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明春 第472节

 同时,还是一部殖民宣言,华夏子民在海外开拓,都是奉上天之命而行事。

 至于印度本身的种姓制度,完全被王渊给刻意忽视了。

 你们自己内部怎么玩都可以,没事儿把贱民杀着玩都行,老子尊重你们的风俗传统。

 但是,如果一个贱民学会说汉话、写汉字,那他通过考核就能成为华夏子民。那个时候,他就将跳出种姓制度,你再动他一下试试看?

 华夏子民,凌驾于种姓之上!

 而且即便是汉人,也不能再使用汉人奴仆。汉人在天竺只能做主人,不得做奴仆!

 关于奴仆方面,王渊会另行颁布法令。

 已有的汉人奴仆,因为生计原因,可以继续为雇主效力。但是,卖身契不予承认,必须换成短期雇佣合同,雇佣合同的期限不得超过五年。

 以下还有政府框架……

 国家元首:国王。

 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内阁成员,不得低于五位,不得高于九位。)

 最高监查机构:都察院。(都察院御史,只有监查之权,不得插手行政事务。)

 政务部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财部,工部,商部,农部,交部。

 六部尚书,直接变成十部尚书。

 前六部大致职能不变,但户部把财权分了出来,相当于大明的户部仓场尚书,独立出来变成天竺国的财部尚书。

 工部主管工业,商部主管商业,农部主管农业,交部主管交通。

 天地交而万物通,这是“交通”的词源,出自《易经》。

 至于什么警察系统,那属于近代产物,运营成本实在太高了。欧美最开始的警察,跟大明捕快没啥区别,偏远地方比大明捕快还弱鸡,别把现代警察制度代入进去。

 王崇被任命为首相,宁搏涛被任命为辅相。熟悉天竺国情的吴汝霖、林璋,被任命为普通阁臣。

 这些都没什么异议,只不过宁搏涛今天不在场,他到锡兰岛(斯里兰卡)接收大明西海水师去了。

 唯独卡帕提的父亲,就是那个献城的天竺将领拉玛,居然也被王渊任命为内阁大臣。

 “陛下,异族怎能做阁臣?”弟子黄煦有些不服。

 王渊笑着说:“此父子二人,都愿归化,而且有献城首义之功,怎能不给个大官做做?”

 黄煦问道:“陛下在宪法总纲中说,异族归化,只许信奉佛道二教,这对父子可愿放弃印度教?”

 王渊笑道:“他们会放弃的。”

 黄煦这位徽商之子,王渊的第二批亲传弟子,在物理学派资格老得吓人,若留在大明至少也是侍郎。可惜,他考上举人之后,竟直接放弃科举,不到二十岁就跑去经商,还是天竺棉会的创会小股东。

 如今,黄煦被任命为户部尚书,专管土地和人口,税收权力则被挪到财部。

 方灵犀担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相当于最高检察院院长,负责监督全国官员,严查贪污腐败和渎职舞弊,也有权对重大案件进行复审。

 初创家业,哪那么多好监督的?

 方灵犀的主要职责,是监察移民腐败。接下来几十年,都将持续性大规模移民,政府要发放路费和农具种子,这里面必然出现大量贪污。就看方灵犀还有没有年轻时的血性,就看他的济世派还有没有保持天真。

 财部尚书更有意思,猜猜是谁?

 王渊在穿青寨的发小刘耀祖,一个二十多年考不上进士的老举人,靠王渊的裙带关系才捞上差事。王渊带刘耀祖离京的时候,刘耀祖还是大明工部的从七品小官,负责铁道司的财政审计工作。

 大明从七品小官,一跃变成天竺国的财部尚书。

 不过相比吴汝霖,似乎也并不离奇。

 吴汝霖是王渊的家生子,即便加入了物理学社,即便在工厂和商会都担任过职务,即便在天竺负责管理二十万亩土地,但他归根结底还是王渊的家奴。一个家奴,现在变成内阁大臣,只因其非常熟悉天竺事务,而且还是天竺棉会的百位会老之一!

