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明春 第215节

 再弄大弄高一些,加许多桨和小帆上去,便是日本的“关船”。

 再弄得更大更高,加更多船桨、更大的风帆,便是日本的“安宅船”,可用于近海航行和朝日贸易。

 继续弄得更高更大,弄更多桨更大帆,在船底船身添加木料,使其能够经受大浪,便是中日贸易所用的“遣明船”。这玩意儿连龙骨都没有!

 日本此时的造船技术,大概跟中国唐朝差不多,船型跟中国南北朝非常类似。

 “遣明船”跑中日贸易已经是极限,还敢在海上跟别家船只打仗?若换成近海和内海战斗,大内氏的水军也不占忧啊,一旦激起众怒,海盗和海贼们联合起来,能把大内氏打得片帆不敢出海。

 宗设谦道跪地磕头:“大内氏一心支持总督大人,请总督大人给一些便利。”

 王渊好歹收了别人的儿子做徒弟,又收下一把宝刀,认真考虑之后说:“这样吧。大内氏的海引文书,贸易船只没有数量限制。别家的海引文书,最多只能五条船,想要更多就得加银子。”

 这也算一个优势。

 宗设谦道颇为高兴,再次磕头道:“谢总督大人开恩!”

第325章.325【后宫干政】

 朱厚照很会玩,他在宣府住下之后,突然想起自己是有太子的。

 于是,朱厚照传旨回京,命令太子监国,皇贵妃代为听政,司礼监与内阁共同辅政。

 文官们直接就炸了,可皇帝不在,他们都没法劝谏。

 御驾亲征、后宫干政、太监弄权……怎么看都是亡国之相啊。

 王琼这个真帝党,陆完这个假帝党,顿时脸上笑开了花。皇帝在的时候,他们作为六部尚书,可以直接跟内阁硬刚。皇帝一走,他们被迫听命于内阁,有啥事情想办必须送奏章去边镇。

 现在好了,太子监国,他们可以绕过内阁,跑皇贵妃那里去打小报告。

 梁储等阁臣气得浑身发抖,对文官友善的太监张永,早就被调离了司礼监。现在的司礼监掌印是张雄,很多时候不跟内阁合作,导致朝政事务处理起来一塌糊涂。如今再加一个皇贵妃,那真是要把内阁给逼疯。

 但很快,文官们就惊讶发现,让皇贵妃听政……真香!

 比如一些靡费大量钱财,却没啥实际用途的工程项目,以前怎么劝谏皇帝都不听,甚至皇帝经常都懒得看奏章。现在把奏章递到皇贵妃那里,三天之内必定有回复,而且多半依谏臣的意思把工程给停了。

 还有各地镇守太监违法乱纪,皇帝也是从来不管的,连巡按御史的弹劾奏章都扔到一边。皇贵妃却公事公办,派遣官员前去调查,一旦查实必定进行惩处。

 贤妃啊!

 豹房。

 已经升级为皇贵妃的庄妃,正蒙着面纱接待大臣,并且所有大臣全部赐座。

 皇贵妃拿着奏章说:“广东闹出好大事,究竟是何所致?”

 礼部尚书毛纪痛心疾首道:“皆因地方官员贪赃枉法,与海寇勾结合污,海禁祖制已破坏殆尽矣!”

 前段时间,广东有数百海盗,屡次杀进广海卫城劫掠,当地官府、卫所根本不敢管。偶尔有人抓住海盗扭送官府,居然被广海卫指挥使赵莹、朱椿给放走。

 巡按御史寘莹闻之大怒,一口气把广东按察使、按察副使、都指挥使、守巡、参政、兵备佥事弹劾个遍。其实两广总督、广东左右布政使,也该一起弹劾,但寘莹不敢玩那么大,只敢弹劾按察使以下的官员。

 如此严重的事件,历史上朱厚照是怎么处理的?把按察使调任别处,其他官员罚俸而已。

 户部尚书石玠趁机说道:“不但要严厉处置广东官员,更应在广东加强海禁,最好能够停止开海,把王侍郎调回京城!”

 皇贵妃皱眉道:“此乃广东之事,与浙江总督何干?”

 石玠说:“皆为海禁不严所致!”

 皇贵妃扭头问首辅梁储:“梁相如何看?”

 坚决反对王渊开海的梁储,此时居然改变立场,说道:“臣以为,广东官员确实应该严惩,但没必要在广东加强海禁。如今陛下整顿边务,钱粮消耗无数,户部哪有钱戒严广东海域?”

 石玠和毛纪闻言大怒。

 石玠直接不给面子,当场怼道:“梁首辅身为广东人,怕不是也跟海贼有勾结?否则的话,为何半年前反对王侍郎开海,如今又反对在广东禁海!”

 梁储面不改色道:“吾乃谋国之言,石尚书执掌户部,难道不知户部还剩多少银子?在广东加强海禁,就得花钱整顿水军,你户部有那么多钱吗?”

 石玠怒道:“钱不够是一回事,加强海禁又是一回事!”

