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我来自未来 第363节

  这个建议一提出来,很多人就表示了支持,其实原因很简单——咱们新中国刚成立没多久,每个岗位和战线的同志,都在加班加点的工作,这加班到了晚上,肚子饿了怎么办?叫警卫员去给自己煮面吗?还是到食堂开小灶?总不能老是吃饼干吧?这个时候一壶开水三分钟,坐在屋子里不用动,就可以吃到这么好吃的面条,还有比这个更适合做夜宵的军粮吗?这样一来,无论是坐在指挥部的军官,还是边境站岗回来的战士,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更恶劣的环境,只要回到屋子里,几分钟就可以吃到热气腾腾又好吃的面条,除了这方便面,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做到?

  当然,当时还有一些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说这个方便面热量少,不方便携带,但是贺龙元帅就一一反驳:“这方便面本身耐存储,这个优点怎么不说?再说,热量少又怎么样,谁大半夜能吃那么多东西?而且我们不是还有压缩饼干嘛,这个东西配着方便面吃也是很好吃的,至于不方便携带——咱们的工程部队已经用行动证明,这方便面是可以携带的,而且在进入西臧和新疆的时候,一碗热乎乎的泡面救了多少人的命?有的战士头痛欲裂,对于压缩饼干甚至罐头都没有食欲,但是换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面却可以很顺利的下肚,吃饱后就可以继续上路,甚至头痛都能缓解不少,到你们这里怎么就不能做军粮了?”

  于是就这样,新中国在压缩饼干、自热食品、罐头之外,又把方便面加入了军粮的行列,彭老总都和主席总理开玩笑的说,咱们解放军现在可真是少爷兵了,这美国佬有的咱都有,美国佬没有的咱也有,就看这伙食,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以前地主老财都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哟。

  “小强啊,这方便面加入到军粮里以后啊,咱海军可是成了‘消化大户’啊,很多军舰上每次都会补给,除了新鲜的蔬菜和冻干蔬菜之外,也必须要有这方便面!咱海军夜里执勤的时候,吹着冰冷的海风,四下里又安静的只能听到海浪的声音,这个时候一碗带着家乡味道的方便面下肚,整个人都有力气了。”

  小强点了点头:“是呀,其实就算是后世,这方便面也是海军舰艇上常见的东西,原因和肖叔叔您说的差不多,就是方便,好吃,简直是值夜岗必不可少的美味,而且这方便面现在也出口到了整个华约,我上次听陈副总理说,每年光是这1毛钱左右一袋的方便面,给我们国家带来的利润就高达1亿7千多万人民币(新币)!等于平均每个北约加盟国(以及观察国)的人民一年消费15包方便面!足可见这小小的方便面在国际上是有多受欢迎了。”

  萧劲光将军点了点头:“1亿4千万人民币啊,约合未来那边50多亿呢,这足够买8艘051驱逐舰,或是十多艘056驱逐舰了!这么一想,咱海军一年下水的军舰的费用,这方便面就全承包了啊。”

  “是啊,肖叔。”小强乐呵呵的说:“您现在没注意到,咱们国家这几年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吗?就说这市场,鱼肉蛋奶,现在都不缺了吧?就算逢年过节,这市场也是供应充足,价格稳定;虽然这品种样式比起后世要少很多,但是放在这个年代,全世界有几个国家能做得到啊?就连苏联也不行呀,还有这衣服布料,我记得我的司机刘振以前买个衬衫,都要留到过年穿,现在他平时都有两件衣服换着穿了,这还不是因为咱国家通过外贸赚到了钱,富起来来嘛。”

  说着,小强举了个后世的例子:“其实在后世,一些小国家掌握了某些核心技术后,就会借此漫天要价,往往一两个核心产业,就足够养活这些小国家,让他们过上所谓‘发达国家’的日子了,而我们现在要做的也是这样——外国人不能生产的东西我们卖高价,外国人能生产的东西我们比你便宜还质量好,通过这样的贸易击溃他们本国的产业,将他们的财富都汇聚到中国,这样一来,我们的生活当然会越来越好了。”

  萧劲光虽然是个军人,但是这样基础的经济学道理他还是懂的:“小强,你以前说过,经济和军事、尤其是这海军,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这几年啊,我越来越感受到你这句话说的对了,你说就拿这海军下水的军舰来说,哪个不是要花大笔的钱?就比如这051驱逐舰,一艘至少要一千七百万到一千八百万左右,这还只是能造出来,随后维护,弹药,训练……哪个都是无底洞啊,如果不是国家经济好,咱海军那还敢一年两艘四艘的下水啊,还不得心疼死?到时候不用主席说,我这个海军司令都得站出来反对,绝对不能造军舰了。”

  “是啊,但是反过来,这种海外贸易,又需要强大的海军来支持。”小强说:“2019那边的位面已经下水三艘航母了,为的是什么?就是为了保证国际贸易的安全,免得出现鞭长莫及的情况,不然人家一拍脑袋赖账不给了,你除了谴责还能做什么?但是只要你有远洋能力,把军舰开到人家门口,你看他还敢赖账不给吗?”

