德临向接收南威岛的我军指战员介绍情况,“岛上还有些许椰树,中建舰上有一些存粮和罐头,太宜号的两艘救生艇和十余个救生筏也被拆卸下来了,平日用这些船艇和自制的钓竿、绳网捕鱼,就这样在岛上渡过了两年。”
“这个,额,这个,”张德临面前是一个用很坚固的木条修成的小牢房,他尴尬地对连常先说道,“我们扣下的越南渔船渔民,放一两名船员回去,让他们回越南,装几百斤大米来换人质。”
连常先对张德临笑了笑,又摇摇头,“等回到了广州,你还是说他们在南威岛非法捕鱼吧。”
1955年6月10日傍晚,国军海军漂流南威岛部队宣布起义接受整编。
但这不是最后一支国军残军。在中缅边境缅甸一侧,还有两三支从中国过境到缅甸的国军残军等待解决。
漂流南威岛部队宣布起义也意味着我军再度接收一个南沙群岛的有较大天然陆地的岛屿。考虑到南威岛在整个南沙群岛中的地理位置,在太平岛和永兴岛的机场建设完工后,就开始在南威岛建设永久军营建筑和一座小型飞机场。
现在的海军不能不重视南沙群岛,因为这里有苏比克海军基地。为了监视菲律宾和可能在南越出现的美国军舰,在50年代困窘的物质条件下,南沙的岛群就这样一个一个地开工建设和驻军。当美国海军感觉不对,驱使南越海军前往抢占南沙岛礁时,我军已经占据了棋盘的主动权。
第八十九章,蟑螂定律
清华大学。物理系楼。
草地上一排椅子,两排木制的垫脚架。
“蒋校长。”“赵老师,您好您好,请您先坐。”
蒋南翔校长、赵忠尧主任并排挨着坐在正中,相邻的椅子坐的是钱三强。
又是一届毕业生送走——清华物理系55届毕业生今天举办毕业典礼,在这儿拍毕业照留念。
“三强啊,今年核物理专业的学生还在在我们旁边吧,挨近一点儿。”赵忠尧说,“毕业以后,想见到他们就不太容易哟。”
“还是和去年一样?”
钱三强点点头,明白了:
“同学们,以我们三个老头子为核,核物理专业的在S轨道,激光物理专业、量子物理专业摆出P轨道,洪特规则。”
听钱三强这么说,学生们轰然答应,在三人左右找位置坐下或站着。
1955年,中国核计划启动的第二年。
北京大学17名、清华大学22名毕业生加入核工程的科研、工程队伍。
在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苏联援助的试验反应堆7月份要安装铀燃料棒,预计在9~10月首次启动运行。
基于苏联援助的试验反应堆,钱三强带领研究小组,拿苏联图纸和实堆做参照,结合之前自己的反应堆原理研究,设计了第二座改进型试验反应堆和钚生产堆。
在包头、兰州等西北铁路沿线城市,唐华已经规划了7个核设施工业区。
自制的试验型反应堆还是放在北京周边。用自行制造的零件建造试验型反应堆成功,就启动第三座反应堆——钚生产堆的建造,第一个钚生产堆放在兰州。
包头、兰州各要有一套铀浓缩工厂,但是先建设包头的。目前氢氟酸/氟气工厂已建设完成,六氟化铀生产厂的设备正在由哈尔滨攻关。甚至气体扩散厂的核心——气体扩散机,也安排了上海进行攻关研制。
这就是两手准备,假设一个最坏情况:苏联一直未下决心援助中国建设核工业体系,中国也要上马核武器,大不了晚个几年。
北大和清华54届的毕业生大部分安排在了北京周边的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所和试验设施中。55届加入时,核工程体系就不只是在北京周边,而是要向西北大漠进军了。
“赵老师,唐华今年没有来。”钱三强说,“好多学生说想见唐院长,这几天还跟我侧面打听呢。”
赵忠尧:“长春光纤厂投产了,另外沈阳还有一些重要的国防项目,所以唐华在中科院成立仪式后就去了沈阳,毕业前是赶不回来了。”
钱三强哦了一声。
钱三强还知道,到了7月份,钱学森的火箭项目会有新进展,那时候唐华和钱学森在内蒙古大草原上看二踢脚。
……钱学森把火箭和弹道导弹项目今后5年甚至10年都规划出来了,制定了精确的路线图。
核工程的中远期规划……还存在着方案1和方案2,具体会走哪条路现在不确定(看苏联)。
想到“两弹”的进度将会再次不同步,钱三强就略有些焦虑。
……
沈阳。
“老邓,那我们就先分头忙各自的事。两个112的事情处理完,我也会去鞍钢的。”
“行。唐部长,我在鞍山要组织开各种级别的很多会议,你去鞍山的时候肯定我还在。”重工业部党组书记邓发说。
唐华和邓发互相挥手告别,各自上车离开火车站。
112A厂(沈阳飞机制造厂)。
从1950年到1955年,沈飞从日据时期的螺旋桨飞机修理厂起步,先改成米格-15的中修厂、大修厂,再升级为飞机制造厂。升级中途又将准备仿制的机型从米格-15比斯改为米格-17。
五年的时间,不算特别快,但是整个航空联合体的基础打得很扎实。
沈阳航空联合体(广义的沈飞)包括五大块:沈阳飞机制造厂、沈阳航空发动机厂、发动机研究所、飞机研究所、空气动力研究中心。
今天是1955年6月17日,沈飞制造的第一架歼-5战斗机组装完成。预计要进行一个月的测试和调试,7月份首飞。
“唐部长,飞机厂的第一批三架飞机已经拉到车间口,准备剪彩了。”黄志千在车间门口迎接唐华。
“剪彩应该是刘鼐来剪彩,我就是来出席一下仪式,”唐华说,“怎么样,从112B调到112A快一年了,工作转换得还行吧?”
“飞机其实算是我的老本行,这一年时间重新捡起来,倒也不算困难。就是往后从仿制制造到自行研制,就可能要经历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了。”
唐华:“中间还有一个仿制改进阶段。规划的发展路线还是一步接一步的,不会跨越太大。”
……
歼-5,还是仿制自米格-17F战斗机。第一批三架飞机列成横队,摆在剪彩仪式现场。大大的进气口十分富有“时代感”,银白色的机身已经刷上了空军的飞翼八一军徽。
歼-5把沈飞的飞机制造、发动机制造两个厂的工程师和技工队伍建立起来了。飞机研究所和发动机研究所搭起了架子,对米格-17及发动机的图纸做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