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明春 第197节

 唐伯虎的一生纯属悲剧,他出身于小商人家庭。十五岁童子试第一名,二十一岁死朋友,二十三岁死老师,二十四岁到二十五岁之间,接连死父母、妻子、儿子和妹妹,全家只剩一个弟弟还活着。

 二十八岁,唐伯虎乡试第一。二十九岁,卷入科举舞弊案,被罢黜为小吏。回到家中,唐伯虎被续弦的妻子给甩了,郁闷之下独自远游,得重病回家休养,弟弟又闹着跟他分家。

 风流不起来,也潇洒不起来。

 唐伯虎最穷的时候,三天没饭吃,主营业务是给人画春宫图。

 今年过得还不错,知县李经是个爱才的,时常请唐伯虎吃饭喝酒,还出钱购买他的诗画。

 有人赏识,唐伯虎感激涕零。《游庐山》、《过严滩》、《元夕》、《春来》、《登天王阁》、《人日》、《早起》、《谷雨》……无论新作旧作,一股脑儿的拿来献给知县,还为知县专门画了一副《山路松声图》。

 今天,就是来送画的。

 李经展开画轴,捋胡子赞道:“畅达自如,墨韵生动。浓淡枯湿,恰到好处。这用笔,顿挫转折,遒劲飞舞,恰点出松声之意境……子畏的画技又上一层楼也!”

 唐伯虎赔笑道:“县尊谬赞。”

 李经慨叹道:“子畏如此才学,埋没至今,太可惜了。”

 唐伯虎一脸苦涩:“时也,命也。”

 李经突然说:“兵部右侍郎兼浙江总督王若虚,目前在杭州开府建衙,广纳幕员。子畏兄何不去试试?”

 唐伯虎摇头道:“堂堂浙江总督,又怎会招纳我这个获罪之人?”

 李经说道:“王总制有言,他此番招纳幕府,不计出身,只问才学。试一试又何妨?”

 唐伯虎还是摇头:“不必自取其辱。”

 李经确实欣赏唐伯虎的才华,拿出两锭银子说:“我资助盘缠,就当去杭州散心。”

 唐伯虎默然,有些心动,又有些畏惧。

 即便穷困潦倒,唐伯虎依旧心志高远,但从去年开始就暮气沉沉。

 两年前,宁王聘请唐伯虎去江西,唐伯虎满心欢喜上路。跟宁王接触之后,唐伯虎被吓尿了,对方居然想要造反!

 唐伯虎只得装疯卖傻,吃屎喝尿,当街果奔,一番折腾,终于被宁王放走。

 回到老家,流言蜚语扑面而来,都说唐伯虎已经疯了,就连青楼里的名伎都不接待他。

 唐伯虎彻底心灰意冷,有人前来买画,他连银子都不收,让对方直接带酒来,还说自己“不使人间造孽钱”。

 也就今年,知县李经多次拜访,给唐伯虎带来几分生气,总算不整天窝在家里喝酒了。

 “去试试吧,”李经把唐伯虎当朋友,劝道,“王总制并非俗人,乃天下奇男子也,想必是个慧眼识珠的。”

 唐伯虎思虑再三,终究还未彻底厌世,接过银子说:“李兄,多谢了!”

 李经哈哈大笑:“子畏终于肯呼我为李兄了。”

 ……

 温州府,永嘉县。

 连续六次会试落第的张璁,此时还没创办罗峰书院,但已经收了好几个弟子。

 张璁生于地主家庭,并非史书所载“出身寒微”。而且他的嫂嫂家也是地主,嫂嫂的祖父还高中进士,嫂嫂的祖宗在洪武年间就捐粮抗倭被授予七品教职。

 此时此刻,张璁正在给学生们讲《孟子》:“‘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此言,并非只讲仁义而不言利。孟子是说,应先义而后利,只有仁义之利方可为也……”

 “我等君子,既心中有仁义,为何不能言利?当以利和义,不当以义抑利。所谓‘道不离器’,只讲道义,却没有手段,此为庸人耳!董仲舒说:‘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此言谬矣,大错特错!若无功利,道义全为虚言!”

