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明春 第109节

 “你们说,王二郎到底是文曲星下凡,还是武曲星下凡?他才练兵多久啊,就把这些孬兵操练成精兵!”

 “依我看,王二郎肯定是武曲星下凡,文曲星哪有这么会打仗的?”

 “……”

 李三郎突然大喝:“全军都有,敬礼!”

 中国从先秦时代即有军礼,其实就是拱手礼。正常情况下,应该弯腰作揖,但穿戴甲胄不方便,因此“介者不拜”,只需拱手便可。

 除了“介者不拜”,还有“兵车不式”。正常乘坐马车,应该行轼礼,即手扶横木,躬身低头看向马尾。如果是兵车,就不需要行轼礼,随便拱手或点头就算行礼了。

 到了明朝,下级将士见到主官,必须两跪一揖。非直接下属参见将官,可以一跪两揖。上级下达军令,下级必须跪接。途中遇到上级,不必跪拜。骑马遇到本营长官,必须下马拱手;非本营长官,只需让道候过。

 而且,如果甲胄在身,军官和士兵都只需单膝跪地。

 王渊直接给改掉,不管见到什么长官,最高礼仪就是单膝跪揖。如果手持兵器,或者正在行军,只需右手握拳横于胸前。

 这玩意儿就跟在军营里踢球一样,都是违反祖制的,也就王渊是文官,而且还有皇帝兜着。换成武将这样搞,一旦被人举报,直接丢官都有可能,严重者甚至被流放充军。

 六千士卒齐刷刷横臂敬礼,那动作把京城百姓看得啧啧称奇,都感觉特别威武豪迈,比以往见到的军队更有精气神。

 回到校场,李应下令道:“王相公说了,全军放假十天,元宵节之后再归队。留二十人看守军营,本月军饷翻倍,愿留者可以自行报名!”

 “李百户,营外有个女娘,骑马来找王相公。”军士过来通报。

 李应瞬间就明白是宋灵儿,立即奔到校场门口。

 宋灵儿骑在马上,问道:“李三郎,王渊怎么没回来?”

 李应说:“若虚兄在良乡县城养伤。”

 “他受伤了?”宋灵儿惊慌道。

 李应说:“肋骨断了两根。”

 宋灵儿不再言语,立即调转马头,朝着良乡县奔去。

 (气温骤变,感冒了。老王码字又喜欢抽烟,不抽写不出来,现在把感冒后的嗓子和鼻腔抽炸了,难受得一逼。今天只有一更,明天补上。)

第156章.156【男女大防】(修)

 良乡知县高迪,带着一个女仆进来,恭恭敬敬站在南边,朝王渊行礼道:“王学士,学生听御医说,乌骨鸡汤对骨头愈合有奇效,寻遍全城终于找到了几只。”

 “高知县有心了,某年幼学浅,不敢当此大礼。”王渊靠在躺椅上说。

 高迪恭敬道:“王学士两度救良乡百姓于水火之中,也为学生解去丢城失地之危,又兼文武双全、国之名士。所谓达者为师,学生应当执弟子礼。”

 文官之间互相行礼,那也是要注重方位的。

 《汉书》有云:“北面,备弟子礼。”高迪刻意立南朝北,所行的便是弟子礼。

 高迪今年已经四十八岁,按照古代的结婚年龄,都可以当王渊的爷爷了。但他却在王渊面前自称学生,一方面出于尊重,一方面出于巴结。传出去肯定被人笑话,但也有足够理由,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嘛,更何况王渊对他确实有大恩。

 王渊将乌骨鸡汤喝完,把碗还给侍女,说道:“高知县费心了。”

 高迪奉承道:“学生如此,不惟表达自身敬意,也是在为万民感谢王学士。”

 王渊笑了笑,不再说话。

 高迪见状,立即行礼,躬身退下。

 这家伙混到四十八岁,还在做七品知县,但知县任期已满,很快就要去吏部报道。以他两度保住县城,又安置上万流民的功绩,不说升任知州,升一个同知还是有可能的。

 而王渊的老师王阳明,此刻的职务正是吏部考功司郎中!

