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明春 第133节

 王渊随手接过一看,却是丽泽会的会刊《丽泽集》,而且是用蜡纸刻印技术制作的。他又摸了摸印出来的文字,居然不怎么掉色,顿时赞道:“好墨!”

 杨慎笑着说:“我尝试了二十多种油墨,总算选出最适合蜡印的一种。而且此墨价钱适中,成本并不太高,贫寒士子也能买得起此类刊物。”

 “用修兄费心了。”王渊颇为高兴,既然杨慎选出合适油墨,他就不必再去慢慢尝试。

 杨慎同样很高兴,说道:“应该致谢的是我。有了蜡纸刻印机,今后《丽泽集》可半年出一份,不但可以发给社中同道,还能赠送给其他好友。便是印它几百份,也不过多费些蜡纸而已。此物于士子而言,堪称旷世杰作!”

 王渊感慨道:“可惜蜡纸还是太脆,稍不注意便碎了。”

 杨慎笑道:“篆刻蜡版是个细致活。”

 这种蜡纸刻版印刷技术,因为实在方便省事,首先在京城各衙门流行起来。

 千万不要觉得印刷质量太差,朝廷衙门就嫌弃不肯用。

 宋代有一种蜡刻技术,即用蜡板代替木板,搞另类的雕版印刷。不但刻版更容易,印刷之后,可融蜡进行重新雕刻。那玩意儿的印刷效果更差,经常字迹模糊不清,却在宋代衙门中非常流行。

 只因衙门越大,各种文件就越多,传统印刷成本太高,让吏员誊抄又太费时间。

 现如今,京城各衙门的文吏,简直把王渊爱到骨子里,蜡印机至少省去他们三分之二的办公时间!特别是邸报发行衙门,以前二三十人干几天的工作,现在一个人做半天就能轻松搞定。

 但凡拥有蜡印机的部门,除了需要存档的重要文件,其他公文已经全部选择蜡纸刻印,这导致官方生产的蜡纸供不应求。

 民间已有造纸坊,接下生产蜡纸的买卖,可劲儿的抢占先机赚银子。

 在篆刻蜡版时,吏员们也非常讲究,短时间内便摸清门道。他们知道如何顺着铁板纹路刻字,才能让字迹变得更加自然悦目,并且不约而同的使用“宋体字”。

 真正意义上的宋体字,本就是在明朝因雕版而定形。使用宋体字的书籍,明朝文人称之为“宋刻本”。这种字体非常适合刻刀,也非常适合铁笔刻蜡版,篆刻省事而且字迹清晰。

 既然有合适的油墨,可让蜡印制品掉色不严重,为什么不能办报纸呢?

 刊名就叫《物理学报》,在《物理学刊》的基础上,删除一些太艰深的内容,增加一些新闻、戏曲、小说、笑话。这肯定是很有市场的,不但能传播物理知识,还能在一定范围内影响舆情。

 王渊对杨慎说:“用修兄,吾欲办报,可否约你几篇文稿?诗词、戏曲、小说、散文皆可。”

 杨慎笑道:“朝廷已有邸报,私人办报谁看啊?”

 “总有人看,”王渊说,“吾欲办报卖给市井大众,让老百姓都知道有物理一学。”

 杨慎一口答应:“既是卖给百姓,那我就写几首散曲。”

 王渊取出一颗碎银子:“此乃润笔之姿。”

 “何须如此?”杨慎不收。

 王渊说:“这是规矩。今后有人投稿,但凡录用,皆给润笔之资。”

 “那我就收下。”杨慎也没当回事。

 报纸在唐朝就已经有了,发展至明朝达到巅峰,但全都是手抄报纸。其名称有很多,诸如朝报、京报、塘报、牌报、邸抄、急选报、日报传抄等等,这些报纸统称为“邸报”,主要受众群体是官员和吏员。

 比如陈新甲,历史上便是因报纸而死。

 当时,洪承畴被俘、祖大寿投降,李自成攻陷洛阳,张献忠成功突围,大明朝内外交困,崇祯皇帝就让陈新甲与满清议和。

 但这个议和是秘密进行的,崇祯皇帝发给陈新甲数十道手诏,每次都说一定要严加保密。有一天,陈新甲看过皇帝手诏之后,将其放在几案上,家童误以为是邸报,于是拿去传抄。

 百官为之哗然,纷纷劝谏弹劾。崇祯皇帝为了甩锅,居然把陈新甲给砍了,说议和不关自己的事儿。

 为何陈新甲的家童,会悄悄传抄邸报?