 “不谋利者,乃虚德;不谋功者,乃怠政!人与德合,躬身践行,才是实德;学与道合,以利万民,才是实政!整天把仁义挂在嘴边,却不为国为民做实事,那是伪君子,是昏官庸官!”

 为啥张璁赴京六次都落榜?

 看看以上言论就知道了,这货信奉的是“永嘉学派”。

 这一学派,又被称为“功利学派”、“事功学派”。主张经世致用、义利并举,主张通商惠工、减轻赋税,反对空谈、反对抑商。

 散学之后,在县衙做书吏的朋友,拿着一份手抄公文来见:“秉用兄,这是我从县里抄来的,你且看看。”

 张璁仔细阅读一番,惊讶道:“总督为何有开府之权?”

 友人说:“早就传遍了咧,皇帝欲开海禁。又担忧地方阻挠,便派王侍郎过来,破例有开府建牙之权。秉用兄大才,何不前去应幕,反正也不耽误科举。”

 “这开海怎么个开法?”张璁问道。

 “不知。”友人摇头。

 张璁琢磨道:“若真能开海,自是大好事,就怕搞得半开不开,成了四不像的害民之策。”

 友人笑道:“所以才要秉用兄辅佐,外地人哪知道咱们浙江的情况。”

 张璁所在的温州府,是正德年间,浙江海上走私的第三大基地,张璁对其中的利害关系门儿清!

 突然,张璁长身而立,说道:“吾此去杭州,不为攀附权贵,只为以绵薄之力,引导王总制不要胡乱施为。否则,浙江沿海百姓苦矣!”

第295章.295【招贤纳士】

 有明一代,到处都是土地庙。

 朱元璋重视农业生产,土地神灵可以保佑五谷丰登,于是强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每年春天还要举行官方祭祀活动——因此带动庙会大兴,祭祀那几天,土地庙周围集市繁荣。

 嗯,把贪官剥皮实草,也常常在土地庙前展览。

 以至于,明初的许多官员,一提起土地庙就背心冒汗。

 大力推广土地庙的同时,唐宋以来的许多民间神灵被取缔,大部分都被打为淫祀。

 神奇的是,主张禁海的朱元璋,却非常尊重妈祖,册封妈祖为“孝顺纯天孚济感应圣妃”。到朱棣时期,妈祖再次升级,被册封为“弘仁普济护国庇民明著天妃”,这便是妈祖又被称为“天妃娘娘”的由来。

 南京那边有天妃宫,祭祀活动由太常寺卿主持,级别非常之高。

 随着海洋走私贸易的兴盛,杭州这边的妈祖庙香火旺盛,城外的土地庙反而变得无人问津。

 每年春天,知县必须亲自主持祭祀的土地庙,如今只剩下一个庙祝在混日子。王渊直接鸠占鹊巢,将土地庙改成总督府,庙祝也成了总督府的临时雇工。

 此时此刻,王总督正在接待应聘者。

 “草民陈有为,拜见王总制!”一个尖嘴猴腮的家伙磕头道。

 王渊坐临香案,背后是土地爷。他记下此人姓名,问道:“汝现居何处,做何营生?”

 这个叫陈有为的家伙说:“草民就住在杭州城,营生嘛……”

 “老实道来。”王渊笑道。

 陈有为吞吞吐吐道:“给人做帮闲。”

 王渊点头说:“杭州城的市井舆情、家长里短,你都清楚?”

 陈有为说:“清楚得很。”

 王渊说道:“我可以留你为吏,但不许你借我之名为非作歹。你可能做到?”

 “愿为王总制鞍前马后!”陈有为大喜。

 王渊提醒道:“你别忙着答应,有三个月试用期呢。而且你要把我的话放在心上,自正德六年以来,我亲手杀的人也有上百,我下令杀的人有好几万。若你敢阳奉阴违、里通外人、胡作非为,我不介意手上多你一条人命!”