  萧劲光将军点了点头:“是呀,其实这次和印度的海战就可以看出来这种端倪了——之前这菲律宾,和南越,就经常派他们的军舰骚扰我们的货轮,后来咱们海军开始巡航这片海域后呢,他们也都老实多了,再也不敢靠近我们的货轮了——而这次印度人也是奔着封锁我们南海的目的来的,如果一旦真让他们得逞,那我们和东欧国家的贸易就算是被掐死了,到时候我们的东西运不出去,他们的东西也运不进来,国家还怎么搞国际贸易、怎么搞经济建设呢?”

  “就是这个道理,肖叔叔。”小强笑着说:“有钱了,造大舰,大舰保证贸易顺畅,有了顺畅的贸易我们就更有钱,这样良性循环下去之后,我们国家才会越来越富有,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才会越来越大。”

  

第1060章 红宝石海军装备中央设计局

  见聊到了下水军舰的事情,小强开口问:“肖叔,咱们海军的051实现全面国产化了吗?”

  萧劲光将军点了点头:“现在95%以上已经完成国产化了,剩下的5%基本就是一些精密的电子设备和仪器——其实如果这051按照图纸来看,其实早就可以100%国产化了,但是现在雷达和火控系统升级后,一部分高精尖的电子设备我们国家现在还是没办法自主制造,所以这部分还是需要依靠引进。”

  小强点了点头——其实他也知道造船厂的无奈,这051在历史上是1970年才下水的,由于曾经受到了某些事情的影响,这051驱逐舰在刚服役的时候,其实是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其技术含量也并不大;但是要命的是这1958位面从一开始就拿到了一批后期升级版本的051D型驱逐舰,自然对阳春白雪的051原始版没兴趣了……后来袁克敌又提供了一批搜索和火控雷达的零部件,这就导致了除了没有“海响尾蛇”对空导弹之外,这1958年的051驱逐舰的性能已经基本达到后世80年代中国海军的水平了;而且脑洞大开的设计师们甚至将红缨防空导弹集成到了051舰上,并且自作主张不断对051进行改进,使其具备了近距离防空的能力……所以此时的人民海军就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每次下水的051都会和前一艘有一些细微的差别,而一些服役有些时间的驱逐舰在维修保养的时候又会加装一些新的部件……而为了锻炼这些满腔热血的设计师和工人,中央更是鼓励大家放开手,所以个别改进型号的驱逐舰上甚至还出现了自行改造的雷达系统,可以说,此时的051大家庭已经达到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有趣画面。

  小强想了想:“肖叔,咱们国家的速度已经很快了呀,历史上第一艘051服役都是十年后的事情了,咱们可是足足提前了20多年了……”

  萧劲光说:“但是我还是觉得慢呀,你说去苏联,还有德国学习的那些船舶制造学生回来了,也分配到了设计局……但是还是不够……哎,小强,就像你说的一样,这事儿急不得,慢慢来吧……”

  这个时候,警卫员跑步过来,通知萧劲光将军饭菜做好了,于是两个人就走进了食堂。

  而另一边,在苏联的红宝石海洋机械中央设计局里,十几个中国留学生正在埋头记录着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话,这些中国留学生里年纪最大的有三十多岁,年纪最小的才刚满19岁,但是无一例外的,他们每个人面前都摆着厚厚一摞教材和资料,而且他们每个人都运笔如飞,生怕漏下老师所讲述的任何一个知识点。

  红宝石海洋机械中央设计局,总部位于圣彼得堡。是苏联三大潜艇设计局中,设计潜艇级别最多、建造数量最多和历史最久的设计局。三分之二的苏俄核潜艇由该设计局设计。

  红宝石设计局被称为“苏俄潜艇之母”,其设计的潜艇就有数十个级别。自1901年正式开始设计战斗潜艇开始到20世纪50年代,红宝石设计局的前身是当时沙俄/苏联唯一的潜艇设计机构。而自50年代之后,苏联出现了例如孔雀石设计局、天青石设计局、莫斯科热力设计局等机构,但这丝毫未撼动红宝石“老大”的身份。根据统计,从1950年到2007年4月,由红宝石设计局(包括它的前身机构)所设计的潜艇级别,占这一时期所有苏俄潜艇的55~62%(不同级别归类造成不同数据),而建造数量更占到了70%以上。其中世界上建造数量最多的潜艇W级,215艘;世界上建造数量最多的飞航导弹潜艇E-2级,29艘;苏联建造数量最多的弹道导弹潜艇Y级,34艘(如果德尔塔4个级别放在一起计算则是德尔塔级35艘),都出自于红宝石设计局。

  不仅如此,红宝石设计局的设计质量也是相当高的。以台风级核潜艇为例,作为俄亥俄级体积将近2倍的潜艇,噪声级却仅为120分贝。奥斯卡级更被称为“航母杀手”。俄罗斯将要在21世纪建造的4种最新潜艇,被外界称为未来俄罗斯潜艇潜艇的“四大金刚”。而这其中已经公开的3个级别都是由红宝石设计局设计的。

  在后世,甚至包括海上油气钻井平台和海上发射系统平台,也都是由该设计局设计的,足可以看出这红宝石海洋机械中央设计局有多牛了,所以自从苏联同意大批量接收中国留学生后,新中国便二话不说,专门盯着这种在世界上都是数一数二的设计局,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和设计师送到这里学习进修。

  “老师,您说过,苏联正在建造核潜艇?”眼见快到午休时间了,一个学生拦住了夹起教案准备去吃午饭的尤里老师:“老师,您能给我们讲讲这种潜艇的设计理念吗?”

