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明春 第257节

 王阳明坐舰附近的官兵,纷纷高兴大喊起来,一堆知府也欣喜若狂,集体作揖道:“贺喜阳明公!”

 王阳明却显得非常平静,问道:“北边是何人领军?”

 就在此时,王渊和宋灵儿乘小舟而来,夫妻两人立在船头:“老师,我们来了。”

 “哈哈哈哈!”

 王阳明这才大笑:“我说是谁,来得如此凑巧,不料竟是若虚和宁儿。”

 “是挺巧的。”王渊感觉自己就像来打酱油的,王大爷已经把事情给干完了。

 但王渊也非毫无作用,有他事前做部署,宁王此番拜得更快。而且主战场位置发生改变,王阳明也没有火烧连营,本该被王冕擒获的宁王,变成四个地方官一起抓住。

 袁州知府徐琏惊讶问道:“这位便是大名鼎鼎的王若虚?”

 王渊拱手笑道:“然也。”

 徐琏好奇道:“王侍郎怎会在此?”

 王渊解释说:“我告假回乡成亲,在湖广听到宁王谋反,便带着三千湖广兵过来。在拿下九江和南康之后,就准备过来剿灭宁王,没想到诸位已经平息叛乱。”

 徐琏感慨道:“有其师必有其徒,阳明公与王侍郎皆匡扶社稷之大才也!”

 王阳明自然要帮弟子扬名:“诸君不知。宁蕃叛乱之前,我这学生就已有部署。南直隶的李总督,湖广的魏总督,都是他推荐之人,用以堵住宁蕃北进和东出之路。”

 广东巡按御史伍希儒趁机吹捧道:“如此看来,王侍郎非但骁勇无双,更有那庙算之大功!”

 擒获一个反王,顺带抓住伪朝左右丞相,自然是件皆大欢喜的事情。

 众人皆知王渊深受皇帝宠幸,王阳明作为王渊的老师,立下此功必定一步登天。大家跟着记功升官,又能借此搭上王渊和王阳明的大船,那种喜悦简直不能说出来。

 还没收拾完战场,官员们就开始联络感情,都存着今后互相倚助帮忙的心思。

 不管以前是什么派系,有过一起平叛勤王的经历,都可以发展为同一阵营的朋友。

 跟一堆地方官交流片刻,王渊把王阳明拉到旁边:“先生,速速派人报捷!”

 王阳明说道:“溃兵都还没抓完,报捷文书如何写?”

 王渊说道:“那就写一份简报,说已经擒获宁王。得赶紧八百里加急送到京城,防止陛下御驾亲征,他早就等着宁王造反然后亲征了。”

 “那却是该立即报捷。”王阳明顿时了然。

 若皇帝御驾亲征而来,那得浪费多少粮草啊,希望还来得及阻止吧。

第393章.391【回京是不可能回京的】

 宁王六月中旬造反,消息八百里加急进京,朝廷在七月八日就获知情况。

 朱厚照都懒得跟内阁、兵部打招呼,便让左都督朱洪、都督佥事朱琮,留在京城提督西官厅(豹房边军)。其中,朱洪兼管东路关口,朱琮管理西路关口,又让朱泰带兵镇压京畿群盗。

 而皇帝自己,则带着太监张忠、平虏伯朱彬、左都督朱周御驾南征。

 以上这一群姓朱的,全是朱厚照的干儿子。朱彬是江彬,朱泰是许泰,朱周是沈周,朱琮是李琮……皇帝通过干儿子,完全掌控京畿和边镇,兵部直接被夺走近半权力。就连兵部尚书王琼,都得讨好那群干儿子,同时也依靠这群干儿子跟杨廷和对刚。

 矛盾重重的内阁和六部大臣,再度被皇帝逼得团结起来。

 除了兵部尚书王琼保持沉默,其余大臣全都含泪哭谏,请求朱厚照放弃御驾亲征的打算。

 朱厚照懒得理会众臣,催促兵部、户部赶紧征集民夫和粮草。

 面对如此情况,杨廷和递上今年的第六封辞职信:“臣病痛缠身,请求辞官归乡静养。”

 “不允!”朱厚照面无表情。

 杨廷和跪在地上不肯起来,就那样直愣愣看着皇帝。

 朱厚照说:“工部右侍郎杨廷仪,才干超卓,朕提议廷推他转任兵部右侍郎。”

 这是要给杨廷和的亲兄弟升官,换来杨廷和不再阻拦皇帝御驾亲征。

 三个月前,朱厚照又溜去宣府一趟,杨廷和半个月发一封劝谏奏疏。杨慎的劝谏诏书被扣下,气得辞职,皇帝允许。杨廷和也闹着辞职,皇帝不许,还给他的侄子荫官,反正他多辞几次就能换来皇帝封赏。

 杨廷和面无表情道:“杨廷仪不懂兵事,无法胜任兵部右侍郎一职,请求陛下收回成命。”

 朱厚照笑道:“我只是推荐人选,一切看廷议的结果。”