 为了赚钱!

 邸报是朝廷发给天下官员和吏员的,民间知识分子想了解天下大事,商贾们想知道各地时局,就必须从官吏家属那里花钱购买。

 明朝邸报只是技术落后而已,全靠手抄。但观其内容,可谓精彩绝伦,跟后世的新闻报纸相比毫不逊色。

 比如红丸案,在外地为官的倪元璐,通过大量阅读邸报,就能清楚了解朝堂局势,知道这是东林党和崔巍党在激烈斗争。

 又比如王恭厂爆炸案,当时的报纸这样记录:“……须臾,大震一声,天崩地塌,昏黑如夜,万室平沉。东自顺城门大街,北至刑部街,长三四里,周围十三里,尽为齑粉……长安街空中飞坠人头,或眉毛和鼻,或连一额,纷纷而下……石驸马街有大石狮子,重五千斤,数百人移之不动,从空飞出顺城门外……”

 写得多详细啊,还尼玛空中飞坠人头,读起来就让人瘆得慌。

 做出决定之后,王渊立即写报纸策划案。

 日报肯定没法搞,那就做旬报吧,十天发行一期。版块暂时定为:时政、新闻、诗词、散文、戏曲、小说、数学、物理。

 朝廷并不禁止让民众知晓时政,之所以邸报只发给官吏,纯粹是因为官府懒得抄那么多份。只要王渊不提前泄露信息,摘取邸报已经公示的时政进行刊印,就不会承担任何政治风险。

 新闻也已邸报为主,暂时只刊载某某地受灾、某某地有反贼、某地米价暴涨之类。等投稿或报讯的人多了,就能刊载一些家长里短的社会新闻。

 其他版块内容最好搞,数学和物理版面,可由物理社内部提供。文学版面由官员或士子提供,只要报纸搞出影响力,那些士子为了发表作品,怕是倒贴银子都愿意。

 等王渊把报纸策划案写好,黄峨观之兴致盎然,问道:“王学士,我能用化名投稿吗?”

 “当然可以。”王渊笑道。

 黄峨随便想了想:“那我就叫光明居士。”

 黄峨,字秀眉,四川人。于是把峨眉山化为笔名,峨眉山又称大光明山,她当然就是光明居士啦。

 王渊突然想起以前给沐公爷讲的故事,笑道:“小妹,贵州有一个女鬼的民间传闻,不妨我来讲述,你将其写成小说,一并刊印在报纸上。”

 “好啊。”黄峨很高兴跟王渊合作,对此跃跃欲试。

 王渊当即开始讲述,结果刚讲一段,黄峨就提出异议:“‘兰若’本就是佛寺雅称,天底下怎会有寺庙叫‘兰若寺’?”

 王渊对佛经一窍不通,被问得哑口无言,只能瞎扯道:“可能是以讹传讹,你随便给佛寺取一个名字吧。”

 黄峨问道:“贵州的哪位佛陀香火最盛?”

 “药师佛。”王渊回答。

 黄峨说:“那就叫琉璃寺。”

 王渊笑道:“可以。”

第195章.195【王莽谦恭未篡时】

 有一位神童,五岁开蒙,九岁童生,十岁秀才,十九岁中举,二十五岁殿试二甲二名,馆选录为庶吉士。

 他本来可以更早中举,十五岁那年,父亲暴毙。他在乡试途中收到消息,不顾众人劝说,毅然折返回家,为父亲守孝三年。

 散馆之后,他得授翰林院编修。眼看前程似锦,母亲不巧病逝,立即回乡又守孝三年。

 就此蹉跎至今。

 他叫严嵩,大孝子,也是大奸臣!

 几个月前,严嵩守孝期满,被袁州知府请去编撰府志。没编多久,知府离任,严嵩也失去工作。

 严嵩心想,老子是翰林院编修啊,既然朝廷把我忘了,我好歹也要去吏部报备一下。

 于是,时隔多年,严嵩再次来到北京。

 严嵩家境贫寒,能凑足路费就不错了,自然住不起高档酒楼。在城外旅店凑合一宿,严嵩第二天赶早起床,买个馒头就直奔吏部。

 还好他翰林院的凭证尚在,否则连长安门都进不去,更别提去吏部报备了。

 吏部倒是照章接待严嵩,但也仅此而已,给他做个丁忧期满的记录,便让严嵩回去慢慢等安排。

 严嵩又想去拜会自己的座师,结果在吏部一打听,座师张元祯早就病死。

 那年的副主考杨廷和混得蛮不错,可严嵩递上名刺之后,连杨家的大门都进不去。

 严嵩转而打听自己房师的下落,很不凑巧,他的房师在外地当官。

 怎么办?