 “不敢!”陈有为脖子一缩。

 王渊挥手说:“下去办理聘用文书,明天来总督府正式报到。”

 这种混混帮闲,王渊是不会信任的,也许还有可能是哪家派来的间谍。但暂时可以收下,用来跑腿儿很好用,一些普通消息也可以让他打听。

 王渊在土地庙枯坐一阵,很快又进来个书生,作揖道:“晚生周沫,见过王总制。”

 “朋友身居何处,哪年进学?”王渊问道。

 周沫昂首挺胸说:“晚生乃湖州府人士,弘治十六年进学。自负一腔才华,却乡试屡试不第,近日听闻王总制招纳幕府,遂远来至此毛遂自荐!”

 王渊笑道:“那你不必自称晚生,我比你还更晚进学呢。”

 周沫立即拱手,身形稍微矮了一些:“达者为师。王总制学究天人,吾理当自称晚生。”

 趋炎附势的投机者一枚。

 王渊做出判断之后,又问:“你有何才华可为我所用?”

 周沫说道:“晚生通晓四书五经,尤擅诗文,可为王总制幕僚。”

 王渊笑了笑:“既然精通四书五经,我且考你一考。‘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此言何解?”

 周沫侃侃而谈道:“此言出自《孟子·尽心》,载事之辞或许言过其实,学者应当识其本义,而不应执着于辞令,否则还不如无书。孟子只取《武成》篇二三策,其余皆不信,是取其奉天伐暴之意,反政施仁之法也。”

 “果然精通四书,”王渊又问,“那你对海禁如何看?”

 周沫说:“海禁乃祖制,自当遵从之。否则万民皆因利浮于海外,还有谁会用心耕种?一旦开海,则沿海农事俱毁矣。”

 王渊冷笑:“你跑来毛遂自荐,都不事先打听打听,本官正是来浙江开海的吗?”

 “啊?”周沫瞬间懵逼。

 “你且去吧。”王渊挥手道。

 周沫连忙伏低身体,拱手道:“王总制,晚生话还没说完。开海虽于农事有害,却可增长国家生计,王总制在浙江开海,乃利国利民之良政也,吾辈读书人当倾力相助!”

 “哈哈哈哈!”

 王渊大笑:“你够无耻的,若是能提前打听一下,或许我会收你为幕僚。可你效仿毛遂自荐,连我想干啥都不知道,如此疏于谋略怎可堪任幕僚?你走吧!”

 “王总制,晚生还有一言。”周沫直接跪下。

 王渊懒得理会:“带他下去!”

 左右军士立即上前,将这傻秀才叉出土地庙。

 王渊扶额,心累无比。

 已经快半个月了,每天平均十多个应聘者,但真正的有用之人却少见,倒是招了一些本地混混做皂吏。

 又过一个时辰,进来个皮肤黝黑的健壮汉子。

 “草民庞健,拜见王总制!”健壮汉子单膝跪地。

 王渊问道:“汝现居何处,做何营生?”

 庞健反问:“王总制不是说,不拘出身,不问身份吗?”

 “看来你有难言之隐,”王渊屏退左右道,“你们先出去。”

 等正殿只剩二人,王渊说道:“现在你讲吧。不管你以前有任何罪责,我都不会追究,更不会让第三人知晓。要不要让我发誓?”

 庞健愣了愣:“不用,我信得过王总制。”

 王渊问道:“你我初次见面,你又怎信得过我?”

 庞健拱手道:“王总制考得状元,又征战沙场,文武双全,立功无数,是天上的星宿下凡。而我一介草民,又非什么巨寇,王总制何必跟我耍心思?”

 “嘿嘿,有些意思。”王渊笑道。

 庞健娓娓道来:“我如今的名字是假的,本为军灶户,迫于生计入海为贼。因冒头太快,被李哒哪嫉恨,假意请我喝酒,喝得半醉要杀我。王总制且看……”

 庞健解开腰带,敞开衣襟,胸前一道巨大的疤痕。

 “李哒哪是匪号?”王渊问道。

 庞健解释说:“也叫哒哪,也叫哪哒,反正浙江、福建有名的海贼头领,都可以这般称呼,从祖上就传下来的。”

 “哒哪”或“哪哒”,源自波斯语,原本是“船主”的意思,在宋元时代随着阿拉伯商人传到中国。后世某东南亚小国,还保留着“拿督”称号,其实也源自这一词根,成龙大哥就被此国封为拿督。

 王渊又问:“你跟那个李哒哪是什么关系?”

首节上一节197/5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