 梁储属于典型的既得利益者,既不支持在广东开海,也不支持在广东禁海,最好能一直维持不开不禁的现状。

 反而是一直敌视王渊的石玠,属于真正的刚直大臣,真心想要维持国家法纪。

 皇贵妃又问已经恢复刑部尚书职务的张子麟:“张尚书有何意见?”

 张子麟起身作揖道:“应由刑部、都察院、大理寺,联合派人前往广东调查,有违法乱纪者按律严惩之。”

 皇贵妃点头道:“就依张尚书所言。”

 这个做法不偏不倚,梁储和石玠都无话可说。

 但是,三法司前往地方调查,很可能出现走过场的情况,等于还是偏向梁储那边。

 石玠说道:“臣推荐右都御史王璟主持调查事务!”

 梁储气得不说话,他如果再反对,估计石玠要指着他的鼻子臭骂了。石玠这种正直清流,不仅让王渊头疼,也让梁储很头疼。

 王璟算是处理此事非常合格的人选,这位先生莽起来谁都不怕,同时下手又极有分寸。梁储已经能够想象处理结果,多半是广东按察使、按察副使、广东都司获罪降职,广海卫的世袭武官被下狱论罪,其他一些官员也会被降职处理。

 广东官员还不敢跟王璟玩阴的,若把王璟惹怒了。这位老兄很可能立即回京,然后谋求广东督抚职务,再杀回广东练兵围剿海盗,顺便把勾结海盗的官民也杀一批!

 都是王家人,王璟的暴脾气跟王渊差不多。

 广东海盗劫掠卫所的事情,就这么处置完毕。虽然不痛不痒,无法改变广东局面,但皇贵妃已经处理得极好,至少比朱厚照更像当家做事儿的。

 左都御史彭泽突然跪地:“浙江巡按御史唐凤仪有奏,弹劾浙江总督王渊,擅自勾结浙江海匪。不但强令定海县发给海盗良民户籍,还敢收受海匪投献的船只,更大逆不道在海船上悬挂团龙旗!”

 女人就是女人,有时候根本不给你讲道理。

 皇贵妃直接说:“陛下是信任王侍郎的,我也相信王侍郎一心谋国。浙江事务已交由王侍郎全权处理,弹劾奏章留中吧,一切等陛下回京再说。”

 众臣互相看看,懒得再言语。

 传说这位皇贵妃,就是王渊献给陛下的,目前看来果然如此。

 朝廷在这儿讨论唐凤仪弹劾王渊的奏章,殊不知,唐凤仪已经跟王渊和好了,逢人便说王总督福泽浙江万民!

 两人和解的原因很简单,唐凤仪终于开始整治浙江溺婴陋习。他强制限定男女婚嫁年龄,招来浙江官民的集体反对,而王渊却态度坚决的支持唐凤仪。

第326章.326【残忍陋习】

 总督府。

 左布政使王绍叹气说:“唐巡按,这倡导嫁娶从简可以,严惩溺婴也可以,哪里能强行规定男女婚嫁年龄?”

 右布政使汤沐开玩笑道:“就是,若有士子外出游学,身染疾病没按时回来成婚,难道也要因失期未婚而论罪不成?”

 “要我看啦,还是老办法,别再搞恁多新花样。”按察使原轩说。

 都指挥使李隆看了看王渊,打着哈哈说:“王总制把咱们叫来,肯定已有万全之策,一切听王总制的便是!”

 众官都看向王渊。

 王渊把玩着手里的紫砂壶,这东西是学生送的,不怎么值钱。他感慨道:“七日前,总督府军营外,半夜传来婴孩啼哭声,竟有人把女婴遗弃在那里,无非是想让本督抱走收养。我派人四处寻找其生身父母,虽然一无所获,却因此知道浙江溺婴成风。也因此知道,唐御史强制规定男女婚嫁年龄,被浙江官民一致反对。”

 唐凤仪此时年轻得很,也就比王渊早三年考中进士。他愤而站起,痛心疾首道:“诸君,浙江为何溺婴成风?不是因为太穷了养不起。恰恰相反,是浙江太富庶了,婚嫁奢靡成风!这半年多以来,鄙人微服私访十余州县,浙江之奢靡风气简直难以置信。”

 众人不语,各自沉默。

 唐凤仪继续说:“婚丧寿诞请客也就罢了,连杀头猪都要请客,街坊邻里必须送礼赴宴,礼钱少了就会没面子。婚嫁妆奁更可怕,一个平民之家,一年花销也不过几两银子,嫁女儿的嫁妆就得十两以上!这还是小民,富庶之家就更多,嫁一个女儿出去,竟能让普通富户濒临破产!试问如此风气,谁还敢生女儿?”

 左参政闵楷说:“主要还是百姓太穷,杭州、嘉兴、湖州三府,就没多少溺婴的嘛。”

 唐凤仪怒道:“那是在府城!闵参政若是不信,可以去乡村看看,三府乡下同样溺婴无数!”

