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反动派 第1216节

现在范旭东也着急。有计划,有投入有什么用。

人才的制约如此严重。

汤尔和是最无辜的。

今天刚刚开会,就被范旭东一阵炮轰。因此汤尔和立马道:“总理,这教育从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怎么可能范部长说要人,就有人的。从民国九年(1920年)年算起,不到四年之内全国的在校学生已经增加了二百多万,高校毕业生今年已经是突破了三万人,明年更是会有三万六千人左右,后年大约有四万多人。我认为这四年教育部的成绩是足够的。在小学堂、中学堂、高校、职校建设上,我们教育部已经是尽了力。”

汤尔和从1920年算起,就是因为这一年秋天的时候第二次直皖战争爆发,段勋战胜了曹锟入主了北京。

汤尔和说这是教育部的功劳,其实这也算是段勋的政绩。

四年当中,全国在校学生数量增加了两百万,全国新增小学堂和中学堂、职校三千多所,新建设了十三所高校。1920年的时候,全国的高校毕业生在一万三千人左右,光是段勋控制过的西南和西北地区,大学毕业生就有七千人左右。其他地区的大学毕业生加起来也不过是六千人左右。

但四年过去,今年高校毕业生会超过三万人。

在汤尔和看来,教育部这四年当中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汤总长,我不否认这几年中国的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这些发展远远不足以满足我们的要求。特别是现在毕业的这些高校学生,有多少是工业发展需要的理工科人才。目前的高校毕业生,文史哲的毕业生人数最多,占据一大半的份额。往下就是法政学堂的毕业生和师范大学的毕业生,他们占据百分之三十左右。剩下学习物理化的,学习机械制造的,甚至是医科大学的毕业生又有多少?能占据目前毕业生的百分之十五吗?”

范旭东非常生气。

完全不顾汤尔和的面子。

汤尔和是前辈,还是留学归来的大才子。又担任了好长时间的教育部总长职务,级别就比范旭东高了一档,但范旭东根本没跟他客气。

很是直接的批评。

以前范旭东从来没有考虑过这方面的事情。

教育如何?

范旭东哪里知道。

可是自从担任了化学工业部部长之后,真正开始规划中国的化学工业发展,他才发现目前中国教育的大问题。

人才哪里去了?

每年大学毕业的,范旭东想要用的化工人才有几个?一年能有五百人吗?把那些职校的一些人加上,一年能有一千多人吗?

这点人能干什么。

而且这部分人才,大部分都是段勋在四川的时候建造的大学培养的。其他地方,特别是高校非常发达的北京和上海,那么多的高校才培养了几个人。

很多高校说是精英教育,一年的毕业生才几百人,甚至有些高校一年的毕业生才几十人。就这样的规模,你培养再多的经营有个屁用。

范旭东现在要的不是什么大专家,不是什么大科学家。

要的只是普普通通,接受过这方面教育的普通的技术人才。而且要的人很多,一年要几千人。可是现在的中国根本无法满足这些。

他怎么会不生气。

“范部长,文史哲的毕业生多,这是我国的国情决定,是我国的历史决定的。现在我国高校已经在慢慢地增加数理化的科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这个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改变的事情,需要慢慢地进行改变。”

汤尔和生气。

不过汤尔和还是有涵养,而且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所以只是模棱两可。

但范旭东不一样。

听到汤尔和的回答,立马道:“汤总长,什么国情,什么历史。不就是因为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学而优则仕。这些学生都愿意学习这些文史哲,愿意上法政学堂,期望以后可以进入政府机关,混个一官半职。”

非常不客气。

但说出了目前中国教育的一个大问题。

学而优则仕。

就如京师大学堂刚刚成立的时候,主要是为了培养什么人才,就是为了培养当官的。清末民初的时候,为什么法政学堂那么火热。

因为当时的政府系统对于现代法政人才需求高。

官本位的思想。

“范部长。”

段勋看范旭东话越来越扯,所以制止了一下范旭东。他的话对,意思也对,但不能这么说。然后道:“范部长,那你说说,你的意思是什么。”

429

“范部长,有什么建议,慢慢说。”

“是。”

范旭东让自己冷静一下。

不过他还是无法冷静。这些日子为了完成化工部的计划,他要找到足够的技术人才。为了找到这些人他真是跑上跑下,求这个部门求那个部门,不然就是和各大高校联系。

跑来跑去,终于发现了,中国真没有那么多人才。

太少了。

少得可怜。

根本无法满足化工部的需要。

所以在这一次的会议当中才会如此爆发。

范旭东是真着急。

现在多好,民国成立以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政局稳定、没有地方军阀、没有内战、内阁还重视工业发展。可以说在范旭东看来,现在是中国发展最好的时候。

应该分秒必争。

可是现实情况远比他想象的严重多了。

或者说之前自己想的太乐观。以为只要有政府大资金投入进来,中国的化工产业就能够迅速的发展。

首节上一节1216/199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