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明春 第487节

 贱民们纷纷询问,如何才能皈依佛法,于是德宝禅师开始给他们讲法。

 当移民队伍离开此村落时,全村的贱民都主动跟随,他们拖家带口缀着和尚,似乎多听几场法就能摆脱贱民身份。

 周玉真撇撇嘴,吐槽道:“这和尚,惯会蛊惑人心!”

第753章.751【佛爷威武】

 “贫僧(贫道)拜见大王!”

 德宝禅师和周玉真,双双被请进王宫,觐见已经回京一月的王渊。

 尹秉衡与戚继光,持刀立于王渊左右。

 尹秉衡呵斥道:“当呼陛下!”

 僧道二人愣了愣,“陛下”逾制啊。天竺王等同于朝鲜王,只能称“大王”或“殿下”,“陛下”是大明皇帝的专属。

 王渊笑道:“无妨。”

 德宝禅师和周玉真却很识趣,双双齐呼陛下。又被王渊告之,今后面见国王,除非祭祀等重大场合,不必搞下跪磕头那一套。

 周玉真心想:你不早说,我刚才都磕两遍了。

 王渊招呼他们坐下,笑道:“周真人,好久不见。”

 周玉真也说:“是啊,上次与陛下相见,还是几年前大祀天地。”

 王渊又说瞎话道:“德宝禅师的大名,孤在北京亦有所闻,早就慕名已久了。”

 德宝禅师说:“微末虚名,不足挂齿。”

 王渊直接封官道:“两位屈尊来到天竺,孤自当礼敬有加。两位且入翰林院,为翰林学士,挂职宗教科。周真人,另授道录司左正一。德宝禅师,另授僧录司左善世。”

 左正一,左善世,都是大明宗教职务,前者是全国道士之首,后者是全国和尚之首。

 有明一朝,武当确实鼎盛,但武当类似皇帝家庙。

 从朝廷官职就可以看出,正一道是道教诸派之首,全真道只能屈居于其下,而武当正好属于全真道。至于龙虎山,“天师”称号被朝廷取缔,龙虎山的天师被呼为“嗣教真人”。

 宗教官职,周玉真是听明白了,他疑惑道:“陛下,道士也能为翰林学士?”

 王渊笑着说:“可以。”

 “贫道惶恐。”周玉真暗自欣喜,觉得这趟来对了,他居然也有当翰林学士的一天。

 王渊告诫说:“二位高德,孤只有一个要求。”

 “陛下请明言。”德宝禅师和周玉真齐声说道。

 王渊说:“你们在发展信徒的同时,亦当敦促信徒学汉话、写汉字。孤对土著归化的要求很低,只要他们愿意放弃原有信仰,能用汉语进行交流,能写包括自己名字在内的几十个汉字即可。二位高德,我不管你们每年发展多少教徒,只管你们的教徒每年有多少归化为汉人!”

 这算是定下考核指标了,以每年归化的汉人数量为依据。

 周玉真心中大喜,如果走基层路线冲量,他还真干不过德宝和尚。但他可以走中高层路线啊,纯以教徒质量取胜,至少中高层学写汉字更占优势。

 可惜,周玉真没搞明白状况,印度的中高层,要么信绿教,要么信印度教,让他们改信道教可难得很。

 反而是底层百姓,非常好忽悠他们改信,只是学习汉话和汉字比较困难。

 当然,只要信进去了,贱民也能强行记住汉字。这并非胡扯,基督教在中国农村大量非法传教,很多不识字的老太太,硬是能慢慢学会阅读中文版《圣经》(作者君小时候被隔壁阿婆烦死了,有些很简单的汉字,能反复询问你好几十遍,今天记住了明天又忘)。

 这一僧一道,在觐见王渊之后,各自获得一笔经费,同时获得一座废弃神庙。

 他们也不挑挑拣拣,带着僧道众住进去,又雇工匠塑造泥胎神像。

 周玉真供奉的是灵宝天尊,陪祀为王灵官和萨天师(萨守坚)。道观初创,暂且只塑三座神像,太上老君什么的,还得等开拓业务之后再说。

 周玉真又找了个翻译,一边学习土著语言,一边带着翻译发展信徒。

 三个月过去,道观总算有了些香火,可惜全都是汉人移民,一个印度本地信徒都没有。这货的医术也不管用,因为沛阳城里,早就有了汉人医生,大部分药材还是从大明运来的。

 周玉真终于慌了,叫来弟子问道:“这些日子,怎不见德宝秃驴?”

