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文华 第939节

“小徐的口也很重啊。”薛奶奶说道,看见朱越正在拈水煮肉片,喝道:“朱越,少吃点。”朱越拈了一筷子水煮肉片,放到碗里刨起来。

朱越怀孕后特别想吃辣,余阿姨这段时间做辣菜比较多,朱越尽量控制着吃,但有时还是忍不住多拈几筷子。

徐畅然对余阿姨讲,他在燕京也点过几次水煮肉片,但吃完都觉得不地道,后来就很少点了,问余阿姨有什么诀窍,愿否透露一二。

余阿姨笑着说,肉片要切得很薄,要用鸡蛋清和淀粉腌制一会儿,还有一点,肉片在汤里煮的时间不宜长,等汤开后,把肉倒进汤里,煮一分钟就起锅,这样肉片才嫩……最后浇热油时油要多……配菜最正宗是莴笋,大白菜叶子也可放点……

徐畅然认真听着,连连点头,最后浇热油时油要多,这样才能把辣椒和花椒的味道激发出来,而且要用菜油,这些都是经验之谈;他也同意莴笋作配菜最好,难怪觉得有些水煮肉片不对劲,里面放的是其他配菜。

除了水煮肉片,桌上还有一碗排骨萝卜汤也是徐畅然的最爱,吃了这两样,徐畅然对自己的烹饪水平也看穿了,就那么回事,自己吃还将就,人一多就拿不出手。的确是术业有专攻,只要余阿姨还在朱家,他就不好意思进厨房。

徐畅然还向朱爷爷解释了他不愿进体制的原因,他太自由散漫,不适应体制的要求,比如当秘书吧,要揣摩领导意图,而他在这方面相当差劲……

朱爷爷说他能理解,他也只是顺便问一下,这些年的确有变化,体制外的也能过得不错。不过,如果徐畅然愿意到体制内找个位置,随时给他讲,趁他人还在,早点告诉他……

吃完饭,朱越问徐畅然,是在院子里住,还是回小区,徐畅然想了想说,还是住院子里吧,免得你走一趟,朱越说,饭后要走一走,徐畅然说,那就到外面遛遛再回来。

薛奶奶在旁边听见了,凑过来说,要回小区住也可以,年轻人可能还是喜欢住楼房,再说他们睡得早,基本十点钟就上床了。徐畅然说今晚就住院里,不知道是否影响两位老人的休息,薛奶奶说一点也不,反正两边都可以,想住哪里就住哪里。

于是两人就到胡同里遛达一圈,徐畅然按照小袁的建议,提出是否请一个年轻保姆,配合余阿姨,因为朱越肚子越来越大,回四合院的时候更多了,余阿姨一个人可能忙不过来,待孩子出生后,再请一个育儿保姆。

朱越说不用,她现在没有给余阿姨增加多少工作量,找一个人来也没多少活干。徐畅然让她再观察观察,如果有需要就给他说。

晚上两人睡在厢房,朱越问徐畅然愿意睡楼房还是这里,徐畅然说都不错,但睡四合院接地气是个优点,感觉梦境都会丰富一些,也更有历史感。

徐畅然搂着朱越睡觉,睡得特别香甜。他虽然选择了自由,但还是没有经受住传统生活的诱惑,目前还不错,自由也保住了大部分,婚姻的好处也得到了大部分。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婚姻是两个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其实徐畅然不喜欢这种情形,婚姻承受太多,会让他感到窒息,这是他多年来当单身汉的主要原因。他认为婚姻只是两个人之间的事,现在,他只能在两者间找到一个平衡。

夜里做了个梦,是在阳光明媚的海滩上玩耍,有很多人,好像还有个小女孩,没有看清面庞,对了,酸儿辣女,朱越本来也能吃辣,但怀孕后嗜辣,也许这句老话是对的。

周日晚上住在孟兰处,孟梅也来了,为徐畅然送行。第二天上午直接去机场,飞回荣城。

回到嘉南苑,收拾收拾,睡了一会,起来已是下午三点,明天蓉才过来,想起荣城的水煮肉片,打算和余阿姨做的对比一下,给蒲莉打电话,让她推荐一个馆子。

浦莉说水煮肉片一般家里做,外出点这个菜的时候不多,她记得城北有一家老字号“苍蝇馆子”,各种菜都很地道,水煮肉片也是一绝,但是食客很多,菜放在三轮车从厨房推出来,食客蜂拥而上,把菜抢光了,场面像打仗一样……

浦莉邀请徐畅然到她家吃晚饭,她来做这道菜,徐畅然说那就不用了,以后再说吧。

晚上躺在床上,又想起进体制的事,为什么朱爷爷那一辈人觉得非要进体制呢,确实有历史原因,体制就是一个权力体系,曾几何时,社会处于极权状态,权力掌控一切,游离在体制外会过得很惨。

改革开放30年,是一个“去政治化”的过程,政治运动急剧减少,领导人放弃“阶级斗争”纲领,代之以“发展经济”,各级体制部门越来越“行政化”,权力对社会的管控出现了松动,在体制外也有不少人活得潇洒,徐畅然算是赶上了好时光。