  留着络腮胡子的尤里是红宝石设计局的一名正职设计师,曾经参与了无数潜艇的设计工作,此时的他把刚刚摘下来的眼镜又架在了鼻梁上:“哦……你们这些孩子,记性怎么那么好啊……我只是随口一说,你们就记下来了?”

  “嘿嘿。”这个拉住尤里的学生叫章南盛,今年21岁,平时话很多,尤其是在学习的时候,遇到不懂的就立即举手提问,绝对不让问题过夜,在中国的时候就经常让自己的老师头痛,而到了苏联,更是缠着那些苏联教授专家,跟着他们屁股后面问问题,到后来,除了几个脾气好的老师之外,其他的苏联老师见到他都会绕道走。

  “老师,我们中国一穷二白,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章南盛扶了扶自己的眼镜:“我多记一点,多问一点,我们国家的发展就能快一点。”

  尤里很喜欢眼前的这个中国年轻人——准确来说,他喜欢自己认识的每一个中国年轻人,他们热情有朝气,学习又肯下苦功夫,最重要的是,他们还是来自苏联最友好的国家中国——那个被赫鲁晓夫同志称之为钢铁铸就友谊的国家,那个总是会在新闻里出现的国家,那个为苏联人民提供丰富消费品的国家,怎么能让人不喜欢呢?

  “哦,其实我提到的那个潜艇,并不是我们设计局设计的,它是孔雀石中央船舶设计局的作品,不过我的确是知道一些它的事情的。”尤里认真的给章南盛讲解着:“其实对于苏联来说,制造核动力潜艇也是第一次的尝试……起初,我们计划是使用ShG为球床高温气冷反应堆,后来,因球高床高温气冷反应堆的球状燃料元件包壳不能封住放射性裂变产物而失败,我们就决定改用压水堆(代号改为V/AM)作为主攻方案……这个之前课程上我们也提到过的,其他的东西嘛……因为保密的原因,我不能给你们说太多,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们的是,核动力潜艇比起常规潜艇而言,虽然武器都是鱼雷,但是他们航速更高,潜深更大!而且有一定的自持力,你是知道的,核动力装置具有续航力几乎无限的巨大优点,所以使这种潜艇可以毫无顾忌地长期在水下航行,跟踪敌方潜艇或水面舰艇,必要时发起突然袭击……哦,我亲爱的章,我能说的只有这么多了,不过以后有机会的话,我会给你们更细致的讲解的。”看到章南盛略带失望的表情,尤里拍了拍他的肩膀:“章,我知道你们很用功……但是核潜艇对于我的中国同志来说,还是太早了……毕竟我们的核潜艇也不过刚开始制造……不过我相信,如果中国同志有需要的话,我们也会出售一些这种潜艇来守护中国同志的领海的……”

  眼见套词无望,张南海又转移了话题:“尤里老师,您之前说过,潜艇虽然来无影去无踪,是猎杀军舰的好手,但是随着军舰反潜能力的提升,潜艇的弊端早晚会越来越多……我认为未来水面舰艇的多少,甚至航母的多少,才是真正决定海战胜利的关键的。”

  

第1061章 扩大合作

  尤里停下了脚步,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章,我知道中国刚刚赢得了一场海战,这场海战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荣誉和兴奋……而且我也知道武器的设计制造中,攻击的技术发展速度永远是远超被动防御的技术的,但是……我们的中央不肯拨款到水面舰艇的设计上,虽然我也是个潜艇设计专家,但是我很清楚,这样做的危险性。”

  章南盛看到尤里脸上表情越来越无奈,忍不住说:“老师,我的想法可能很幼稚……航母也好,炮舰也好,这种水面舰艇都可以停在别的国家门口进行威慑,但是潜艇呢?他们只能够反舰,是无法威慑其他国家的,制造潜艇从目前看来,不就是把自己摆在防御者的角度上了吗。”

  尤里点了点头:“是的,我们都知道这个情况,但是我们也没有办法,中央要求我们发展潜艇,并且不会给水面舰艇拨1戈比……所以我很庆幸,我们的巡洋舰被送到了中国,并且在哪里得到了重生,如果他们留在苏联,可能结局就是被拆解成废铁吧。”

  章南盛看到尤里一脸的落寞,也不由得轻轻叹了口气:也许,对于这些设计师来说,最痛苦的事情就是明明知道这样做是错的,但是还是要不得不这样做下去吧……就像是看着自己驾驶的轮船全速朝冰山撞去,却不被允许控制船舵避让一样,这是一种多么深的绝望。

  而此时在尼古拉耶夫造船厂,一个刚刚从中国回来的核心设计师伊万诺维奇正在给自己关系好的同事们分发自己从中国带回来的小礼物。

  “伊万诺维奇,你能给我们讲讲,现在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吗?”另一个设计师安德烈在接过自己好朋友送给自己的一个精致的剃须刀后,好奇的问:“我听说你去了大连?大连好像也是一个海滨城市吧?我以前带过的那个中国留学生好像就是大连人。”

