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反动派 第1497节

不过他们只能是生闷气。

因为现在的中央政府对于蒙古的控制,已经是超过了满清时代。满清时代蒙古王公都不敢怎么反抗,更何况是现在这个时候。满清时期满清为了拉拢蒙古,给这些蒙古王公一些特权。但民国成立之后,情况已经是大不一样。

中国一半部队驻扎在东北和蒙古地区,蒙古那些人谁敢怎么样。蒙古这点实力,一个师的部队就可以横扫。对于这一点蒙古王公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明面上他们是肯定不敢反抗的,但心里憋着一股气,想要给各级地方政府找茬却是有的。

不过段勋并不在意。

在大势面前,蒙古王公那点实力,想要反抗那就是螳臂当车。蒙藏委员会在宣布废除蒙古地区盟旗制度之后,并没有继续宣布新的政策。而是加紧让蒙古地区的地方政府,收拢原来蒙古王公贵族拥有的行政权力。尽快的在蒙古地区完善各级行政机构。

“目前每天生产六台拖拉机,离计划中的设计水平差了比较多。”

1932年5月26日。

蒙藏委员会准备发布针对蒙藏地区第二条法令的时候,段勋则是来到了东北,来到了沈阳。因为中国和美国合作,在沈阳建立的拖拉机厂正式开始生产。

对于拖拉机厂,段勋是很重视的。随着中国工业的发展,城市化的进行,需要更多的工人。可是工人的增加,就会影响农村壮劳力的存在。想要弥补这些,就需要农业机械化。特别是建设兵团这样大规模的农庄模式,更是需要大量的农用机械。

因此对于沈阳农机厂,段勋抱以厚望。所以段勋过来庆祝一下。

顺便考察目前沈阳这边的情况。沈阳是此次二五计划的重点城市,大量的国家重点项目会在沈阳落户。沈阳会成为东北工业中心城市,甚至会成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区。

沈阳农机一厂,也就是沈阳拖拉机厂的厂长给段勋介绍拖拉机厂的情况。

“这家工厂的设计产量是多少?”

“每天八十辆拖拉机,年产量大约三万辆上下。”

二五计划的重点项目,那都是产量惊人的大工厂。以前的工厂相比起二五计划的重点项目,那都是小打小闹。

这家拖拉机厂的规模,放在美国都是大工厂。美国上百家工厂参与了机器设备的生产,最后成套设备拉回国内。

“怎么会差这么多?是设备还没有到齐?还是组装没有完成?”

段勋一愣。

这家拖拉机厂的设计产量这么高,但目前的生产量却这么低。一天六台拖拉机,一年就是两千多台拖拉机而已。还不到设计产量的十分之一。

“总理,都不是。我们需要的机器设备都已经运了过来,而且也已经安装调试完毕。之所以产量这么低,是好几个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就是我们这些工厂的管理层,我们都是第一次管理这样大型的拖拉机工厂。不仅对于拖拉机工厂不熟悉,而且这样规模的大型工厂管理也是第一次,因此我们的管理跟不上。虽然我们从武昌拖拉机厂调动了一些管理人员,但武昌拖拉机厂目前的产量也只是一年三千台左右。相比起沈阳农机一厂,规模上小很多,不是一个层面的。而且武昌拖拉机厂是德国技术,我们这边采取的是美国的成套设备,生产上有很多差异,管理模式不一样。”

“恩。”

段勋微微点头。

想了想道:“你们就没有引进这方面的管理人才?”

“总理,这是我们的失误。”

跟着段勋的梁焕奎立马上前,检讨道:“我们这一次主要引进的都是工程专家和技术人员,工程师居多。除了他们往下引进比较多的是医生、老师,还有一些掌握专业能力的退伍军官之类的。对于文史哲方面的人,就算是大学教授也都是不引进的。因此对于管理方面的人才,也没有怎么重视。”

“这不怪大家。”

段勋摇头。

直接道:“这是我的错误,是我想简单了。只重视技术,不重视其他方面,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管理也是一门大学问,特别是大工程项目,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现在这样的大工厂管理,我们很多人都没有经验。包括工厂管理制度方面,我们的工厂是落后美国非常多的。所以虚心跟欧美国家学习是应该的。梁总理,你给任部长(任鸿隽)打电报,让他在引进人才的时候,也着重寻找一些拥有大工程、大工厂管理经验的人才。美国工业能够成为世界第一,在工厂管理上必然有他们独到之处。也给北京发电报,让教育部派遣留学生的时候,也选择一些学生去美国学习工厂管理方面的知识。”

