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9章 国耻与胜利
抗战胜利纪念日这事,徐畅然觉得有点意思,花了点时间,在网上搜寻一番,得出一个认知。
1945年8月15日这天,日本天皇通过广播发布停战诏书,消息传到中国,全国一片欢腾,就像某部抗战剧说的那样,同志们,8年抗战结束了,不用再和鬼子打仗了。
不过, 天皇诏书里并没有投降二字,它的中心意思,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敌方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之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所以,这是一份终战书,就是天皇告诉他的军队和子民,对方火力太猛,我们撑不下去了,为保全民族、列祖神灵,这仗不打了。
严格来说,8月15日这天庆祝的是停战,当然,这也是值得高兴的事。
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军舰上,日本政府代表重光葵,军方代表梅津美治郎正式签署投降书:“我们宣布日本帝国大本营及在日本控制下驻扎各地的日本武装部队,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徐永昌代表中国政府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确认,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
在这里,我们才看到“投降”二字,9月3日意味着日本签字投降正式生效。从国际法上讲,日本军国主义被打败了。
1945年9月2日,国民政府宣布从3日起全国庆祝三天,在大后方陪都地区,学校已经开学,学生和市民一齐涌上街头,提灯游行,喊口号打标语,欢声笑语,热闹非凡。第二年,国民政府正式确定9月3日为抗战胜利日。
49年10月政权更迭,12月23日政务院颁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8月15日定为抗战胜利纪念日,还规定凡纪念日均不放假。其中缘由,或许因为九三是国民政府所定,新政府就另选八一五。
两年后,为了明确苏联出兵东北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历史功绩和彰显中苏友好同盟互助关系,东北局宣传部向中央提出建议,请中央考虑明令公布九月三日为战胜日寇及解放东北的纪念日,并作为东北地区纪念日,最后得到主席批语:采用统一的九三纪念。
九三纪念日虽然转了一圈又回来,但随着时间流逝,它逐渐被人忘记,而八一五仍然深深刻在人们的记忆中。徐畅然也是如此,他记得的九三学社节日,其实也是因为抗战胜利才确定的。
抗战胜利日的历史流变,个中原因比较复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个日子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在各种抗战纪念日中,这个日子很少被人提起,和其他国家的二战胜利日相比,显得冷清。在海峡对岸,国民党在位时期,多是在9月3日庆祝抗战胜利。
有人认为,我们的抗战纪念,强调的是国耻教育,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还有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对于胜利教育,则要弱一些。
星期六上午,一架铁制秋千椅送到院里,是朱越的两个朋友合起来送的,他们自己设计的古典样式,做得非常结实,大人和小孩都可以坐。
送走朋友后,两人来到秋千前,徐畅然坐上去试了试,很稳定,然后朱越坐上去试了试,虽然她现在是两人份量,秋千仍然能够承受,徐畅然建议她每天都来摇一会,因为这能让肚子里的孩子体验到“徜徉”的感觉。
试完秋千,朱越回到屋里,在一旁的邓阿姨对徐畅然说,孩子生在这个家,很有福气,而且将来孩子性格会很好,她知道,孩子的性格其实是父母性格的反映,他和朱越两人的性格都很好。
徐畅然看着邓阿姨笑笑,知道她的话是由衷的,她的话没有说错,朱越和他在各自的朋友圈中,都能听到这句评语,但是孩子生下来,是否享福就不一定了,如果是女孩,他会传授给她知识和经验,如果是男孩,他会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把他赶到大自然、社会上经历风雨……
这两天,徐畅然在关注一本行业小说,写某虚构的某省会城市的医疗、药监系统,主角出场时是一个大学生,毕业后进入机关,接触到医疗、药监领域,拉出了不少内幕,在同类题材中属于佼佼者。
百象文学提倡行业小说,给予了一些优惠,吸引各行各业的人才把自己行业的故事写出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少行业小说不仅在网上连载,还获得实体出版机会,一些行业作者名利双收。