  “如果要我选择一个词语来形容中国,大概是‘成长’。”伊万诺维奇说:“中国同志的成长很快,我从1953年就被调去中国的大连造船厂,,后来是1955年,这次是1957年……在中国的时间加在一起,快有三年了吧,每次去中国,你都会发现,中国的变化是肉眼可见的,就算你想捂住眼睛,或者拿掉近视镜,也是可以感受到的……1953年,大连造船厂就开始扩建厂房,并且建设了一个新的可以容纳4万吨船舶建造的干船坞,在我离开的时候,那个船坞已经建造的差不多了……然后在1955年的冬天,我再次来到大连,那个时候这个船坞已经建好了很久了,而它旁边则正在建造另一个更大的干船坞……去年我再次去大连的时候,这两个新建的干船坞里正建造着新的巡洋舰,而其他的船坞则是一些民用的货轮和驱逐舰……那种繁忙的工作气氛,还有高昂的斗志,以及充满力量的金属感,让我感觉自己好像又年轻起来了……”

  “哦?中国同志还在建造巡洋舰吗?”安德烈扶了一下自己那厚重的眼镜片,有些惊讶:“我早就听说中国人喜欢那种大炮舰,就像我那些中国学生一样,他们对炮舰有种奇怪的偏执……但是我没想到,中国同志居然还在建造巡洋舰。”

  “是的,当然,中国同志当然在建造巡洋舰,而且你猜猜看,他们在建造哪个型号的巡洋舰?”伊万诺维奇笑着说:“不是计划68巡洋舰,而是计划82巡洋舰!是的,就是曾经在我们造船厂完成整体建造的、后来送到中国完成舾装的‘斯大林格勒’的同型号巡洋舰!”

  “斯大林格勒……哎,那真是一艘强大的战舰啊,如果不是中国人买下来,也许早就已经被拆解了吧。”安德烈就像一个把漂亮女儿嫁出去的老父亲一样,情绪突然低落了起来:“伊万,我现在心情很复杂,虽然中国是我们的兄弟国家,但是我更希望看到82型巡洋舰能够在我们国家服役呀……”

  这番话让在场的几个设计师都有些哑口无言,自从赫鲁晓夫上台后,虽然国家的经济好了起来,但是国家在大型水面舰艇上的投入越来越少,所有计划建造的军舰全部取消,建造中的军舰也都被卖到了中国,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已经好多年没正经下水过一艘万吨军舰了——除了一些几千吨的驱逐舰外,其他下水的军舰都不过是一些近海防御艇,根本出不了远海。

  “那你这次没有带回来一些电器吗。”也许是觉得气氛有些尴尬,一个名叫维克多的中年人开口说:“我听说在中国那边购买电器,会更便宜一些……上次阿里克赛去中国船舶工程学院任教的时候,就带回来了一台电视机,比在苏联买要便宜20%。”

  “我只是买了一台中国产的海鸥摄像机。”伊万诺维奇笑了笑:“这是海鸥的新产品,在苏联还没有面世……比起我们常用的那种摄像机,中国同志的更轻便,更小巧……而且在那边买胶片更加便宜,我算了一下,至少能省下30%,你们知道的,我小女儿三岁了,我想用这种摄像机来记录她的成长。”

  “你可真是个精明的家伙。”维克多有些嫉妒的说:“下次如果有这样的出差机会,我也要申请去中国——我早就想换掉家里的那些国产电器了,电视机、冰箱、还有洗衣机……我们家的洗衣机的噪音抵得上两架活塞战斗机!每次我老婆用它洗衣服,都会吵得我要发火!我真的是一天都忍不了了,而且我算过,如果这些东西在中国购买,然后找一辆车送到符拉迪沃斯托克,再运到这里,就算加上运费,也要比在这边的商场便宜……”

  “你买的东西太大了,运回来太麻烦了。”安德烈摇了摇头:“而且一旦遇到碰撞的话,维修的费用也要花不少……如果是我,我会去买袖珍的收音机还有电动剃须刀,还有中国同志生产的微波炉——上次中国商品展销会的时候我去看过,那种微波炉真是太棒了,哪怕是冻得像生铁一样的面包和土豆,放进去几分钟就会像刚出炉一样……又轻便,噪音还低,而且还漂亮,看着就让人想买……而且这些东西,有一个大的行李箱就可以装回来。”

  “我想这样的机会,以后会很多的。”伊万诺维奇说:“我刚听说,我们国家已经和中国同志们开始了技术合作,从船舶设计建造到航空航天,几乎是全方面的合作,以后我们国家还会有更多的去中国的名额,当然,也会有更多的中国学生来苏联学习,而且我们两个国家也对在一些研发上共享技术,甚至联合研发。”

  “你从哪里听说的?”维克多有些不敢相信:“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机会去中国了?”

  “是的。”伊万诺维奇点着头:“联合研发嘛,就是中国人过来,或者我们去中国……这是一个好事情,中国人都很聪明好学,而且他们在轻工业制造上的成就也证明了这一点,我认为无论是航空航天,还是雷达制造,船舶制造,我们都可以和中国人合作……他们人口是我们的四倍,也就是说,天才也会是我们的四倍……想想看吧,如果我们的工厂多了四倍的技术人员和工人,那会变成什么样子!共产主义是不是就近在眼前了!”