 弟子回答:“德宝禅师,已带信众前往复州。”

 复州,就是通州北边那个绿教小国,被苏丹联军屠城灭国之后,大量土地荒无人烟。王渊移民了一批过去,改称“复州”,但依旧荒芜得很。

 跟周玉真的情况刚好相反,德宝禅师吸收了太多贱民入教。

 这些贱民,只能做低贱营生,而且很多时候找不到工作,只能有一顿没一顿的当乞丐为生。

 刚开始,德宝禅师拿出自己的传教经费,购买粮食来救济饿肚子的贱民。这一举动,顿时吸引更多贱民入教,直接把德宝禅师的经费吃光了。

 无奈之下,德宝禅师再次觐见王渊,请求划出一块土地,佃租给那些贱民,而且还想借贷种子和农具。

 王渊爽快答应,而且还开恩许诺:荒地耕种三年,需要照章纳税,纳税若满五年,那些荒地就归耕种者所有。

 于是乎,德宝禅师带着数千不会种地的贱民,携带大量农具和种子,前往北边的复州开荒种地。沿途又不断吸收贱民入教,导致信众很快破万,开始了艰辛的开荒生涯。

 此僧自己也不会种地,第一年种出的粮食,还不够信徒们自己吃。

 德宝禅师又赶回沛阳,请求王渊派几位种地高手,前去复州当耕种老师。在汉人农民的指导下,他们不但精耕细作,德宝禅师还亲自带领贱民开挖引水渠。

 德宝禅师不断给贱民们说(洗)法(脑),让他们坚信自己的祖先是国王,只因得罪了佛祖才被罚为贱民。只要他们一心向善、辛勤劳作,再学会说汉话,能写几十个汉字,就能永世摆脱贱民之身。

 而这和尚自己,也不再修禅宗,而是全力修持净土宗。并且改革净土宗法门,不想着往生极乐净土,他们要在复州打造人间净土!

 两年之后,复州北郊数十万亩土地,全部被佛教信徒开垦出来,而且还有少量首陀罗种姓加入。

 也是在这一年,佛教土著信徒,同时归化出两个汉人。

 德宝禅师郑重宣布,这两个归化汉人,已经摆脱贱民身份,并将自己的俗家姓氏“吴”赠送给他们。两个归化汉人欣喜若狂,整天佩戴着汉民腰牌,那块腰牌是官府颁发给他们的归化凭证。

 而在德宝禅师的佛教信徒破两万时,可怜的周玉真道士,他的道教土著信徒只有两个……

 不过这两个信徒质量很高,一个是内阁大臣拉玛,一个是兵部郎中卡帕提。父子俩被迫放弃印度教,又感觉空虚得慌,稀里糊涂便信奉道教。

 得此提醒,周玉真总算有了眉目,把拉玛、卡帕提全家都拉入道教。

 接着又跑去黄峨开办的沛阳大学,以及改造苏丹王室俘虏的学校,专门发展那些身份特殊的土著。

 结果让人哭笑不得,归化效率非常之高。只用半年时间,就有八个土著道教信徒,通过朝廷考核归化为汉民,把佛教那边甩开一大截。

 只不过嘛,他们传教的第三年,德宝禅师搞出一个大杀器。

 德宝禅师回京觐见王渊,请求在自己的传教之地,派遣老师开办学校,专门教导信众子弟读书,想把土著孩童成批量的归化为汉民。

 周真人得知此消息,瞬间哑口无言,这次他是真拼不过!

第754章.752【开元4244年】

 大明绍丰十五年,西元1546年。

 正月初一,王渊在天竺正式建元,是为“咸宁元年”,王渊又称“天竺咸宁王”。

 咸宁一词,源自《易经》:“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同时,引道教历法,以黄帝诞生为兆始,咸宁元年即“开元4244年”。

 这年三月,天竺国开科取士,得进士六十六人。

 因地方科举系统还未成型,天竺国的第一次科举,由王渊直接主考会试,连殿试这个步骤都免了。

 出题内容也很扯淡,前十题皆为数学,接着是基础力学,再后面是基础历史,紧接着是公文写作,最后的大题居然考《天竺国钦定宪法》,而且还开创性的实行了百分制。

 考生成绩,惨不忍睹,六十分以上直接录为进士,四十分以上便可做地方公务员。

 ……

 大明,北京。

 对鞑靼蒙古的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明军以六千伤亡的代价,彻底占领松辽肥沃盆地。

 七月初,朱载堻接到天竺国书,批准王渊“天竺咸宁王”之号,并派遣太监、行人及礼部官员,前往天竺给王渊补办册封仪式。

 与此同时,朱载堻还得到天竺国的第一次科举试卷。

 朱载堻看得潸然泪下,对随侍太监说:“老师创业维艰,想必人才奇缺,连开科取士都这般糊弄。如此科举,秀才举人都不用考,竟也只取到六十六个进士。他建元‘咸宁’,必引‘万国咸宁’之意,看来天竺依旧是邦国遍地。我听送达国书的天竺官员说,老师刚刚就国,就遇到六国联军入侵。六国联军刚退,天竺北疆又乱起来,老师去年出征北伐,竟以半百之躯亲上战场厮杀。”

 随侍太监跟着挤出眼泪,红着眼眶说:“天竺王如此艰难,陛下可趁此册封之机,重重赏赐一些财货。”

 “自当如此,”朱载堻想了想,又说,“把御厨也送一批过去,听说天竺美食匮乏,老师上了年纪也该享受了。”

 距离产生美,王渊走得越远,朱载堻就越是想念。

 若是不走,则必相看两厌!

