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渊说道:“你们的战利品,分我一半。”
无人敢有异议,老老实实把财货交出,就连烂靴子都交出一大堆。
此战,数千贵族骑兵倒戈归附,俘虏各类步兵一万三千余人,缴获老古董火炮三十多门,缴获老式火绳枪六千多支,缴获战象六头。其余的战象,要么死了,要么跑了,几万敌军步卒也同样如此,估计活着逃走的至少三四万。
王渊命令俘虏搬运尸体,堆在一起放火烧掉,免得时间久了产生瘟疫。
死掉的大象和战马尸体,被清理洗净煮来吃,但军粮还是远远不够,必须破城之后才能获得补给。
一个官员被推选出来,出城面见王渊,趴伏在地说:“伟大的,不可战胜的天竺王,宰相已经被我们杀死,苏丹的王后和儿子,也已经被我们控制。我们愿意归顺于您,但请不要在德里内城多造杀戮。”
王渊不置可否,说道:“先运一些粮食出来。”
很快,内城的大门打开,一车车粮食,穿过已经成为废墟的外城,运送到王渊面前作为军粮。
王芳带着5000兄弟骑兵,在城外扎营休息,顺便看管俘虏、军粮和财货。王渊自带三千汉骑,骑着马儿进入内城。至于一万多异族骑兵,原地待命,不得进城,连外城都不许去。
外城被抢劫杀戮半天半宿,几乎找不到活人踪迹,就算能活下来也早就跑了。
戚继光带着一队骑兵为向导,率先进入内城,分散到街巷查看情况,验证没有埋伏之后,才回来迎接王渊入城。
王渊骑马穿城而过,沿街跪满了居民。他们用最恭敬的姿势,表达着自己的顺服,只求王渊不要再纵兵劫掠,但真要劫掠他们也毫无办法。
很快,王渊被接入城堡之中,这里是莫卧儿皇帝和苏尔苏丹的居所。
胡马雍真的是一位风雅皇帝,竟在城堡里建了大图书馆,里面堆放着无数经文典籍。
“这里,烧了。”王渊随口说道。
藏有数十万卷经书的大图书馆,就这样被王渊一把火烧掉,无数学者和教徒义愤填膺,但却没人敢来救火。
突然,一个宫廷学者,哀嚎着冲入火场,葬身于剧烈的火焰当中。
王渊笑问:“还有没有殉道者?”
无人应答,全体匍匐跪地。
苏丹的妻子、母亲、儿子,全部被绑着押出来,其长子年仅五岁,幼子还在襁褓当中。
王渊居然不予理会,笑着说:“这些人,你们自己处理吧,把城堡里的财货清点封存,等我下次回来的时候再带走。”
戚继光和昌德比比识字,被留下来清点王室财宝,留给他们一百骑兵作为助手。
王渊则带着其余的骑兵,毫不留恋的离开城堡。
戚继光在清点财宝的时候,突然听到外面传来惨叫声。却是苏丹的家人,包括还在吃奶的幼子,被投降官员们全部杀死,他们比王渊更怕王室成员活着。
休整两日,一万多步兵俘虏,被王渊转化为运粮辅兵,带着新加入了数千贵族骑兵,浩浩荡荡的朝曲女城杀去。
曲女城,戒日王朝首都。
唐僧的《大唐西域记》也有记载,大意为:“这里的国王,生了一千个儿子,一百个女儿。有一大树仙人,住在恒河边上。见一公主到河边游玩,遂起凡心,请求国王嫁女。然而公主看不上仙人,觉得他太丑了。国王恐惧,就把还未成年的小公主送出。仙人嫌小公主不漂亮,诅咒其他九十九个公主弯腰驼背,于是此城就改叫‘曲女城’,又称‘妙童女城’。”
数年前,胡马雍与舍尔沙,在曲女城有一场决战。
胡马雍战败,连德里都不敢回了,直接带着残兵败将退往旁遮普,结果被自己的亲兄弟驱逐出境。
曲女城的军队,早就被苏丹召去勤王,如今城内兵力空虚,只剩百十个守城士卒。
面对王渊大兵压境,城内立即爆发叛乱,印度教徒选择杀官献城。
王渊取了城中财货和粮食,带着军队继续出发。结果走到半路,就有上千骑兵投靠,却是附近的小贵族,听说苏丹已经败亡,连忙跑来归顺新主。
王渊的军队越打越多,打到一个月后,竟然发现无城可攻,附近的贵族听到风声,全都跑来归顺天竺王。
甚至连孟加拉国,这片被舍尔沙征服仅两年的土地,都带着一千骑兵投靠天竺王麾下。
王渊在奥德之地大会诸侯,重申三条法令:
第一,宗教宽容。
第二,废除舍尔沙的中央集权政策。
第三,各土邦需要进贡的赋税,比莫卧儿王朝时下调两成。
各地王公贵族欢呼雀跃,将天竺王视为仁主。从今往后,他们只需每年交税,就能继续在土邦作威作福了。
王渊带着大军南下,一直顽强抵抗舍尔沙的岗德瓦纳国,听说了王渊的“约法三章”,又面对即将到来的数万大军,也选择臣服于“天竺王”麾下。
实在是,王渊的统治太过大度,甚至承诺不在各土邦征兵,这是胡马雍和舍尔沙都无法做到的,各地土邦怎么可能不拥护他?