  “是啊,如果我们能够和中国人打成最亲密的合作,那么这对苏联一定是有好处的!而且我听说中国人都很尊重我们。”安德烈说:“如果我们能够去中国,相信在那里的待遇会比这边更好。”

  “是啊。”伊万诺维奇说:“即使是1953年第一次去中国的时候,我们都有独立的房间,还有额外的津贴……那些津贴甚至是我们这边工资的几倍以上,而且节假日还可以去市区逛一逛,随意买想要的东西……当你赚到比在这里更多的钱,却面对比这里更低的物价的时候,你就不会想离开了。”

  “难怪大家都挤破头想要去中国了。”安德烈朝着自己的同事撇了撇嘴:“可惜我是个副职,如果我是正职的话,也可以去中国工作一段时间了。”

  

第1062章 一份情报

  而中国和苏联的全方面技术合作以及共享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就在半个月前,由周总理领队的中国代表团来到了莫斯科,针对两国技术合作的问题和赫鲁晓夫进行了讨论。

  而赫鲁晓夫一开始有些担忧的——中国同志虽然很聪明好学,但是技术合作?怕是技术共享吧?中国同志能和我们“合作”什么呀?不过话虽如此,但是赫鲁晓夫总不好驳了中国同志的面子,于是在热烈的欢迎仪式和晚宴后,赫鲁晓夫单独会见了周总理,参加这个密会的还有此时克格勃的主席,同时是苏联陆军大将的伊万·亚历山德罗维奇·谢罗夫。

  在简单的问候之后,周总理把手里的密码箱交给了伊万:“这个密码箱里,就是我们国家从北约获取的最新情报,以及美国最新航空发动机的照片和资料索引。”

  接过周总理手上那个沉甸甸的密码箱后,伊万露出了他那标志性的笑脸:“总理,这对我们苏维埃真的是太重要了,太重要了……实不相瞒,虽然最近几年,美国人对苏维埃特工的抓捕力度减轻了很多,但是我们的工作人员还是很难进入并且获取这些机密的情报……所以每次我从您这里获得这些极为重要的信息时,我都会有些惭愧,一方面,我们知道想获取这种情报的难度,可能我们亲爱的中国同志会为此付出巨大的牺牲,而另一方面,我们也为我们工作人员的无能而感到惭愧……我不得不承认,从获得情报的方面来说,中国的同志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他们是最棒的,和他们比起来,克格勃简直就像是一群刚学会拿枪的士兵一样,就算我们枪毙掉所有玩忽职守的领导层,也很难警告我们的特工,让他们做的像中国人一样好。”

  身经百战的周总理当然知道这只是伊万这个老油条吹的“彩虹屁”,也许克格勃的确因为麦卡锡主义的横行和中国故意泄露给美国人情报的原因而大受损失,但是这不代表苏联的特工都是酒囊饭袋,历史上的苏联特工非常善于伪装和套取情报,很多苏联特工从头口禅到生活方式都非常的美式,甚至在被逮捕的时候,他们的美国人邻居还会站出来为他们辩解,认为他们就是一个性格温和而且很普通的美国人,搞不懂他们为什么要被情报部门带走。甚至丘吉尔都曾说,“曼哈顿计划”的许多报告,我还没有看到,斯大林的办公桌上就有了。冷战期间,克格勃的特工就已经在美国的外交部、国务院、财政部、中情局和联邦调查局中任职,甚至罗斯福在担任总统时期,他的秘书和顾问当中,都存在着克格勃的特工。在英国,军情五处和六处的高官中,也都有克格勃的间谍,其中最着名的便是“剑桥帮”。中央情报局苏联分部的主任奥德里奇·艾姆斯,以及联邦调查局反间谍部主任罗伯特·汉森,都是克格勃间谍。艾姆斯在中情局这个重要岗位上潜伏了9年,导致美国在苏联和东欧的不少间谍被抓住处死。而汉森为克格勃足足工作了22年,为许多苏联间谍提供保护。

  当然,这些情报可不是免费的,在单独会见结束后的第二天一早,赫鲁晓夫刚来克里姆林宫,就看到了早就守在这里的伊万,见到赫鲁晓夫后,伊万兴奋说:“总书籍同志,这次中国同志提供的情报非常重要,其中包括了美国CIA潜伏在克格勃和苏联境内的间谍名单,以及美国最新研发的武器情报——其中就包括美国人正在研发的最新的涡扇发动机。”

  “涡扇发动机?”刚坐到办公桌前的赫鲁晓夫还是有点不清醒,但是片刻之后他就反应了过来:“你说的是,我们也正在研究的那种涡扇发动机吗?”

