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初当王爷 第565节

老人家一巴掌抽的非常响亮,整个胡氏家族的族人,都吓得浑身一哆嗦,好熟悉的巴掌啊。

身亲呆滞的胡德涛被这一巴掌抽的直接原地转了三圈,这才醒了过来,揉着脸颊,瞬间清醒过来。

看着眼前的叔祖,他倒是没有恼火,反而一脸疑惑道:“我不是在伯爷那里吗?我什么时候回来的?”

众人一脸疑惑的看着胡德涛,心想这伯爷莫非真的会妖法不成?

胡德涛何等的青年才俊,如何看不出众人的疑惑,立刻解释:“大家不要胡思乱想。伯爷并未对我做什么。”“可兄长为何忽然之间,变得呆呆傻傻的?”胡井雪坚信是朱振对兄长下了毒手,只是手段过于高明,兄长没发觉而已。哼哼,死朱振,敢陷害我兄长,看我不揍得你满脸

桃花开!

胡井雪捏了捏粉拳,脸颊上凶狠的仿佛一只粉红色的小脑斧,你给我等着。

另外一边儿,一只带着县公廨处理政务的朱振,莫名其妙的打了好几个喷嚏,揉了揉鼻子,有些疑惑道:“莫非是着凉了?”

侍奉在一旁的杨勋赶忙上前想要搀扶,却被朱振摆摆手止住,但杨勋依然一脸关切问道:“伯爷,您贵体关乎淮安大局,要不我去找两个郎中来,给您看看?”

“屁话,咱们行伍出身,刀斧加身,血流四溅,都未必需要郎中,打个喷嚏,就找郎中,不是让人笑话。”

朱振示意杨勋不要小题大做,反而继续问道:“盐场那边儿布置的如何了?”

“所有的场地都已经平整完毕了,按照伯爷的要求我们进行了简单的规划,现在就等着水泥的产能了。”现在水师很多杂七杂八的事物,都交给刘渠这个西席来做,杨勋终于松了一口气,将大多数心思用在与茹太素配合建设朐县各项事物上来。相对于管理军队的辎重、军务,杨勋更喜欢这种盖房子似得朐县建设,看着荒芜的土地,变成一座座房屋,变成一处处繁华的所在,杨勋心里就有一种莫名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远远甚于获得某项

情报,探听到某位官员的阴谋和隐私。

尤其是当看着那些百姓面对着自己,表现出来的尊敬的时候,杨勋就差幸福的打摆子了。

这才是官员应该有的样子吗。

杨勋终于明白,为何即便是贪官也要维护自己的形象,并非完全是在乎官员如何看待自己,而是只要是人,就有被人尊敬的欲望。

这种欲望不分好坏。当然,杨勋也十分感激朱振给自己这次机会,他知道这次在朐县的建设,将是他宦海之中难得的一份履历,甚至可以完美洗刷掉他长期在检校之中担任重要职务的污点,

让他的一声受益无穷。

不论是口碑,还是自我能力的提升。

“接到本伯请柬的世家,都是什么反应?”朱振一边儿整理者之前刚刚被胡德涛视为神物的图纸,一边儿问道。杨勋笑道:“还能有什么反应,伯爷一套驱狼逐虎,分化瓦解的组合拳打下去,以海盐为利益诱惑这些世家,他们即便是在假装清高,也根本坐不住。现在各个世家都派遣

了族中的话事人,老老实实的候着,等待您的召见。”杨勋在政治上的智慧很不错,与其相比,对于金钱上的心思,却非常寡淡,这一点是当下官员的通病,读书人出身的他们,哪怕是在缺钱,也羞于谈及金钱。朱振让出大

量的海盐利润,进而达到分化瓦解淮安世家的目的,让杨勋丝毫感觉不到心疼,反而对朱振越发的钦佩。

百万两银子为单位的钱财,说送人就送人,这得是多大的魄力。

当然,这在杨勋看来,是完全正确的。在他看来,无论是金钱,还是军队,都是为政治服务的,只要可以分化瓦解淮安世家,使得市舶司可以顺利运营,就是将淮安的命脉,死死的抓在手里,这种巨大的掌控

力,便是千万两银子都值得。

更别说,根据他的情报员提供的数据,一旦市舶司投入运营,其利润绝对是个天文数字。

朱振闻言,在椅子上伸了个懒腰,然后站起身来,走到窗前,看着缓缓的流水,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市舶司码头,淡淡的说道:“张家最近可有动作?”