 朱载堻怀念一阵,又对随侍太监说:“老师宝刀未老啊,据递送国书的天竺官员说,老师亲率三千汉骑,余者皆为异族骑兵。这些异族骑兵不堪用,决战之时都犹豫不定。如此情况,老师竟敢只带数日粮草,奔袭千里,孤军深入,以一万六千人大败十一万敌军!那十一万敌军,也是有火铳火炮的,而且皆为百战精兵!”

 随侍太监这次没作假,是真的被惊到了:“这这这……天竺王不愧骁勇无双。”

 朱载堻又说:“传令工部,让他们选派一千工匠,举家随封舟送去天竺。老师的都城残破不堪,听说王宫已经几十年未修缮,有些地方居然还透雨漏风。朕这个做学生的,怎能让老师如此受苦?”

 天竺国第一次科举情况,很快传到大明官场,接着又渐渐传至民间。

 物理门徒对此感伤不已,有人振臂一呼,数百人纷纷响应,结伴出海去支援先生建国。

 普通官员,特别是勋贵子弟,完全把这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

 至于京畿的落魄士子,则难免生出别样心思。与其在大明屡试不第,不如出海去天竺参加科举,说不定还能在海外谋得高位,再不济也比天竺的士子学问更优。

 这些落魄士子,寻求物理学院资助路费,然后结伴出海南下。到了南方之后,听说吕宋的条件更优惠,童生以上就能领到银子还分地。那也别去天竺了,直接跑到吕宋,瞬间变成小地主。不过嘛,也有笃定了去天竺的,毕竟到吕宋只能当老师,而去天竺则可以科举做官。

 城西,王宅。

 “三哥,要不咱们也去天竺吧,总不能让父亲独在天竺打拼。”王骐有些坐不住了。

 王澈说:“父亲有令,抓阄之后不许后悔,以免出现夺位之事。”

 王骐说道:“我夺那天竺世子之位作甚?”

 王澈摇头:“你无心夺位,可六弟心里会怎么想?”

 王骐叹息:“唉,早知如此,我就该主动随父亲去天竺!我等皆为不孝子也!”

 王渊既然选定了继承人,就不容许出现任何差错。

 若哪个儿子,真有抱负志向,那就送去别的地方建国,全球那么大为啥只盯着天竺?

 天竺东边,后世印度的东北各邦,还有后世的缅甸地区,都可以带兵去打下来嘛。即便是马来西亚,也只被大明南洋水师占了一小部分。

 天竺西边,阿富汗地区,莫卧儿皇帝三兄弟盘踞,也可以去打下来嘛。

 阿富汗再往西,萨菲波斯也可以打嘛。

 波斯第四帝国,如今内忧外患。于外,被奥斯曼帝国打得接连丢失领土;于内,皇帝(沙阿)跟sheng长(红头)拉锯争权,并且绿教内部的教派斗争趋于白热化——莫卧儿皇帝胡马雍,在波斯招募的军队,大部分都属于苏非派,是被波斯皇帝下令禁绝的教派,虽然波斯国教本身就出自那个教派。

 这不,王骥自己就跑去打丹麦了。

 澳大利亚依旧没有官方名称,大家约定俗成的称为“海盗洲”。

 王骥在天竺打仗大赚一笔,找大哥王策买了三条战舰,其实相当于半卖半送。在南洋招募水手之后,又去日本招募了一批下级武士,然后就带着四艘船前往“海盗洲”。

 王五公子,会盟海盗。

 也不整虚头巴脑的,王骥拍桌子说:“老子要去欧罗巴建国,自己做国主。谁愿去的,跟我去奔个前程,不比你们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更爽快?老子做了国王,你们就是从龙功臣,一个个都是大官大地主,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还能骑西洋马!”

 “五公子,你说的西洋马,可真是西洋马?”一个海盗首领大笑。

 王骥撸袖子说:“你想骑什么马,就骑什么马!”

 另一个海盗首领问:“这开国的事情,怕是不容易干成吧?”

 王骥爆粗口说:“你他娘的,海盗一个,烂命一条,还真惜命么?老子堂堂的王五公子,都能豁出命来,你算个什么鸟东西?干不干,就一句话!”

首节上一节487/5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