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秉性看来,所有的一切根源都在宫里,是宫里胡作非为,才让钞关的税吏无不是贪得无厌。
“你想要如何”
“没想到如何,”
郑秉性鼓着勇气说。
“下官觉得如果任由宫里这么任意而为,早晚为祸害大明,所以下官想要皇上上折,请求皇帝撤回各关税务司,否则长此以往,必定国将不国!”
郑秉性说罢,就看着申时行,然后压低声音说道。
“这件事非但与南直隶同乡有关,而且也与全天下的百姓有关,榷关苛刻必定导致物价腾高,到时候受损的还是普通老百姓,阁老,不觉得应该尽力阻止宫里胡作非为吗?”
尽管郑秉性的话声不高,但是他在说话的时候,却也是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要是不了解其中见内幕的话,恐怕真得会以为他是在为天下百姓仗义直言,可实际上,他的大义凛然不过只是出于私心罢了。
其实,即便是申时行也知道,郑秉性真正关心的是谁,恐怕还是同乡,或者说他的亲友,毕竟,但凡是南直的官员亲友之中,多少总会有几人经商,难免会受“榷关之害”。自然而然的郑秉性要站出来为“天下百姓”进言了。
即便是申时行最近这些日子同样也是没少有人上门拜访,谈得大抵上也是钞关苛刻的事情,对于此,就像清量土地一样,尽管他的心里有各种意见,但他仍然尽可能的将这一切都压抑在内心深处,他很清楚朝中谁的势力更强。
甚至于在那么多南直隶籍的官员中,他之所以可以成为阁臣,也正因为他“识时务”,现在他所需要的是谨慎再谨慎,而不像那些人一样,一个个自不量力的鸡蛋撞石头,他们就不知道宫里对张居正是何等的信任吗?在这种情况下,与张居正对着干,根本就是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
“阻止”
看了郑秉性一眼,想了一会申时行不露声色的说道。
“张次辅要辞官致仕了!”
尽管他的声音不大,可是听在郑秉性的耳中,仍然有如一道惊雷。
“什么!”
惊讶的看着申时行,郑秉性不解道。
“这,这怎么可能?”
“怎么不可能?”
朝着门外看了一眼,申时行继续说道。
“你没瞧见,张次辅已经有半个月没来值阁了。”
“不,不是说染上了风寒了嘛?”
郑秉性有些疑惑道。
“所以,往后也就有理由致仕了。”
但凡是致仕总要有个理由,像张四维那样的,最合适的理由就是生病,然后以身体的原因上书。
“这,到底是为什么?张次辅现在正值鼎盛之年,又何必致仕?”
郑秉性有些不解的问道。
“这,这可不太符合常理啊!”
“这件事,恐怕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不过”
看着郑秉性,申时行冷冰冰的说道。
“现在不是节外生枝的时候,你明白吗?”
申时行的提醒,让郑秉性的眉头微微一皱,他立即明白了阁老的意思,想通其中的关键后,他连忙压低声音说道。
“阁老的意思是?”
“好了,你可以下去了!”
说罢,申时行并没有回答郑秉性的问题,而只是随手展开了桌上的报纸,看起了今天的晨报来。看到晨报上用简短几句话提及张四维染疾不起的新闻时,他的目中闪过一道异样的神采。
看似简短的新闻,实际上隐隐透出万历八年年初并不平静的政局,看似风平浪静的背后,实际上却是暗潮涌动。而身处风暴中心的正是身为大明首辅的张居正。
这天晚上,在书房里处置着事务的时候,那边有老仆前来推门禀报说傅作舟来访。张居正揉了揉发涩的眼睛,命人将他领进书房。一坐下,傅作舟就轻声问道:
“不知首辅有何事召见下臣?”
“喏,先看看这个折子呢。”
张居正指了指台子上的折匣,傅作舟瞟了一眼,拿起折子一看,不由吃惊道。
“什么!张次辅要辞官致仕。”
傅作舟自己都没有注意到,在说话的时候,他的语气甚至有些发颤,这个消息委实太过惊人了。张四维要致仕回乡,这样的话说出去,恐怕是没有任何人会信的,毕竟,张四维可是“年青”的很。
“对!”
张居正开口说话时声如洪钟。
“最多一个月,皇帝就会同意他辞职,你有什么看法!”
傅作舟是万历二十的进士,一直以来都是张居正的亲信,而且他说话直来直去从不拐弯儿,张居正喜欢他这脾性,所以才会问他的看法。当然也和他资历浅有一定的关系。因为他资历浅所以才能商量这些问题,而不至于让他因此看到入阁的机会,
“看法”
沉吟片刻,然后傅作舟才说道:
“问题倒不在张次辅致仕,而在于次辅致仕后的朝局,下臣以为,眼下朝廷的局势虽然谈不上如同水火,可是也谈不上平静,如果次辅一但辞职,很有可能有打破目前的局势!”
“什么局势?”
盯着傅作舟,张居正反问道。
“首辅,下臣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但次辅辞职的话,会是谁升任次辅?”
“这自然是申汝墨,他入阁的资历更长一些”
提到这,张居正的眉头猛然一皱,脸色变得有些难看,当初他为什么推荐申时行入阁?不就是为了安抚南直隶籍的官员吗?在推荐申时行的时候,又岂不知道表面上看似对改革没有意见的他,同样对改革颇有微词,而且他本身是南直隶百官之首,一但他成为次辅,然后再有南直隶百官为他张目的话