  赫鲁晓夫为什么这么惊讶呢,原来,虽然这个时期,美苏以及其他航空强国基本已经搞定了涡喷发动机,但是这种发动机的问题也是很多的,其最大的问题就是经济性差,即耗油率较高。耗油率高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涡喷发动机的推力是从高速喷出的燃气得到的,喷气速度越高,推力也就越大。高速、高温的燃气由尾喷口排出发动机,使大量的能量白白进入大气,无疑造成能量的损失。

  所以,为了解决涡喷发动机的种种问题,在50年代末期开始,世界上的各国都开始竞相开展涡轮风扇发动机,又称内外涵发动机,其构造特点是在普通涡喷发动机基础上加装由涡轮带动的风扇和一个外涵道。空气分两路进入发动机,一路通过内涵道(压气机、燃烧室、涡轮组成的核心机),另一路进入外涵道,最后通过共同的喷管喷出。与涡喷发动机相比,涡轮风扇发动机的经济性有较大的改善,耗油率降低约三分之一。

  而早在1945年,英国就开始对涡扇发动机进行探索性研究,1948年设计出涡扇发动机的原型机RB.80,1950年利用研制埃汶涡喷发动机的经验和RB.80计划的技术成果正式开始研制RCo.2“康维”发动机。1953年,“康维”进行了第一次地面试车。又经过了6年的精雕细刻,1959年9月“康维”MK508才最终定型。“康维”采用了双转子前风扇的总体结构,函道比为0.3~0.6,推重比为3.83,地面台架最大推力为77.9千牛,高空巡航推力为28.9千牛,压气机总增压比为14,风扇总增压比为1.90,而且英国人还在“康维”上首次采用了气冷的涡轮叶片。

  而此时站在赫鲁晓夫对面的伊万兴奋的拿出了连夜扩印的照片对说:“是的,就是那个涡扇发动机!我们看了一下情报里的微缩胶卷,上面的资料写的明明白白,里面提到的发动机,全部都是美国最新的涡扇发动机及其衍生产品!我记得,我们在三年前,就了解到了这种比涡喷发动机性能更强的新型发动机的存在,而且我们国内也有在攻关这种发动机,而且我们也知道,美国人也在搞这种发动机……但是我们的情报人员根本没办法接触到这样机密的情报,而这次中国的同志不但带来了这种涡扇发动机的近距离照片,甚至还带来了不少设计图纸……而且不是一种,而很多种涡扇发动机!”

  听到伊万的描述,赫鲁晓夫也精神了起来,他的声音都有些走音:“是吗?这是真的吗?你确定?美国人研究的发动机都是什么样子的,你可以描述一下吗?”

  伊万一边把从缩微胶卷里放大出来的资料递给赫鲁晓夫,一边说:“资料里显示,美国人以及其盟友已经正在设计或是研发的涡扇发动机当中,有三种被推测为是民用的涡扇发动机,以及一种舰用的燃气轮机。”

  赫鲁晓夫点了点头,示意伊万继续说下去。

  “我们先说第一种,从中国同志的资料看来,这第一种似乎是来自英国,长约5000毫米,直径约1000毫米左右,设计指标为推力50~60千牛,目前应该还是在图纸设计状态,预计服役时间最快也要10年左右;而且资料里面提到,该款发动机额外还有有带加力段的军用型的设计资料,设计指标显示,加力推力约为80~100千牛,其性能和我们在研的AL-7发动机性能比较类似。”

  赫鲁晓夫点了点头,重复了一下伊万的话:“嗯……英国人……英国人也在搞这种发动机了啊——那么第二种呢?”

  伊万把资料递给了赫鲁晓夫,并且讲解到:“从中国同志提供的请报上来看,这第二种发动机是普惠专门为美国大型飞机——可能是轰炸机或是运输机所设计的新型涡扇发动机,编号为JT3D涡扇发动机,从资料上看,这种发动机采用了双轴前风扇设计,地面台架最大推力约为70~80千牛,高空巡航推力10~20千牛,推重比约为4,函道比在1左右,压气机总增压比为13,风扇总增压比约为1.7。”

  赫鲁晓夫皱了皱眉头——这种用于大型飞机的发动机对苏联来说真是太重要了,虽然苏联人也一直在进行着相应的研发工作,但是现在看起来,美国人又一次走在了苏联人的前面——按照纸面数据来看,这种美国人搞出来的发动机性能非常优异,如果不是中国的同志故意夸大其词的话,那么安装了这种发动机的美国飞机,其性能一定会得到巨大的提升,这可不是赫鲁晓夫希望看到的。

  

第1063章 空军同意了

  赫鲁晓夫的担忧是没有错的,历史上,美国开发涡扇发动机的时间虽然比英国晚,但普惠公司的起点却很好,当时普惠公司利用自己在涡喷发动机上的技术储备,采用了十分成熟的J57作为新涡扇发动机的内涵核心发动机。随后在1960年7月,JT3D问世,虽然最终定型时间比英国人的康维发动机晚几个月,可是性能却大大提高,而且该型号的发动机不仅装在民用的波音707、DC-8飞机上,后期的B-52H轰炸机以及C-141A军用运输机、E-3A预警机等军用飞机也装JT3D的军用型TF-33发动机,说JT3D是一手托起了美国的大飞机也毫不为过。

  赫鲁晓夫开口说:“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看来美国人在发动机研发方面已经走到我们的前面了。”

  伊万注意到了赫鲁晓夫脸上的表情不太好看,但是还是继续介绍着:“是的……但是这第三种发动机……第三种发动机更加让人不安。”说着,他递给了赫鲁晓夫几张来自后世某百科里的照片:“这是一种推力达到270千牛的(27吨)的三转子结构发动机……中国同志得到的资料也并不多,但是根据这次中国同志的情报,以及之前我们克格勃所得到的情报来看,英国的罗罗公司在几年前,确实有进行过三转子发动机的理论研究……但是,这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这么快就能够研发出来性能如此强大的成品,这实在是……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但是现在成品的照片就在这里,相应的数据也有,可以说,中国同志提供的资料非常详细,这让我们无法怀疑这个情报的真实性。”

  赫鲁晓夫感觉心情有些烦闷,他起身在办公室里走了几圈,然后转过身对伊万说:“你刚刚提到过,中国同志的情报里还有一种舰用燃气轮机?”