 历史上,王阳明在正德六年三连跳,从知县跳到文选司主事,第二年才再次升迁为考功司郎中。

 但因为教出一个状元弟子,这弟子还立下大功,且深受皇帝信赖。导致李东阳在提拔王阳明的时候,更加没有忌讳,直接让其执掌吏部考功司,比另一个时空升迁得更离谱。

 如果再给王阳明升官,就可以做侍郎或者小九卿了。

 高迪在这里执弟子礼,如果去吏部见到王阳明,那就是面见老师的老师,死活要跟考功司主官攀上关系。

 可惜啊,这家伙打错了主意,王阳明不管是做人还是做官,都秉承对事不对人的原则。

 高迪从县衙里出来,直奔城外而去。

 此君做了十多年庸碌之官,奉行无为而治,近一年却有为起来。良乡县就在京郊,一举一动皆为朝廷所知,以前无为是怕得罪权贵,现在有为却是积累政绩。

 朝廷已经下了圣旨,给贼寇们分类定性。除了贼首之外,普通反贼本为良民,只不过受到蛊惑和裹挟。如果临阵倒戈或投降,普通反贼按流民处理,可以根据情况就地安置,而且朝廷还说允许发给抛荒土地。

 良乡县被贼寇肆虐两回,无主土地遍地皆是,这次王渊直接俘虏数千,高迪都可以自行安置处理。

 趁着权贵还没把手伸过来,将抛荒土地都安置出去,几千流民处理得妥妥当当,而且还是在京郊任事,这政绩绝对亮眼无比!

 庸碌之官,也有春天!

 宋灵儿骑马飞奔进城,正好撞见穿着官服的高迪,当即问道:“这位县官,可知王渊在哪里?”

 高迪拿不准宋灵儿的身份,小心翼翼问:“这位女公子是?”

 宋灵儿说:“我叫宋灵儿,是王渊的同窗,也是他的幼时好友。”

 啥幼时好友啊,明摆着青梅竹马!

 高迪顿时满脸堆笑,抱拳说:“原来是宋姑娘,王学士在县衙休养,我这就带你过去。”

 “有劳了。”宋灵儿也抱拳道。

 一路上,高迪不时打量宋灵儿,感觉这位姑娘非同寻常。

 就像穿越而来的王渊,放在古代特别抢眼一样。从贵州来的宋灵儿,到了京城同样特立独行,骑着马儿到处抛头露面,并且还不遵礼仪,见到县官连马都懒得下。

 “王渊的伤势无碍吧?”宋灵儿问道。

 高迪回答说:“并无大碍,只是不能随意走动,至少得静养半个月以上。陈御医说,便是在三个月内,也不宜进行剧烈活动。”

 宋灵儿笑道:“那就好,我还怕他残废了呢。”

 这话说的,让高迪都没法接,也不知道该如何吐槽。

 高迪随口问道:“宋姑娘也是贵州人?”

 “是啊,王渊的骑术还是我教的呢。”宋灵儿颇为得意。

 高迪立即奉承:“原来宋姑娘是女中豪杰,佩服,佩服!”

 二人来到县衙,宋灵儿直奔进去,刚进屋就喊道:“王渊,我来看你了!”

 王渊已经闲得蛋疼,从高知县那里要了本《左传》,此刻正读得哈欠连天。听到声音,他立即扔掉书本,呼道:“你来得还挺快,快陪我下棋耍子。”

 宋灵儿背着双手,身体一摇一摆,装模作样走来,笑道:“我知道你受伤便赶来了,很够意思吧。”

 王渊笑着说:“晓得你心疼我,这次立功回京,我便让皇帝赐婚。”

 宋灵儿顿时脸颊绯红,扭捏道:“谁要赐婚了,我才不嫁给你呢。”

 王渊反问:“那你想嫁给谁?”

 宋灵儿左右看看,又望着房顶,傲娇道:“反正不嫁给你。”

 高知县此刻就在门外,听到这番对话,连忙悄悄溜走,心想:这些贵州人真是太……率直了!

 二人下了两盘象棋,王渊突然说:“那个……你把侍女叫进来。”

 宋灵儿道:“有什么事情,我来做就是了。”

 “嗯,”王渊顿了顿,说道,“刚喝了一大碗鸡汤,有些内急。我现在虽然能动,但谨慎起见,还是不要乱走为好,所以需要用夜壶解决。”

 宋灵儿红着脸站起来,走到门口复又折回:“侍女也是女人,还是我来帮你吧。夜壶在哪儿?”