管理是一门学问。

中国不少管理人员,他们的管理方法依旧是陈旧的。美国在公司管理、工程管理、工厂管理方面是很厉害的。这方面中国应该学习。

以前段勋只重视技术人才,不过刚刚听汇报,立马就明白自己以前有些想差了。既然如此尽快的纠正错误才对。

“是。”

“李厂长,你继续。”

此次担任沈阳拖拉机厂厂长的是,从军工厂调来的李承干。李承干今年四十四岁,在军队当中是少将军衔,担任巩县兵工厂的厂长职务。

再有几年,靠资历成为中将是必然的事情。当然李承干是一员干将,能力很出色。如果没有这个事情,他本来是要调到四川担任四川兵工厂厂长,这样军衔自然而然成为中将。

不过此次成立沈阳拖拉机厂,这是二五计划非常重要的项目。而在机械领域,军队是人才最多的。中国学习机械、化学、物理的人才,甭管是国内大学毕业的,还是留学归来的,70%以上都在军队服役。军队是中国技术人才聚集最多的地方。

因为中国工业的发展,期初就是为了保家卫国。所以从满清开始,所谓的工业建设,主要是为了制造枪炮。因此大量的人才涌入了军工领域。

为了当好这个拖拉机厂厂长职务,李承干离开军工厂之后,先是在武昌拖拉机厂学习一段时间。然后参与沈阳拖拉机厂的组装工作。可是他毕竟是第一次负责拖拉机厂项目,而且是设计年产量三万辆的大型拖拉机厂厂长职务。目前还是感觉力不从心。

美国的工业,美国的工厂,在理念上、在管理上就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美国在工业自动化、工业标准化当中,根本不是其他工业国家能够相比的。

李承干是第一次接触美国技术、美国管理,美国机器设备组装的工厂管理。李承干是日本留学,在日本学习电器机械的。他在兵工厂的时候,更多的是受到日本技术的影响。毕竟中国的兵工厂早期受到日本很大的影响。后来中德合作开始之后,大量的接触德国技术,德国管理。

所以目前担任沈阳拖拉机厂厂长之后,很多东西他都要重新学习。

“第二是因为生产才刚刚开始,所以几个工厂之间配合不默契。我仔细和我们的总工程师聊过,也了解了他们的自动化生产。我们总厂和配套工厂之间必须要完美的配合,加上一整套完整的标准,才会完成自动化生产。不过我们的总厂也好,很多配件工厂也好,这方面都没什么经验,现在是摸索阶段。因此大家彼此之间默契不够。大家缺乏关于标准,关于协同合作的意识。不过这方面,我认为只要大家磨合好,一段时间之后是能够解决的。”

“恩。”

不是段勋夸赞美国,而是美国在工业化大生产当中,绝对是做出了大贡献。他们关于工业的一整套标准,对于世界工业发展是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的。

美国的工业产能,在历史上根本就没有完全爆发过。二战的时候,美国刚刚要发力,战争就进入了尾声。但美国只是稍微发力,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就已经是骇人的地步,可以左右双手吊打对手的程度。

其实从机床数量来说,二战的时候美国和德国的数量是相差不多的。但论起工业产量,工厂的生产效率来说,美国是吊打德国的。

这就是美国的工业实力。

因此段勋知道,虽然中国吸收了世界各国的技术。但中国工业发展方向,还是要看齐美国。走美国工业的道路。

如产品标准化,生产自动化等等。

“这方面你们要好好地学习,然后总结经验,最后推广到我国各大工厂。让我们的工业也走标准化、自动化道路。”

“是。”

“继续。”

“第三个问题,是人才问题。目前生产量之所以如此低,和我们工厂缺乏足够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有很大的关系。在工程师方面,我们从武昌拖拉机厂调来了三十多人,又从美国那边引进了十几名。但还是远远不足。因为我们的沈阳拖拉机厂,不仅仅是一个总厂,下面还有十六家配件工厂。大家都需要工程师,都需要技术人才。除了工程师,我们的技术工人也是严重不足。因为这样大型的拖拉机厂,在我国是第一次,因此我们的工人都是第一次参与。技术工人的培养严重不足。”

李承干说道这里,总结道:“上面的几个因素都制约拖拉机厂的产量。按照我们的计划,最少需要两年时间,总厂和配件工厂才能够完全达到默契,我们需要的技术工人才能够足够。至于需要的管理人员和工程师,要么是引进,要么只能是自己培养。因此我们计划1935年活着是1936年的时候,工厂才能够完全释放产量,达到设计的年产量。”

首节上一节1497/199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