 廷议非常顺利,兵部尚书王琼跟清流唱反调,清流们纷纷投票让杨廷仪进兵部。

 王琼瞬间郁闷无比,他使劲儿舔皇帝,使劲儿舔江彬,自己的兵部却被皇帝掺沙子。

 王琼跑去找兵部左侍郎黄珂喝酒,吐槽杨廷仪屁都不通,担任兵部右侍郎纯属扯淡,多喝几杯竟然表达出对皇帝的不满。

 黄珂笑道:“此乃陛下的平衡之术。”

 王琼愣了愣,瞬间明白过来,背心都惊出冷汗。

 朱厚照这个任命,一是缓和与清流的关系,二是跟杨廷和做交易,三是在敲打王琼别跟江彬走太近。

 朱厚照对王琼的赏识,虽然比不过王渊,却也可用简在帝心来形容。皇帝乐于看到王渊跟江彬关系不睦,也希望王琼别勾结近臣,彼此闹得越凶,朱厚照就越高兴。

 百官无法阻止皇帝亲征,只能故技重施——拖!

 磨磨蹭蹭征集粮草和民夫,礼部也慢悠悠准备亲征仪式,就这样足足拖了一个月。

 就在关键时刻,太常寺少卿潘辰辞官。

 潘辰具体负责这次誓师大礼,他突然撂挑子不干了,整个仪式就得重新布置。

 朱厚照被潘辰给气炸了,让此人赶紧滚出京城,接着又换一个听话的担任太常寺少卿。

 誓师大礼草草了事,朱厚照亲率三万大军南下,对外宣称统兵十万征讨叛王。每个部门的官员,包括内阁在内,至少得派一个随军南下,皇帝要让百官看看自己如何打胜仗。

 “大捷,江西大捷,宁王已被生俘!”

 历史上,朱厚照刚走到涿州,王阳明的报捷文书便至。而此时此刻,誓师祭祀仪式刚刚结束,三万大军只走了几里地,回头甚至能够遥望北京城墙,江西大捷的消息就飞奔而来。

 朱厚照只能下令停止进军,耐着性子把报捷文书看完,一脸便秘表情说:“王守仁误我,王二郎也误我也!”

 杨廷和的心情有些复杂,既高兴宁王之乱快速平定,皇帝可以不用御驾亲征,而自己的弟弟还白捡了一个兵部右侍郎。又忧虑王渊、王阳明再立大功,今后恐难再制,琢磨着该如何给王阳明升官。

 历史上,王阳明是王琼推荐去江西的,因此杨廷和必须进行打击。他选择“先礼后兵”的做法,即给王阳明弄一个平叛首功,升调王阳明担任南京兵部尚书。

 这种方式的阴险之处在于,把死对头王琼的庙算之功搞没了,功劳全都算在王阳明头上。一旦王阳明答应,就等于背叛恩主王琼,而且还会被扔去南京养老,等于除了升官啥都没捞着。

 王阳明坚决不从,气得杨廷和直接给他封爵,堵死王阳明的仕途升迁上限。

 而现在不一样,王阳明是王渊推荐去江西的,跟王琼没有半毛钱关系。杨廷和若敢从中作梗,就是跟王渊撕破脸皮,他疯了才会这么做,嫌自己的政敌还不够多吗?

 可王阳明也跟他有仇啊!

 当初王阳明受到李东阳赏识,一年之内三次升官,正可谓前程似锦。是杨廷和做首辅之后,疯狂排除异己,把王阳明给扔去南京养马。如此做法,在官场上等于结了死仇,杨廷和真不想看到王阳明重回朝堂。

 一时也想不出如何处置,杨廷和收起心思,跪地高呼:“陛下,请立即班师回朝!”

 “陛下,请立即班师回朝!”随军官员跟着大喊。

 走了二百里路,朱厚照能厚着脸皮继续南下。如今只走了几里路,回头还能看到北京城,他的脸皮还那么厚吗?

 是的!

 朱厚照呵斥道:“朕已经祭祀天地,誓师御驾亲征,哪有中途折返的道理?”

 杨廷和反驳道:“陛下,并非中途折返,大军刚刚开拔而已。”

 “只走一里路也叫中途折返!”朱厚照开始耍性子了。

 杨廷和正色道:“敢问陛下,御驾亲征乃讨伐叛王。如今宁蕃已经就擒,陛下亲征的理由是什么?正所谓师出有名,陛下统御六师南下,请找一个正当的出兵之名。”

 朱厚照顿时哑口无言,气得直跺脚:“那便回去!”

 随军官员欣喜若狂,收拾行李原路返回,杨廷和也在想着该怎么控制朝廷。

 朱厚照却悄悄把江彬喊来,一番叮嘱之后,江彬立即去三千营那边。

 三万大军只回师一里地,只见朱厚照突然骑马开溜。

 江彬自然要配合演戏,大呼道:“陛下跑了,骑兵快跟我追!”