但是,政治运动、阶级斗争,高度管控,这些事物有没有可能重现呢?朱爷爷他们这一辈心有余悸,而多数年轻人则认为绝无可能,皆因为经历不同。

徐畅然认为,历史的发展往往超出人的预期,过去的一切有可能重现,但他不会因为这种可能性就进入体制,这样的未雨绸缪也未免可笑,他宁愿做些其他准备。

第二天上午,徐畅然给邱胜国打电话,约他到市里吃饭,准备找个有名的苍蝇馆子,点几样地道的蜀菜,喝冰镇啤酒。邱胜国说他在店里,没法过来。

学校还没招生,他就把店开起了,动作很利索嘛。徐畅然问清地址,坐上出租车赶过去,想看看邱胜国这个抄手店老板的新形象,顺便品尝他的山胡椒抄手。

荣城东郊的一片房子,算是一个小镇吧,周围还有农田,到了学校门口,大门紧闭,里面空荡荡的,但建筑修得差不多了,还能看到戴头盔的工人走来走去。

校门两边的店不少,徐畅然仰头张望着,想找到“抄手店”之类的店照,从校门走过去,走过好几个店,都没有看到,看到一家米粉店,里面一男一女系着围腰,仔细瞧,不是邱胜国两口子。

疑惑之下,只好重走一遍,尤其注意校门外的第二家店铺,终于,在校门右侧的第二家店铺,徐畅然停住脚步。

店招写着“胜利文具店”,屋里一个男人在一张小桌子前埋头写着什么,面前放着一个笔记本电脑,等他抬起头,在键盘上敲打,徐畅然才看清,果然是邱胜国。

第1223章 君的原型

“怎么还是开文具店了,不是说卖抄手吗?”徐畅然接过一个塑料凳子,刚坐下就问道。

“我还是愿意开文具店。”邱胜国说道。

邱胜国最先提出是开文具店,他老婆同意了,后来他老婆说开抄手店,邱胜国也同意了。但是准备装修时,讨论厨房的面积大小,以及多少张桌子时,邱胜国变卦了。

“我觉得开抄手店没意思,影响心情,而且抄手店不一定赚钱。”邱胜国对他老婆指出,如果开抄手店,他可能整天都愁眉苦脸的,对食客心情也有影响,继而影响生意,而开文具店,还可以经营很多东西,利润不会差,关键他乐于干。

他老婆只好同意他搞文具店,但有个条件,现在就把店开起来,为什么呢?因为旁边紧邻校门的店还没有动静,他们开什么店也不知道,如果邱胜国把文具店开起来,而且生意做得好,说不定他们不卖文具了,这叫先入为主。

邱胜国同意了,现在学校虽然没有学生,他也坚持每天开店,据说附近的家庭买文具的都上他这儿来,每天有点进账,周末两天生意更好。

“你这个胜利文具店,谁取的名字啊?”徐畅然问道。因为他给酒楼取过名字,对这个文具店的取名过程也有兴趣。

“是我老婆取的。”邱胜国说道。他老婆说,这个文具店口岸比不上第一家,但是不能服输,如果第一家也开文具店,两家就要打仗,他们取名胜利,就是要当赢家,“学生出校门一看,两家文具店,选哪一家呢,就选胜利的一家”。

“别人问我们什么意思,就说是用我的名字取的。”邱胜国淡淡地笑着说道。

徐畅然点点头,邱胜国老婆的确是个能干人,邱胜国有点文绉绉的,干这种事比他老婆差点,毕竟她到区县开过店。“这所学校是不是封闭式的,你们了解过没有?”他问道。

邱胜国说,他也做了点市场调查,学校周边的文具店都能生存下来,现在政府规定,中小学校园里不能设立小卖部,加上这所学校住读生多,不管是不是封闭式,他们很多东西都得在校外解决。

屋里摆了3个货架,还有些地方空着,邱胜国说,现在进货不多,免得积压资金,等开学后再大规模进货,以后还要搞多种业务,矿泉水、玩具、教辅、电信业务……只要认真搞,其实有很多种办法赚钱。

徐畅然站起来,围着货架转了一圈,问邱胜国利润有多少,邱胜国说基本是一倍以上,徐畅然看见一个塑料篮子里装着中性笔,拿起一支问他卖多少钱。

“这个是2元一支。”邱胜国说道。

“进价多少,哪里进的货?”

“这个进价是……5毛一支,都是荷花池批发市场进的货。”

“利润还高嘛。中性笔的质量也有差别吧?有没有好点的牌子?”徐畅然笑着考察起邱胜国的业务水平。

“三菱的中性笔不错,要卖7、8元一支,我们暂时没有进货。”邱胜国说道。

徐畅然饶有兴味地和邱胜国聊着,突然感到肚子有点饿了,对邱胜国说道:“本来想叫你去炒几个菜,喝点啤酒,你现在走不了吧。”

“旁边那个店的羊肉米粉还可以,要不要尝一下?”邱胜国问道。

“好吧。”

邱胜国拿起手机打电话:“胜利文具店,两碗羊肉米粉,大份的,两碗咯。”他抬起头问:“要不要辣椒?”得到肯定答复后对着手机说道:“两碗都要辣椒。”

不一会,一个系着围腰的女人端着两碗羊肉米粉过来,“邱老师,来客人了?”女人笑眯眯地叫着,邱胜国递过去20元,女人找了4元。

邱胜国让徐畅然坐在小桌子旁吃,他自己把碗放在塑料凳上吃,羊肉分量还不少,味道也比较合徐畅然口味,又香又辣,8元一份,价格便宜啊,徐畅然想起在京城吃过的桂林牛肚米粉,16元一份,味道也不错,比这个羊肉米粉好吃。

首节上一节939/114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