杨勋回应道:“张家还是一素的低调。”

朱振疑惑的看了杨勋一眼,杨勋也迅速明白了什么,眉头紧紧的皱了起来。这种事情,往往越安静,往往越表明巨大的危机正在酝酿之中。

第四百三十章 张家双壁

比起务实寡言的茹太素,比起一心为民的方克勤,杨勋的性格有些阴柔,做事情也缺乏规矩,但是却最受朱振的喜爱,仅次于对朱振不离不弃的张大舍。

因为这个杨勋实在是太好用了。

莫要怪君主重用奸臣,实在是奸臣很多时候比忠臣好用。

朱振仅仅是一个眼神,杨勋就领悟到了朱振的意思。煮盐是张家最大的生意,朱振搞出这么一个盐场,张家如何会不关注?虽然事实上,各家对于朱振扬言的每年超过百万两的利润持观望的态度,认为他只是信口雌黄,但

是从朱振的能力分析,世家还是相信几十万两的利润还是有的。不过,如此一来,张家的煮盐生意势必会受到巨大的冲击,最为明显的便是,海盐的产量激增,必然导致海盐的价格大幅度下跌,张家如何能够稳坐钓鱼台,无动于衷呢

淮安目前的稳定其实很脆弱,大家都不惧怕张家真刀实枪的做一场,但就怕张家在背地里捅刀子,正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在淮安这一亩三分地,根本就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各家族之间的联姻、结盟、师徒关系使得淮安的关系盘根错节、同气连枝,短短几天之内,朱振在淮安重新打造盐场,改进旧的晒盐的方法的消息就已经开始在淮安疯传

,甚至开始传向整个江南。

最后导致整个江南都开始震动起来。

元末义军气势汹汹,其实商人们的生意也是历史上做的非常大的时候。

自从传说当中的宿沙氏开创用海水煮盐,史称“宿沙作煮盐”以来,“取卤燃薪熬盐”的煮盐之法便世代传承,是时下最重要方式。

晒盐这种方式已经出现了许久,但是却因为条件限制,一直难以广泛推广。因为沙滩真的不适合晒盐。

可现在朱振居然说改进了晒盐法,比之前的方法要强很多。若当真如此,可谓给那些以煮盐为业的家族重重的一击!

于是乎,当朱振的盐场“招股”消息放出,并且遍邀淮安各大世家之后,几乎江南大大小小与海盐有牵扯的家族全都派人前往朐县打探虚实。

哪怕不能从朱振的手里分一杯羹,也得弄清楚来龙去脉……

热火建设中的朐县,顷刻间世家云集。

这其中自然是少不了张家的。

张家对于朱振的此次找分包商的行为,非常重视。派来不少优秀的张家子弟。为首之人,就是目前在张家威风直盖张素卿的张素公。张素卿和张素公之间感情甚好,但平素并不住在一起,这一次朱振在淮安崛起之后,张素卿便不愿意过分与朱振对抗,相反张素公在这件事情上却一直非常坚持,也渐渐

得到了家族的重视。不过张素公并未因自己的崛起,而对自己的兄弟也丝毫的轻视,甚至兄弟之间的感情却越发的和睦。

因为张素公心里清楚,一旦自己出了问题,张素卿便是自己的乃至家族的退路。

甚至张素公不止一次与张素卿提起,一旦因为自己导致家族出现大麻烦,那么请张素卿一定要提着自己的人头去投奔朱振。自连云港溯流而上,直奔朐县,传输缓慢,张家子弟站立在船头之上,眺望着两岸的景色,岸上平坦的地段全都被平整,一座座成排的红砖、青砖的瓦房拔地而起,工匠

们来回穿梭,在官员的指挥下,辛苦劳作,不时传来一阵阵呼喊声。“自从进入连云港,这形势便与之前大有不同。虽然论出身,这朱振八辈子也未必比得过我们,但是论才华,我们却不得不服气这位伯爷,咱们淮安历史也算是悠久,但是像是朱振这般,有才气,有能力的官员却从未有过,大家看,如此庞大的工程,若是没有缜密详细的计划,必然会乱成一锅粥,可是大家看,这工地之上,工匠如此之多,但每一处都井井有条,人多而不乱,那些”那些红砖房不知是何用途,但是显然被分割分配,每一个区域内的劳工都各司其职,互不干涉又相互攀比,这朱振的确有济世

之才,当然也和他军旅生涯有莫大关系,不过这说到底也是人家的优势。我们张家和那些淮安世家屡次在其手中讨不到好处,非是无因。”

首节上一节565/7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