 只一溜烟功夫,皇帝便带着亲信,以及两千多骑兵,跑得只剩下一线黑影,把文武百官都给集体看傻了。

 “杨阁老,要追吗?”工部尚书李鐩问。

 杨廷和沉默良久,震袖道:“不管了,我们回京!”

第394章.392【果是佞臣】

 八月,南昌。

 王渊和王阳明正在处理战后事务,突然有学生进来:“先生,见素公(林俊)送来一门佛朗机炮。”

 “见素公远在蒲阳,离此三千里路程,他怎么给我送炮呢?”王阳明惊讶道。

 王阳明好奇出去,王渊自然也跟上。

 只见衙署之外,放着一门崭新的佛朗机炮,林俊的两个家仆正灰头土脸守在那里。

 见王阳明到来,一个家仆立即上前,交出一张纸说:“阳明先生,我家老爷听闻宁王谋反,立即铸造了一门佛朗机炮,命我二人驾船昼夜送来。此为火药方,照着方子就能制出开炮所用火药。”

 王阳明还是感觉很神奇:“蒲阳离此三千里,听到宁蕃造反,再铸炮送来南昌,居然只用了不到两月时间?”

 家仆解释说:“我家老爷,正好在仿制佛朗机炮,锡范都是现成的。宁王造反之后,先生传令四方号召勤王,便是福建也很快收到消息。我家老爷只用了两天时间铸炮,便让我等装船运来助阵。没成想……炮还没运到,宁王就已经兵败了。”

 这事儿闹得,一个打仗打得快,一个造炮造得快。

 王阳明见两位仆人风尘仆仆、面带倦容,知道他们已经累坏了,便安排去吃饭休息。

 抚摸着锃亮炮身,王阳明感动不已,当即写了一首诗:“佛朗机,谁所为?截取比干肠,裹以鸱夷皮,苌弘之血衅不足,睢阳之怒恨有遗。老臣忠愤寄所泄,震惊百里贼胆披。徒请尚方剑,空闻鲁扬挥。段分笏板不在兹……”

 这首诗几乎句句带典故,比干、伍子胥、苌弘、张巡、鲁阳公,王渊要是读书少,还真有些看不懂。

 王渊忍不住撇撇嘴,读书人果然不能招惹,骂起人来通篇不带脏字。

 仅从字面意思来看,这首诗只是在赞美林俊,讴歌其致仕之后还忠于国事。但联系林俊的为官经历,王阳明句句都在数落朱厚照,埋怨皇帝把正直大臣逼离朝堂,埋怨皇帝荒唐放荡搞得天下民不聊生。

 林俊,字待用,号见素,福建莆田人,林则徐的同族祖先。

 王渊在浙江改造观音像算个屁,林俊直接在云南“灭佛”!

 当时,鹤庆玄化寺妄称有活佛,借机在云南大肆敛财。林俊带人把佛像金皮刮了,木胎一把火给烧掉,刮下金子全部用来抵农民拖欠的赋税。这都还罢了,林俊又彻查当地的佛寺,没有获得官方批准的寺庙全拆,一年之内拆毁三百六十多座庙,拆下的木料全部用来营建学校。

 弘治朝,林俊巡抚江西新昌等地,那里有许多盗贼作乱。其中有一个匪首叫王武,拥贼众多且颇有侠名,林俊单骑前往王武巢穴,直接把王武说得投靠朝廷,还带着王武把新昌的其他盗贼给剿灭。

 什么,你没有孤身闯过贼巢?那你就不是合格的大明文官!

 这种事情,林俊干过不止一次。他巡抚四川的时候,坐轿前往反贼大营,一口气说降三位贼首,勒令他们定期前去投降。可惜,时逢大雨,反贼失期,惊恐之下复叛,林俊只能带兵将反贼击败,三个贼首抓住两个、招安一个。

 正德六年,林俊几乎把江西盗贼完全消灭,但他离开江西之后又变成老样子。

 顺便一提,林俊好像很不喜欢和尚。他在云南毁庙无数,到了江西同样毁庙,逼着和尚还俗种地,许多和尚无地耕种甚至做了盗贼。

 这样一位大臣,朝廷却留不住,被逼得主动辞官回乡。

 王渊拿着老师新写的诗作,笑问:“先生不怕陛下看出来吗?”

 王阳明说道:“他若能看出来,而且能迷途知返,我就立下大功德了。”

 王渊笑道:“陛下确实荒唐,而且知道自己很荒唐,但他永远不会改正的。”

 王阳明默然。

 王渊又说:“正德六年,肆虐江西数十年的贼寇,已经被见素公清缴一空。为何只数年时间,盗贼反而越来越多,以至于让先生又来剿一次?先生离开江西之后,会不会也像见素公离开之后那样,数年时间江西又是群盗蜂起?”

 王阳明叹息道:“民生维艰,自然贼起。我走之后,恐怕用不着数年,只一两年便会盗贼丛生。江西的官太多了,江西的勋贵也多,还有官营矿山无数,这些都在逼着良民做贼。”

首节上一节257/5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