 王渊指着床下说:“之前洗过,是干净的。”

 宋灵儿拿起夜壶,往王渊那地方塞,然后装作若无其事的把头转开。

 王渊哭笑不得:“不脱裤子,我怎么尿啊?”

 宋灵儿突然又变得落落大方起来,带着探究的语气,笑道:“我还没扒过男人裤子呢,腰带系得跟女人一样吧?”

 王渊回道:“我也没扒过女人裤子,我怎么知道是不是一样的。”

 宋灵儿一番折腾,终于掀起王渊的衣摆。

 “快点快点!”王渊催促道。

 宋灵儿懒得再看,抬头望向房顶,把夜壶往那边一杵:“尿吧。”

 王渊都已经决心请皇帝赐婚了,宋灵儿也早已认准了他,两人对男女大防什么的都不太在意。

 (PS:奶一本朋友的书:《三国之关平当老大》,看这次能不能奶死。)

第157章.157【房子太大不敢要】

 大概正月初十,王渊便动身回京。

 不敢骑马,也不敢坐车,因为太过颠簸,于是全程慢悠悠步行,只当提前在京郊踏青了。

 今年是难得的暖冬,入冬之后下了两场雪,随即气温陡然提升。直至过年期间,不下雪也不下雨,让朝廷大佬们头疼不已,还专门搞祭天仪式祈雨祈雪。

 古代农业社会便是这样,一直下雪会冻死人,一直不下雪会饿死人。开春之前若无瑞雪,北方小麦将严重缺水,只能依靠人工灌溉来补充水分。

 周冲守在宣武门外,从早晨等到晚上,终于看见王渊和宋灵儿牵马而来。

 “二哥,你总算回来了。”周冲喜滋滋冲上来。

 王渊把缰绳交给他,问道:“听说陛下赐了一处宅子?”

 周冲顿时夸张无比地说:“那处宅子好大,我把家当搬过去的时候,都不知道正门在哪边。进了宅子之后,也分不清东南西北,居然在园子里迷路了!”

 王渊笑道:“那得有多大啊?”

 周冲回答说:“占地一百零八亩。”

 “多少?”王渊以为自己听错了。

 周冲解释道:“真有一百零八亩,以前是刘瑾的宅子,刘瑾被抄家以后,那里改成了皇庄。现在都还住着太监,说要等二哥回来以后,亲自过去跟他们办交接。”

 王渊顿时就无语了,占地一百零八亩的宅子,那就是七万多平米啊!

 周冲继续说道:“宅子在西直门外,不是在城里。还有好多丫鬟和奴仆,数也数不清,只有拿到名册才知道。”

 皇庄并非皇家庄园,而是皇帝的农庄。

 刘瑾那处宅子位于城西,当时侵占无数百姓农田,建起巨大无比的宅院,周围也成了刘公公的私田,农民全部变成刘公公的佃户。刘瑾被抄家以后,宅院和农田全部收归皇室,佃户和奴仆也依附皇帝而存在。

 朱厚照这次非常大方,直接把宅子和农田都赏赐给王渊。

 周冲领着王渊和宋灵儿,穿城而过来到西直门外,不多时便见到了那处大宅。

 宋灵儿并没有感到任何惊讶,她是从小就见识过奢侈的,宋家北衙比这破宅子大多了。

 王渊却很无语,如此大宅,日常维护费都惊人无比,更何况还要养那么多仆人。

 而且,严重逾制!

 从内到外,仿佛缩水简配版的紫禁城,放在朱元璋、朱棣那会儿,哪个太监敢把私宅修成这模样,直接就能以谋反罪杀头。

 历史上,这处宅子一直延续下来。

 清朝时为庄亲王的府邸,因为府内设有义和团拳坛,遭到八国联军的严重破坏。

 到了民国,北洋军阀、江西督军李纯搜刮民脂民膏,把残存的庄亲王府买走,整体拆搬到天津去重组。但因为袁世凯的阻挠,再加上八国联军的破坏,重组之后的庄亲王府面积严重缩小,被命名为“李纯祠堂”。

 至新中国,这里变成南开区文化宫,后来成为“庄王府旅游景区”。而且扩建到占地一万八千平,搞得不伦不类,匾额上甚至还写的是简体字。

首节上一节109/5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