 林璋全程没有发言,因为现场只有他一个外人。

 一个月前,他还只是莆田林氏,派来天竺的股东代表,冠冕堂皇的担任天竺棉会总事。在国王被软禁的情况下,棉会总事相当于天竺宰相,可不管做啥事都要跟其他会老商量,能有什么实权可言?也就利用职务之便,在天竺多捞点钱进私人腰包而已。

 现在,林璋把林氏在天竺的土地和人口信息献上,总算获得王渊的认可,还将他任命为内阁大臣。

 他这个内阁大臣,主要作用是跟天竺棉会接洽,用屁股思考都是两头不讨好的差事。

 除非王渊彻底把天竺棉会压服,否则林璋将一直两头不是人。

 “陛下!”

 尹秉衡一身戎装来见。

 年仅二十一岁的尹秉衡,算是王渊真正的关门弟子,而且只学兵法武艺,对四书五经和物理都毫无兴趣。

 桂萼在山东遇到这小子,带到北京拜入王渊门下,这些年吃喝都在王渊家中,王渊还帮他安排了一门亲事,已经相当于王渊的半个儿子了。

 另一个时空的大明良将,如今是王渊的亲卫统领。

 尹秉衡统率的国王卫队,独立于兵部之外,只接受国王的调遣。目前,从吕宋步卒中选出一百人,专门用于拱卫王宫。又从天竺汉军当中,挑选出一千骑兵,用于执行国王的军事命令。

 王渊的国王卫队,暂时只有一千一百士卒。

 “事情办得怎样?”王渊问道。

 尹秉衡说:“铜矿已经夺回,臣并未多造杀戮,千余俘虏皆押到京城。”

 王渊说道:“妇人和孩童留下,其余都押去修路。这天竺棉会做生意,竟然路都懒得修护,今后抓到的青壮俘虏都修路去!财部催催大明那边,赶紧把那两套铸币机器送来,有了铜矿之后,可以铸造天竺钱币了。”

 吴汝霖突然说:“陛下,当速速发兵,收回科拉尔金矿。”

 王渊想了想:“军队都派去周边征粮了,等他们回来再说。下一批移民,直接移到科拉尔金矿周边,先在那边建起村镇,弄些土地分配给他们。”

 吴汝霖提醒道:“那里的土地有主。”

 有主是什么意思?

 被几个棉会股东买下来了,并且还移民了许多汉人。

 王渊说道:“那就让地主立即献上人口和土地册目,然后派人清查丈量,若隐匿五百亩以上土地,直接将地主驱逐出境,收回他的全部田亩!若他老实,就换一块地给他,再给他足额补偿和免税五年。金矿周边土地必须平均分配给移民,要在那里形成自然村镇,不允许任何人一家独大!”

第734章.732【一生人】

 “陛下,凤仪先生带人求见。”

 “让他们进来。”

 跟着方灵犀进来的张尧,正是当初西行印度的六位济世派之一。

 “臣方灵犀,拜见陛下。”方灵犀拱手作揖。

 王渊有规定,天竺国内汉人,只准跪拜天、地、君、亲、师。

 而且,只能在祭祀等重大场合跪拜,平时任何跪拜礼仪都属于非法行为。

 就连国王召开朝会,大臣们都不得跪拜,除非那次朝会属于大礼性质。

 张尧跟着作揖见礼:“物理门徒张尧,拜见陛下。”

 王渊笑道:“我听说过你,六人一起来天竺,还将济世派与锡克教合流了。”

 张尧惶恐:“还望陛下莫要怪罪。”

 “我不怪罪你,锡克教的教义其实还不错。”王渊说道。

 张尧趁机说道:“济世派已在天竺发展上万成员,多为低种姓和贱民。若陛下赐予一块土地,他们愿意举家迁来此处,且愿意归化为汉人。”

 王渊稍微有些惊讶:“竟有上万人之多?有几人会说汉话,又有几人会写汉字?”

 张尧说道:“汉话都会说几句,勉强能够简单交流。至于汉字,只有十多人会写,其余皆为文盲之辈。”

 王渊对赐地归化不置可否,转而问道:“说说天竺的种姓制度,尽量说得细一些。”

 张尧徐徐道来:

 “种姓,如果根据语音,又称瓦尔那和提迦。”

 “瓦尔那,意为色,特指肤色。浅肤色属于雅利安瓦尔那,是征服者;深肤色属于达萨瓦尔那,是被征服者。”

 “提迦,意为出身,或种族。”

 “瓦尔那和提迦两个词汇,有时候可以混用,但提迦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

 “天竺并非只有四个种姓,而是可以细分为数百上千种姓。行业越多,种姓越多。很久之前,可以跨种姓从业,比如医生的儿子可以当诗人。但渐渐的,种姓与职业开始绑定,医生的儿子只能做医生,且医生单独被划分为一个小种姓。”

 王渊突然打断:“也就是说,抛开其他因素不提,如今种姓便是职业。就如大明的户籍制度,乐户的儿子只能是乐户?”

