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 第507节

唐华:“青藏高原铁路这事,有时候不是堆人力物力财力就能修成的,现在技术上还有很多难题要攻克。光一个高原永久冻土筑路问题就很要命,连苏联同志都没有研究过。这些技术问题不解决,砸钱也修不成。我觉得兰州到西宁的这一段路可以先修,反正就两百多公里,至于什么时候从西宁修到拉萨,等以后再说吧。”

“技术难关那就没辙了。我还想着三年以后要是真开始修去拉萨的铁路,财政上得拨多少钱呢。”

青藏高原地区的铁路修筑的难度在中国排第二,仅次于苏北平原的筑路难度。

青藏铁路的技术难点排第一的就是永久冻土带如何修路基。铁路火车经过的震动会改变地下的冰晶、土壤原先的稳态结构,日积月累,本来硬邦邦的冻土突然就成烂泥了。

其次是高寒缺氧问题,不仅是人,现在的蒸汽火车头也会喘不上气,得用涡轮增压柴油机内燃机车、电力机车、或者干脆上燃气轮机火车头也可以。

然后是地质监测和环境保护——地质监测是防地震,环境保护主要是防止高原植被破坏带来的生态灾难,这个问题要是不解决,路修成之后几年来一场山洪泥石流,那画面太美。

唐华:“先做两手准备吧。成都周边抗战时就有美国人修的B-29机场,还不止一座,把这些机场恢复起来驻扎图-4,一旦有事,从四川起飞的图-4可以覆盖西藏全境。”

“怎么转到军事上来了,我在考虑的是西藏经济和工农建设……”总会计师说。

……

“陈副总理,给,”唐华递过去一个发着金属光泽的小匣子,“刚研制出来小规模试用的样品,能听评弹。”

总会计师接过小匣子,这东西大小和袖珍收音机差不多大,然而在唐华的指点下,一按侧面的按钮,正面的面板就斜拉出来,刚好可以放一盒磁带。

把面板再按回去,按下开关,薛筱卿的评书《珍珠塔》声音就放了出来,虽然音量不大,但音色还是很清晰的。

唐华教总会计师把这个微型录音机卡在腰带上,能站能走,动作不受什么影响。再戴上耳机插上线。“现在您可以一边散步一边听评弹了。”

总会计师现在的表情就跟两年前他拿到集成电路的计算机一样夸张。

“这东西,在苏联那边又能赚个几千万吧?”总会计师说。

唐华:“当然是能赚钱了。有点贵,但是青年人可能比较喜欢。而且,这东西和大录音机不冲突,一个家庭里头,一个大的录音机一个小的随身听,可以都买。”

总会计师:“……随身听这名字不错。”

唐华:“陈副总理,我拿这随身听跟您交换个东西,我想请您帮我找一两个评书或评弹的艺人,跟他琢磨琢磨一个剧本怎么改。”

……

11月初,周璇从北京回上海。

也在差不多的时间,还有一位重要人物也从北京到了上海视察工作。

“江委员,这电影一定要彩色宽银幕,4:3的屏幕在描述战争大场面的时候表现力是不足的,1.66:1才勉强可以。”

“这次的电影是国内首次采用的制式,而且电子信息工业局和重机局准备了很多全新的电影拍摄器材,有的器材世界范围内最先进,是我们先想出来的点子,所以肯定要视觉效果最好的彩色宽银幕制式才能搭配得上。”

“胶片的问题解决了?那太感谢了!”

江委员是文化部电影事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央宣传部电影处处长,但一般还是比较喜欢别人叫他江委员。

过了几天唐华又给江委员打电话:

“江委员,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一个战争戏那么多的剧本交给了郑君里。……汤晓丹的《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拍得那是杠杠的……对,我就是想把所有的都换成最好的配置。……那,我来和他说叨说叨?”

电话打多了,江委员干脆就来上海计算机所看个究竟。

“怪不得你电话里说有些器材是重工业部重型机器局搞的。”

江委员眼前是一座卡车拖曳的、摇臂长十几米的拍摄台。

因为摇臂太重,拍摄台工作的时候要先像高射炮那样放下四个脚插下驻锄,然后摇臂才能工作。可旋转、可俯仰、可伸缩,摇臂的末端可以放两台摄影机再坐一个摄影师。还有一个特殊设计,那就是摇臂的旋转俯仰伸缩都可以由摇臂末端的摄影师用手中的控制器操纵。

唐华:“这一套系统稍微改一改,就可以作为城市火灾时的高楼层救援车来使用,因此虽然一个电影厂只需要配备一两台,但研制出来也不算浪费。”

超长摇臂拍摄台旁边是一辆拍摄车,4X4小吉普改的底盘,车上坐一个司机、一个摄影师、装两台摄像机。两台摄像机装在一个很复杂的平台上。

小吉普旁边是一个更小的车,它没有动力,是手推车,但很显然这种车能钻进更狭窄的地方,比如插进人列之中。

“这是稳定平台,小车开动的时候,摄像机也基本上不会晃动。其实刚才的摇臂拍摄台,它的摄影机也有自稳定功能。”

“除了自稳定之外,摄像机平台还具有可控匀速运动的功能,这些都是由电子控制器来控制的。”

“电子控制器在几种机械里面都有使用,而且都特别重要。比如摇臂在旋转的时候,控制器能让摄影机平台以指定的速度变化旋转,这样摇臂虽然在旋转,但摄影机的指向可以不变。甚至摇臂一边旋转、一边俯仰、还一边伸缩的时候,摄影机都可以固定一个指向。”

江委员:“那热气球和飞机拍摄是不是也能用这种平台?”

唐华:“当然可以,不过热气球和飞机不用另行研制,今天就不展示了。”

“让汤晓丹、孙瑜,还有他们那几个摄影,现在就过来,学习使用这些设备。可以给他们批几千尺胶卷,学上一个月。”江委员说。

……

“赵丹吗?我是周璇啊。”

“江委员点题的那部电影,剧本改过了,里面有武训。当然,这个武训是你来演。”

“剧本重新大改了,是我先生参与修改的,我保证里面的武训绝对不尬。里面所有角色都不尬。就这么说吧,汤晓丹导演看过大改后的剧本,他就愿意来执导电影了。”

“那太好了,谢谢!”

在周璇旁边,唐华在客厅摆弄一台有点特殊的幻灯机。

一张底片放进幻灯机,图像打在墙上的幕布。唐华手里有两片镜片。

把其中一张镜片凑到眼前,单眼望过去,墙上那明晃晃的幻灯照片图像竟然什么都看不到了。

换另一张镜片凑到眼前,再单眼望过去,幻灯片图像又一切正常显示。

“这可比红蓝镜片强多了吧……”唐华对周璇说。

第六十五章,仿制野战炮兵计算机

最早的3D电影出现于1922年,又叫做红蓝立体电影。左眼的镜片过滤掉画面的蓝色内容,只看到红色部分,右眼过滤掉红色,左右眼看到不同画面而产生立体感。

红蓝镜片的问题是画面颜色失真严重,无法避免绿边/蓝边。这就几乎没什么观看体验。

30年代末期发现偏振玻璃原理,然后就有人打算用在3D电影上。现在第一个偏振3D影院已于1952年在美国出现,1953年正式运营,所以唐华搞的偏振系统不算世界第一,大概也就算中国和苏东国家里的第一吧。

首节上一节507/8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