在北印度造孽无数的王渊,就此成为贵族口中最为仁慈的天竺王!
王渊回军的时候,又与拉其普特各土邦王公会盟。这个地方,一直属于独立状态,莫卧儿帝国都无法征服,王渊给他们直接免税,只让他们每年献上一百匹战马。
这里的土邦就有十多个,分摊下来,有的土邦一年只献两三匹马,实力较强的一年献二三十匹。
天竺王太仁慈了,拉杰普特人全部选择臣服!
王渊就此统一印度,只剩泥婆罗(尼泊尔)、阿萨姆等偏远土邦,暂时还懒得去理会。
顺手还把锡克教给坑了,王渊来一招宗教宽容,北印度直接归于和平状态,锡克教因此无法快速发展教徒。而且,缺少拉杰普特人的大量加入,锡克教也无法形成尚武之风,这个时空的锡克教估计一直很弱鸡。
天竺王的威名,很快传遍整个印度,甚至传到阿富汗地区。
正在阿富汗跟亲兄弟打仗的胡马雍,听到消息有些不知所措。他还想杀回印度当莫卧儿皇帝呢,咋印度直接被统一?唉,不想了,先统一阿富汗再说。
第752章.480【佛道传法,各凭本事】
马兰港。
比之王渊登陆的时候,此港明显又繁华许多。
只因首相王崇,奉天竺王之命,将全国港口的商船入港税降低半成,将港口泊位费降低一成,将港口的商铺税降低一成半,取缔天竺棉会对印度贸易的垄断。同时,严惩对汉人商贾的吃拿卡要,税务官一个个都变得清廉起来(只对汉人清廉)。
于是乎,无数商贾蜂拥而至。
就连拥有货源的陆商,都带着仆人和伙计,出海到天竺这边来经商。这些人虽然没有海船,但往往跟海商有牵连,在天竺港口购得货物,转而以港口为起点,向着天竺内陆辐射经营。
又是十多艘海船进港靠岸,码头上的汉人啧啧称奇,因为除了正常移民之外,竟还有三千多个和尚道士。
这些出家人,在大明多属非法,因为朝廷颁发的度牒文书有限,甚至寺庙道观也需要领到合法执照。
没有执照,没有文书,香火再旺盛也是假和尚、假道士。
不过嘛,这次的两位领头人,确属正儿八经的真和尚、真道士!
笑岩德宝,俗姓吴,字月心,号笑岩,法名德宝。北京人,锦衣卫籍,父母早亡,幼时家贫,二十二岁出家,先学禅宗,兼修净土,游历全国,遍访高僧,曾隐居终南山,至今不过三十多岁。此僧淡漠名利,不喜喧嚣,见解独到,后世呼为“笑祖”。
周玉真,弘道真人周思德之六世孙,北京道录司正八品官员。
德宝禅师常年云游四海,几个月前在福建某寺挂单。结果,那座寺庙被朝廷取缔,全体僧众被押赴出海。笑岩德宝拥有合法度牒,本来不关他的事,结果听说天竺佛教不昌,王渊要召集僧众在天竺传教,德宝禅师立即主动报名出海。
如果说,德宝禅师前往印度,是出于弘扬佛法的大愿,那周玉真则纯属跳槽。
当年朱棣靖难,身边有一僧一道,僧为姚广孝,道为周思德。
周思德学道于龙虎山,精通五雷正法,常给朱棣测算兵事吉凶。夺位成功之后,朱棣在北京修“天将庙”,后经历次改名定为“显灵宫”,负责主持皇家祭祀活动。显灵宫历代住持,也在朝天宫担任要职,而朝天宫则是百官祭祀之前学习礼仪的地方。周思德,即为天将庙第一代住持,也是朝天宫第一代住持,负责统领全天下的道士。
周玉真作为周思德的六世孙,大哥继承了显灵宫住持之位,他则在朝天宫教导百官祭祀礼仪(并非住持)。
有甚意思?
听说王渊要在天竺大兴道法,周玉真立即报名出海,还带上老婆、儿女和十多个弟子。
王渊曾经担任礼部尚书,跟周玉真虽然不经常碰面,但他们也算是老熟人。凭借这层关系,周玉真甚至幻想做天竺国师,可不比在大明当礼仪老师强得多?