 李隆提醒道:“唐御史,这溺毙女婴,并非只因为嫁妆。浙江这边吧,有个非常不好的风俗,盛传第一胎生女婴,如果不溺死的话,就很难再生出男丁。因此便是富庶之家,害怕生不出儿子,往往也把第一胎女婴溺死。”

 “胡说八道,妖言惑众,此愚夫愚妇之论也!”唐凤仪更加愤怒。

 溺婴习俗,已经在江南沿袭近百年,朝廷颁布诸多法令,却一直屡禁不止。

 成化朝颁布《禁约嫁娶奢侈淹死女子例》,勒令江南各省三司官员,禁止地方嫁娶僭越违制,提倡婚嫁节俭,反对聘礼、嫁妆奢侈成风。一旦发现溺婴现象必须严惩,左邻右舍知情不报的一并论罪!

 弘治朝又颁布《处置故杀子孙赖人及淹死初生男女例》,规定:非军籍的溺婴者,发配附近卫所充军;军籍溺婴者,发配边疆充军;边疆军籍溺婴者,发配到极边充军;极边军籍溺婴者,令其担任最危险的边疆哨兵。文武官员溺婴者,上报朝廷处理。左邻右舍知情不报,一并论罪!

 能让反应迟钝的古代朝廷,连续两朝专门颁布相关法令,可见江南溺婴现象有多严重。

 江西比浙江更严重,大家都说:“江西人最爱溺女。”

 唐凤仪昂首站立在土地庙正殿中央,环顾四周说:“诸君,鄙人微服私访时,曾遇到这种事情。某县一廪生,早与邻家之女订婚,这二人青梅竹马,两户人家也颇为友善。但他们订婚近十年,女方都二十多岁了,却一直无法拜堂。何故所致?皆因该县婚嫁奢靡成风。那男方又是廪生,女方必须给足嫁妆,否则就要被四邻笑话!”

 王渊问道:“所以,唐御史就强定婚嫁年龄?”

 唐凤仪说:“不错。若有官府出面,强迫他们加冠及笄之前必须婚嫁。那对男女双方而言,都有一个台阶可下,面子上也过得去。何乐而不为呢?”

 “那本督就擅作主张,支持唐御史所议。”王渊笑着说。

 “王总制英明!”唐凤仪本来看王渊很不爽,弹劾奏章发了十多封上去。但经此一事,他却对王渊大为改观,认为这位总督是明白事理的。

 同样,王渊也是如此。

 以前总觉得唐凤仪是只苍蝇,整天嘤嘤嗡嗡乱叫,吵得人想将其一巴掌拍死。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连续半年微服私访,认真考察浙江溺婴现象,已经把当今许多官员都比下去了。

 不管能力如何,至少唐凤仪愿意做事。

 王渊自己写了一张告示,通篇大白话那种,让浙江三司立即布告全省。内容有三:第一,婚丧嫁娶,不得违制;第二,倡导朴素,鼓励节俭;第三,溺婴者充军,知情不报者同罪;第四,浙江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之前,必须完婚,否则罚役。限一月内整改,过往不究,有再犯者严惩不贷!

 众官离去,出了总督府,便一个个相视苦笑,都觉得王渊和唐凤仪没事找事。

 王渊踱步来到偏殿,这里已经改为客房。从城里请来的老妈子,正在哄女婴睡觉,这便是被遗弃在总督府军营外的女婴。

 有些父母,实在狠不下心溺婴,往往遗弃在路边、庙观和大户人家。

 估计听说王渊是个好官,所以这女婴的父母,专门从乡下赶来,悄悄将孩子留在总督府外。

 王渊因此获知浙江溺婴风气,整个人都快气炸了。

 或许有穷人溺婴者,但浙江能比贵州更穷?贵州怎就没有这种劣习!

 只有两个原因,一是风气奢靡,二是封建迷信。

 特别是富庶之家溺婴者,往往听信市井妄言,认为第一胎生女不吉利,若不溺死就再难添男丁。可怜那些被溺死的女婴,明明投胎到富家,非但做不成千金小姐,还没睁眼便成了冤死女鬼。

 浙江男女比例,是非常恐怖的,好多男人三四十岁了还讨不到老婆。

 后来传教士利玛窦,也专门写文章记述:“中国有一种更为严重得多的罪恶,是某些省份溺毙女婴的做法……这种屠杀无辜的事情,不是偷偷干的,而是公开让大家都知道的情况下去做。”

 敲重点,不是偷偷干的,而是公开让大家都知道!

 这说明什么?

 溺死女婴,已经被视为稀松平常的事情,老百姓早就见怪不怪了,就连西方来的传教士都知道。

 浙江三司很快把告示张贴全省,一个月过去,收效甚微。

 根本就无人理会王渊,因为这是家务事。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总督还敢乱来不成?

第327章.327【新婚礼物】

 杭州的名门望族很多,比如钱塘倪家,一门三进士,父子两尚书。

 倪谦,正统四年探花,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追太子少保,谥文僖。

 倪岳,天顺八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

 倪阜,成化十年进士,官至四川右布政使,九年前病故于任上。

 倪家今天娶亲,新娘来自虞家,虞氏也属杭州望族。

 倒不是被总督逼着结婚的,而是早就看定了黄道吉日。新郎十五岁时,就已经被选为廪生,过两年多半能考中举人,说不定倪家又要出一个进士!

首节上一节215/5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