 张尧说道:“一般可以这样理解,但具体又有些不同。高种姓也是人,是人就要养家吃饭。若一个婆罗门家族衰落,其子孙也可以从事其他职业,这是《吠陀经》明文允许的。高种姓迫于生计,可从事低种姓职业。但低种姓就算饿死,也不得染指高种姓职业。”

 王渊笑道:“可以往下移,但种姓不变?”

 张尧点头:“是的。婚姻也是如此,高种姓男子,可以娶低种姓女子。但低种姓男子,绝不可以娶高种姓女子。”

 王渊想起穿越前的网络传闻:“跨种姓所生子女,是否会变成贱民?”

 张尧笑道:“当然不可能,子女种姓皆从父。偶有富裕的低种姓男子,娶了落魄的高种姓女子,虽然不被《吠陀经》认可,但只要各自家族不反对,也基本不会有旁人来阻止。两人所生子女,同样从父,为低种姓。”

 王渊问道:“若欲归化更多土著,当从哪里下手?”

 “首陀罗种。”张尧说道。

 王渊问道:“为何如此?”

 张尧解释:“首陀罗属于四大种姓之一,虽属于最低种姓,但他们好歹并非贱民。首陀罗种遍布百工百业,是天竺社会的基石。但他们是‘一生人’,备受前面三大种姓歧视。”

 王渊问道:“何为‘一生人’?”

 张尧说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此三大种姓,皆可参加入教仪式。一旦参加入教仪式,就可成为印度教徒,此谓‘再生’,入教之后便是‘再生人’。而首陀罗种,不得参加入教仪式,无法重获新生,因此被称为‘一生人’。”

 王渊终于坐不住了,站起来问:“首陀罗作为四大种姓之一,居然不被允许加入印度教?”

 张尧笑道:“事实上,他们信仰印度教,祖祖辈辈口口相传。但严格来说,他们又不能正式成为印度教徒,甚至他们连聆听教义的资格都没有。《高达摩法典》规定:‘假若首陀罗故意听人(诵读)吠陀,须向他的耳中灌以熔化的锡和蜡。’他们连印度教经文都不能听,又如何对印度教虔诚呢?他们之所以信奉印度教,纯粹是惯性使然,从小耳濡目染的结果。一旦真心对他们好,又向他们传播其他教义,十个里面有八个都愿意改信他教。”

 “好,好,”王渊大喜,“我便真心对他们好!”

 英国人和葡萄牙人,之所以在印度传教困难,是因为无法深入群众,又不给予改信的教徒政策优待。

 王渊却可以!

 王渊对张尧说:“你便把那上万济世派信徒带来,我会给他们安排土地。他们如果愿意改汉姓,又学会写二十个汉字,那就同意让他们归化为汉人。”

 “谢陛下!”张尧也非常兴奋。

 王渊把方灵犀、张尧打发走,立即给朱载堻写信。

 信件内容嘛,无非是吐槽大明非法出家人太多,小皇帝上次的整治行动虎头蛇尾。请小皇帝再清理一次非法寺观,那些没有度牒的和尚、道士,全都可以发配到天竺这边。

 同时,王渊还向小皇帝诉苦,说自己只能控制京畿地区,势力范围相当于北京周边几个县,他这天竺王做得跟大明知府差不多。

 没事打打感情牌,肯定是有效果的。

 如果朱载堻那边愿意配合,就先移民几千个僧道过来,即便素质良莠不齐,也能以数量来弥补。

 没资格听经入教的首陀罗和贱民,让他们天天听和尚道士念经,天天给他们灌输众生平等的理念。再配合政策上的优待,傻子才会死守着印度教不放!

 对了,在分配土地的时候,还要让汉人移民,跟首陀罗、贱民混居,给他们提供学习汉语的生活环境。

 十年之后,这些混居土著,全都得变成汉人,也就肤色稍微黑一些。

第735章.733【给神庙娶亲?】

 王渊琢磨着迁徙大量和尚道士过来,信使还没出发呢,印度教祭司就找上门来了。

 被天竺棉会灭掉的阿难国,严格而论属于“断裂国家”。

首节上一节472/5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