抓阄抽出上百个和尚道士,他们将在沿海港口传播宗教,有几个干脆直接在马兰港。
道士们的办公场所是现成的,因为马兰港就有一座天妃庙。
和尚们也领到一笔经费,可在马兰港修建佛寺。但经费有限,如果想把寺庙修大点,还得找当地的善男信女们众筹。
其余出家人,都被带去沛阳,由朝廷统一安排任务。
周玉真背插宝剑,手持拂尘,半路上跟德宝和尚聊天:“嘿,秃驴,这可是回到你们祖师爷的地盘,可曾想好了该怎样传播佛法?”
德宝禅师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先学会说本地话。贫僧也通梵文,可此地百姓却不会说梵语。”
“也对,得先学说本地话。”周玉真点头道。
众人途经一村落,吠舍种姓的大地主,带着首陀罗种姓的仆人,殷勤端来一锅乡村美食,供负责移民的官员们享用,同时好奇打量那一大堆光头。
“去吧,不会找你们的麻烦。”官员挥手说。
这几个官员,其实应该算吏员,皆为济世派弟子,负责把移民从港口带去首都。
天竺官制,模仿大明,共有九品十八级。
但是,官吏并不严格区分,吏员共有五品十级,可因政绩而升为品官。
王渊正在琢磨着开科取士,而且就算是进士出身,也必须从一品吏做起,只不过升得肯定比其他人更快。如果真有底层吏员很牛逼,可从小吏一直升到五品官(市长级别),继续再升就得去“翰林院”观政深造。
天竺国的“翰林院”,属于国王的智囊机构,同时直管“沛阳大学”,翰林院官员多为大学老师兼任。
同时,“翰林院”也是学术机构,分为:史学科、文学科、理学科、物理科、财学科和宗教科。
史学科,顾名思义,协助礼部编撰《历史》教科书。
文学科,研究文学艺术,协助礼部编撰《语文》教科书。
理学科,就是儒家那一套,以王渊的宪法为纲,负责研究“天竺理学”,为汉人移民扩张提供道德、法理支持。协助礼部编撰《语文》教科书。
物理科,研究科学技术,协助礼部编撰《力学》、《天文》、《化学》、《地理》等教科书。
财学科,研究经济问题。
宗教科,研究宗教问题,协助礼部制定宗教发展计划。
地主得到移民官吏的许诺,知道自己不会被趁机盘剥,顿时欢天喜地的更加奉承。
这是从马兰港到沛阳的必经之地,印度土著们已经有了心得,腰间挂着小牌子(白泽佩)的人,一般都不会做出欺压老百姓的事情。如果挂着大牌子,那就不好说了,纯看官吏的个人品德。
德宝禅师吃着饼子,却见道旁有十多个衣衫褴褛、身形污秽之人,正远远趴在地上看他吃东西。
德宝禅师立即起身,将自己手中的饼子,平均分为十多份递出。
那些人也不知道感谢,只是朝和尚谦卑微笑,双手捧着接饼,不敢跟和尚身体触碰。
一个济世派官吏过来,说道:“禅师,这些都是贱民,在天竺遍地都是。你救得了一人,却救不了万人。”
“贱民?”德宝禅师瞬间想起佛经内容,叹息说,“原来是旃檀罗。”
道士周玉真也走过来,蹲在一个浑身浮肿的贱民跟前。他摊手抓住贱民的手腕,贱民吓得瑟瑟发抖,周玉真号脉之后说:“没什么大毛病,就是饿的。”
说着,他又去号另一个贱民的脉搏:“这人才是真病了,可惜道爷我手里缺少药材。”
周玉真让弟子捧来大釜,将囊中的冷开水倒出。突然他掏出一张符纸,口中念念有词,符纸无火自燃,然后将符灰浸入水中,对带队官吏说:“告诉他们,喝下符水,心中默念灵宝天尊,只要虔诚笃信,就能削去百病。”
随行官吏,只有一个会本地语言。
这人还没来得及说话,十多个贱民就慌忙跪拜,直接把周玉真当成了神明。
印度神明无数,就算到了二十一世纪,你在街头跪拜一条长相奇特的狗,也会有很多人跟着你一起跪拜。
而周道士自燃符纸,对这些贱民来说堪称神迹。
官吏把周玉真的话复述一遍,这些贱民纷纷争抢符水,心中默念灵宝天尊的尊号。
德宝禅师看得极度无语,让官吏转述道:“你们的祖先叫旃檀罗,本来是一位国王,但他发誓要灭尽释迦族。有一仙人,将释迦族的子嗣救出,藏在田间牛粪当中,释迦族才得以延续。因此,旃檀罗的子孙被罚作贱民,身穿垢衣,面目污秽。佛陀成道之后,旃檀罗的转世痛改前非,皈依佛法,广行善事。佛陀不计前怨,为其说法,终成正果,是为旃檀罗尊者。尔等若能皈依佛法,广行善举,亦可得脱贱民之身。”
在官吏翻译之后,贱民们听得瞠目结舌。
原来咱祖上也阔气过,居然还是一个国王,因为得罪什么释迦族,所以被世代罚为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