这个项目是徐畅然推动的,所以他比较关心,行业作者有的希望出名,有的希望匿名,比如以前宣传过的眼科小说,作者已经深藏人海,不知所踪。
今年上半年出现一本《妇产科男主任》,写一个妇产科主任的工作和日常,身临其境的接生场面,千钧一发的危机处理,各种生育知识和小窍门,牢牢抓住读者的心,作品取得很大成功,但是在中途,有人指出主角的原型是燕京某医院的谁谁,引起读者关注,作者也担心了,准备打退堂鼓。
徐畅然和编辑对作者做工作,说这时打退堂鼓反而坐实猜测,不如继续写下去,这样的小说对读者有益处。同时徐畅然作了处理,抹去后台的作者信息,仅靠编辑和作者用新注册的QQ联系。
和陈总商量后,这种模式成为百象文学的一个惯例,类似美国fbi的“人间蒸发”,对作者进行一定的保护。
只有徐畅然和编辑知道,这本小说的作者是这个妇产科男主任的外甥女,她在等待出国期间,对舅舅进行了长时间的采访,多次到医院产科进行实地调查,从而写出这本栩栩如生的小说。
在小说后半部分,作者对主角的行为描写有了一些改变,对原型的猜测渐渐平息,目前写作已经进入尾声,实体出版已经确定,不少读者呼吁拍成电视剧,可能是妇产科拍摄的难度较大,还没有影视公司表现出兴趣。
眼下这本医疗、药监行业的小说有点不瘟不火,但实力还是有的,也取得一定成绩,徐畅然关注的,不仅是行业内幕,还有小说的作者。
小说中的省会虽然是虚构的,但有些场景似乎是荣城,而且有些语句明显是蜀州话的用法,这让他联想到一些事。
他曾经对浦莉说过,如果要写小说,先从身边熟悉的环境写起,这样容易进入状态。
第1290章 毕业五年聚
在小胡同里走了一段路,看见一个大门,上写“竹园”两字,进去后,穿过一个两边挂着红灯笼的通道,进入后院,里面很宽敞,竹林荫翳,长廊曲折,一派古典园林风貌,像是古代大户人家的宅子,王瑜真会选地方啊。
进了包间,已经来了六、七个同学,张明爵忙打招呼:“畅然,过来坐。”
这次聚会,首先是两个同学来京开会,然后有人提出毕业5周年,来个聚会,也见见老师,过个教师节。能来京的有五、六个,加上京城的,超过10个了。
这宾馆是王瑜帮忙订的,说是清静,既能住人,又能吃饭,进来后果然别有洞天。这环境,感觉比那些搞私房菜的四合院档次高得多。
大家捉对聊天,徐畅然和张明爵聊了一会,他说前段时间跟随领导到南方出差,吃的住的都好,但老想着回燕京,以前挺愿意出差,现在不知怎么,觉得当宅男也幸福。
徐畅然说:“你可不能陶醉于小家庭,丧失斗志啊,你起点这么高,不能浪费资源。”张明爵笑了笑,说还不至于。
其实,徐畅然理解张明爵这番话,几乎从进大学起,张明爵一直是斗士,努力钻进各级学生会,想办法结交人脉,本科毕业发现形势不对,赶紧连读研究生,研究生毕业找到理想单位,振奋过一阵,干了一段后又感觉前程黯淡,如今事业爱情双丰收,身心方面是真想歇一歇了。
从外形和情绪就可以看出,他现在舒展多了。以往谈一阵就皱着眉头,在心里拨小算盘,如今他是放下了,或者说有放下的资本了。
聊了一阵,徐畅然让王瑜介绍一下这院子,这么气派,是不是他们文化局的老窝子?王瑜说不是,但有那么一些关系,这宅子还是有些来头,最早是清末洋务运动代表人物盛某建的,建国后是某左派大佬的宅子,住了近20年。
该大佬驾鹤西去后,闲置了几年,后来以色列和我国谈建交事宜,秘密安排在这个宅子,以色列代表团走后,干脆改为宾馆,知道这地方的人不多。
提到这位左派人物,徐畅然来了兴趣,此人和文革后期的极左路线不无干系,在革命年代,左派是高尚的象征,大公无私,具有献身精神和彻底的革命精神,没想到他这么会享受,实在出人意料。
“就是他把演员请到这院子,让他们表演男女戏,还用录音机录下来?把京剧演员请到这院子,演以前的荤戏,还亲自拉京胡伴奏?”这时大家都被这个话题吸引,一个从天津来的男同学插嘴道。
“哈哈,这种事吗,对王公贵族来说很正常。”王瑜潇洒地说道。
“这要是能子承父业,现在该值多少钱啊?他的子女现在什么情况?”徐畅然问道。
“据说有个儿子,文革结束后划为第三种人,撤职后隔离审查,审查结束后,回到山东老家,一直隐居着,现在不知……”王瑜说道。
说话间,徐畅然和张明爵撺掇着王瑜等人,一起到院子里逛逛,院子里有古树假山,大片的竹林,估计这就是“竹园”名称的来处。
有两栋楼作为客房,一共几十个房间,进出的几位都是老外,楼房都是古代建筑模样,有点像红楼梦大观园的感觉,王瑜介绍说,这院子两年前修缮过,环境比过去更漂亮。
参观了一圈,又来了几位同学,准备开饭了,大家往餐厅里走,徐畅然走在最后,东张西望,王瑜靠过来小声说,西城区要选一批文化方面的重点扶持单位,百象文学有意的话,他会助一臂之力。
徐畅然问,成为这种单位后到底有什么好处,他担心的是多一个婆婆,网络文学能发展到今天,其灵魂是自由,婆婆多了,自由就少了,问题就大了。
王瑜笑着说,畅然你应该知道,有时戴着枷锁,得到的自由更多。徐畅然笑着点头表示赞同。
王瑜说,现在环境比较宽松,你们觉得可以不靠谁,将来说不定,你们要是遇到什么事,可能连门都找不到,成为扶持单位,至少我们可以帮你们说话,可以帮着跑一跑。
徐畅然听了觉得有道理,说这两天跟老总商量一下,如果他没意见,再跟王瑜联系,王瑜说那我就等你回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