  “是的。”伊万知道现在赫鲁晓夫的心情不太好,但是反正他心情已经坏透了,那么再坏又能坏到哪里去呢?

  “这种燃气轮机……按照中国同志提供的资料来看,结构和第一种英国的航空发动机比较相似,但是风扇部分有改进……而且似乎也只是停留在图纸阶段,并没有制造出任何一款成品……”

  “总算是有了个好消息。”赫鲁晓夫点了点头,又坐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如果全是坏消息,我真不知道今天的工作要如何开始了。”

  “不过好在,现在我们已经通过中国同志的情报得知了北约对于发动机研发的进度和性能。”伊万还是很乐观的:“而且中国的周总理也提到过,他们还搞到了一些零部件‘样品’,不是吗?”

  赫鲁晓夫抬起眼皮看了一下伊万:“是啊……不过这个事情,我认为应该把安东诺夫、伊留申和图波列夫设计局的同志都找过来……技术方面还是他们更在行一些,如果中国同志真的能够提供这些零部件以及大部分图纸,我想这对我们设计局的同志应该更有帮助的。”

  几天后,当安东诺夫设计局的奥列格·安东诺夫、伊留申设计局的С.В.伊留申和图波列夫设计局的安德烈·尼古拉耶维奇·图波列夫以及他的儿子阿列克谢·图波列夫都抵达了克里姆林宫,除此之外,海军的高级将领以及舰船设计的专家也一起来到了克里姆林宫的会议室里,在伊万的简单解说后,赫鲁晓夫开口说:“大家已经看到了中国同志提供的技术,以及他们承诺很快将提供给我们的零部件以及图纸……那么大家现在有什么看法或是想法,都可以说出来。”

  作为一直设计研究大型飞机的设计师,安东诺夫显然对资料里提到的那种运用于大型飞机上的涡扇发动机很感兴趣:“如果……如果我们国家可以将这种发动机——或者类似性能的发动机造出来,那么我们就可以建造出理论上最大起飞重量在400吨以上的巨型客机以及巨型运输机!当然,还有轰炸机!”说着,他看了看擅长设计轰炸机的伊留申:“我相信看到这种发动机的你,也一定很兴奋吧。”

  伊留申点了点头:“是啊,我曾经想过,如果研发那种大型的轰炸机,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发动机……这种资料上的发动机就非常合适,好在,现在根据公开和搜集的情报,那些西方国家暂时都没有可以使用这种发动机的飞机,而且这种发动机应该也处于研发状态……所以我们还是有足够的时间来追赶西方国家的。”

  听到了专家的分析,赫鲁晓夫也算是舒了一口气,他点了点头:“是啊……我认为,我们一定要赶在西方国家之前搞出来这种大型的运输机和轰炸机……不是尽量,而是一定要搞出来!”

  这个时候,安东诺夫开口说:“但是我们的研发人员还是很缺乏……并且这种发动机的研发也很需要时间……如果中国同志能够提供足够充足的图纸和制造数据,比如这种发动机的合金配比以及冶炼方式……那么想必我们的研发和生产速度应该会提高数倍以上。”

  “是啊。”安德烈也认可了安东诺夫的话:“我们需要更多的资料,以及零件……如果没有零件的话,至少也要有更精确的测绘数据……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够更快的追赶上西方国家。”

  伊留申随声复议道:“我同意其他同志的看法……如果中国同志能提供更多的情报就好了。”

  赫鲁晓夫沉默了片刻,然后开口说:“实际上,这次中国的周总理来到莫斯科后,就和我提出了一个建议,他希望中国能够和苏联一起联合研制大型飞机——包括客机和运输机,并且还提出了一种大型飞机的详细设计方案……他对我说,如果我们同一联合研制的话,那么中国也将会派出一支由上百人的设计团队,其中将包括大量的设计师以及年轻的技术专家。”

  此言一出,在场的各个设计局的大佬们几乎都不在讲话,每个人似乎都在盘算着什么——是啊,这可是大飞机啊,虽然中苏关系这几年的确越来越好,但是这种大飞机的设计和研发,怎么能和别的国家一起搞呢?万一这些飞机的数据资料被泄露了怎么办?而且中国同志们的设计经验太少了吧,那些所谓的设计师……其实很多都是从苏联或者德国刚毕业的年轻学生吧?……他们来参与研发设计,这不是添乱吗?站在旁边看着都嫌耽误事儿吧。

  不过很快,安东诺夫还是开口了:“我认为如果要和中国同志进行联合研发的话,我是支持和赞成的,毕竟中国同志现在掌握了一些我们所不知道的情报和技术,以及零部件……这种打飞机如果光靠他们自己研发是绝对不现实的,而我们也正好需要这些情报和技术样品……既然如此,我们就不如一起联合研制这种大飞机。”