 身上的盘缠可不多了!

 既是翰林院编修,肯定可以复官。但朝中无人,也不知哪天能被翻牌子,如果一直留在京城等待,估计还没等到复官就先饿死啦。

 “卖报,卖报!《物理学报》!”

 “状元王二郎亲任总裁,榜眼、探花美文刊载!”

 “万寿节将至,陛下赐一百二十七位义子俱姓朱!”

 “昨日蹴鞠联赛,永安队大战张家队,谁胜谁负买报可知分晓!”

 “……”

 一个孩童朝严嵩奔来,嘴里喊着些听不懂的内容。

 严嵩招手问道:“你卖的是何东西?”

 那孩童举起手中报纸:“物理学报,相公可要买一份?”

 “多少钱?”严嵩问。

 那孩童说:“不贵,一份只要三分钱。”

 三分钱便是0.3钱银子,根据铜钱的优劣,大概在几十文到百来文之间,这点小钱严嵩还拿得出来。

 摊开报纸,印刷质量就让严嵩皱眉,他想起自己少年家贫时购买的劣质刻本。

 报头处是“物理学报”四个大字,由皇帝朱厚照御笔亲书。

 报眉印有年月日,是昨天新鲜出炉的,还有“物理学报第一期创刊号”等字样。

 报头下方是朱熹的名言:“物理之极处无不到也,吾心之所知无不尽也。”

 “好大的口气!”严嵩忍不住嗤笑。

 第一篇文章是创刊寄语,由王渊亲手编写,阐述自己办报的宗旨,阐述物理学派的追求等等。

 前面两个新闻板块,跟朝廷邸报差不多,严嵩可以趁机了解时局。

 紧接着是杨慎的散曲,余本的散文,常伦、金罍、席彖等人的诗词。之后便是一部名为《倩女幽魂》的小说连载,作者栏为:黑山大王口述,光明居士编录。

 严嵩居然看得津津有味,说元末乱世,有个叫宁采臣的士子屡试不第。父母俱被豪强逼迫致死,只能投靠定了娃娃亲的准岳父,开篇便展现出一副乱世画卷,蒙元官员贪污腐败,豪商劣绅鱼肉乡里,盗贼土匪横行无忌,宁采臣一路上险象环生。

 好不容易来到准岳父家,却被打发几十文铜钱,然后直接轰出门去。

 退婚流,永不过时!

 至少对严嵩而言很有代入感,看到此处,已经为宁采臣而不忿,只盼主角时来运转能打准岳父的脸。

 可惜,没啦。

 连载到宁采臣被轰出门,小说戛然而止,还来个“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真真吊人胃口。”严嵩颇为郁闷。

 再看后面,是几则幽默故事,勉强能让人笑出声来。

 剩下的内容严嵩就看不懂了,什么改良版泰西数字,什么物理常规实验。也就物理小识,写得深入浅出,严嵩一看便知,原来筷子用的是杠杆原理,轱辘打井水和回回炮也是杠杆原理。

 眼看到了中午,严嵩来到个小饭馆吃面。

 旁边坐着三个士子,也在那里吃东西。观其穿着,不是啥富贵子弟,有点像家境普通的京郊士子。

 “王二郎这份学报办得不错,就是后面的什么物理太过多余。”

 “杨编修(杨慎)的散曲堪称绝妙,其才情惊艳至斯耶!”

 “我最喜欢《倩女幽魂》。可怜宁采臣一介书生,家道中落,父母皆被豪强所害,历尽艰辛终于投奔岳父。那岳父寡廉鲜耻,竟将女婿轰出门去!”

 “何止呢,还打发宁采臣几十文钱,而且是最劣质的铁钱。如此嗟来之食,我辈读书人怎会接受?”

 “但宁采臣没有直接扔掉,而是将钱赠与路边瘸腿乞丐。由此可知,宁采臣一不迂腐,二有善心,可称君子矣,实乃我辈中人。”

 “你们说,此小说为何叫《倩女幽魂》?难道是鬼故事?”

首节上一节133/5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