  伊留申也明白了安东诺夫的意思:“是啊,而且我认为,中国同志可能只有极少数的专家能够真正参与到研发中……所以与其说是联合研发,倒不如说是我们研发,中国同志学习罢了,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对于中国同志而言,不过是另一次‘大规模留学’罢了,为了能够拿到那些资料和样品,我认为与中国同志进行联合研发,是非常有必要的——反正那些学生至少可以帮我们处理一些容易的,但是繁琐的工作嘛,我们要承认,中国同志的确比我们国内的一些学生要认真很多。”

  安德烈也同意自己同僚的看法:“是的,我认为与中国同志的联合研发是利大于弊的,我支持这个提议——即使中国同志完全掌握了这几种发动机的制造技术,他们也顶多造一些高性能的运输机、加油机和客机,而对于战斗机、攻击机、轰炸机等作战飞机的性能提高是很有限的,实际上,在我看来,超音速飞机的突防能力比亚音速飞机更强,而缺乏低涵道比的军用发动机,会让中国同志的超音速飞机设计制造举步维艰。”

  赫鲁晓夫见到这些专家都这样说,自己的心结也算是解开了,于是他又转身向早就等在一旁的海军同志询问到:“舰船设计局和海军的的同志们对于这款舰用燃气轮机怎么看?”

  

第1064章 海军也同意了

  海军的同志们听到赫鲁晓夫在问自己,第一反应居然并不是像飞机设计局的同志一样畅所欲言,而是先谨慎的互相看了看彼此——由于55年库兹涅佐夫被革职退役,以及赫鲁晓夫上台后大砍大型水面舰艇计划,所以此时的舰船设计局的同志们显得很是拘谨,他们不知道应该怎么向赫鲁晓夫同志表达自己的看法——毕竟之前的库兹涅佐夫元帅就是因为提议搞大型水面舰艇而被赫鲁晓夫同志撤职,军衔连降三级为海军中将;知道海军地位的大家现在哪里还敢触这个霉头,万一这个时候你说错话了,保不齐等会儿从克里姆林宫出来后,你就可以告别原来的岗位,被调动到哪个鸟不拉屎的地方终其一生了。

  坐在一旁的海军司令戈尔什科夫元帅见状,先是沉思了一下,然后看了看满脸笑容的赫鲁晓夫——显然刚才飞机设计局的同志们将赫鲁晓夫哄得蛮开心的,见到赫鲁晓夫心情很好,于是戈尔什科夫元帅再三斟酌语言之后,鼓起勇气说到:

  “我和设计局的专家们经过研究后认为,这种燃气轮机的价值是非常大的,从中国同志提供的资料和图纸来看,这种西方国家的蒸汽轮机比我国正在研究和实验的燃气轮机而言,从寿命以及功率上,都要好很多,而且……”说到这里,戈尔什科夫元帅看了看赫鲁晓夫,见后者表情没有什么变化,才放心的说:“在1957年,舰队技术委员会就建议驱逐舰使用燃气轮机动力,并且认为这种动力系统在未来几十年内都不会落伍,所以我建议先建一艘实验舰论证一下中国同志提供燃气轮机的具体性能,再考虑给58型巡洋舰,或者其他大型水面舰艇进行换装和改造……或者是设计建造更新的军舰,当然,如果在60年代初燃气轮机型58巡洋舰役,这样一来,我们的军舰的动力系统将会得到一次重生,可以说,这将会是世界上第一艘使用燃气轮机的大中型舰艇。”

  听到戈尔什科夫这样讲,赫鲁晓夫破天荒的露出了笑容,自从斯大林同志驾鹤西去以后,他就一直致力于减少军费,而海军又是军费的大头,所以他自然就把目光对准了海军,这也就是之前提到的,苏联为什么一直不断砍掉大型水面舰艇的原因之一。

  看到这里大家会奇怪,既然赫鲁晓夫要砍掉水面舰艇,那么为什么又要同意搞这个什么58型巡洋舰呢?原来,自从50年代初美国海军率先为巴尔的摩号巡洋舰装备了“天狮星一1”导弹发射装置之后,赫鲁晓夫渐渐发觉,原来导弹制胜论和大型水面舰艇其实是不冲突的——在那之前,赫鲁晓夫可是一直坚持认为,由潜艇发射导弹足够毁灭美国的舰队才是未来的海战,随后1956年12月,苏联海军总司令谢尔盖·戈尔什科夫说服赫鲁晓夫批准了“配备了感应喷气式武器驱逐舰的战术和技术规则”,并指示由第35中央设计局设计新一级的巡洋舰,最初的主要任务是对敌海上轻型巡洋舰和驱逐舰实施攻击。随后,又增加了攻击敌海上航母的作战任务。1957年6月,第53中央设计局完成了满载排水量5412吨的58型的设计任务。1958年3月,58型技术解决摘要在首席设计官Nichikin的主持下提前完成。尽管最初计划12艘施工,但赫鲁晓夫认为,“该级舰艇只应当用作访问,而不是参与作战,因为它一直被视为苏联建造技术的象征“,从而导致最终只建成四艘。

  所以,既然是为了体现“苏联的建造技术”,那么能够用上这种先进的蒸汽轮机,势必会更加证明苏联造舰技术的“先进”,于是赫鲁晓夫思考片刻后,沉吟了一下说:“我看,海军同志可以考虑利用这种燃气轮机制造一些小型反潜舰和导弹舰……或者是这种58型巡洋舰。”

首节上一节363/42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